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奥赛北师大版无机化学课件ds区金属
- 格式:ppt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70
⽆机化学实验报告-DS区元素实验11 ds 区元素(铜、银、锌、镉、汞)的性质⼀、实验⽬的1、掌握铜、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2、掌握铜、银、锌、汞的配合物的⽣成和性质; 6、掌握铜、银、锌、汞离⼦的分离与鉴定⽅法。
⼆、实验原理IB IIBCu Zn Cu (+2,+1) Zn(+2) Ag Cd Ag (+1) Cd(+2) Au Hg Au (+1,+3) Hg(+2,+1)蓝⾊的Cu(OH)2呈现两性,在加热时易脱⽔⽽分解为⿊⾊的CuO 。
AgOH 在常温下极易脱⽔⽽转化为棕⾊的Ag 2O 。
Zn(OH)2呈两性,Cd(OH)2显碱性,Hg(I, II)的氢氧化物极易脱⽔⽽转变为黄⾊的HgO(II)和⿊⾊的Hg 2O(I)。
易形成配合物是这两副族的特性,Cu 2+、Ag +、Zn 2+、Cd 2+与过量的氨⽔反应时分别⽣成[Cu(NH 3)4]2+、[Ag(NH 3)2]+、[Zn(NH 3)4]2+、[Cd(NH 3)4]2+。
但是Hg 2+和Hg 22+与过量氨⽔反应时,如果没有⼤量的NH 4+存在,并不⽣成氨配离⼦。
如:HgCl 2 + 2NH 3 = Hg(NH 2)Cl↓⽩+ 2 NH 4Cl Hg 2Cl 2 + 2NH 3 = Hg(NH 2)Cl↓⽩+ Hg↓⿊+NH 4Cl(观察为灰⾊)Cu 2+具有氧化性,与I -反应,产物不是CuI 2,⽽是⽩⾊的CuI :Cu2+ +I- =2CuI↓⽩+I2将CuCl2溶液与铜屑混合,加⼊浓盐酸,加热可得黄褐⾊[CuCl2]-的溶液。
将溶液稀释,得⽩⾊CuCl沉淀:Cu +Cu2+ +4Cl-=2[CuCl2]-[CuCl2]-←稀释→CuCl↓⽩+Cl-卤化银难溶于⽔,但可利⽤形成配合物⽽使之溶解。
例如:AgCl +2NH3 =[Ag(NH)2]+ +Cl-红⾊HgI2难溶于⽔,但易溶于过量KI中,形成四碘合汞(II)配离⼦:HgI2 +2I- =[HgI4]2-黄绿⾊Hg2I2与过量KI反应时,发⽣歧化反应,⽣成[HgI4]2-和Hg:Hg2I2+2I- =[HgI4]2-+Hg↓⿊三、实验内容1、氧化物的⽣成和性质(1)Cu2O的⽣成和性质Cu2++2OH-=Cu(OH)2↓蓝⾊Cu(OH)2+2OH- = [Cu(OH)4]-2-蓝⾊2[Cu(OH)4]2-+C6H12O6(葡萄糖) =Cu2O↓(红) +4OH-+C16H12O7+2H2O或:2Cu2+ + 5OH- +C6H12O6 = Cu2O↓+ C6H11O7- + 3H2O (须加热)分析化学上利⽤此反应测定醛,医学上利⽤此反应检查糖尿病。
第18章d s 区金属18.l 为什么C u(II)在水溶液中比Cu(I)更稳定,Ag(I)比Ag(II)稳定,Au 易形成+III 氧化态化合物? 解:(1)Cu 2+离子半径比Cu +离子的小,而电荷又多一倍,所以Cu 2+的溶剂化作用要比Cu +的强得多;Cu 2+的水化能(-2121kJ ·mol -1)已超过铜的第二电离能。
所以Cu 2+在水溶液中比C u +稳足。
(2)Ag 2+和Ag +的离子半径都较大,其水化能相应就小,而且银的第二电离能又比铜的第二电离能大,因此Ag +比较稳定。
(3)金的离子半径明显比银的大,金的第3个电子比较容易失去,再加上d 8离子的平面正方形结构具有较高的晶体场稳定化能,这就使得金容易形成+Ⅲ氧化态。
18.2 简述:(1)怎样从闪锌矿冶炼金属锌?(2)怎样从辰砂制金属汞?解:(1)闪锌矿通过浮选法得到含有40%~60%ZnS 的精矿石,焙烧使其转化为ZnO ,再将ZnO 和焦炭混合在鼓风炉中加热至1373~1573K ,使Zn 以蒸气逸出,冷凝得到纯度为99%的锌粉:2ZnS+3O 2========= 2ZnO+2SO 2 2 C+O 2=======2COZnO+CO =======Zn(g)+CO 2↓(2)辰砂中制金属汞辰砂碎石经粉碎,浮选富集之后,在空气在中焙烧或与石灰共热,然后使汞蒸馏出来。
HgS+ O 2=======Hg+ SO 2↑ 4HgS+4CaO ====== 4Hg+3CaS+CaSO 418.3电解法精炼铜的过程中,粗铜(阳极)中的铜溶解,纯铜在阴极上沉积出来,但粗铜中的A g 、Au 、Pt 等杂质则不溶解而沉于电解槽底部形成阳极泥,Ni 、Fe 、Zn 等杂质与铜一起溶解,但并不在阴极上沉积出来,为什么?解:因电解过程是一个氧化还原的过程,从下面各金属离子电对的电极电势可以看出:Cu 2+的氧化能力大于Ni 2+、Fe 2+、Zn 2+而小于A g +、Au 3+、Pt 2+,所以在电解过程中,Ni 、Fe 、Zn 失去电子转入溶液中,而Ag 、Au 、Pt 沉入阳极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