事业编用车管理规定(3篇)
- 格式:docx
- 大小:40.93 KB
- 文档页数:12
第1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事业单位车辆管理,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确保车辆安全运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事业单位”)所属的公务车辆。
第三条 事业单位车辆管理应当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规范使用、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车辆管理制度,明确车辆管理职责,加强对车辆使用的监督和考核。
第二章 车辆购置与配置
第五条 事业单位车辆购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行业标准,严格按照预算和审批程序进行。
第六条 事业单位车辆配置应当根据工作需要、服务范围和人员规模等因素合理确定,不得超出编制和标准。
第七条 事业单位车辆购置应当优先选用国产车辆,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
第八条 事业单位车辆购置应当经过以下程序:
(一)编制车辆购置计划,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二)按照审批权限,报送财政部门审核;
(三)购置车辆,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九条 事业单位购置车辆的资金来源应当是财政预算、自筹资金或者其他合法渠道。
第三章 车辆使用与管理
第十条 事业单位车辆使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理使用,确保公务活动需要;
(二)节约使用,降低运行成本; (三)安全使用,保障行车安全。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车辆使用应当实行派车单制度,派车单应当载明用车时间、事由、目的地、乘车人员等信息。
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车辆使用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非公务活动不得使用公务车辆;
(二)不得私自出借、出租或者转卖公务车辆;
(三)不得利用公务车辆进行非法经营或者其他违法活动;
(四)不得私自改装车辆或者改变车辆用途。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车辆管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车辆档案管理:建立车辆档案,包括车辆购置、维修、保养、保险、事故处理等记录;
(二)车辆使用管理:制定车辆使用规定,明确车辆使用范围、程序和要求;
(三)车辆维修保养:按照规定进行车辆维修保养,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
(四)车辆保险:按照规定办理车辆保险,确保车辆安全;
(五)车辆事故处理:发生车辆事故后,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
第十四条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车辆使用监督机制,对车辆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
第四章 车辆维修与保养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车辆维修保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及时性:车辆发生故障或者达到保养周期时,应当及时进行维修保养;
(二)经济性:合理选择维修保养厂家,确保维修保养质量,降低维修保养成本;
(三)安全性:确保维修保养后的车辆安全可靠。
第十六条 事业单位车辆维修保养应当执行以下规定:
(一)按照规定周期进行车辆保养,确保车辆性能良好; (二)发生故障时,及时送修,不得擅自修理或者更换零部件;
(三)维修保养后,应当对车辆进行验收,确保维修保养质量。
第五章 车辆保险与理赔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车辆应当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并根据需要购买商业保险。
第十八条 事业单位车辆保险应当通过招标或者公开竞价方式选择保险公司。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车辆发生保险事故后,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处理:
(一)及时报告保险公司;
(二)配合保险公司进行事故调查和理赔;
(三)按照保险公司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四)按照理赔结果进行处理。
第六章 车辆报废与更新
第二十条 事业单位车辆达到报废标准或者因事故等原因无法修复时,应当及时报废。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车辆报废应当经过以下程序:
(一)提出报废申请;
(二)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
(三)办理车辆报废手续;
(四)将报废车辆上缴财政部门。
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车辆更新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行业标准进行;
(二)根据工作需要和资金状况合理确定更新周期;
(三)优先选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车辆。
第七章 车辆安全教育与培训 第二十三条 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第二十四条 驾驶员应当遵守交通法规,安全驾驶,不得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或者超速行驶。
第二十五条 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车辆的安全检查,确保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良好。
第八章 监督与考核
第二十六条 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车辆管理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第二十七条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车辆管理考核制度,对车辆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考核。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由XX事业单位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本规定仅为示例,具体内容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进行调整。
第2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事业单位车辆管理,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确保车辆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事业单位所有事业编制人员使用的车辆。
第三条 事业单位车辆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经济合理原则:车辆购置、使用和维护应当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避免浪费。
2. 安全第一原则:车辆使用过程中,必须确保行车安全,遵守交通法规。
3. 高效便捷原则:车辆使用应当高效、便捷,提高工作效率。 4. 公开透明原则:车辆使用情况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第二章 车辆购置
第四条 车辆购置应当遵循以下程序:
1. 需求调查: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车辆购置申请,说明购置理由、车型、数量、预算等。
2. 审批程序:购置申请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单位领导审批。
3. 采购实施: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车辆采购,确保采购过程公开、透明。
4. 验收使用:车辆购置后,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五条 车辆购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 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车辆应当符合国家关于车辆类型、排放标准等规定。
2. 满足使用需求:车辆应当满足事业单位的工作需求,具备必要的功能。
3. 经济合理:车辆购置价格应当合理,不得超出预算。
第三章 车辆使用
第六条 车辆使用应当遵循以下规定:
1. 合理使用:车辆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合理使用,不得用于非工作用途。
2. 遵守交通法规:驾驶员应当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
3. 维护保养:驾驶员应当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保持车辆良好状态。
4. 节约油耗:驾驶员应当合理驾驶,节约油耗,减少车辆使用成本。
第七条 车辆使用应当实行以下制度:
1. 车辆登记制度:所有车辆应当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车辆型号、车牌号、购置日期、行驶里程等。
2. 驾驶员培训制度:驾驶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取得相应驾驶资格。
3. 车辆使用审批制度:车辆使用应当经部门负责人审批,特殊情况需报单位领导批准。 4. 车辆使用登记制度:驾驶员应当如实记录车辆使用情况,包括行驶里程、油耗等。
第四章 车辆维护与保养
第八条 车辆维护与保养应当遵循以下规定:
1. 定期保养:车辆应当定期进行保养,保养内容应当符合车辆维修手册要求。
2. 故障处理:驾驶员发现车辆故障应当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 保养记录:保养单位应当如实记录保养情况,并将保养记录报送单位备案。
第五章 车辆处置
第九条 车辆处置应当遵循以下规定:
1. 报废处理:车辆达到国家规定报废标准或者使用年限的,应当及时报废。
2. 转让处理: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原因需要转让车辆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转让手续。
3. 拍卖处理:报废或者转让的车辆,可以通过拍卖等方式进行处理。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十条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车辆管理制度,加强对车辆使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对车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应当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七章 罚则
第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1. 违反交通法规,造成事故的;
2. 擅自改变车辆用途的;
3. 不按规定使用车辆的;
4. 不按规定维护保养车辆的; 5. 不按规定处置车辆的。
第十四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责任人,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规定由事业单位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事业单位车辆管理,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确保车辆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事业单位所有事业编制人员使用的车辆。
第三条 事业单位车辆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经济合理原则:车辆购置、使用和维护应当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避免浪费。
2. 安全第一原则:车辆使用过程中,必须确保行车安全,遵守交通法规。
3. 高效便捷原则:车辆使用应当高效、便捷,提高工作效率。
4. 公开透明原则:车辆使用情况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第二章 车辆购置
第四条 车辆购置应当遵循以下程序:
1. 需求调查: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车辆购置申请,说明购置理由、车型、数量、预算等。
2. 审批程序:购置申请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单位领导审批。
3. 采购实施: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车辆采购,确保采购过程公开、透明。
4. 验收使用:车辆购置后,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五条 车辆购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 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车辆应当符合国家关于车辆类型、排放标准等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