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基础知识》重点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12
美育基础(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 5小题,每小题1分,共2 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梁启超在我国首次提出(B )A.快乐教育B.趣味教育C.以美育代宗教D.游戏的冲动2·趣味教育的最佳途径是(D )A.行政命令B.道德教化C.智育D.审美3.美育的载体是(C )A.文字B.符号C.形象D.概念、判断4.审美感知愉悦的特点有( C )A.稳定性、和谐性、意会性B.美与真的交织、美与善的交织C.直接性、易变性D.悦心悦意、悦志悦神5.“环肥燕瘦"说明了审美的( C )A.阶级性B.民族性C.时代性D.普遍性6.超功利性的心理结构是(C )A.智力结构B.意志结构C.审美结构D.道德情感7.关于自然美的实质,我们认为较为科学的观点是( D )A.客观派B.主观派C.主客观统一派D.实践派8.语言艺术与其他艺术种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B )A.语言艺术中的语词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语词B.语言艺术的审美媒介是语词C.语言艺术中的语词不同于抽象思维的语词D.语言艺术是要求抑扬顿挫的9.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是( A )A.生存型B.发展型C.完善型D.斗争型1 O.审美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是( C )A.生存型的生活方式中是不存在审美的B.发展型的生活方式中的审美活动更多地偏重于它的社会作用和影响C.在完善型的生活方式中,人所面临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全面发展,如何塑造一种健康的人格D.以上答案都不对11.家庭美育的特点是( C )A.计划性、系统性强B.以自育为主C.对人的影响最持久、最深广D.美育设施多样化12.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占首要地位的是( A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13.美育与智育的关系,从理论基础讲,实质上是( B )的关系。
A.美与善B.美与真C.美与健D.美与力14.少儿具有泛灵论的倾向和自我中心主义的特点,这是( A )A.少儿思维方式的特征B·少儿心理发展的特征C.少儿的未特定化特征D·少儿的开放性特征15·审美直觉感受力的最基本因素是( A )A·审美知觉B·审美想象C·审美领悟D·审美态度16·让学生( A ),既是美育的任务之一,也是美育的手段。
学前教育本科美育基础内部资料目录第一章美育的历史 (3)第二章美育的脱 (3)第三章美育的彳勝 (5)第四章美育的范围 (6)第五章美育的途径 (7)第六章儿童的审美发展 (8)第七章小学美育 (10)第八章小学美育教师的审美素养 (11)第一章美育的历史一、选择题(单选、多选)1、"美育",这一概念的明确提出已是近代的事情,较为具有体系性的美育理论也是在近现代才出现的,但美育的实践和美育思想却是随着教育活动的展开同时产生。
这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文中与其老师苏格拉底的对话中谈到了美育。
苏格拉底说,"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
”3、柏拉图主张音乐与体育相结合,使身体的运动和声音的运动遵循同一节奏,达到"载歌载舞"的境界。
4、古希腊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徳把柏拉图的教育理论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他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 "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音乐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与功能,认为音乐具有娱乐、陶冶性情、涵养理性三种功能。
5、古罗马的诗人和文艺理论家贺拉斯认为文学艺术的道德教化功能和审美娱乐功能是统一的,因此在他的《诗艺》一书中提岀了 "寓教于乐”的思想。
6、古希腊罗马之后,西方社会逬入了漫长的中世纪。
中世纪的文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学校也为教会所控制。
美育在理论深度和实践原则方面都取得了进步, 只是未能摆脱其作为神学婢女的地位。
7、席勒认为,整个人性的发展应是三个阶段:感性自然的阶段、审美的阶段和道德理性的阶段,分别对应着自然的人(感性的人)、审美的人和道德的人(理性的人)这样三种存在状态。
&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就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谈到共产主义与人自身的发展过程时指岀:"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
美育期末知识总结一、美育研究概述美育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学科,旨在通过艺术和审美教育,培养人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美育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艺术的本质和价值,以及艺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美育研究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
美育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对艺术哲学、美学、艺术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旨在揭示艺术的本质和价值,以及美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美育的实践研究主要包括对美育教育实践的研究和评估,旨在探索有效的美育教育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二、美育的基本概念1. 艺术: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创作、表现和传播艺术形象来表达人类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一种特殊方式。
艺术包括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
2. 美学:美学是研究艺术美和自然美的学科,旨在揭示美的本质和规律。
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美的定义、美的感受和判断、艺术创造和欣赏等。
3. 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通过对艺术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教育活动。
艺术教育可以包括艺术史、艺术欣赏、艺术创作等多个方面。
4. 美育教育:美育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旨在通过艺术和审美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美育教育可以在学校和社区等各个教育环境中进行。
5. 美育价值:美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价值。
美育可以提高个体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增强个体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个体的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的文化繁荣和民族传统的传承。
三、美育的教育目标美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情感体验和文化修养。
美育教育的主要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艺术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情商和人文素质。
图文美育知识点总结一、美育知识点总结1. 美育的概念与特点美育是通过美术教育、音乐教育、舞蹈教育、表演艺术教育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
美育是一种以培养人的艺术修养,提高人们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形式,是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中推广和实施的,以美术和艺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
美育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培养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二是以艺术教育为主要手段;三是以学校和家庭为主要场所;四是以提高综合素质为主要任务。
2. 美育的意义与作用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人文素质、促进文化发展和身心健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美育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增强个性魅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育还有助于加强文化传承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
3. 美育的目标与任务美育的基本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育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三是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四是促进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4. 美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美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注重创造等。
美育的教学方法有许多种,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游戏式教学等。
这些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美育的实施与推广美育的实施与推广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中的重要工作。
在学校中,美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节和艺术展览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在社会中,美育应该与社区文化、艺术团体、艺术家等合作,推广美育教育,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在家庭中,家长和孩子应该一起参与美育活动,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兴趣。
学前教育本科美育基础内部资料目录第一章美育的历史 (3)第二章美育的脱 (3)第三章美育的彳勝 (5)第四章美育的范围 (6)第五章美育的途径 (7)第六章儿童的审美发展 (8)第七章小学美育 (10)第八章小学美育教师的审美素养 (11)第一章美育的历史一、选择题(单选、多选)1、"美育",这一概念的明确提出已是近代的事情,较为具有体系性的美育理论也是在近现代才出现的,但美育的实践和美育思想却是随着教育活动的展开同时产生。
这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文中与其老师苏格拉底的对话中谈到了美育。
苏格拉底说,"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
”3、柏拉图主张音乐与体育相结合,使身体的运动和声音的运动遵循同一节奏,达到"载歌载舞"的境界。
4、古希腊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徳把柏拉图的教育理论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他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 "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音乐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与功能,认为音乐具有娱乐、陶冶性情、涵养理性三种功能。
5、古罗马的诗人和文艺理论家贺拉斯认为文学艺术的道德教化功能和审美娱乐功能是统一的,因此在他的《诗艺》一书中提岀了 "寓教于乐”的思想。
6、古希腊罗马之后,西方社会逬入了漫长的中世纪。
中世纪的文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学校也为教会所控制。
美育在理论深度和实践原则方面都取得了进步, 只是未能摆脱其作为神学婢女的地位。
7、席勒认为,整个人性的发展应是三个阶段:感性自然的阶段、审美的阶段和道德理性的阶段,分别对应着自然的人(感性的人)、审美的人和道德的人(理性的人)这样三种存在状态。
&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就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谈到共产主义与人自身的发展过程时指岀:"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
00409美育基础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美育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了解美育发展的历史,认识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以便从宏观上对美育这门学科有个概括的了解,为学习美育的具体内容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一)识记美育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基本内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梁启超的“趣味教育”、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
(二)领会席勒的美育思想,孔子的美育思想,蔡元培的美育思想,美育与美学、教育学的关系,美育的现实意义。
(三)简单应用联系实际分析加强美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意义。
(四)综合应用联系识记论述美育的现实意义三、考核知识点1.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
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
※2.美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审美教育现象及其普遍的规律。
3.审美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审美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这种外在表现形式是可以被人感知和认识的客观存在,其中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审美教育活动、审美教育问题、审美教育理论研究等等。
4.美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美育现象及其普遍规律的科学。
※5.美育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研究的范围:包括美育的基本理论和美育的实践与实施两个方面美育的基本理论包括:美育的性质、美育的特点、美育的任务、美育的功能、美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他与德育、智育、体育之间的关系等。
美育的实践和实施:美育的媒介、美育的途径、美育的实施原则和方法以及施教者的审美素养等。
※6,美育学与美学的关系:①美育学是在美学理论中发育、形成并逐步分化出来的,他既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美育学与美学有着内在的亲缘关系。
②美育是实现美学的任务和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也是美学最终的落脚点。
③美育正是按照美的规律美化人类自身的一种教育,它是实现人的自我塑造的途径和手段,因此,美育是美学的重要内容,是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
小学教材美育知识点总结美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
通过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使他们在情感、思维和行为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美育知识点一: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使其对美的感受和认识得到提高。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欣赏美好的事物,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美学知识进行创造和表现。
美育知识点二: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指通过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音乐、舞蹈和美术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其音乐和美术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潜能。
美育知识点三:美术教育美术教育是指通过绘画、雕塑、工艺等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绘画、雕塑和工艺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其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审美情趣。
美育知识点四: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指通过歌唱、乐器演奏、音乐欣赏等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表现能力。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歌唱、乐器演奏和音乐欣赏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其音乐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创造潜能。
美育知识点五:舞蹈教育舞蹈教育是指通过舞蹈表演、舞蹈创作、舞蹈欣赏等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舞蹈修养和表现能力。
舞蹈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舞蹈表演、舞蹈创作和舞蹈欣赏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其舞蹈表现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和表演能力。
美育知识点六:艺术教育活动艺术教育活动是指通过美术、音乐、舞蹈等形式的活动,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
艺术教育活动包括绘画比赛、音乐会、舞蹈表演等形式,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提高其艺术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美育知识点七:美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美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能够促进学生在审美、艺术和品德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审美,以及美的创造的科学。
美育:狭义地讲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广义地讲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
美学担当的任务:1.深化我们对艺术的既有知识,把美学当做元批评学。
2.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
3.指导我们在实践中创造美,美化人类生存环境、美化人生。
4.增强审美教育的自觉性。
美的三种含义:1.它是表示感官愉快的强形式。
2.它是伦理判断的弱形式。
3.专指审美对象。
美是什么?1.美在形式。
美不在心,而在客观之物,在于物自身的形式、属性。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2.美在理念。
将精神现象看做客观实体,这种客观的精神实体是万物的本原,同时也是美的本原。
(古希腊柏拉图)3.美在主观。
将精神现象看做主观心理活动的结果,努力从人的心理—感觉、情感、想象、理智等等之中寻求对美的解释。
(英国哲学家休谟)4.美在生活。
一个事物美与不美,决定的因素不在该事物本身,而取决于该事物与社会生活发生关系之后所显示的意义。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5.美在关系。
美是事物的客观关系,是随着关系而开始、增长、变化、衰落、消失的。
(法国狄德罗)美何以难解?1.是因为美的事物的繁复性、多样化。
2.美要求从美感得到确证,而美感却具有偶然性和相对性。
3.美的本质论歧义丛出。
美在当下:1.广告的审美化倾向。
2.艺术领域的日益商业化。
人的美按照由表及里分为:人体美,行为美,人格美。
人体美:指人的五官、身姿以及在人体活动中产生的风度、风姿给人以美的感受。
人们如何看待人体之美:1.从英雄崇拜走向偶像崇拜。
2.走向人体经济学。
①人体摄影的流行②人体彩绘的后来居上③人体表演、人体行为艺术的流行行为美:指人在日常交往中行为举止的美,包括语言美和行动美。
行为美特点:1.规范性2.分寸感3.习惯性—“第二天性”自然美:一是指客观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的事物或现象的美,此时“自然”作为名词;一是指崇尚自然、追求本色的美学风格,也就是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此时“自然”作为形容词。
美育与美学复习大纲第一部分1、“羊大为美”和“羊人为美”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前者从羊为膳食的角度展开,说明早期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从日常生活实践出发;后者描述那些头戴羊形装饰、从事图腾乐舞的巫师,说明美的起源和艺术的起源联系在一起。
2、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在人的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西方美育思想演进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现代——后现代看待人:人是灵肉两分的古希腊看待美:求真的思维主导着对求善、求美的思考美育主张:美育与德育的结合(希腊四德育:公正、理性、勇敢、节制)看待人:人是上帝的子民中世纪看待美:美的体验始终与对上帝的信仰联系在一起美育主张:美育为宗教服务看待人:人的地位提高了,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理想文艺复兴看待美:对形式美的追求(造型艺术和绘画在意大利达到了高峰)(现代美美育主张:美育成为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学的过渡)现代化即理性化现代理性王国的法庭批判宗教人的个体性主体存在4、古希腊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美学观点是那一学派提出,内容是什么?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提出的音乐净化灵魂的主张,可以说是西方最早的美育思想。
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派从美是数的比率和谐的美学观念和灵魂不死的宗教理念出发,认为音乐是一种和谐,人的灵魂也是一种和谐,因此可以“凭借医学实现肉体的净化,凭借音乐实现灵魂净化”,并要求其门徒在晚上和早晨听取所规定的音乐,以驱除灵魂在白天受到骚扰和在梦中受到麻痹。
为此,可以认为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凭借节奏和旋律确立音乐教育的人”。
“净化”在毕达哥拉斯那里,既是心灵性的,又是道德性的,净化的目的也包含着建构一种道德的心灵——“美德”。
尽管毕达哥拉斯由于把道德还原为数,以不正确的方式来讲道德,不能建立起真正的道德理论,但毕竟是“第一个试图讲道德”并与美结合起来。
他提出了“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内蕴美育的雅典教育实践为美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个提出美育的美学家是席勒。
美育课程知识点总结一、美育的定义美育是指通过对艺术和审美教育的系统性培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美育情趣的过程。
美育课程旨在通过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的艺术教育,使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二、美育的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美育课程的首要目标是通过艺术作品或艺术活动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能够体验到美的存在和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鼓励他们通过艺术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美育课程的学习,学生将逐渐培养自己对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形式的辨别和评价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三、美育课程内容美育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的艺术教育,旨在通过这些形式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
1.美术美术课程是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绘画、雕塑、陶艺等形式的艺术创作,旨在通过这些形式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
2.音乐音乐课程是美育课程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音乐的演奏和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3.舞蹈舞蹈课程是美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旨在通过舞蹈的学习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4.戏剧戏剧课程是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戏剧的表演和欣赏,培养学生的戏剧表现能力和戏剧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四、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即通过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活动的探索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2.开放性教学法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也采用开放性教学法,即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权,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性教学法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法还注重实践性教学法,即通过实际的艺术活动和创作,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参与,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情感。
幼儿美育必考知识点总结一、美育概念与内涵美育是指利用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和实践活动,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促进其审美情感与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和审美修养,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美育的内涵包括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审美情感、审美行为等方面。
二、幼儿美育特点1.综合性:幼儿美育应包含绘画、音乐、舞蹈、表演、手工、儿童文学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内容,促进幼儿各种艺术能力的综合发展。
2.趣味性:通过形式多样、有趣的方式进行美育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
3.个性化: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注重发挥其个性特长,满足幼儿不同的审美需求和能力水平。
4.情感性:通过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情感修养。
5.生活性:将美育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任务与要求1.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通过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美的感知、体验和情感反应,培养审美情感。
2.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教育内容,提高幼儿的审美修养和艺术修养,启迪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
3.培养幼儿的艺术能力:通过绘画、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内容,培养幼儿的艺术能力,丰富幼儿的艺术表现方式。
4.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美育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美育活动,促进幼儿智力、情感、体能、社交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四、内容与方法1.绘画教育绘画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绘画活动,促进幼儿的审美情感、艺术修养和艺术技能的发展。
在幼儿园的绘画教育中,可以通过教师指导、机会创设、示范引导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使他们能够通过绘画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绘画教育的方法包括教师示范、幼儿互相学习、观摩名家作品等。
2.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育的学科性质一、美育学研究的对象1、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
它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
2、美育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审美教育现象及其普遍的规律。
3、审美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审美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4、审美教育的规律:指审美教育现象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美育学:研究人类社会美育现象及其普遍规律的科学。
二、美育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1、美育学研究范围:包括美育的基本理论和美育的实践与实施两个方面。
2、美育的基本理论包括:美育的性质、特点、任务、功能、地位、与德、智、体等方面的关系等。
3、美育的实践的实施包括:美育的媒介、途径、实施原则和方法、审美素养4、美育是探讨人类如何美化自身的科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要、人的命运、人的生活质量、人的精神世界、人的个性完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生的终极意义等,它是以美学与教育学的有机融合为主体的多种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三、美育学与相近学科的关系(一)美育学与美学的关系美学是研究人类的审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内容有四块: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艺术社会学、审美教育。
美育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美育学与美学有内在的亲缘关系,美育是实现美学的任务和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也是美学最终的落脚点。
(二)美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学所元宝的一般教育的性质、任务、方针、原则、方法等,教育学也为审美教育提供发理论前提,可以说,美育学是教育学的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是教育学的扩展和延伸。
但是它们又是五笔特殊、整体与局部折关系。
此外、教育学更注重理性教育,美育学则注重情感教育强调结合。
(三)美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一切心理现象的理论基础,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美感教育,必然涉及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这就需要借助于心理学研究的材料和成果,心理学是美育理论研究的科学依据,美育学则是心理学所揭示的心理规律在审美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反过来,美育学研究的成果,又必将丰富和深化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美育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了解美育发展的历史,认识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以便从宏观上对美育这门学科有个概括的了解,为学习美育的具体内容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一)识记美育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基本内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梁启超的“趣味教育”、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
(二)领会席勒的美育思想,孔子的美育思想,蔡元培的美育思想,美育与美学、教育学的关系,美育的现实意义。
(三)简单应用联系实际分析加强美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意义。
(四)综合应用联系识记论述美育的现实意义三、考核知识点1.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
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
※2.美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审美教育现象及其普遍的规律。
3.审美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审美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这种外在表现形式是可以被人感知和认识的客观存在,其中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审美教育活动、审美教育问题、审美教育理论研究等等。
4.美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美育现象及其普遍规律的科学。
※5.美育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研究的范围:包括美育的基本理论和美育的实践与实施两个方面美育的基本理论包括:美育的性质、美育的特点、美育的任务、美育的功能、美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他与德育、智育、体育之间的关系等。
美育的实践和实施:美育的媒介、美育的途径、美育的实施原则和方法以及施教者的审美素养等。
※6,美育学与美学的关系:①美育学是在美学理论中发育、形成并逐步分化出来的,他既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美育学与美学有着内在的亲缘关系。
②美育是实现美学的任务和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也是美学最终的落脚点。
③美育正是按照美的规律美化人类自身的一种教育,它是实现人的自我塑造的途径和手段,因此,美育是美学的重要内容,是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
④美学理论的价值只有通过人及其审美实践才能得以实现。
(00409美育根底)复习考试资料“趣味教育”的第二条路径,指的是作品借助虚构,想象而制造的优美高尚境地来影响人、指引人,使人超越平凡,到达一种自由的境地,培养富尚的精神人格。
拓展:审美教育能够将人从异常麻木、迟钝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它的这个作用在梁启超那里被称为“刺"。
一单项选择(2)王国维的“完全之教育"★★★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单]“完全之教育.含义:王国维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身体能力和“精神能力”都得到开展的“完全之人物",相应地提出了“完全之教育〃、即用体育开展人的“身体之能力",用心育开展人的“精神之能力〃。
一名词解释①王国维对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特别位置做了阐述,指出了它与德育、智育的区别与联系,第一个提出要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
王国维在1903年刊发于(教育世界)的(论教育之宗旨)提到美育。
这是美育第一次被提高到与其他三育并列的位置。
②王国维还看到美育一方面可以作为德育与智育的手段,应加以重视,更重要的是看到了美育自身的独特作用和目的。
他认为美育能使人感情兴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领域,因此,美育是一种情育。
③1907年,王国维在(论小学校唱歌科之材料)一文中认识到了感官培养在美育中的价值和地位。
一-单项选择④王国维提出的心育包含:a.德育,培养人的优良的道德品质。
b.智育,使人的知识和智力得到良好开展。
c.美育,使人的精神和感情得到良好的熏陶。
一简答(3)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单项选择]a.蔡元培为创立中国近代的美育体系做出了卓越的奉献。
他对美育思想做了更为系统的阐述,是近代中国美育思想的集大成者。
b.1912年,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美育是人类由现象世界到达实体世界的道路。
世界观应当附丽于美育而存在,原因自然是“世界观教育,非可以旦旦而聒之也"。
这应当是对寓教于乐原则在教育方针层面上的具体运用。
以美育作为世界观的中介与道路这个定位揭示出美育的超越性内容与超越性价值,与王国维论述美育必要性的思路和价值追求是一致的。
一、历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主要观点有哪些:情感说、理念说、表现说、模仿说、无意识说、巫术说、游戏说、艺术本体论。
二、情感说、理念说、表现说、模仿说、无意识说、巫术说、游戏说、艺术本体论的概念及主要代表人及各自主要观点;情感说: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达法国的美学家维隆。
表现说:意大利的克罗齐和英国的科林伍德认为艺术是心灵的表现。
无意识说:奥地利心理学家费罗伊德认为艺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游戏说:德国的古典哲学家康德和希勒英国的斯宾塞等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理念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古典主义家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摹仿说:古希腊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巫术说:原始社会认为艺术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巫术活动艺术本体论: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玉树的本质在于艺术的形式因素三、艺术的本质:1、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之一2、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3、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4、艺术不仅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5、艺术是主客观的统一体6、艺术是人类特有的创造四、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哲学、宗教、艺术、伦理、法学、道德、管理等等,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甚至互相转化的。
各种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并不是相同的、也不是平行的。
一般而言,政治、法律、道德与经济的关系更密切、更直接,而宗教、哲学、艺术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相对远一些,间接一些。
五、艺术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艺术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往往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最终决定艺术的不是政治而是经济基础,艺术只要符合经济基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任何政治都是消灭不了的。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而艺术也是通过政治中介这个桥梁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六、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应,艺术史情感和心灵的反映,但是情感和心灵是脱离不了生活的,艺术家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挖掘矿藏,真是的表现生活,真诚的表现对生活的感受,,创造才会有生命力,优秀的艺术常被誉为生活的境子,必须深刻而真实地反映生活,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要创作传世精品必须有生活的底子,必须反映生活,而又要高于生活。
美育知识点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美育的重视日益增加。
美育不仅仅是指美术、音乐教育,而是涵盖了广泛的艺术教育内容。
美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对美育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一、美育的定义美育是指以美术、音乐、舞蹈等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教育。
它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对艺术规律的认识和对艺术技能的培养,使人们对美的认识、欣赏和创造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全面提高人们审美情趣和美学修养,使心灵更加美好的目的。
二、美育的目的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美育可以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赏析,使学生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美的体验和追求。
2.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通过培养学生的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艺术修养,具备一定的艺术创作和表现能力。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能力,促进他们在思维能力、情感表达、协调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美育的内容1. 美术教育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美术教育不仅包括绘画、雕塑等技能的培养,还包括对于艺术作品的赏析和对艺术规律的认识。
这些都是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2. 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美育内容。
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学习音乐知识、学习乐器演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音乐创作和表现能力。
3. 舞蹈教育舞蹈教育是美育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蹈教育可以通过学习舞蹈技巧、舞蹈表演等形式,使学生在身体协调性、情感表达等方面得到提高,使他们更加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四、美育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美育可以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赏析,使学生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美的体验和追求。
《美育基础知识》重点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梁启超在我国首次提出( B )A.快乐教育 B.趣味教育 C.以美育代宗教 D.游戏的冲动2.美育的载体是( C )A.文字 B.符号 C.形象 D.概念、判断3.审美感知愉悦的特点有( C )A.稳定性、和谐性、意会性 B.美与真的交织、美与善的交织C.直接性、易变性 D.悦心悦意、悦志悦神4.家庭美育的特点是( C )A.计划性、系统性强 B.以自育为主C.对人的影响最持久、最深广 D.美育设施多样化5.审美直觉感受力的最基本因素是 ( A )A.审美知觉 B.审美想象 C.审美领悟 D.审美态度6.音乐的基本特征是 ( B )A.再现性 B.表现性 C.生活性 D.多变性7.“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指的是 ( A )A.审美实践 B.审美创造 C.审美理论修养 D.艺术修养8.音乐主要是借助于声音的( D )直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A.高低 B.强弱 C.缓急 D.流动9.美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是 ( A )A.社会实践 B.生理需要 C.社会的发展 D.人自身的发展10.把审美创造力称为“美育中的精灵’’的人是 ( C )A.加里宁 B.柏拉图 C.苏霍姆林斯基 D.亚里士多德11.文学在少儿审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 ( B )A.培养少儿的审美知觉能力 B.培养少儿的艺术思维能力C.发展少儿的直觉洞察力 D.培养少儿的听觉感知力12.在美育活动中,受教者常常处在一种喜悦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是 ( A )A.美育的愉悦性 B.美育的超功利性C.美育的自由性 D.美育的形象性13.“移情”现象属于 ( C )A.科学情感 B.道德情感 C.审美情感 D.低级情感14.梁启超认为,进行情感和趣味教育可以从劳作、游戏、艺术、学问四个方面人手,但其中最重要的是 ( C )A.劳作 B.游戏 C.艺术 D.学问15.听觉艺术的审美媒介是 ( D )A.耳朵 B.审美心理 C.音乐 D.声音16.“耳中见色,眼里闻声”指的是审美知觉的 ( A )A.互通性 B.完形性 C.情感性 D.主动性,17.美的大量存在的形式是 ( B )A.自然美 B.社会美 C.形象美 D.行为美18.视觉艺术中的书法、建筑和园林艺术较为偏重于 ( C )A.摹拟 B.再现 C.表现 D.线条19.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包括整体性、创造性、情感性和( C )A.理性B.感性C.协调性D.想象性20.美育的形象性是指具体可感性、生动丰富性和( B )A.主观任意性B.深邃意味性C.抽象概念性D.逻辑推理性21.“以美育代宗教”这一主张是______美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C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鲁迅22.人们通常所说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指的是审美心理愉悦特点之中的( A )A.意会性 B.稳定性 C.和谐性 D.差异性23.下列各艺术类型中,不属于视觉艺术的是( C )A.建筑B.绘画 C.音乐D.雕塑24.著名美学家______曾经说过:“美是生活”。
( B )A.康德B.车尔尼雪夫斯基 C.黑格尔 D.席勒25.中国古代美学家对美与善统一的观点多有论述,其中______曾说:“里仁为美”。
( D )A.孟子B.老子 C.庄子D.孔子26.关于美育的功能,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A.只发展人的感性,不发展人的理性B.只发展人的理性,不发展人的感性C.既发展人的感性,也发展人的理性D.不发展人的感性,也不发展人的理性27.______是指审美主体通过主体感觉、知觉的审美愉悦,领会到审美意象中某些深刻意蕴,获得一种诸心理功能的和谐所产生的美感享受。
( B )A.悦耳悦目B.悦心悦意 C.悦志悦神D.悦口悦身28.魏晋南北朝后,人们提出了______,认为对自然美的欣赏能给人一种精神上的解放。
( D )A.“内模仿”说B.“移情”说 C.“比德”说D.“畅神”说29.社会美的核心是( A )A.人的美 B.物的美 C.事的美 D.力的美30.近代思想家______在谈到美术与科学的关系时,曾提出了“求美先求真”的思想。
( A )A.梁启超 B.谭嗣同 C.胡适 D.蔡元培31.______是人的智力的最高表现。
( A )A.创造力 B.记忆力 C.理解力 D.表现力32.对人的美的最高要求是( C )A.仪表美 B.行为美 C.心灵美 D.语言美33.席勒在1793年到1794年写的_______中首次提出了“审美教育”这一概念。
( A )A.《审美教育书简》 B.《理想国》C.《美学》 D.《审美心理描述》34.无论是社会美、自然美,还是艺术美,它们总是具有_______的特点,为审美主体所见、所听、所触。
( C )A.生动丰富性 B.深邃意味性C.具体可感性 D.概念抽象性35.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它本质上是一种( B )A.道德教育B.情感教育 C.认知教育D.形体教育36.在《诗艺》中,明确而简练地提出“寓教于乐”这一著名观点的是( D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康德 D.贺拉斯37.“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带有“比德”思想的话出自于_______之口。
( A )A.孔子B.孟子 C.庄子D.墨子38.被尊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美学家是( B )A.康德B.鲍姆嘉通 C.黑格尔D.席勒39.唐代女人以丰满为美,汉代女人以清瘦为美,正所谓“环肥燕瘦”,这一现象说明了审美观的( A )A.时代性 B.阶级性 C.地域性 D.种族性40.著名美学家_______曾经说过:“美是生活”。
( D )A.叔本华 B.尼采 C.康德 D.车尔尼雪夫斯基41.在文明社会,审美与人生的关系明显地偏重于( A )A.个人的精神发展 B.个人的物质财富C.个人的身体健康 D.个人的艺术技能42.美育与德育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实际上是_______的关系。
( A )A.美与善 B.美与真 C.真与善 D.美与知43._______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和最高表现,也是人类智慧的最光彩照人的花朵。
( D )A.理解力 B.想像力 C.记忆力 D.创造力44.______是美感的最高层次。
( B )A.审美直觉 B.审美愉悦 C.审美理解 D.审美想像45.审美教育就是一种( B )A.艺术教育 B.感性教育 C.理性教育 D.知性教育46.趣味教育是美育的( A )A.基础 B.中介 C.目的 D.方法47.鲜艳的色彩引起人的( C )A.遐想 B.兴奋 C.愉快 D.温暖48.人的生理快感只是审美愉悦的( D )A.一部分 B.前奏 C.条件 D.生理基础49.美育的媒介是指( B )A.传播艺术品的媒体 B.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C.联系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中介D.美育的设施和机构50.正因为审美愉悦有其生理基础,才使之具有了( A )A.差异性B.共同性 C.相对性D.可感性51.自然美的根源是由于( B )A.自然事物本身的属性B.人的主观意识C.人的心理作用D.人的实践活动52.趣味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 B )A.理性教育B.感性教育C.认知教育D.道德教育53.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包括整体性、协调性、情感性和( C )。
A.理性B.感性C.创造性D.想象性54.美育的形象性是指具体可感性、深邃意味性和( B )。
A.主观任意性B.生动丰富性C.抽象概念性D.逻辑推理性55.悦志悦神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一种( B )A.感性愉悦 B.精神满足 C.理性愉悦 D.情感满足56.生理快感与审美愉悦的重要区别是它的( D )A.普遍必然性 B.共享性 C.深刻性 D.偶然性57.美育在健康人格的塑造中( D )A.可以替代其他所有教育 B.可以被其他教育替代C.无法与其他教育相辅相成 D.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58.趣味教育的最佳途径是( D )A.行政命令 B.道德教化 C.智育 D.审美59.美育中的形象 ( C )A.仅仅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B.仅仅作为一种目的,而不是手段C.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更重要的是目的D.既不是目的,也不是手段60.技术美的特征不包括( D )A.易变性 B.人性化 C.功能美D.超功利性二、多项选择题1.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包括( ABD(创造性))A.整体性 B.协调性 C.片断性D.情感性 E.保守性2.下列选项中对审美愉悦的描述正确的是( BCDE )A.等同于生理快感 B.高级的精神愉悦C.全身心参与的结果 D.具有普遍性E.含有必然性3.社会美的特点主要有( ADE )A.相对的稳定性 B.形式重于内容 C.强烈的社会性D.内容重于形式 E.相对的确定性4.科技美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 CBE )A.复杂性B.对称性 C.简洁性D.分散性 E.统一性5.蔡元培提出美育包括( ABE )A.家庭美育B.学校美育 C.身体美育D.心理美育 E.社会美育6.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主要包括( BCD )A.寓教于乐思想 B.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C.人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 D.艺术的审美教育问题E.道德纲领的实施问题7.美育的特点主要有( ADE )A.形象性B.推理性 C.概念性 D.愉悦性 E.自由性8.自然美的美育作用包括( A D )A.陶冶情操B.锻炼思维 C.训练形体D.提升境界 E.体味人生9.美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 C D E )A.培养专业艺术家 B.提高美学家的地位 C.提高人的生活质量D.协调人际关系 E.发展两个文明10.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途径包括( ABC )A.必要的文化知识 B.参加审美实践 C.多接触美的对象D.锻炼逻辑思维 E.提高美学修养11.美感是一种包括了_______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综合心理过程。
( ABCE )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A.审美感知B.审美想象 C.审美情感D.审美理解 E.审美灵感12.美育的实践和实施包括( ABD )美育的媒介、美育的途径、美育的实施原则和方法以及施教者的审美素养A.美育的途径 B.美育的媒介 C.美育的性质D.美育的实施原则和方法 E.美育的功能13.社会美的特点主要有( ABD )A.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B.内容重于形式C.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D.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确定性E.具有强烈的功利性14.美育的形象是(AC )A.活的形象 B.有意味的形象 C.有生命力的形象D.有固定形体的形象 E.有固定色彩的形象31.语言艺术的美育功能突出表现在( AB )在审美想象力、情感力与理解力的培养以及艺术表达力的培养上。
A.审美想像力的培养 B.审美情感力的培养 C.审美理解力的培养D.审美感知力的培养 E.艺术表达力的培养32.美育的基本理论包括( ABDE )A.美育的性质 B.美育的特点 C.美育的媒介D.美育的功能 E.美育的任务33.美育的任务、目的是( ABC )A.提高审美能力 B.培养审美情感C.塑造审美心理结构 D.塑造体质结构E.提高适应能力34.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具体内容有( ABC )A.解放人的感性 B.泄导人的感性 C.升华人的感性D.道德教化 E.情感教育34.( ABC )是绘画作品表现美好事物的媒介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