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及流程【创意版】.ppt
- 格式:ppt
- 大小:4.22 MB
- 文档页数:30
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与流程
【应急预案】
1、危重病人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病人病情,查看神志、瞳孔、皮肤黏膜、口腔、肢体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2、正确安置病人,对躁动、意识不清病人正确使用约束带和床档。
3、护士长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积极配合抢救。
4、开放静脉通路2~3 条,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5、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
6、遵医嘱予以病人心电监护,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值。
7、监测病人意识和生命体征,观察病人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有效处理。
8、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尿管、胃管、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量。
9、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落实查对制度,杜绝差错发生。
10、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
12、危重病人如需外出检查、治疗或手术,医护人员做好安全转运和交接工作。
13、落实心理护理,与病人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
对丧失语言能力但意识清楚病人,如气管切开或行气管插管者,护士应使用文字或其他方式进行交流、沟通。
14、及时、准确完成护理记录,并用书面、床头两种形式交接班。
【流程】
危重病人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及流程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危重病人护理》教材第十章“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及流程”进行深入讲解。
具体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的概念与意义、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护理流程的构建与优化、各类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应急预案的概念,掌握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方法。
2. 掌握护理流程的构建与优化,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3. 学会分析各类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的应用实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护理流程的构建与优化,各类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的应用。
重点: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护理流程的构建与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投影仪、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危重病人护理的实践情景,让学生了解应急预案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理论讲解:(1)应急预案的概念与意义。
(2)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3)护理流程的构建与优化。
3. 例题讲解: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例,讲解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重病人,设计相应的护理应急预案。
六、板书设计1. 应急预案的概念与意义2. 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急预案(2)其他类型危重病人应急预案3. 护理流程的构建与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堂所学,为一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制定护理应急预案。
答案:(1)识别心力衰竭症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通知医生,进行紧急救治。
(3)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吸氧。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5)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2. 作业题目:结合实际工作,谈谈护理流程优化在危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护理流程优化方面还需加强实践操作。
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及流程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现代护理实践》第十二章“特殊病人的护理”,聚焦危重病人护理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详细内容包括:危重病人的生理监测、常见紧急状况的识别与处理、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护理流程的优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危重病人生理监测的要点及方法。
2. 学会识别和处理危重病人常见的紧急状况。
3. 能够独立制定并执行危重病人护理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护理流程的优化。
教学重点:危重病人的生理监测、常见紧急状况的识别与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生理监测设备。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利用PPT展示危重病人护理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知识讲解(20分钟):详述危重病人生理监测的要点、方法,以及常见紧急状况的识别与处理。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具体病例,讲解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护理流程的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针对病例设计应急预案及护理流程。
5. 小组汇报与点评(15分钟):强调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及流程的重要性,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危重病人生理监测要点2. 常见紧急状况识别与处理3. 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4. 护理流程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堂所学,设计一份针对某一特定疾病危重病人的护理应急预案及流程。
2. 答案:(1)生理监测要点;(2)常见紧急状况识别与处理方法;(3)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步骤;(4)护理流程优化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危重病人护理的最新进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危重病人生理监测要点二、常见紧急状况识别与处理三、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四、护理流程优化一、危重病人生理监测要点1. 监测频率:根据病人病情,每1530分钟进行一次全面监测。
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及流程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现代护理实践》教材第十二章“特殊病人的护理”,详细内容涉及危重病人护理的基本原则、危重病人护理的应急预案及流程、常见危重病情的观察与处理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危重病人护理的基本原则及流程。
2. 学会制定并执行危重病人护理的应急预案。
3. 能够识别常见危重病情,并采取正确的观察与处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危重病人护理的应急预案制定与执行、常见危重病情的观察与处理。
教学重点:危重病人护理的基本原则、护理流程及关键环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危重病人突发状况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2. 理论讲解(20分钟):讲解危重病人护理的基本原则、应急预案及流程。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具体病例为例,分析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执行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病例设计应急预案及流程。
6. 案例分析(15分钟):分析常见危重病情的观察与处理方法。
7.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危重病人护理基本原则2. 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及流程3. 常见危重病情观察与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针对一例危重病人,制定护理应急预案及流程。
2. 答案要求:内容完整、步骤清晰、措施具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危重病人护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同时,关注临床实践,提高自身护理技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危重病人护理的应急预案制定与执行4.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病人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病史等。
2. 病情描述:突发病情、主要症状、生命体征等。
3. 护理需求:根据病情,明确护理目标、护理措施等。
2024年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及流程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危重病护理学》第6版的相关章节,详细内容涉及第十二章“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及流程”。
主要包括:危重病人的识别与评估、护理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护理流程的优化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危重病人的识别与评估方法,能准确判断病人病情变化。
2. 熟悉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3. 了解护理流程的优化与应用,提升危重病人护理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护理流程的优化与应用。
教学重点:危重病人的识别与评估,护理应急预案的实施,护理流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危重病人护理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 危重病人的识别与评估: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护理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介绍制定应急预案的方法,分析具体实施步骤。
3) 护理流程的优化与应用:阐述护理流程优化的原则,展示优化后的护理流程。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环节,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
2. 板书右侧:展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如识别与评估方法、应急预案制定步骤、护理流程优化原则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列举三种危重病人识别与评估的方法,并说明其优缺点。
2) 制定一个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包括病人病情变化识别、紧急处理措施、护理流程等。
3) 针对优化后的护理流程,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危重病人护理的最新动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同时,可通过实际案例讨论、学术交流等形式,加深对危重病人护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