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正道,语文雅风】西湖组诗苏小小散文
- 格式:docx
- 大小:18.53 KB
- 文档页数:5
西湖梦本文是高中关于高二散文的西湖梦,欢迎阅读。
西湖的高贵,典雅美的让人窒息,故不宜在此长居。
美的让人眼花缭乱,心永不能如一波碧潭,只有当微风拂过才泛起一丝涟漪。
踏入梦一般的西湖,烟雨雾蒙蒙,柳树下的一把油伞映入眼帘。
撑伞的女子一身素洁的白衣,回眸一笑会让你三生牵挂。
像花一样的美人为何如此典雅,本是如火的年华却着一席白衣,让人叹惋,更让人想揭开她脸上的丝纱。
她就是令多少男子魂牵梦萦的名妓苏小小。
重游西湖,身素白纱,只为缅怀那个曾经负他的穷困书生。
于一处名胜偶遇了一见钟情的他,便慷慨解囊,赠银白两,助其上京赶考。
雨无数次敲打着小小的心,一年又一年,情人未归,书生已去。
当初的海誓山盟变成了一张苍白而无力的废纸,世界没能给她以情感的报偿。
她并不因此而郁愤自戕,而是从对情的执着大步迈向对美的执着。
她不愿做姬做妾,勉强去完成一个女人的低下使命。
而是要把自己的美色呈之街市,蔑视着精丽的高墙,它不守贞洁,只守美,由情至美。
最终19岁时,死神带走一袭白衣的她,留下的是一声声叹息和文人墨客对她的诠释。
也许有人会笑,西湖历史之悠久,怎容一介女流登大雅之堂?妓女生涯自然是不值得赞颂的,但是对于美的追求却是无国界的,不论身份,地位。
苏子把美衍化为诗文和长堤;林和靖把美寄托于梅花与白鹤;而苏小小则一直把美熨贴着自己的本体生命,让美来阐释生命的存在意义。
小小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梦,无所谓真,假;无所谓对,错。
阳光乍现,雾却仍未消退。
西湖如梦一般,承载的故事太多了,也就走向了抽象,走向了虚幻,成了世人眼中的一帘幽梦。
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让西湖之梦扑朔迷离。
关于杭州西湖的散文“环海内风流地”,这句话可不是乱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说到杭州,当属西湖最美,如果说中国什么地方最浪漫,我想应该就是西湖了。
最早的白蛇传的传说给西湖增添了一种爱情的浪漫感,让人无尽的遐想。
在西泠桥边,有一座芳塚,名叫苏小小之墓,苏小小何许人也?当然就是南齐时期一代才情绝世的名妓,当时她的才貌迷倒无数的男人,很多人都想与她同床共枕一夜,足见她的魅力,葬在西湖边估计也是顺应了许多人的愿望,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王公贵族,让她的芳魂永久留在西湖,在他们游玩西湖之时幻想着小小能出现在眼前谈一段琴,跳一支舞.......最后她的灵魂终于与西湖的美融为了一体。
我的感觉就是:西湖其实是白娘子或苏小小变的。
你可以坐在湖边静静的看着西湖,你会觉得眼前的西湖,似乎是一个美女,姿态优雅,温柔妩媚。
西湖被杭州城包围,有玩的有吃的,市区商城与西湖毗邻,不必担心没有吃的地方,有很多地方即便也有浪漫的地方,但是时常是饿着肚子去看风景。
而如果在西湖,就不必为游玩的时候因为吃饭的问题发愁,湖边酒店,宾馆,旅社,茶馆,咖啡馆,西餐厅,各式料理店,美食商城等,应有尽有。
说到茶馆,自然就是西湖西南方向的解放路与湖滨路交接处的青藤茶馆。
我曾去过一次,里面的装饰富有东方风味,一楼仅仅放着一个茶桌,四周都是石景和水景,一种幽静,一种自然的美感。
在里面可以静心地品尝龙井茶。
每每节假日期间,西湖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湖边人山人海,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成双成对,主要是恋爱,情人关系的,无不是手牵手。
他们会觉得这种慢节奏的漫步才是他们想要的浪漫。
当然我个人是不建议法定假日期间来杭州的,人太拥挤。
第一次去西湖是2021年的冬天,初次见西湖,觉得很美。
后来我发现除了我之外的全都是三三两两去游玩,以情侣居多。
再后来我是五一去的,人山人海,断桥上,平均两秒钟挪动一步,所以我又讨厌节假日西湖拥堵的问题,之后我就决定不太愿意去西湖了。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伟大的诗人陆游对西湖的赞美倒是贴切,大意是: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不管是浓妆还是淡妆都适合。
西泠桥畔苏小小:最好的年华爱上你,情灭也要断舍离一夜风来,暮云春树,水天一色的西子湖畔,透出一丝甜润,等着拥人入怀。
扎身进去,见得画桥烟柳,湖光山色,寻着千年前诗人歌女的亡影,捡拾先人不经洒落的才情,总会欲喜还愁。
西湖不缺真情,白蛇与许仙有缘千里来相会,在西湖高处断桥相识,梁山伯和祝英台依依不舍,十八相送于长桥,这些故事无不让人汹涌,但只有那西湖边湮灭的美丽,才添得一丝过眼云烟的飘逸。
只因在那西霞岭麓到孤山之间的西泠,还沉睡着让人思念常萦的南齐才妓苏小小。
她冰雪聪明,如轻云出岫,情真意切,却也随性潇洒。
她从万千痴男怨女的情世里脱身,活出一抹自己的颜色。
余秋雨说苏小小是,“与这种黯淡相对照,野泼泼的”“调皮地挤在西湖岸边凑热闹。
”而嬉笑怒骂狂放一生的李敖来到杭州,也曾说过,“若要定居于此,便想死后在苏小小墓碑旁,给自己留个地儿。
”千百年来,钱塘名妓苏小小,就这样成了中国文人心头一副秘藏的圣符。
白居易倾慕于她:“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李贺苦吟于她:“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徐渭一声长叹:“自古佳人难再得。
”苏小小,究竟为何教人魂牵梦绕?南朝齐时,有女苏小小,因承祖上遗风余韵,自小能诗善文。
但造化弄人,在她出落成娇俏玲珑的少女时,父母便双双谢世。
于是小小寄住在钱塘西泠桥畔的姨母家。
这个年纪的女孩,没了父母的管束,更能在山水间肆意泼洒浪漫,在她的青春画卷上,皆是风雅颂、赋比兴。
小小当然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在她的小楼里,常常诗书飘香,她的门前,也总是车来车往。
燕引莺招柳夹途,章台直接到西湖。
春花秋月如相访,家住西泠妾姓苏。
小小用这首诗毫不隐讳地介绍了自己,温香软语,絮絮动听,在这美景之中,谁不想踏出一片活泼泼的绚丽。
就这样,苏小小名震钱塘,不少才子闻声而至,只为遇见这西泠桥畔,苏小小一眸盈盈的风情。
虽芳名远播,香车环绕,风流少年常挂牵,小小却洁身自好,她不畏权贵,只为往来于诗词歌赋,亦不畏庸俗,苏小小曾说,“宁以歌妓谋生,身自由,心干净,也不愿闷死在侯门内”。
西湖的散文从江南回来很久了,却始终不曾落笔写下江南的风韵,因为不曾心静,所以下笔不能意会那动人画卷。
走进江南,轻轻的推开那斑驳而青葱的心门,雕花的老窗,悠悠流水,千年往事都随着空气中弥漫的暗香入心来;几千年来的人文积淀,几千年的幽幽风雨,经岁月的打磨,使得杭州这座城的内涵和意境丰富而深远。
不知我的到来是否在平静的水面荡起了涟漪,漫步于西湖,历代文人墨客的吟诵,让这座城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神秘面纱,古香古色的味道,那一个个哀婉的爱情故事,让西湖的水变得更为浓郁而深沉,这泓相思的水,承载了多少世间的悲欢与离合!承载了多少深情而期待的眼眸,云端跌落的泪有淹了谁的金山寺?痛了谁的雷锋塔?循着历史的足迹,今天,我来了,轻柔的风拂过我期盼的眼,在这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画桥烟柳,云树笼纱,迤群山,林泉秀美,溪涧幽深的人间天堂,一时忘了我只是一个过客,一个想用心解读你的过客,不曾想把你拥有,只想在心里将你牢牢的刻画,感受你的那份温情。
身居其中,信步游玩,轻吟一阕《忆江南》,一时竟深深地迷醉了自己。
儿时就有一个西湖梦,魂牵梦绕,相信西湖就是玉龙和金凤手里的明珠降落到凡间变成的,因而有着太多的灵气,玉龙金凤化成的玉龙山和凤凰山也见证了那段历史;相信美丽的西湖总是有美女相伴,西施与范的痴缠,就是最古老的神话,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诗给了西湖非常高的评价;相信心地善良,温柔美丽的白娘子就是一个有情有意的痴情女子,她被西湖所容纳,演绎了人间一段爱情佳话;相信“生在西,死在西,葬在西,不负一生爱好山水”的苏小小本身就是一个梦,历代吟咏和凭吊,她无疑已成为了中国文人心头一幅秘藏的圣符。
雷峰塔依山临湖,重檐飞栋,窗户洞达,蔚然大观。
秋水长天,我静静的站在岸边,古老的画面一一浮现,我就是为你千年的传奇而来,桥畔的埋香恍惚就是我几世前滴下的那滴泪而化成的,等待今生来把你寻找,思绪在走,情在涌,心中的塔又何时能化为虚无,让那缕爱迎着蓝天直上。
【阅读悦读丨历史小说】西泠桥畔苏小小,红颜才女杳然去文/陈邦林【作者简介】陈邦林,四川省散文学会、游仙区作家协会会员,喜欢文字,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散见多种媒体,有散文、诗歌作品获奖。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公元479年,小小出生在杭州西泠桥畔苏家祖祠,她长得眉清目秀,聪慧过人。
父亲是读书人,吟诗诵文,她一听便会,乡邻都夸她长大后必成大器。
小小十余岁时,父母相继病故,只得把她托付给贾姨妈照顾。
几年过去了,小小长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
她从小喜爱读书,虽不曾拜师学习,却知书识礼,尤精诗词,能信口成章。
小小酷爱西湖山水,她将自己住屋布置得幽雅别致,迎湖开一圆窗,题名“镜阁”,两旁是她自撰手书:“闭阁藏新月,开窗放野云。
”每天,小小总在西泠桥畔散步,眺望涟涟碧波,点点水鸟,她会情不自禁地吟诗放歌,倾吐心中的情愫。
那时的西湖,风光秀美,山路曲折迂回,游览辛劳,她便请人制作了一辆小巧灵便的油壁香车。
泠桥畔,白沙堤上,苏小小乘兴于湖山之间,车子灵巧,人儿娇美,穿行于烟云之间,恍如神女下凡,游到兴起,朗声吟道:“燕引莺招柳夹途,章台直接到西湖。
春花秋月如相访,家住西泠妾姓苏。
”当时,一批纨绔子弟专门寻花问柳胡作非为。
苏小小为了避开这些人的胡缠,常常煞费心机。
这日,她正在鸳鸯湖边的画舫中弹琴,不料那帮无赖又追随而来。
银瓶姑娘一看情况不对,便抡起竹篙想把船撑开,可那些家伙争着要往船上爬。
一个采菱姑娘从菱桶里站起来说:“你们是什么人,大白天胆敢往姑娘船上爬?”一个斜眼公子说:“咱爷们都是京城来的堂堂相公,小小的船我们为什么上不得?你敢小觑我们,来人呀,把她们的菱桶拉上岸来打碎砸烂。
”几个家丁一声吆喝拥到湖边拉住菱桶往岸上拖。
苏小小见状忙走出舱门来到船头,柳眉一竖厉声说道:“慢,你们要我待客就叫家丁住手。
”相公们一听立即照办。
苏小小又说:“我非势能辱非力能取,你们要我待客,就该懂得待客的规矩。
西湖随想散文早就听说了西湖这个名字。
记得西湖,是因为白蛇传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然后就是苏子的那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爱情,许多地方都有发生。
但西湖的这场爱情却显得格外的灵性,这是人与蛇的相爱,更是自由与禁锢的交战。
道义终究挡不住人的真性情,法海成了螃蟹,许仙真的成了仙人。
在这世事茫茫的变幻中,西湖成了灵性的化身,西湖的这次爱,成了礼教大防下少男少女心中最美的传说,自由便在他们的心里生根。
相比许仙或是白娘子,苏子这个人长相就实在叫后人不敢恭维,他也许与法海有得一比,但他的诗文却是最美。
在这里美与丑这样相对,也许我们现实也是这样,美的’背后是丑,丑的背后是美,我们看到的永远只是表面。
苏子在这里,把西湖比成了古代的大美人儿,突兀而来,却又这样顺当。
像在山间吹来的风,自自然然就带来了野花野草味道。
或是浓郁,或是清淡,又来淡雅,还有纯净……说不出来的味道,却又是这样让人惬意。
西子的淡妆浓抹我们同苏子一样都没有见过。
但美人就是美人,不打扮是清爽,略施脂粉是淡雅,浓墨重彩一下便是雍容华贵……又想到了《登徒子好色赋》里的那个邻家之女,什么都是恰到好处。
西子就这样自由而又洒脱地勾住了我们所有的视线。
于是西湖在苏子的眼里幻化成了美人,见不到西子,就来看看西湖吧。
西子活不了千年,她现在已经不知化为了哪块泥土。
但西湖永在,虽然随着年岁的变迁,也许她也成了半老徐娘,但美人就是美人,哪怕是老了,那股年轻时的风韵,我们依然感觉得到。
也许这也是托了自由这个灵性的福吧。
爱情要自由的灵性,西子也有自由的灵性,那西湖呢?应该是一个充满自由的湖,充满着灵性的湖。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关于西湖的散文推荐杭州美,最美是西湖。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说过:“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阳春三月,置身西湖之滨,“处处回头尽堪恋,游中难别是湖边”。
春风拂面,碧水微波,柳丝如烟,莺啼燕语,天光水色,把整个西湖浸染得妩媚而温情。
在如此的氛围中,还有谁能不柔情似水、缱绻缠绵?要说杭州是座爱情城,那么西湖就是爱情湖,一点也不为过的。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
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杭州人林逋的《长相思》渲染了一幅情深意切的离别画面,读来总是心弦颤动。
白娘子和许仙的断桥相会,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凄情,苏小小对阮郁的慕念成疾,这弥漫着悲情与哀怨的爱情故事,为西湖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霜染丹枫寒林瘦,不堪回首忆旧游”,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夜风中的白堤上,柳荫深处里,情侣双双相依相偎,郎意浓,妾意浓,白头偕老不相忘。
那呢哝的情语,让水中的鱼儿也害羞地屏住了呼吸……西湖的美,美在人心里,美的使人感到亲切,感到爽心,感到灵动。
来到西湖,仿佛有一种心的感应,把人与西湖融为一体。
西湖没有一点的野性和陌生感。
西湖就像是一位小家碧玉的江南女子,清纯,典雅,娴舒。
面对西湖的美,多少骚人墨客舞文弄情,生发感叹:“古今难画亦难诗”!西湖,烟雾茫茫,微波涟漪,静谧安然,蒙蒙中露出秀美的楼阁亭台,像晨起未妆的绝色女子,神情懒散,衣裙飘逸,长发悠悠,一脸妩媚,娇羞无比。
四周群山,层峦叠嶂,西湖在群山环抱下,似长发女子项下奕奕闪光的珍珠,赏心悦目,精美绝伦。
柳浪闻莺—细细的柳丝随风摇曳,如烟似雾碧浪翻滚,柳荫深处,莺啼呖呖,清脆悦耳,在湖边品着龙井茶,看着波光粼粼的西湖,一身的疲倦,让世俗躁动着的心境,顷刻间化为乌有,心情顿时为之放松。
我深深地吸了两口浸润着湖水的新鲜空气,抛弃一切烦恼与琐事,全身心地去享受这一刻。
清澈的阳光柔柔地倾泻在湖面,轻漾的水纹,撩拨着谁的心事?一叶小舟停泊在藕花深处,静看月圆花开,世海浮沉。
描述杭州西湖的散文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描述杭州西湖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述杭州西湖的散文:走读西湖来杭州,若不曾去西子湖畔走一走,那将是你此生最大的遗憾;去西湖,若未翻开它的诗书读一读,那将是你一生最美的错过。
灵秀西子,人间天堂,美的不单是小桥流水,风花雪月,还有人文历史,故事传说。
西湖,贵在自然与人工的融汇,妙在山水与人文的贯通。
山青水秀,桃红柳绿是西湖的底色;故事传说,人文历史是景区的底蕴。
且看那亭、台、楼、榭临湖而建,错落有致。
更歉着碑、寺、塔、墓依山而立,枕水而眠。
流水小桥,走廊堤岸串联着西湖的各个景点。
移步其间,最好先翻开西湖,轻嗅墨香,在古迹遗韵里寻觅有关它的人文历史,在诗词曲赋中叩访有关它的才子佳人,在风花雪月间品读有关它的故事传说。
毕竟西湖的每一个景点,都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更多的时候,风景只是故事的点缀。
若是走马观花,那你所看见的风景就会少几分迷离,更减几分美丽。
走近西湖,一湖传说依旧迷离,一湖风景依然美丽。
试看它春如醉,秋如醒,合四时景光,尽显晴姿雨态,夕霭朝晖,雪应霞酣,星初月午,安排着诗酒琴歌,话南渡当年,过去漫牵无限感;悄好这山为迎,水为送,披一蓑风月,遍寻亭榭楼台,名泉秀石,宠柳妍花,狎玩些烟波鱼鸟,算西湖此日,到来俱是有情人。
移步西湖,春可披一蓑烟雨,夏可看十里荷花;秋可赏三秋桂子,冬可钓一江寒雪。
春夏秋冬,仅凭字里行间想像,就足以令人心驰神往、魂牵梦绕。
若说西湖美如画,但人间谁能画得出这么美?若说西湖美如诗,而世上又有谁会写得这么绝?览阅西湖,湖底沉淀着千古的历史,湖中流淌着动情的故事,湖面荡漾着游人的情思。
驾一叶轻舟,摇两支橹桨,荡漾在山水流云间,只为品味西子风韵,寻觅烟雨旧梦。
行至船头,临风而立。
或低吟,或浅唱,怡然自得,任真情流露。
或眺望,或凝眸,双目含情任思绪飞扬。
忆西湖散文诗歌忆西湖散文诗歌一把油伞一座小桥几树樱花我在樱花树下乘一首小船品一杯清茶依着花窗把西湖的美丽一一打捞把倩影折叠在像册里反复上演着她的梦西湖我来了我在心默默说西湖我是曾经来过的是跟旅游团的一群游客只看了三潭映月和雷峰夕照嗅了她裙角一缕香艳就匆匆与她擦肩了这次我要看清她的容颜脚步轻踏在苏堤看两岸杨柳依依想着东坡朝云暮雨怕爱的人夜揽湿衣故兴筑湖堤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那是多么的深情,包涵了多少爱意柳絮纷飞,一朵朵像蒲公英在这美丽西湖边轻轻的绕着我的梦落在我的身上落在我的额头像你轻轻的吻在我心里像一朵花慢慢绽开夕阳下,飘着烟雨在四月的`花香里弥漫着温柔的飘舞着无声的落在湖面上湖面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烁着无数个金光像星星一样雨是那样的温柔怕打湿四月里江南的娇秀在这淡淡烟雨里我们不想躲避就微笑着迎接她的美意如果有一天,我忘了归迹你能不能给我保存这场烟花雨走在苏小小墓前你是我爱的女子你写着美丽诗看到西泠的白莲就会想到你的样子以诗为生,以诗为妓落在红尘,也不坠落自己想给你读,我给你写的诗我是天上树你是地上的水仙我在天上耽搁一天你就离开我千年我只能在月光里揣摩你的容颜我带着羽翼的箭望着你的花园射一个满弦不见你,只见花瓣落在墙角,落在斜阳前等待喜雀,来盘旋你的坟前飘着四月的云烟在江南烟雨里弥漫雨水洒在花前害怕打湿你的诗篇你那紧闭的楼阁是否夜夜月圆春天来了是否有燕子在梁间呢喃飞进你的诗间我看到你折过的杨柳还有你撒落的樱花渴望你能快乐的躺在西泠松下我站在断桥的中央没有看到手拿油布伞的姑娘只看到一对对新娘落在了行人的相册点缀着西湖的风光在我匆匆的脚步里落入了谁的梦乡在花开花落的下午我们离开了西湖我没有写完西湖的全部也不能写完她的全部我把最美留给自己你想看最美她还得去一西湖。
诗词⼁若解多情寻⼩⼩,绿杨深处是苏家夜⾥⾬淅淅沥沥,屋檐上的春⾬连绵,绝对是个听故事的好天⽓。
今天我们的故事⼥主⾓来⾃1500年前,这个少⼥便是中国南北朝南齐时期的钱塘西湖歌妓——苏⼩⼩。
出⾝妓家,⾊貌绝伦相传,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她的⽗母只有她这么个⼥⼉,⼗分宠爱,因她长的娇⼩,所以叫⼩⼩。
在⼩⼩六岁的时候,⽗亲去世了。
为了⽣计,⼩⼩的母亲忍辱为妓。
⼗岁时,母亲也病逝。
临终前,她把⼩⼩托付给贾姨妈。
后其变卖家产,苏⼩⼩和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
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楼⾥,每⽇靠积蓄⽣活,尽情享受于⼭⽔之间。
⼏年之后,⼩⼩出落成⼀个⾊貌绝伦的少⼥。
⼜不曾从师受学,谁知天性聪明,信中吐辞,皆成佳句。
天真烂漫,任性风流那天,⼩⼩看到男孩⼦往来可以乘骑骏马,想她⼀个少年⼥⼉,蹙⾦莲于何处?随即遂叫⼈去制造⼀驾⼩⼩的⾹车来乘坐,四围有幔幕垂垂,命名为油壁车。
此后,苏⼩⼩更喜欢乘油壁车出游。
因她玲珑秀美,⽓韵⾮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
没有⽗母的管束,苏⼩⼩不像闺房⼩姐的腼腆和含蓄,性格也别具⼀格地天真烂漫。
⾯对那些⼤胆询问苏⼩⼩芳名和地址的,还有那些指指点点的,⼩⼩也不⽣⽓,随⼝撩他:燕引莺招柳夹途,章台直接到西湖。
春花秋⽉如相访,家住西泠妾姓苏。
就是这么任性!除了出⾏的油壁车,苏⼩⼩在西泠桥边上的楼阁上也⼗分幽雅。
正当湖⾯,开⼀⼤圆窗,将冰纱糊好,就如⼀轮明⽉。
中贴⼀对道:闭阁藏新⽉,开窗放野云。
字字清新别致。
窗外檐端悬⼀扁,题“镜阁”⼆字。
阁下桃花杨柳,花花簇簇,春来蜂飞蝶舞,风光绚烂。
在窗内流览湖中景⾊,明明⽩⽩,⽆所不收。
阁中琴棋书画,⽆所不具。
⼈之相知,贵乎知⼼,不在财貌。
之后,便有⽆数豪华公⼦,想要把⼩⼩纳为待妾,情愿出千⾦,纷纷来说,都被苏⼩⼩辞去。
贾姨娘劝苏⼩⼩,积蓄迟早⽤完,你既然有才有貌,不如趁年轻嫁⼊豪门,也有个依靠。
关于杭州西湖的经典散文苏轼吟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是因为他品出了西湖的绝妙韵味。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杭州西湖的经典散文,供大家欣赏。
关于杭州西湖的经典散文:西湖夜雨雨渐渐小了。
沿着湖滨,漫步在西湖的夜雨中。
远远地望见,泛着晕黄的灯光,镶嵌着整个沉睡的西湖,像璀璨的项链。
路灯下,是一对恋人在接吻。
旁若无人。
此刻雨中的西湖,的确没有人,除了我之外。
蓦然的想起一句: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雨还在下,细细密密的斜织着,我不喜欢打伞,沐浴着清凉的雨丝,汲水岸边。
卵石铺就的小路,坑坑洼洼的,路灯倒影在积水中,摇曳不定。
而站在水边,湖水变得凝重而沉淀,将一切的光芒消化掉,所以没有倒影。
一切都是黑色的,水中,夜空中。
环绕的路灯,圆圆的,像是十五的月亮。
倘若没有这石柱擎着灯,高高的悬垂着,倒也跟月亮差不多。
绵延着,像一孔孔漂浮的元月。
十里绵延,络绎不绝。
而在这雨夜中,显得分外的静谧而悠远。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啊。
我喜欢这样的“月亮”,为这样的夜色增添了生动的光辉。
星星散散,玲玲珑珑。
杜牧有句名言:二十四桥明月夜,波心荡,冷月无声。
这样的雨夜西湖,也恰如其分的多了种诗韵。
雨丝拍打在岸边的香樟树上,夜风拂过,林风飒飒,骨子里窸窸窣窣的,像是给耳朵挠痒痒。
湖水中,嵖岈的枯荷梗,格外多峻冷。
湖面上,尚有粼粼的波光。
沿着九曲桥漫步,想起朱先生的话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塘的月色,朦朦胧胧,脑海里弥漫西湖夏日的清香。
沿着九曲桥走着,菡萏的湖水拍打着石岸。
这时,离南山路已经稍有些距离。
树荫,湖水,夜空,将我浓浓的包裹着。
雨丝毫无遮拦的轻抚着脸颊,倒也不觉得彻寒。
抬头,看到一大朵厚厚的白云,像棉花糖,漂浮在西湖之上。
远处的宝石山依稀可见保俶塔的倩影。
湖光山色,消逝了色彩,被雨水浸润着,如同晕开的水墨山水。
烟雨西湖唯美散文烟雨西湖唯美散文八月,浅秋,正是烟雨时节,山朦胧,水朦胧,树朦胧,人朦胧,一切,空朦,迷离,如梦似幻。
你美,美,你醉,醉。
烟雨江南,如梦江南,你来。
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烟雨西湖唯美散文,欢迎借鉴!烟雨西湖唯美散文1一直想有一次远行,或许想给自已放个假,或许想外出看看风景,不为寻梦,不为散心,不为遇见,只愿和心灵相通的朋友,结伴同行。
一直犹豫着,一直执念着,也一直向往着。
那样的地方,有杨柳依依,桃之夭夭,小桥,流水,人家,乌篷船,烟雨,风烟俱净,空灵缥缈,又不失人间烟火味。
那样的地方,江南,不失为一个好地方,不失为旅游度假的胜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多少文人墨客,吟诗作赋,咏叹江南之美。
江南的风光,江南的神韵,江南的烟雨,江南的迷离,江南的美丽,江南的古色古香,江南的乌逢船,江南的女子,江南的油纸伞,江南的青石板,江南的朦胧,不知何时,深深向往,深深迷恋。
就这样,你梦幻般来到江南,携一丝秋风秋雨,掬一捧秋水秋凉,寻幽探胜,观光赏景,只是一过客?夜暮时分抵达苏州老城区,风息雨停,空气略显潮湿,安顿好后,在附近觅一家比较干净的餐馆,吃一顿有本地特色的风味酸菜鱼,有点辣,比之在家乡吃的黑豆腐酸菜鱼,各有千秋,不过我还是喜欢黑豆腐酸菜鱼,入口软滑,细腻,色香味俱全,鸳鸯锅,辣与不辣,可供选择,且不贵。
这一席有十六人,两桌拼一桌,点两大锅酸菜鱼,一边一锅。
同事石经理,高大威武,昔日帅姿,隐约可现,中年发福,显胖,身边坐着其妻,略显苍老,消瘦,有白发,肤色黯淡,面部皱纹深深,枯萎。
岁月对于女人,一向不温柔。
这一席有十人是夫妻情侣档,你为我夹菜,我为你舀汤,一对对秀恩爱,羡煞你眼眸。
感人最深的是石经理,说他年轻时,一无所有,老婆跟着,无怨无悔,大事小事以他为主,他很感激老婆。
现在,日子好过,有存款有房子,去哪里游玩,都会带着老婆,多老多丑,不嫌不弃,听者感动说者动容。
所以,做女人最可贵的,是“莫欺少年穷”。
精选关于西湖的精品散文这是我神往已久的地方,一如那份曾深深掩藏的暗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每每读柳永的《望海潮》,他极美的文字一次次化作我想象的羽翼。
如今,正值丹桂飘香的季节,我和好友天山皆怀惴着对西湖的“相思”相约杭城,并在秋日艳阳的陪伴下,一路默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脑海里显现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并想像行走在“绿杨荫里白沙堤”,会是一种怎样的惬意……老实说,西湖没有我想象的美。
当我怀揣着一颗初恋般怦然的心,一点点走近我爱慕已久的“情人”时,我居然没有预想的激动。
眼前的湖水不是我几度梦里看见的那块巨型的翡翠,却混浊有如我家乡养鱼放鸭的池塘。
湖面的游船,亦没有电影和画册里那样富有诗意……看来距离产生美,相见不如怀念总是不错的。
但是,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才子佳人慕名而来,他们或沿湖漫步,留下他们深深浅浅的脚印;或湖心泛舟,在水面投下他们或英俊或娇美的容颜;想象他们在湖心的小亭举杯痛饮,之后思如泉涌,挥笔写下了那些流传千古的诗篇。
那些优美的诗句,就像湖岸有如少女秀发般飘拂的柳丝,撩人心魄,动人心弦,其迷人的诗韵在历经岁月的漂洗后,就像湖面欲黄还绿的莲叶,虽娇容不再,但气质不改,风采依然……此刻,我们正踩着那些潇潇洒洒的诗人们的脚印前行,多希望能在某棵古树下,捡拾到他们曾不经意间撒落的才情,从而充溢我匮乏的文思,就像我们在湖畔频频留影,多希望在某次闪光中,能捕捉到传奇里某个佳丽飘然而过的倩影……“瞧,那就是断桥。
”好友兼导游的牧阳用手指着远处一座独拱桥说。
但见断桥淡雅古朴,就像一只遗落在湖边的巨型钻戒,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情爱之光。
一提起断桥,自然让人想起那个美丽的传说,想起千年前的那个花红柳绿的清明,一个身着蓝衫打着油纸伞的文弱少年,在这里偶遇那个白衣飘飘的女子,从此演绎了一段凄然绝美,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最新关于西湖的精美散文清晨,到达西子湖畔的时候,天色淡淡地阴着,穿行苏堤,跨越映波桥,堤两侧春柳如烟,掩映湖面,湖山胜景如画图般随着步履轻轻地展开。
远处,雷峰塔在淡淡的雾气中隐约蒙胧着,近处,绿柳拂堤,水光潋滟,湖上,有画舫泊在岸边。
行走西湖,仿佛是行走在亦真亦幻的传说中。
在这里,如果你有足够的历史感,或许你会知道,你脚下的苏堤,是苏轼疏浚西湖的杰作,斯人已去,犹留下“苏堤春晓”的胜景在千百年来激荡人们的诗情。
或许你会知道岳王庙就在湖边,秋瑾曾在此流连,这些名字曾在我们少年时的内心扬起无数的豪情。
如果你喜欢古典文学,你还会知道《牡丹亭》里杜丽娘与柳梦梅的传说,沿苏堤找寻那标识着爱情的一梅一柳,走进《化蝶》中去找寻在长桥上十八里相送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当然更忘不了古典传奇中的《白蛇传》,眼前的西湖就是承载这个美丽传说的平台,许仙与白娘子相会的地点就在不远处的断桥,迎着波平浪静的西湖,甚至还会想起那句歌词“西湖的水,我的泪”。
下雨了,西湖是柔美的,雨丝是细腻的,望望远山,不禁想起那句“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句来。
在雨中漫步,见识了“花港观鱼”,懂得了鱼字少一点的原因,不过,在我看来,一定是西湖的美景拨动了豪气冲天的康熙皇帝内心那份柔情,他的笔下自然会涌起对生灵的怜悯之情。
雨中,我们乘上画舫,如古人一般,作画中游。
烟水茫茫的西湖真如诗般灵动、如画般精致,近揽湖心亭、三潭印月,远观雷峰塔雨景,船行尺寸之间,放眼望去,即有美不胜收之景。
记得初识张岱的《湖心亭》一文,便为其简略笔法所倾倒,“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因为不是冬天的雪后,无法体会雪后西湖的意境之美,不过,雨中的西湖,却难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来点缀其精髓,雨中的西湖,更象是一幅水墨画,水气淋漓,笔墨酣畅,粗放中透着细致,水天一色,是粗放之美,断桥不断,是细致之美,一放一收,一粗一细,宛如兼工带写。
【读写正道,语文雅风】西湖组诗苏小小散文
1.残荷
秋风黄了,寒风赶赴
西湖缓缓地褶皱
绿色往事
谁的目光牵动惊呼
仅存的傲骨
倒影如剑
2.岳王庙
庙宇肃穆,威严凝聚成剑
我一步一步把你的人生
走成连环画和泛黄的书籍
走成童年的敬仰和叹息
这一程,八千里路云和月
这一程,三十功名尘与土
这一程,精忠报国
这一程,你的远方并未止步
上香,顶礼
圆形的墓很冷
保家卫国的心很热
硝烟远遁,西湖的柳很美
3.断桥
西湖的水,涵养多少浪漫故事
多少情人,牵手走过
走成感动和憧憬
静静伫立,把触须伸入湖水和天空
四季的画卷与奔腾不息
坚定爱的图腾
4.苏小小
西湖赏景,诗赋真爱真山水;西泠埋骨,魂入歌箫逗白云。
这是我对苏小小的概括。
慕才亭,一代名伎魂断西泠,千古诗文千古美名。
苏小小,当我看到你的坟墓,众人眼里大多是同情,一部分人心里还有对名伎的不屑,而我所有对你的遥想化成敬仰。
这种敬仰丝毫不逊色于我对白居易、苏轼这样的文豪的敬仰。
因为白居易、苏轼等人,科举得中,诗书自然精熟,这是文人本分之事。
然而苏小小却不然。
苏小小本是富家子孙,有关她的资料不是很详实。
十五岁时父母双亡,及笄之年,她便自行做主,变卖家产,移居西湖。
这足以证明她对西湖山水的迷恋。
一个喜欢山水的女子,如果没有才艺,也不会在当世留下盛名,更不会与苏轼白居易岳飞林和靖等并列于西湖名人
之列。
从后世和当世的诗文戏曲可知,有关苏小小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很多游客都是奔着一睹小小的坟墓来的,凭吊这位千古奇女子。
苏小小是最爱西湖的性灵。
南北朝时代的部分士大夫崇尚山水性灵,虽然也有醉生梦死之徒,但对个性的舒展和山水的钟爱,也成了一种风尚。
他们承袭了东晋士大夫的个性,发展了对山水和自我的热爱之情。
苏小小作为一介弱女子,自幼诵读诗书,热爱诗歌,且有诗赋之才,她打破封建理法,与文人墨客交往,身边围着一群年青书生粉丝,成为当世一绝。
当山水和性灵结合,这样的山水就有了生命,当性灵和山水结合,这样的性灵就有了载体。
苏小小应该是白衣飘飘的。
她以纯净的思想和感情去触摸山水,以诗歌去结交文人雅士,性灵加上非凡的才华,构成了传奇的苏小小的名片。
这个名片随着文人雅士而迅速传播,苏小小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才女。
苏小小是为真爱而生的。
苏小小除了有性灵,有才华,更有着美丽灵动的容颜。
她的才华和气质更是非普通美丽女子所拥有的。
她在诗歌里等待一场最美的爱情,“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 她只要一份属于她的爱情,那个属于她的白马王子。
他必须是书生,也必须容颜俊美。
这个人她等到了。
当她坐着油壁车,徜徉于湖光山色,行驶于苏堤白堤,一个白衣飘飘的少年郎,骑着青葱马,气质非凡,俊美异常,一场一见钟情的恋爱水到渠成。
这个人就是官宦子弟阮郁。
由此他们相拥而眠,相携而游,西湖的绿杨和柔波,西湖的朝霞和落日,粉红的芙蓉和翠绿的荷叶,西湖的黄叶和秋风,断桥残雪……无不见证了他们美好的爱情。
好景不长,作为名伎,那时候的官宦之家是看不起的,结交下可以,荒唐下可以,但是明媒正娶迎进来,却是万万不敢的。
所以苏小小抛弃媒妁之言,勇敢地追求了自己的爱情。
这份爱,她是用生命作为赌注的。
她潇洒的性格和聪慧,形成了一种矛盾,但到底潇洒不羁战胜了聪慧,她爱得不可自拔。
官宦之家终究用家法召回了她的爱人,她开始了漫长刻骨的思念。
没有音讯,没有片言只语,但是她依然等待,在西湖的四时风光里,连大雁的鸣声,她也不会放过,伫立静听,宛若阮郎在托雁传信,然而大雁的影子在西湖的柔波里,轻轻地游走
了……秋天就这样被思念的目光染黄,失望的情绪如同满地黄叶,在有淡淡黄色绿柳下,随风飘起……
苏小小是急公好义的。
在内心孤寂的时候,她的执着和忠贞,驱使她无数次走过那些和阮郎一起卿卿我我的石桥小径,触摸过掀动他们衣裙,惹动他们爱情的每一缕风和没一片叶……她的眼泪已经流干了。
但她的善良和扶危济困却没有泯灭。
邂逅贫穷书生鲍仁,她看到了阮郎的某些影子,看到了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昂扬的精神。
她有一双慧眼,认定这位书生可以等第,必有大用。
于是她慷慨解囊,资助书生盘缠。
可是她的身体已经孱弱到了极点。
书生感激万分,进京赶考,终于等第获官,上任转道看望恩人,不想恩人已经撒手人寰。
鲍仁用悲伤的眼泪,为苏小小下葬,并在墓碑上题“钱塘苏小小之墓”。
苏小小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也是蔑视权贵的。
爱人走后,她的确沉沦过很长的岁月。
但是西湖没有抛弃她,将她失恋的创伤慢慢治愈。
她洒脱不羁的性灵又开始慢慢燃烧。
她的门前又车水马龙。
她又过上了白天西湖赏景,与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日子,只不过晚上辗转难免,思念情郎,煎熬苦撑。
当朝阳越过西湖,穿透杨柳,进入卧室,她又草草迷糊一会儿,梳洗打扮。
她拿起了一段爱情,也算基本上放下了一段失恋。
毕竟她的真心已经付出,完全斩断过去,也不吻合她的个性。
山水开解了她的惆怅,也让她能够让后人仰望。
我们仰望的很多巨星,比如白居易、李贺、苏轼……甚至乾隆皇帝,都是她的粉丝。
让后人感慨,王公贵族,忠臣良将,在苏小小面前都黯然失色。
这的确是个奇迹。
这个奇迹还和她傲岸的性格有关。
相传一个名叫孟浪的官员,很想和她一见,派人请了她几次,她都没有去,最后不得已前往,那个孟浪恼羞成怒,想刁难下苏小小。
指着眼前的梅花,叫她立即赋诗。
苏小小却立即口占一首: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孟浪赞佩不已。
这个故事也说明她的诗歌之才,不亚于
七步诗的八斗诗人曹植。
苏小小的传奇太多,不幸的是在孟浪刁难她的第二年春天,江南烟雨,杏花盛开,桃花流水……一切都是那么美丽,那么令人流连忘返,苏小小却染上难治之疾,病情日笃,弥留之际,苏小小望着带有西湖气息的的绿杨,想着与阮郁一起的幸福时光,只有一个愿望,埋骨西泠。
美丽多才的苏小小去了,但她对爱情的憧憬和等待,却依然在西湖流传。
西湖赏景,诗赋真爱真山水;西泠埋骨,魂入歌箫逗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