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语文第4课《一着惊海天》知识梳理
- 格式:docx
- 大小:34.82 KB
- 文档页数:4
1 / 2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重要知识点总结
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重点字词
✧ 生难字
呼啸.
(xiào) 关jiàn(键) 浩hàn(瀚)
坠.(zhuì)毁 xián(娴)熟
舰艉.(wěi) 湛.
(zhàn)蓝 咆哮..(páo xiào) 凌.
(líng)波 zhèn(震)耳欲聋 镌.(juān)刻 dān(殚)精竭虑
✧ 多音字
载⎩⎪⎨⎪⎧zài(载歌载舞)zǎi(千载难逢) 丧⎩⎪⎨⎪⎧sàng(垂头丧气)sāng(奔丧) 形近字
⎩⎪⎨⎪⎧键(jiàn)关键健(jiàn)健康 ⎩
⎪⎨⎪⎧契(qì)默契挈(qiè)提纲挈领 ⎩
⎪⎨⎪⎧魄(pò)惊心动魄魂(hún)魂魄 ⎩⎪⎨⎪⎧殚(dān)殚精竭虑惮(dàn)肆无忌惮 ⎩⎪⎨⎪⎧浩(hào)浩瀚无垠皓(hào)皓月当空 ⎩
⎪⎨⎪⎧坠(zhuì)摇摇欲坠堕(duò)堕落 ✧ 重点词
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一、故事背景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 “辽宁舰” 于 2012 年11 月 23 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二、理解词义1.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2.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3.镌刻:雕刻。
4.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5.娴熟:熟练。
三、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④):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部分(5-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5):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四、问题归纳1. 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一着” 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 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 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
一个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 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属于自然环境描写。
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
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3. 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而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4. 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 “刀尖上的舞蹈”,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将舰载机着舰比作 “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着舰” 的艰难、危险性之大,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
5. 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此处的对话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一着惊海天》预习+教案第4课《一着惊海天》预习知识点课前预习一、文体知识新闻通讯①概念: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②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强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
③种类: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二、作品梗概本文选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
有改动。
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的消息后,蔡年迟、蒲海洋两位记者经多方协调,获得了独家进入最佳采访位置——辽宁舰舰岛塔台的采访机会,充分利用这个最佳视角,全程见证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
综合现场所闻所感,写下了这篇通讯稿,并获得了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
主标题中“着”“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将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的画面生动的展现出来,震撼读者。
副标题是对主标题的补充,表明文章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地再现了这一伟大时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浩瀚hàn:形容水盛大的样子;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娴xián熟:熟练。
镌juān刻:雕刻。
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
白手起家: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dān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二、主题概述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着舰过程,表达了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一次大胜利和巨大进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交代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环境。
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名校讲坛1.文题解读本文标题由主标题与副标题组成。
主标题“一着惊海天”中“着”和“惊”是两个动作,“海天”是一个巨大的背景,具有强烈的画面感。
副标题“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补充说明了本文记述的事件,“目击”说明记者亲临现场,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
2. 主题解说本文通过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报道,表现出了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重大胜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流露出了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3.考点链接病句:搭配不当(三)【主要类型】(6)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①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教育战线肩负着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历史任务。
(定语“大批”与中心语“队伍”不能搭配。
)②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伸出了友爱之手,认真地帮助了我。
(应改为“真诚地帮助了我”。
)③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整整齐齐”不是“打扫”而是“摆放”出来的。
)【解题技巧】查枝叶。
当句中出现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语时,就应该检查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是否恰当。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7。
01 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镌.刻(juān)舰艉.(wěi)咆.哮(páo)shùn(瞬)间呼xiào(啸) 紧绷.(bēnɡ)沸téng(腾) 操zònɡ(纵) 殚.精竭虑(dān)2.请从所给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期盼期望)了半个多世纪。
(2)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检验考验)。
3.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
(比喻)(2)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反问)【基础提升】4.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澎湃.(pài)凛.冽(lǐn)揪.紧(jiū)一丝不苟.(ɡǒu)B.承载.(zǎi) 坠.毁(zhuì) 湛.蓝(zhàn) 惊心动魄.(pò)C.丧.生(sàng) 娴.熟(xián) 监.视(jiàn) 殚.精竭虑(dān)D.镌.刻(juān) 默契.(qì) 绽.放(dìng) 斩.浪向前(zhǎn)(解析:B.“载”应读作“zài”;C.“监”应读作“jiān”;D.“绽”应读作“zhàn”。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一着惊海天》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节。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2.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一着惊海天》这个故事,了解学生对于该故事的了解程度。
二、阅读课文(15分钟)
1.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
2.逐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三、课堂讨论(15分钟)
1.以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如:你认为故事中的小鱼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小鱼成功地下到了大海?
2.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四、拓展练习(15分钟)
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题和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勇敢和坚持的短文。
五、课堂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和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扩展阅读相关故事,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文重要知识讲解一、故事背景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二、理解词义1.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2.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3.镌刻:雕刻。
4.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5.娴熟:熟练。
三、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④):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部分(5——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5):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四、问题归纳1.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
一个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属于自然环境描写。
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
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3.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而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4.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将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危险性之大,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
5.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此处的对话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
04 一着惊海天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桅(wéi)杆浩瀚(hàn)凛冽(lǐn liè)娴(xián)熟咆哮(xiào)紧绷(bēng)舰艉(wěi)湛(zhàn)蓝舰载(zài)机镌(juān)刻一丝不苟(gǒu):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殚(dān)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殚,竭尽。
虑,思虑。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二、文学常识《一着惊海天》选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作者蔡年迟、蒲海洋,《人民海军报》记者。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这篇通讯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展现了宏伟的场面,表现了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表达了热烈赤诚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四、知识点1、厚重的价值感新闻稿件的生命力,说到底是围绕时代主题捕捉具有宏大意义的典型事件。
舰载战斗机着舰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宏大意义的重大事件。
文章第三、四段将新闻的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吊起了读者的胃口,其中描述的危险性也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
读者会想:首次着舰能不能成功?首次着舰的过程是怎样的?读者有了这样的品读胃口,反映出了作品的吸引力所在。
此稿作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文字记录,在历史的坐标中地位自然非同凡响,新闻价值更是不言而喻。
2、清晰的层次感新闻通讯最大的特点是形象性。
本文叙事完整,铺排有序。
记叙紧紧围绕着检查甲板、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降落等程序展开,条理清晰,毫无杂乱之感。
3、强烈的美觉感本文集动态美、情感美、语言美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审美感染力。
文中很多动态的描写,呈现出活跃热闹的现场状态,产生了一种视觉的冲击,如开头对海天环境的全景式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出一种美学意境。
本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家国情怀使文章更厚重。
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具有了更强的阅读震撼力。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课《一着惊海天》课堂笔记一、课文梗概本文是一篇记叙文。
讲述了长城上的守卫军,为了迎击南蛮匪徒,调入了一支神箭手队。
神箭手在军队的协助下,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二、课文分析1. 时空背景本文主体情节发生在唐朝中期的盛世时期,长城是当时防御北方少数民族侵袭的一道屏障。
2. 人物描写(1)防卫军防卫军是唐朝的守卫军,他们虽然并不精通箭术,但是却在战场上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和战斗精神。
(2)神箭手神箭手是一支极其擅长箭术的军队,他们的箭法如神,能从千里之外击中指定目标。
他们的到来,让防卫军充满了信心。
(3)南蛮匪徒南蛮匪徒是当时南方地区的蛮族,他们长期侵犯边疆,给唐朝的北方安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
3. 内容分析(1)起初防卫军的表现较差,神箭手的到来,让他们信心倍增(2)在战斗中,神箭手和防卫军紧密配合,虽然面对强烈的敌人阻击,但最终还是成功完成了任务。
(3)神箭手的爆发力和胆识,让人们肃然起敬,默默地为他们的勇气点赞。
4. 名词解释(1)老将军:指长期在军队中从事指挥官任务的军官。
(2)连城璧:我国古代时期曾经传说过的一种珍贵璧玉。
(3)越巂:古代中国在今天贵州省境内的一个州名,是一个山区地带。
三、感想体会本文是一篇关于民族荣誉和军事胜利的题材,从一个战斗的故事出发,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战斗精神。
神箭手的到来,使战场上的每个人都从丧失信心的状态中走了出来,最终完成了任务。
在这个战斗历程中,每个人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神箭手用他们的箭术,防卫军用他们的勇气和忍耐,老将军用他的指挥,每一个角色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中,我最感兴趣的角色是神箭手。
他们不仅仅是一支普通的军队,更是一群精锐的箭术师。
他们的箭法如此之高,以至于可以从千里之外击中目标。
他们的到来,让防卫军的士气大振,大大改变了战争中的格局。
此外,他们的爆发力和胆识,更是令人惊叹。
从神箭手身上,我明白了,只要我们有着过硬的本领和强大的信念,就可以战胜各种困难,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着惊海天》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面对着国内外紧张复杂的严峻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百年期盼,见证着中国人民富国强兵梦想的“辽宁”舰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实验即将进行之际,蔡年迟、蒲海洋作为《人民海军报》的记者,他们多方协调,终于登上了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以记者的角度全过程见证我国舰载航母战斗机首架次着舰起飞。
2.文题诠释:题目“一着惊海天”中“一着”指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形象地写出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后在国内外产生的巨大影响,“海天”本义指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所面临的现实环境,引申为国际环境。
“一着”和“惊海天”对比鲜明,题目新颖,能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3.主旨:本文通过描写“辽宁”舰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全过程,生动再现了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赞扬了试飞人员、科研人员等为了祖国国防军队的强大而不怕牺牲、勇于探索地精神,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4.内容解读:《一着惊海天》作为一篇通讯,全文分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一部分:介绍了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以及事件的重要意义和风险。
第二部分: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描写了舰载机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以及人们的激动喜悦心情。
赞扬了试飞人员、科研人员等为了祖国国防军队的强大而不怕牺牲、勇于探索地精神,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5.结构分析:①(1—4):介绍了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以及事件的重要意义和风险。
(1—2):检查甲板,做好着舰前最后一次准备。
(3—4):交代这次舰机着舰的重要意义和风险。
②(5—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5—16):记叙了舰、机默契配合。
(17—19):展现了舰载机成功着舰。
③(20—27):描写了舰载机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以及人们的激动喜悦心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及原文《一着惊海天》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先后获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一起来看看吧!《一着惊海天》课文原文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
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
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2023年11月23日上午8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
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作最后一次检查。
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
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
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
这是世界公认的风险性难题。
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歼-15飞机552号已于_____起飞,预计_____临空!”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
“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航向__,航速__节……”口令声中,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
__时__分,远方的天空中传来舰载机的低吼声。
循声望去,记者看到,湛蓝的天幕上,一架歼-15舰载机正向辽宁舰飞来。
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一着惊海天》生字词注音、解词练习题及答案【2021部编版八上第4课】一、课后读读写写注音:桅.杆娴.熟咆哮.镌.刻一丝不苟.白.手起家殚.精竭虑补充:浩瀚.紧绷.湛.蓝默契.凛冽.揪.心舰艉.刹.那绽.放惊心动魄.震耳欲聋.无怨.无悔迎风招.展二、多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刹:刹.那刹.车调:调.整调.换着:着.舰着.凉高着.儿走着.形近字:绽.放淀.粉镌.刻提携.斟.酌湛.蓝凛冽.泉香而酒洌.跟踪.综.合粽.子忌惮.殚.精竭虑鸡毛掸.默契.提挈.锲.而不舍楔.形三、重点词语解释:【艉】。
【白手起家】。
【殚精竭虑】。
【镌刻】。
【一丝不苟】。
【惊心动魄】。
【白手起家】。
参考答案:一、课后读读写写注音:桅.杆wéi娴.熟xián咆哮.xiào镌.刻juān一丝不苟.ɡǒu白.手起家bái殚.精竭虑dān补充:浩瀚.hàn紧绷.bēnɡ湛.蓝zhàn默契.qì凛冽.liè揪.心jiū舰艉.wěi 刹.那chà绽.放zhàn惊心动魄.pò震耳欲聋.lóng无怨.无悔yuàn迎风招.展zhāo二、多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刹:刹.那chà刹.车shā调:调.整tiáo调.换diào着:着.舰zhuó着.凉zháo高着.儿zhāo走着.zhe形近字:绽.放zhàn淀.粉diàn镌.刻juān提携.xié斟.酌zhēn湛.蓝zhàn凛冽.liè泉香而酒洌.liè跟踪.zōng综.合zōng粽.子zòng忌惮.dàn殚.精竭虑dān鸡毛掸.dǎn默契.qì提挈.qiè锲.而不舍qiè楔.形xiē三、重点词语解释:【艉】船体的尾部。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及知识点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的基本特点,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学习叙事的写作方法。
2.掌握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重点:学习通讯的文体特点与写法 难点: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要保证我们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就必须取大家之智慧,集大家之所长,以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为目标,实现民族复兴。
俗话说的好,国不可一日无“军”。
国家要强盛,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军队。
航母建设承载国人百年强国强军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 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让我们走进“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现场,去领略一下我们这支精锐军队的风采,去见证让人激动、自豪的“圆梦”时刻吧! 二、资料助读 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的消息后,记者多方协调,随直升机飞降正在海上训练的辽宁舰,从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就像汪洋中一片树叶”。
现场采访中,记者获取了独家进入采访部位 辽宁舰岛塔台采访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个视角,全过程见证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
三、自主学习(一) 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桅杆(wéi) 承载(zài) 娴熟(xián) 湛蓝(zhàn) 刹那(chà) 镌刻(juān) 2.生词注释 娴熟: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定格:电影、电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
文中指当时的相机记录下的场面。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四、自主学习(二) 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在课文上标注生字词读音。
2.学生自读,了解课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开头 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介绍歼-15舰载机着舰前的准备,点明此项任务的危险。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原文】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
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
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
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作最后一次检查。
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
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
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
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难题。
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歼-15飞机552号已于××××起飞,预计××××临空!”
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
“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航向××,航速××节……”口令声中,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
×时××分,远方的天空中传来舰载机的低吼声。
循声望去,记者看到,湛蓝的天幕上,一架歼-15舰载机正向辽宁舰飞来。
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塔台起降指挥监控台,不时传来着舰指挥员和飞行员的对话声——
飞行员:“请示下降高度!”
着舰指挥员:“可以下降高度至×××!”
着舰指挥员:“航向××,航速××……”
飞行员:“明白!”
……
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
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
刹那间,疾
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
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
战位上,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
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快点!快点!”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
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
打开舱门,飞行员冲着围过来的将士们说:“一切正常,感觉好极了!”
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本报辽宁舰11月25日电)
【字音】
镌(juān)刻
殚(dān)精竭虑
艉(wěi)
【注释】
舰岛:现代航空舰母常把舰桥、烟囱等集中建造在飞行甲板的一侧,形似小岛,称为舰岛。
站位:“舰艇战斗部位”的简称。
舰员进行战斗活动的位置。
舰艇战斗组织系统的最低一级组织,一般都设有专门的标识。
阻拦索:横向设置在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降落跑道上的特质钢索,用于吸收着舰飞机的前冲能量,以缩短其滑行距离。
一般设置4——6道。
艉:船体的尾部。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语见清施闰章《钱塘观潮》,原文为“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镌刻:雕刻。
【作家、作品简介】
蔡年迟、蒲海洋均为《人民海军报》记者。
本文是发表在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上的一篇通讯报道,获得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创作背景】
这篇课文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部分(5-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5):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主题思想】
这篇课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