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年鉴
- 格式:docx
- 大小:37.19 KB
- 文档页数:3
2020中国统计年鉴2020中国统计年鉴一、引言中国统计年鉴是中国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一本全面反映国家及各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综合性年度统计资料参考书。
本文对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进行全面解读和分析,以期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以深入了解。
二、综述2020年,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球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冲击。
然而,中国通过坚定的领导和科学的措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GDP总量看,20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1.6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
这表明中国经济在疫情冲击下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尤其是在第四季度,中国GDP增速加快至6.5%,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人口与就业2020年,中国的总人口增长持续放缓,年末总人口为14.79亿人,较上年增长0.39%。
同时,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城镇人口比例达到了60.6%。
在就业方面,202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2万人,实现了连续多年的稳定增长。
同时,失业率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和政府的积极就业政策。
四、农业与农村中国的农业产量在2020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全年粮食产量为6.42亿吨,比上年增长0.9%。
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也有了显著进步。
农村贫困问题在2020年得到了进一步解决,全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1100万人。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对扶贫工作的持续投入和多项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
五、工业与服务业2020年,中国的工业产能稳步提升,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
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更加显著,为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服务业在2020年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全年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
尤其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为中国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六、投资与消费2020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放缓,比上年下降3.1%,这主要受到疫情影响和减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投资的影响。
什么叫做“年鉴”年鉴是一种工具书,把某个领域中一年内的重大事件、重要依据、文献资料等分门别类地编纂起来,供人们查,这就是年鉴。
在西方,年鉴和年刊通称,英文名称都叫yearbook。
我国年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成书于14世纪40年代的《宋史·艺文志》中就有《年鉴》一卷,可是已经失传。
解放前,我国曾陆续出版过一些综合性年鉴(《中国年鉴》、《世界年鉴》、《申报年鉴》);地方性年鉴(如《上海市年鉴》、《台湾年鉴》);专业性年鉴(如《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电影年鉴》)。
其中《中国年鉴》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可说是当代出版史上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年鉴。
我国年鉴出版工作的大发展是在80年代。
1980年首先出版的是《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出版年鉴》和《世界经济年鉴》等。
到1981年出现了“年鉴热”,年鉴品种增到二十多种,近年又陆续有所增加。
年鉴大体可分综合性年鉴和专业性年鉴两类、前者如百科年鉴、统计年鉴等,后者如经济年鉴、历史年鉴、文艺年鉴、出版年鉴等。
年鉴的“年”一般是按出书年份标识,内容为上一个年度的资料。
例如:1985年的年鉴,主要发表1984年的资料。
由于年鉴具有史料价值,有些年鉴也把前若干年的部分历史资料列为重要内容。
===========================================年鉴是系统汇辑一年内的重要资料,为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文献书籍,有人认为年鉴属于期刊性质的年刊。
资料相对完整,内容具有权威性和时间性,具有资政、鉴戒和史料作用。
中文的年鉴有专业年鉴如图书出版年鉴、统计年鉴、工业年鉴、经济年鉴等等类型,另外还有综合年鉴——地方年鉴。
在英文上,年鉴有Almanac(Almanacs)、Yearbook和Annual等不同的表示方式,他们的内容各有侧重,但是因为关系相当密切,一般很难严格区分。
中国自198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省份、重要城市都编辑有地方年鉴,如北京年鉴、上海年鉴、武汉年鉴等,地方年鉴主要全面记录一年内社会诸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重大事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详细记录。
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分析摘要: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按行业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运营能力、生产效率、赢利能力和销售能力是构成企业综合经济效率的重要因素,其中运营能力偏低是阻碍行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工业企业;因子分析;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衡量经济活动的最终指标,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国家竞争力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一)企业经济效益的概念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比值,即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 生产成本。
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依靠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分析,实质就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赢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的评价。
从生产经营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等指标反映;从物化劳动效果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销售利税率、成本费用利税率、固定资产生产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反映;而从活劳动效果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利税率等指标反映。
这些指标大多是依据财务报告数据计算出来的。
(二)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经济效益因素分析,一是从资金占用和资金周转的角度,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资金因素;二是从原材料、工资、费用等支出角度,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成本因素。
此外,还要把企业自身的微观经济效益与全社会的宏观经济效益联系起来,把当前的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1995年财政部公布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10项指标,国家统计局1998年制定了一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含有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和资产负债率七大指标,改变了过去采用产值和产量等单一指标考核的状况;2002 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国家计委制定了关于《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28 项指标。
中国工业经济年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一,其工业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国
内外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工业经济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中国工
业经济年鉴成为了了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
一、简介
中国工业经济年鉴是由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编辑部出版的一本权威工
业经济专业年鉴。
年鉴内容详实,涵盖了中国工业经济各个领域的数
据和信息,是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和评估工具。
二、发展历程
中国工业经济年鉴创刊于1990年,至今已经出版了三十年。
从最
初的简单统计数据到如今的多元化分析,工业经济年鉴经过了不断的
改进和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内容概述
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的内容非常丰富,以下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1. 工业发展概况:介绍中国工业经济的总体情况,包括产值、利润、就业等方面的数据,以及对工业发展态势的分析。
2. 产业分析:分析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趋势和问题,并提供详细
的数据和图表支持。
3. 区域经济:分析工业经济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发展情况,对比各
个地区的工业经济数据,为地方政府提供发展参考。
4. 政策法规:介绍工业经济领域的相关政策法规,包括税收政策、
产业政策等,以及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
5. 国际比较:将中国工业经济与其他国家的工业经济进行比较,评
估中国工业经济在全球的地位和竞争力。
6. 未来展望:根据历史数据和趋势分析,对未来几年中国工业经济
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四、应用价值
中国工业经济年鉴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
1.决策参考: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可以通过年鉴来了解全国和
地方工业经济的发展情况,为决策提供参考。
2.学术研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可以利用年鉴的数据和信息进
行工业经济领域的研究,提供学术支持。
3.投资分析:投资者可以通过年鉴了解特定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潜力,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4.工业规划: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年鉴来了解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五、总结
中国工业经济年鉴是了解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参考工具,
其详实的数据和全面的分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投资者提供了重要
的决策参考。
随着中国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调整,工业经济年鉴也将不断完善和更新,为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