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蝶恋花之诗词版晏殊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11
蝶恋花经典词十首1. 苏轼《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3. 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东篱把酒,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4. 柳永《蝶恋花·庭院深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5.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翠幕红销香露冷。
两点翠眉,画阁珠帘控。
草色新雨中,杏花疏影里。
梦回何处?除非问取黄鹂。
柳外青天,几点新飞燕子。
6. 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阅尽天涯离别苦。
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梦见不良田舍酒,风行草偃,和相关斜阳暮。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7.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谢家池上,江城操作,百分风月旧家时。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密雨斜风作晚寒,淡云流水画难成。
8. 晏几道《蝶恋花·梦中的决定》梦中的决定,总是那么容易。
醒来时,却发现自己无法前行。
也许,是时候该放手了。
让爱,随风飘散。
9. 辛弃疾《蝶恋花·九日》今日登高必不能够。
绝顶一呼,直上数峰高。
人在翠微,下临无地,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0. 陈亮《蝶恋花·戏题》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晏殊《蝶恋花》全诗原文晏殊《蝶恋花》全诗蝶恋花宋·晏殊作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蝶恋花》注释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
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
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谙:熟悉,精通。
离恨:一作“离别”。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衰落。
碧树:绿树。
⑺彩笺:彩色的信笺。
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兼:一作“无”。
鉴赏析晏殊这首《蝶恋花》,可着一“愁”字,这是一种什么样愁?词中已明确告诉我们了,是离别之愁。
古今写离愁诗词多如牛毛,那此词有何独到之处,以致能脍炙人口。
因为它能融细腻与宏阔为一体,不仅写出愁之真、之深,而且写出愁之变、之动。
本词中所写之愁,不管是意蕴内涵,还是其呈现方式,均在不断流动变化着,对比分析词上下片,这种变化体现得很明显。
如果说词上片对愁刻画是内倾幽深,那么词下片对愁展现则是外向悲壮,这种格调变化有力地提升了词品质内涵而区别于一般写离愁别恨诗词。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诗意鉴赏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诗意鉴赏引言;《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以下是学习时间啦,小编分享了《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的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朝代:宋代作者: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鉴赏一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晏殊《蝶恋花》原文及翻译译文《晏殊《蝶恋花》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晏殊《蝶恋花》原文及翻译译文晏殊《蝶恋花》原文及翻译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2、《袁彦伯作《北征赋》》原文及翻译译文《袁彦伯作《北征赋》》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桓宣武①命袁彦伯②作《北征赋》,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
时王珣在坐,云:“恨少一句,得‘写’字足韵③当佳。
”袁即于坐揽笔益云:“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公谓王曰:“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刘义庆《世说新语》)【注】①桓宣武:指桓温。
②袁彦伯:袁宏。
任桓温的记室参军时随桓温北伐。
③足韵:补足一韵。
译文:桓温叫袁彦伯作一篇《北征赋》,赋写好以后,桓温和在座的贤士一起阅读,大家都赞叹写得好。
当时王珣也在座,说:“遗憾的是少了一句。
如果用‘写’字足韵,就会更好。
”袁彦伯立刻即席拿笔增加了一句:“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桓温对王珣说:“当今不能不因为这件事推重袁氏。
”《袁彦伯作《北征赋》》3、《世说新语》之《咏雪》原文及翻译译文《世说新语》之《咏雪》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万,少住万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
随万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万万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雨。
译文楼外垂杨千条万缕,仿佛要拴住这大好的万光,可是万天却只稍稍停留便离去了。
只有柳絮仍然在风里飘飞,随着万风要看万归向何处?一片碧绿的山野间传来一声声杜鹃的啼叫声,杜鹃即使无情,凄厉的叫声岂不也在为人愁苦。
举杯送别万天,万天沉默不语,黄昏时分忽然下起了潇潇细雨。
注释系:拴住。
青万:大好万光。
隐指词人青万年华。
少住:稍稍停留一下。
犹自:依然。
杜宇:杜鹃鸟。
便作:即使。
莫也:岂不也。
“把酒”句:把酒,举杯;把,持、拿。
送万,阴历三月末是万天最后离去的日子,古人有把酒浇愁以示送万的习俗。
此句与王灼《点绛唇》“试来把酒留万住,问万无语,席卷西山雨”写法相似。
潇潇雨:形容雨势之疾。
赏析惜万伤万,留万送万,词中常调。
这首“送万”词却别具一份女词人的巧思妙想与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为情思,纯从“楼外垂杨”着笔。
从风飘柳絮的景象看,词中所写,当是暮万烟柳,而非细叶新裁的仲万嫩柳,这样方与送万之旨吻合。
杨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别的风习使人们从柳条想到送别,原很自然;但从“垂杨千万缕”想到它“欲系青万”,却是女词人的独特感受。
从“送”到“系”,虽只在一转换之间,却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飞跃,进一步写出了柳的缱绻多情。
那千万缕随风荡漾的柳丝,像是千万缕柔曼的情思,力图挽住万天。
然而“少住万还去”,万毕竟是留不住的。
他人至此,不过叹息伤感而已,词人却从随风飘荡的柳絮生出“随万且看归何处”的奇思妙想。
柳絮的形象,在诗词中或状撩乱万愁,或状漂荡无依,即使联想到“送”,也只有“飞絮送万归”(蔡伸《朝中措》)一类想象。
朱淑真却以女词人特有的灵心慧性和缠绵执着,将它想象成一直深情地追随着万天,想看一看万究竟归于何处。
由“系”到“随”,进一步写出了柳对万天的无限依恋和无尽追踪。
晏殊《蝶恋花》赏析晏殊《蝶恋花》赏析导语: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下面是yjbys小编整理的《蝶恋花》赏析,希望大家学习。
作者:晏殊朝代:北宋体裁:词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注释】①蝶恋花: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本名鹊踏枝,晏殊始改今名。
双调60字。
②黄金缕:指嫩柳条。
③钿筝:用罗钿装饰的筝。
④海燕:燕子的别称。
古人认为燕子生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称。
⑤浓睡两句:暗用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救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译文】栏杆依靠着绿树,春风在轻轻飘拂柳丝。
是谁在拨弄弹奏着伤心的乐曲!一对燕子穿过珠帘双双飞去。
满眼看去,满天飘拂着飘落的柳絮。
红杏正在开放,霎时,清明时又下起阵阵急雨。
浓睡醒来,只听见黄莺乱啼,惊破了我的好梦,再也无法寻觅。
【赏析】本词抒写春日闲愁。
上片写迎春之情,下片抒送春之意。
词在画面的连接和时间的跨度上均有较大的跳跃性。
上片写早春三月,格调清丽,色彩明快,“细筝移玉柱”,则使读者听到了画外之音。
下片伤春归去,“游丝”、“落絮”等暮春之景与上片初春景致形成反差,暗寓主人公的情绪变化,结语“好梦无寻处”,即是生活哲理,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词的上片五句写阑外杨柳如丝,令人想起别离光景。
幽思难遣,故弹筝以寄,谁料双燕穿帘,更显示出闺中独居的寂寞。
词的下片五句由景及情,游丝落絮,春雨中杏花开,令人伤春自怜。
情思绵绵,方期梦中一晌贪欢,却被莺语惊醒残梦,怅惘无限。
全词词意含蓄蕴藉,抒发伤春的意绪,这首词暮春之景与上片初春景致形成反差,艺术风格上语言明丽,用意婉曲。
【拓展内容】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代: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诗句晏殊《蝶恋花》诗句导语:《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
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晏殊《蝶恋花》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晏殊——《蝶恋花》【年代】:宋【作者】:晏殊——《蝶恋花》【内容】: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注释】:槛:栏杆。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赏析】: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
“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
“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
“轻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
“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
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
“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
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
晏殊《鹊踏枝》翻译赏析晏殊《鹊踏枝》翻译赏析《鹊踏枝》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晏殊《鹊踏枝》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鹊踏枝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鹊踏枝》注释:《鹊踏枝》:即《蝶恋花》。
又名《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其词牌始于宋。
槛:栏杆。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彩笺:古人用来题写诗词的精致美丽的纸。
这里代指题诗。
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作为书信的代称。
《鹊踏枝》译文1: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烟,兰花哭泣的泪珠结成了露水,罗幕间透着缕缕轻寒,燕子双双飞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光穿过红红的门户照到床前。
昨夜西风凛冽,碧树凋零,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想给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哪里。
《鹊踏枝》译文2:围栏里薄雾笼罩着菊花,显得心情压抑;兰草上沾着露水,仿佛在伤心地哭泣。
轻风吹动帘幕,感到一丝寒气,只见一对燕子向远方飞去。
清明的月亮不懂得分离的伤痛,月光斜洒进房中,一直到天明。
西风吹了一夜,碧绿的叶子开始衰落。
我独自登上高楼远望,远方的道路伸展蔓延。
真想给思念的人寄一封书信,可山高路远,水路漫长,谁知道该寄到什么地方呢?《鹊踏枝》译文3:庭院里的菊花笼罩在雾气里,像是郁郁含愁;兰花也仿佛在朝露中饮泣。
挂着丝罗帷帘的屋子里有寒气透过,筑巢屋梁上的燕子成双成对地联翩飞去。
明月啊,你不了解人间离愁别恨之苦,还把你的银辉,从晚间到清晓,斜射进我朱漆的窗户。
昨晚刮了一夜的'西风,把树上碧绿的叶子吹得光秃秃。
晏殊的诗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歪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注】想寄一封信给我的心上人,但是山水阻隔,道路遥远,又不知道他人在何处。
①彩笺:彩色的信笺。
②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她“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那个日夜思念的人最终还是没有出现,于是她只有“欲寄彩笺兼尺素”。
“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如此绚丽、鲜亮;尺素,指书信,如此朴素,毫无雕琢。
因此二者既包含了女子漂亮缠绵的一份情思,又蕴藏着女子最朴实、真诚的一份心意。
既表达了女子思念之切,同时也表现了想要书写的内容之繁复。
“山长水阔知何处”,有这么多想要寄的书信,可是山如此高远,水如此宽敞,山水两种阻隔,不知他在何处。
这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内心的惆怅。
“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路”相对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以“知何处”的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扩展阅读:晏殊的晚年生活庆历二年(1042年),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
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
庆历四年(1044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孙甫、蔡襄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