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字阅读首超纸书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电子阅读无法取代纸质阅读姓名:***学号:************班级:网络1402电子阅读无法取代纸质阅读当下,不管是在饭店里,还是在公交车上,我们随时可以看见身边低头把玩手机的“手机族”,手机与网络的结合,大大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你的手机可以是电视机、阅读器、聊天器等等,特别是手机的电子阅读功能让纸质书籍也黯然失色。
电子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它能够提供快速阅读,满足人们的快速收集信息功能,满足学习和阅读需求。
虽然纸质媒体和电子产品都能在传播信息的前提下提供阅读文字和浏览图片的功能,但是二者的产生过程和由它们各自特性带来的人们使用方式和阅读感受都有所不同。
从产生过程来说,电子阅读以网络资源为主要来源,其审核条件相对简单,自媒体等的存在给了人们言论自由的大平台,这的确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却不利于我们获取知识和资讯的严谨性和准确性的需要;而纸质书籍由于其出版过程复杂,资料采集,筛选,定稿,审稿,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核等等过程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和问责机制,出版内容的权威性相比而言更大。
电子阅读产品更倾向满足人快节奏的需求,纸质书籍更倾向满足人准确与严谨的需求,优势互补,共同服务于人的不同需求。
从阅读方式来看,不少人在看书的时候,都有画线、做标注、写评语之类的习惯,做笔记和标注,是阅读的延伸。
但是,这个习惯在电子阅读时就很难坚持下去了,在电子阅读器上做笔记与标注实在是很不方便,而且电子阅读完全不支持画图功能。
对于很多书籍,我们需要用画图,或是以表格的方式来整理思路,这更能简明清晰地表示逻辑关系。
在阅读的时候,如果没有做一些必要笔记,这势必会影响到阅读的深度。
从阅读体验来看,手拿一本书或杂志,我们可以很快翻到感兴趣的篇章并反复翻阅。
但是在电子阅读器上,我们就很难获得这样的体验,用手指去触碰书页的感觉是电子阅读所无法替补的。
想象一下,闲暇之余,手捧一本好书,以一种舒适、闲散的方式去阅读,去品味,这种享受是电子阅读所无法媲美的。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3篇“青少年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文化素养、精神世界以及未来的成长轨迹。
因此,谈及全民阅读,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用优秀读物浸润少年儿童的心灵至关重要。
某中学曾做过调查,一年静下心来读完10本书的教师已是少数,学生的平均数更少,探究原因,99%的人反映“没时间看书”。
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用好的读物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正能量,依然任重道远。
高校图书馆借阅量创十年新低说明啥2022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2022年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22年提高1.48本。
相较于成年国民2022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77本,青少年阅读的状况略好一些。
但数据背后依然有隐忧,一方面,该调查是将教材与教辅都计算在内,另一方面,6.97本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与日本人均40本,法国人均20本,俄罗斯人均55本相比仍较低。
来自北大图书馆的调研更不容乐观,据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肖珑教授介绍,2022年北大图书馆的书籍借阅总数为62万本,是近2022年的最低数量,而在2022年这个数字是107万本。
除了阅读量的不尽如人意,阅读的内容也不容乐观:许多高校图书馆借阅排行榜显示,近年来最受大学生欢迎、高居排行榜前三的大多是《明朝那些事儿》、《藏地密码》和《盗墓笔记》之类的通俗作品。
同时,“相比原著,青年人更喜欢看经典作品的影视版,以别人的视角代替自己的阅读。
”武汉大学文学院赵小琪教授还指出,远离原著是当代大学生阅读的普遍趋势,而这导致的后果往往是“有知识,却缺乏独立和深刻的思想”。
“回忆20年前的大学时代,‘至乐莫如读书’是那时许多人的座右铭,读书、思考、讨论成为那个时代公共领域的一个基本特征,大多数学生毕业前几乎读遍了校园流行的哲学著作和图书馆的争鸣小说,现在的大学生却鲜能如此。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君超教授分析。
2020年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据媒体报道,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58%,较2020年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
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20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成人手机阅读接触率逐年提高,2020年首次超过50%,达到51.8%。
同时,我国成人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半小时。
新媒体阅读已经形成规模。
“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新媒体阅读的确容易形成碎片化倾向,但也有较多优势。
最重要的是,它让全民阅读得到落实。
我国的手机用户已达6.8亿,很多都通过智能手机,来浏览相关图片,查询资料,就连最偏僻的乡镇角落,文化程度不高的打工者,也学会了“现代化阅读方式”,阅读行为通过手机传达到了基层角落。
公民阅读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朴实扎实,深入人心。
这一结论在手机阅读上同样适用。
手机阅读对应的并非严肃阅读,而是根植于手机人手机上网行为中的一部分,七成手机阅读控日均上网流量大于50MB,日均手机上网时间比非移动阅读控多67.25分钟,在传统媒体接触时间上均高于非移动阅读控,或可表明,手机阅读者本来就是以有阅读习惯、有活跃的媒介接触习惯为主体的族群。
其实,新媒体阅读早已呈现出浓厚的知识化倾向。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院原院长郝振省在对2020年龙源期刊网的网络传播排行发布的解读中就曾表示,“2020年的网络读者不再像2020年那样目光散漫、游移不定、无心阅读,而是心无旁骛地为他们所喜欢的期刊内容而来。
”“除了注重传统的休闲性阅读,也开始注重知识性阅读。
”另据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在数字化阅读群体中,阅读主体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网络阅读的认知与接受度也越高。
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主要发现◎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自1999年起,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十八次。
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2020年8月开始全面启动,9月开展样本城市抽样工作,9月至12月同步开展问卷采集、问卷复核工作,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开展数据处理、数据加权和数据分析工作。
本次调查仍严格遵循“同口径、可比性”原则,继续沿用四套问卷进行全年龄段人口的调查。
对未成年人的三个年龄段(0—8周岁、9—13周岁、14—17周岁)分别采用三套不同的问卷进行访问。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在线调查和电话调查方式,在167个城市进行样本采集,覆盖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本次调查的有效样本量为46083个,其中成年人样本占到总样本量的74.8%,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样本占到总样本量的25.2%,城乡样本比例为3.3∶1。
样本回收后,我们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数据对样本进行加权,并运用SPSS社会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本次调查可推及我国人口12.36亿,其中城镇居民占55.5%,农村居民占44.5%。
本次调查的主要发现如下:一、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图书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呈上升态势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3%,较2019年的81.1%提升了0.2个百分点。
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5%,较2019年的59.3%增长了0.2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25.5%,较2019年的27.6%下降了2.1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18.7%,较2019年的19.3%下降了0.6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4%,较2019年的79.3%增长了0.1个百分点(见图1)。
对我国城乡成年居民2020年图书阅读率的考察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68.3%,高于2019年的67.9%;农村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49.9%,高于2019图1 各媒介阅读率年度比较图书阅读率报纸阅读率期刊阅读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综合阅读率80.0%60.0%40.0%20.0%0.0%图2 图书阅读率城乡对比70.0%60.0%50.0%40.0%30.0%20.0%10.0%0.0%2020年 2019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全体居民019020年的49.8%(见图2)。
4月23日,是第二十六个世界读书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图书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呈上升态势。
经测算,2020年全国阅读指数为70.45点,较2019年的70.22点提高了0.23点。
自1999年起,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18次。
据了解,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自2020年8月开始全面启动,严格遵循“同口径、可比性”原则,继续沿用4套问卷进行全年龄段人口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在线调查和电话调查方式,在167个城市进行样本采集,覆盖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有效样本量为46083个,其中成年人样本占到总样本量的74.8%,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样本占到总样本量的25.2%,城乡样本比为3.3∶1。
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增根据调查,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3%,较2019年的81.1%提升0.2个百分点。
□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5%,较2019年的59.3%增长0.2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25.5%,较2019年的27.6%下降2.1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18.7%,较2019年的19.3%下降0.6个百分点。
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4%,较2019年的79.3%增长0.1个百分点。
对我国城乡成年居民2020年图书阅读率的考察发现,我国城镇居民图书阅读率为68.3%,高于2019年的67.9%;农村居民图书阅读率为49.9%,高于2019年的49.8%。
调查发现,手机阅读和网络在线阅读是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的主要方式,中老年群体在数字化阅读人群中占比增高。
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20年有76.7%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9年的76.1%增长0.6个百分点;71.5%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与2019年(71.6%)基本持平;27.2%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较2019年的24.8%增长2.4个百分点;21.8%的成年国民使用Pad(平板电脑)进行数字化阅读,较2019年的21.3%增长0.5个百分点。
浅谈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与必要性一、整本书阅读的理解所谓读整本书,其实是与以往的篇章阅读相对而言的,试图打破语文阅读就篇章读篇章,就篇章讲篇章的狭小格局。
理想状态的整本書阅读应是冲破语文教学狭小格局的深度阅读、深度学习,需要精读、泛读的灵活转换,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深度整合,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对接融通。
整本书阅读需要课程化,但又要避免过度结构化,要保持教学的弹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阅读和学习留有充足空间。
[1]二、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必要性(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好的阅读习惯是整本书阅读质量保障的前提。
“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自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简单的小说阅读是学生最喜欢的,这种阅读当然必不可少。
但有一定难度的阅读也是不可或缺的。
阅读习惯的培养过程可以从段落阅读开始,逐步过渡到篇章阅读、短篇阅读、长篇阅读进而达到有难度的长篇阅读。
不断增加阅读文本的长度、难度,使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不断有所挑战,这样学生也会不断有所期待进而有兴趣,取得进步。
(二)学会阅读方法叶圣陶先生不断在他的书中强调方法意识。
他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本质也是要求教师教会学生最重要的读书方法。
中小学阶段是阅读的基础养成阶段,必要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经验是教师教学的重点。
之所以提倡整本书阅读就是为了让它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因此方法的指导必不可少。
(三)提升语言表达,锻炼思维能力阅读与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的。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们不难发现一种现象,学生遇到语言材料、语言表达方式会不自觉地模仿其进行写作。
新词语中有一种叫做“XX体”。
如果学生长期阅读某一类作品,他的文章就会有这种作品的印记。
同理,一个学生长期阅读一位作家的作品,他的文章也会有这位作家的味道。
例如,如果一名学生长期、大量阅读老舍的作品,他的文章必定带有浓厚的京味色彩,而这种模仿连他自己都意识不到。
这正是整本书阅读能带来的提升语言表达的最明显的例子。
读书频道首页> 书友会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2009年04月22日来源:搜狐读书频道第1页: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第2页:本次调查基本情况第3页:成年人调查主要发现第4页:未成年人调查主要发现第5页:学生阅读率最高,农民或农民工阅读率最低学生阅读率最高,农民或农民工阅读率最低。
在我国识字国民中,平均每人每年阅读图书5.2本。
其中城镇人口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8本,农业人口平均每人每年读书4.0本。
识字男性平均每年阅读6.21本,识字女性平均每年阅读4.01本。
不同职业/身份的人阅读率也相差比较大。
调查显示,学生人群阅读率高达87.40%,农民或农民工阅读率为28.8%。
公检法/军人/武警和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两类人群的阅读率也比较高,分别为79.6%和71.3%(源: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二、成年人调查主要发现为了与往年调查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本次调查对18—70周岁成年人样本在调查取样城市、调查样本数量、调查人群城乡结构、调查问题设计等方面都与上年保持一致。
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被访者关于参加全民阅读活动方面的问项,包括对自己的阅读是否满意、是否参加过读书活动或读书节等。
以下为成年人调查主要发现:(一)2008年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49.3%,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为69.7%为了解国民对各类媒体综合阅读情况,我们今年首次对成年人阅读各类出版物的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本次调查发现,2008年成年人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为69.7%。
此外,2008年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49.3%,比上一年的48.8%增长了0.5个百分点,增幅为1.02%。
2008年我国成人人均年阅读图书4.72本,比2007年的4.58本多0.14本。
本次调查还发现,包括未成年人在内,我国0—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达到52.45%。
(二)新华书店是成年人买书的最主要渠道,有5.7%的成年人习惯网上购书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阅读的图书主要来源于“自费购买”,选择比例达68.0%;其次是“向他人借阅”,占51.2%。
2021年北京161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受疫情影响,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日前在京线上发布。
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1%,较2018年的80.8%提升了0.3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年的76.2%上升了3.1个百分点。
图书阅读率为59.3%,较2018年的59.0%上升了0.3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27.6%,较2018年的35.1%下降了7.5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19.3%,较2018年的23.4%下降了4.1个百分点。
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0.41分钟,比2018年的84.87分钟增加了15.54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6.05分钟,比2018年的65.12分钟增加了0.93分钟,而纸质书报刊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减少。
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
从未成年人的阅读率来看,2019年0~8周岁儿童图书阅读率为70.6%,较2018年的68.0%提高了2.6个百分点;9~13周岁少年儿童图书阅读率为97.9%,较2018年的96.3%提高了1.6个百分点;14~17周岁青少年图书阅读率为89.1%,较2018年的86.4%提高了2.7个百分点。
2019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2.9%,较2018年的80.4%提高了2.5个百分点。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材料二:日常选择数字化阅读也是出于无奈,这与工作过于繁忙、生活节奏过快有关,平常只能在上下班的地铁、公交车上刷刷微博,扫一眼微信公众号,阅读“碎片化”很难避免。
三地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联考试卷高三语文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
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木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已》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
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自1999年起,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十六次。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2018年8月开始全面启动,2018年8月至9月开展样本城市抽样工作,2018年9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入户问卷调查执行工作,2018年11月至12月开展问卷复核、数据录入和数据处理工作,完成分析报告。
本次调查仍严格遵循“同口径、可比性”原则,继续沿用四套问卷进行全年龄段人口的调查。
对未成年人的三个年龄段(0—8周歲、9—13周岁、14—17周岁)分别采用三套不同的问卷进行访问。
本次调查执行样本城市为50个,覆盖了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本次调查的有效样本量为19683个,其中成年人样本为15043个,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样本为4640个,未成年样本占到总样本量的23.6%;有效采集城镇样本14651个,农村样本5032个,城乡样本比例为2.9:1。
样本回收后,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数据对样本进行加权,并运用SPSS社会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本次调查可推及我国人口12.88亿,其中城镇居民占50.9%,农村居民占49.1%。
现将本次调查的主要发现汇报如下:(一)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保持增长势头,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均有所增长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较2017年的80.3%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较2017年的73.0%上升了3.2个百分点。
图书阅读率为59.0%,与2017年(59.1%)基本持平;报纸阅读率为35.1%,较2017年的37.6%下降了2.5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23.4%,较2017年的25.3%下降了1.9个百分点。
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
---------------------------------------------------------------范文最新推荐------------------------------------------------------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字阅读首超纸书阅读
微信读者人均每天超过40分钟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于昨日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
首次调查的微信阅读指标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其中,成年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超过40分钟。
此外,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
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58.1%
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本4.56
手机阅读
成年国民接触率首次超过50%
听音乐、用微信、手机QQ等是我国成年国民中手机阅读接触群体的重点消费内容。
微信阅读
聊天、看朋友圈比例均超80%
延伸解析
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人均阅读量
创新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根本。
创新可促进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善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率,不断
1 / 5
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018年1月底到3月中旬,国家开展企业创新调查,根据省、市要求我县共调查了167家规模上工业企业。
调查配合程度总体较好,所有企业都如期完成了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包括工业企业创新情况调查和企业家调查两大部分。
调查结果显示,商河县工业企业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费用支出有所增长,但从整体上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还任重道远。
一、商河县工业企业创新情况现状
创新,也叫创造。
本文所指企业创新,即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也包括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
企业只要有上述四种创新活动中的一种即为创新企业。
调查显示,商河县工业企业创新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工业企业家普遍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呈现出如下特点:
二、商河县企业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
2、创新活动投入强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足。
目前我县创新活动和投入主要集中在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许多企业还是以一些产品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主要依靠的不是自己研发的核心技术,而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和政策优惠基础上的低成本优势,市场开拓具有较大的依赖性。
即使有一些技术创新也大多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环节,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3、人力资源缺乏阻碍了企业创新的进程。
企业创新,人才为本。
人力资源,特别是科技人力资源是成功实施技术创新的最主要因素之
---------------------------------------------------------------范文最新推荐------------------------------------------------------ 一。
商河县经济总体落后,优秀人才引进难,商河籍大学生和专业技术人才也不愿回来,这无疑是商河企业创新的最大障碍。
三、规模上工业企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要高度重视企业创新工作,加强对企业创新工作的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企业大力开展创新。
二是要按照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要求,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系统、权威、动态和高效而又切实可行的政策和信息服务。
三是要做好企业创新的宣传工作,强化企业创新意识。
2、加快建设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自主创新,人才为先,高度重视人才引进,积极吸引各类创新人才。
企业要从内部着手,一方面引进创新人才,完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善于培养和发掘原有创新人才,激发人才自我发展,加快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4月20日,在2018北京房车露营产业峰会上获悉,国内首部针对汽车房车露营地产业的区域性调查报告《北京汽车房车露营地调查报告》(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以实地走访的方式对北京现有汽车房车露营地进行了深入调查,为汽车房车露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样本。
房车露营产业峰会开幕
大会以新产业?新机遇?新发展为主题,共论汽车房车露营旅游发展现状和未来。
峰会摒弃了以往传统形式,力求创新、务实的服务产业
3 / 5
发展,不仅有对汽车房车露营产业的宣讲,更有精彩观点的面对面碰撞。
来自政府、企业和学界共计100余位业内外人士出席了本次峰会。
首部区域性调查报告发布
为了能够真实掌握北京汽车房车露营地的发展现状,记者对现有露营地以实地走访的方式全面梳理调查后发现,目前北京能够通过公开渠道查询并联系到的汽车房车露营地有14家。
随后,《报告》对现有14家露营地进行了大数据解读,内容包括区域位置布局、星级指数评定、案例解析等。
在最为核心的星级指数评定方面,《报告》从交通、占地面积、露营地类型、基础设施、内部配置设施、市场活跃度、周边配套和经营测试八个方面逐一分析。
调查发现,北京现有露营地大多依托景区建设,例如北京龙湾国际露营公园就紧挨着4A级龙庆峡景区;蟹岛国际汽车露营港所在的蟹岛度假村也是国家4A景区。
不过,北京汽车房车露营地现在还处于发展初期,配套设施不足、周边服务参差不齐、多数露营地知名度低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配套方面,通过星级指数评定可以发现,50%的露营地存在至少一个方面的配套不足问题。
在知名度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港中旅南山房车小镇和祥发国际汽车露营伊甸园较为知名,但是依然需要继续做大做强品牌。
产业迎来发展风口
事实上,去年以来,国家政策层面不断传出汽车房车露营产业发展的利好消息。
2018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
---------------------------------------------------------------范文最新推荐------------------------------------------------------ 务会议中提出了升级旅游休闲消费,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
在政策利好前提下,我国汽车房车露营产业实现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近日也在2018年产业促进及相关工作部署会上提出,未来北京要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其中汽车房车营地就是重点鼓励的新型业态之一。
亦有业内人士分析,未来3-5年将是汽车房车露营地的快速发展期,在市场作用下,露营地自主品牌的发展发展方式和内生应变的能力逐步增强,行业的井喷式效应正在推进,亮点将逐一展现。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