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磁盘阵列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737.82 KB
- 文档页数:14
磁盘阵列参数解读英文回答:RAID Levels.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 is a data storage technology that uses multiple physical disk drives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There are several different RAID levels, each with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RAID 0 (Striping): RAID 0 does not provide any data redundancy. It simply stripes data across multiple disks, improving performance but not providing any protection against data loss.RAID 1 (Mirroring): RAID 1 mirrors data across two disks. If one disk fails, the data can still be accessed from the other disk. RAID 1 provides excellent data protection, but it is also the most expensive RAID level.RAID 5 (Parity): RAID 5 uses parity to protect data. Data is striped across multiple disks, and a parity block is created that allows the data to be reconstructed if one disk fails. RAID 5 is a good balance of performance and cost.RAID 6 (Dual Parity): RAID 6 uses dual parity to protect data. Data is striped across multiple disks, and two parity blocks are created. This provides even greater data protection than RAID 5, but it also has a higher performance overhead.RAID 10 (Mirrored Striping): RAID 10 combines RAID 0 and RAID 1. It stripes data across multiple mirrored pairs of disks. This provides both high performance and data protection.RAID Parameters.RAID parameters are the settings that control how a RAID array operates. These parameters include:Stripe Size: The stripe size is the size of the data blocks that are striped across the disks. A larger stripe size can improve performance, but it can also increase the risk of data loss if a disk fails.Number of Parity Disks: The number of parity disks is the number of disks that are used to store parity information. A higher number of parity disks provides greater data protection, but it also reduces the amount of usable storage space.Cache Size: The cache size is the amount of memorythat is used to store frequently accessed data. A larger cache size can improve performance, but it can also increase the cost of the RAID array.Write Policy: The write policy determines how data is written to the RAID array. There are two main types ofwrite policies: write-through and write-back. Write-through policies write data to both the cache and the disks at the same time. Write-back policies write data to the cachefirst and then write it to the disks at a later time.Choosing the Right RAID Level and Parameters.The right RAID level and parameters for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depend on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Performance requirements.Data protection requirements.Cost.中文回答:磁盘阵列。
RAID 磁盘阵列详解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简称,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简称磁盘阵列。
磁盘阵列其实也分为软阵列(Software Raid)和硬阵列(Hardware Raid) 两种.软阵列:即通过软件程序并由计算机的CPU提供运行能力所成. 由于软件程式不是一个完整系统故只能提供最基本的RAID容错功能. 其他如热备用硬盘的设置, 远程管理等功能均一一欠奉.硬阵列:是由独立操作的硬件提供整个磁盘阵列的控制和计算功能. 不依靠系统的CPU资源. 由于硬阵列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所有需要的功能均可以做进去. 所以硬阵列所提供的功能和性能均比软阵列好. 如果你想把系统也做到磁盘阵列中, 硬阵列是唯一的选择. 故我们可以看市场上RAID 5 级的磁盘阵列均为硬阵列. 软阵列只适用于Raid 0 和Raid 1.要使用磁盘RAID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RAID适配卡,通过RAID适配卡插入PCI 插槽再接上硬盘实现硬盘的RAID功能。
第二种方式就是直接在主板上集成RAID控制芯片,让主板能直接实现磁盘RAID。
这种方式成本比专用的RAID适配卡低很多。
此外还可以用2k or xp or linux系统做成软RAID. 个人使用磁盘RAID主要是用RAID0、RAID1或RAID0+1工作模式下面将各个级别的RAID介绍如下。
RAID 0条带化(Stripe)存储, 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
RAID 0可以把多块硬盘连成一个容量更大的硬盘群,可以提高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
RAID 0没有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成本低,要求至少两个磁盘,一般只是在那些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才被使用。
RAID 0连续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行读/写于多个磁盘上,在所有的级别中,RAID 0的速度是最快的。
理论上说,有N个磁盘组成的RAID0是单个磁盘读写速度的N倍。
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基础知识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基础知识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磁盘驱动器组合在一起来提高数据存储性能和冗余性的技术。
RAID技术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实现了数据的并行读写和冗余备份,从而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性能。
RAID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将多个磁盘驱动器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卷(Logical Volume),这个逻辑卷被操作系统看作是一个单独的磁盘。
RAID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磁盘驱动器,从而实现不同的性能和冗余级别。
常见的RAID级别包括RAID 0、RAID 1、RAID 5和RAID 10。
RAID 0是一种数据分布方式,它将数据均匀地分布在多个磁盘上,从而提高了数据的读写性能。
RAID 0的性能优势主要体现在读取速度方面,因为数据可以同时从多个磁盘上读取。
然而,RAID 0没有冗余备份机制,一旦其中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所有数据都将丢失。
RAID 1是一种数据冗余方式,它通过将数据在多个磁盘上进行镜像备份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RAID 1的优势在于当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从其他磁盘上读取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然而,RAID 1的缺点是存储效率较低,因为每个磁盘都需要存储完整的数据。
RAID 5是一种将数据和校验信息分布在多个磁盘上的方式,通过计算校验信息来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
RAID 5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较高的数据存储效率和较好的读取性能,同时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
当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校验信息恢复数据。
然而,RAID 5的写入性能相对较低。
RAID 10是RAID 1和RAID 0的结合,它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并通过镜像备份提供冗余性。
RAID 10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较高的读取和写入性能,同时具备较好的容错能力。
然而,RAID 10的缺点是存储效率较低,因为每个磁盘都需要存储完整的数据。
除了上述常见的RAID级别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RAID级别,如RAID 2、RAID 3、RAID 4和RAID 6等。
磁盘阵列正面图:磁盘阵列背面图:1,打开背面风扇的电源(2个),磁盘阵列启动,背面上面的的一个网口是控制口,设定和修改参数必须通过这个口访问,下面并排4个口是通道口,用来数据的交换和储存。
2,在前面板有个液晶微型控制键盘,用来配置磁盘阵列,按键操作说明:ENT长按——进入主菜单方向键——翻页ENT短按——选择对应的菜单3,查看后面控制口(lan)和通道口(ch0~3)的IP地址,以此进入下列菜单view and edit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conmunication parameters->internet protocol (tcp/ip)->然后选择需要查看的网口,我们现在查看控制口lan的IP,选择lan0->view and set ip address 查看当前的lan口IP或者更改IP,详细配置方法可看附录1《利用液晶面板设置IP地址.pdf》为方便叙述,现在假设lan口IP为192。
168.0.2,ch0口IP为192.168.0.3,ch1为192.168.0.4通过IE配置磁盘阵列4,通过IE输入LAN口地址,//192.168.0.2选择configuration,密码为空,进入配置界面。
5,选择logic Drive->create logical Drive(创建RAID),绿色的是可以使用的硬盘。
选择要创建RAID的硬盘,这里选取5块硬盘来创建RAID5+space,在RAID Level里选择RAID5+space Drive,其他默认,点击APPL Y确认创建6,给创建的RAID分区,,点击图画的raid阵列,然后选择PARTITION进入分区列表7,在下图位置点加号新建分区,减号删除分区8,创建好分区,点击左边标题栏;host lan->Creat lan创建映射,点击下面的位置,可以看到分区列表;9,选中1个分区,根据所要用的CH通道口,将分区映射到通道,这里我们把分区全部映射到ch0,选中p0分区,将channel physical no选择0,点击apply确认。
磁盘阵列RAID 概念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有“独立磁盘构成的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之意。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
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1]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意一个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RAID级别1、RAID 0 最少磁盘数量:2Striped Disk Array without Fault Tolerance(没有容错设计的条带磁盘阵列)原理:RAID 0是最早出现的RAID模式,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
RAID 0是组建磁盘阵列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只需要2块以上的硬盘即可,成本低,可以提高整个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
优点:极高的磁盘读写效率,没有效验所占的CPU资源,实现的成本低。
缺点:如果出现故障,无法进行任何补救。
没有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如果一个磁盘(物理)损坏,则所有的数据都无法使用。
用途:RAID 0一般只是在那些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才被人们使用。
2、RAID 1 最少磁盘数量:2Mirroring and Duplexing (相互镜像)原理:RAID 1称为磁盘镜像,原理是把一个磁盘的数据镜像到另一个磁盘上,也就是说数据在写入一块磁盘的同时,会在另一块闲置的磁盘上生成镜像文件,在不影响性能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上。
优点:理论上两倍的读取效率,系统中任何一对镜像盘中至少有一块磁盘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在一半数量的硬盘出现问题时系统都可以正常运行,当一块硬盘失效时,系统会忽略该硬盘,转而使用剩余的镜像盘读写数据,具备很好的磁盘冗余能力。
缺点:对数据的写入性能下降,磁盘的利用率最高只能达到50%(使用两块盘的情况下),是所有RAID级别中最低的。
mdadm命令创建RAID磁盘阵列[0,1,5]学习笔记2007年02月24日星期六上午 08:33今天看RHCE Red Hat Certified Engineer Linux Study Guide (Exam RH302),看到software raid,有个lab,以前只做过linear的raid,现在有了qemu赶紧虚拟出4块硬盘做做喽。
实验了分别用raidtool和mdadm两个工具创建各种software raid的方法,最后还试了下在raid上创建lvm,感觉不错。
:) RAID 0This level of RAID makes it faster to read and write to the hard driv es. However, RAID 0 provides no data redundancy. It requires at least two hard disks.Reads and writes to the hard disks are done in parallel, in other wor ds, to two or more hard disks simultaneously. All hard drives in a RA ID 0 array are filled equally. But since RAID 0 does not provide data redundancy, a failure of any one of the drives will result in total data loss. RAID 0 is also known as 'striping without parity.'特征:并行读写数据,性能高,但没有数据冗余,阵列中任何一个硬盘坏掉,意味着所有数据丢失容量:所有硬盘容量之和条件:至少两块硬盘,做为RAID的分区大小必须是几乎相同的.首先将各个分区的分区类型标识为FD:[root@LFS ~]#fdisk /dev/hdaCommand (m for help):tPartition number (1-4):1Hex code (type L to list codes):fdChanged system type of partition 1 to fd (Linux raid autodetect)Command (m for help):p/dev/hda1 1 646 325552+ fd Linux raid autodetect使用raidtools-1.00.3创建raid-0:编写raid的配置文件/etc/raidtab:在/usr/share/doc/raidtools-1.00.3下有样例文件raiddev /dev/md0raid-level 0nr-raid-disks 2nr-spare-disks 0persistent-superblock 1chunk-size 4device /dev/hda1raid-disk 0device /dev/hdb1raid-disk 1mkraid依据raidtab创建raid:[root@LFS ~]#mkraid /dev/md0......raid0: done.raid0 : md_size is 650880 blocksraid0 : conf ->hash_spacing is 650880 blocksraid0 : nb_zone is 1.raid0 : Allocating 4 byte for hash使用mdadm创建raid-0:[root@LFS ~]#mdadm --create --verbose /dev/md0 --level=raid0 \ --raid-devices=2 --chunk=4 /dev/hda1 /dev/hdb1......raid0: done.raid0 : md_size is 650880 blocksraid0 : conf ->hash_spacing is 650880 blocksraid0 : nb_zone is 1.raid0 : Allocating 4 byte for hashmdadm: array /dev/md0 started .[root@LFS ~]#查看状态:[root@LFS ~]#cat /proc/mdstatPersonalities : [raid0]md0 : active raid0 hdb1[1] hda1[0]650880 blocks 4k roundingunused devices:[root@LFS ~]#创建文件系统,挂载:[root@LFS ~]#mkreiserfs /dev/md0[root@LFS ~]#mount -t reiserfs /dev/md0 /mnt/raid0加入到/etc/fstab,系统启动自动挂载:/dev/md0 /mnt/raid0 reiserfs defaults 1 2Commands in raidtabRAID 1This level of RAID mirrors information to two or more other disks. In other words, the same set of information is written to two different hard disks. If one disk is damaged or removed, you still have all of the data on the other hard disk. The disadvantage of RAID 1 is that data has to be written twice, which can reduce performance. You can c ome close to maintaining the same level of performance if you also us e separate hard disk controllers. That prevents the hard disk control ler from becoming a bottleneck.<>And it is expensive. To support RAID 1, you need an additional hard disk for every hard disk worth of data. RAID 1 is also known as disk mirroring.特征:数据冗余,可靠性强。
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基础知识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基础知识一. 什么是RAID?RAID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缩写,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磁盘组合在一起来提供高数据性能和冗余存储的技术。
RAID技术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和提高系统性能。
二. RAID的基本原理RAID通过将数据切分成多个块,并将这些块分别存储在不同的磁盘上,以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和提高读写性能。
常见的RAID级别包括RAID 0、RAID 1、RAID 5、RAID 6等。
1. RAID 0:条带化(Striping)RAID 0将数据切分成固定大小的块,并将这些块依次存储在多个磁盘上,提高了数据的读写性能。
然而,RAID 0没有冗余备份功能,一旦其中一个磁盘损坏,所有数据都将丢失。
2. RAID 1:镜像化(Mirroring)RAID 1将数据同时写入两个磁盘,实现了数据的冗余备份。
当其中一个磁盘损坏时,另一个磁盘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然而,RAID 1并没有提高数据的读写性能。
3. RAID 5:条带化加分布式奇偶校验(Striping with Distributed Parity)RAID 5将数据切分成固定大小的块,并在多个磁盘上存储数据和奇偶校验位。
奇偶校验位用于恢复损坏的数据。
RAID 5的读写性能较高,并且具有冗余备份功能。
然而,当多个磁盘损坏时,数据恢复的时间和复杂度较高。
4. RAID 6:双分布式奇偶校验(Double Distributed Parity)RAID 6是在RAID 5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个奇偶校验位,提高了数据的冗余备份能力。
RAID 6可以同时容忍两个磁盘的损坏,提供了更高的数据可靠性。
三. RAID的优缺点RAID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提高数据的读写性能:通过条带化技术,数据可以同时从多个磁盘读取或写入,提高了系统的读写性能。
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简单地解释,就是将N台硬盘通过RAID Controller(分Hardware,Software)结合成虚拟单台大容量的硬盘使用。
RAID的采用为存储系统(或者服务器的内置存储)带来巨大利益,其中提高传输速率和提供容错功能是最大的优点。
简单的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
根据磁盘陈列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将RAID分为不同的级别。
磁盘阵列中针对不同的应用使用的不同技术,称为RAID level,而每一level都代表着不同技术,目前业界公认的标准是RAID 0~RAID 5。
这个level并不代表技术的高低,level 5并不高于level 3,level 1也不低过level 4,至于要选择那一种RAID level的产品,纯视用户的操作环境(operating environment)及应用(application)而定与level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
在RAID有一基本概念称为EDAP(Extended Data Availability and Protection),其强调扩充性及容错机制,也是各家厂商如:Mylex,IBM,HP,Compaq,Adaptec,Infortrend等诉求的重点,包括在不须停机情况下可处理以下动作:∙ RAID 磁盘阵列支持自动检测故障硬盘∙ RAID 磁盘阵列支持重建硬盘坏轨的资料∙ RAID 磁盘阵列支持不须停机的硬盘备援Hot Spare∙ RAID 磁盘阵列支援支持不须停机的硬盘替换Hot Swap∙ RAID 磁盘阵列支持扩充硬盘容量等RAID 0:无差错控制的带区组要实现RAID0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硬盘驱动器,RAID0实现了带区组,数据并不是保存在一个硬盘上,而是分成数据块保存在不同驱动器上。
因为将数据分布在不同驱动器上,所以数据吞吐率大大提高,驱动器的负载也比较平衡。
如果刚好所需要的数据在不同的驱动器上效率最好。
它不需要计算校验码,实现容易。
它的缺点是它没有数据差错控制,如果一个驱动器中的数据发生错误,即使其它盘上的数据正确也无济于事了。
不应该将它用于对数据稳定性要求高的场合。
如果用户进行图象(包括动画)编辑和其它要求传输比较大的场合使用RAID0比较合适。
同时,RAID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比如所需读取的文件分布在两个硬盘上,这两个硬盘可以同时读取。
那么原来读取同样文件的时间被缩短为1/2。
在所有的级别中,RAID 0的速度是最快的。
但是RAID 0没有冗余功能的,如果一个磁盘(物理)损坏,则所有的数据都无法使用。
如果两块硬盘:160G+120G=240GRAID 1:镜象结构对于使用这种RAID1结构的设备来说,RAID控制器必须能够同时对两个盘进行读操作和对两个镜象盘进行写操作。
通过下面的结构图您也可以看到必须有两个驱动器。
因为是镜象结构在一组盘出现问题时,可以使用镜象,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
它比较容易设计和实现。
每读一次盘只能读出一块数据,也就是说数据块传送速率与单独的盘的读取速率相同。
因为RAID1的校验十分完备,因此对系统的处理能力有很大的影响,通常的RAID功能由软件实现,而这样的实现方法在服务器负载比较重的时候会大大影响服务器效率。
当您的系统需要极高的可靠性时,如进行数据统计,那么使用RAID1比较合适。
而且RAID1技术支持“热替换”,即不断电的情况下对故障磁盘进行更换,更换完毕只要从镜像盘上恢复数据即可。
当主硬盘损坏时,镜像硬盘就可以代替主硬盘工作。
镜像硬盘相当于一个备份盘,可想而知,这种硬盘模式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RAID 1的数据安全性在所有的RAID级别上来说是最好的。
但是其磁盘的利用率却只有50%,是所有RAID级别中最低的。
如果两块硬盘:160G+120G=120GRAID2:带海明码校验从概念上讲,RAID 2 同RAID 3类似,两者都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条块单位为位或字节。
然而RAID 2 使用一定的编码技术来提供错误检查及恢复。
这种编码技术需要多个磁盘存放检查及恢复信息,使得RAID 2技术实施更复杂。
因此,在商业环境中很少使用。
上图右边的各个磁盘上是数据的各个位,由一个数据不同的位运算得到的海明校验码可以保存另一组磁盘上,具体情况请见下图。
由于海明码的特点,它可以在数据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将错误校正,以保证输出的正确。
它的数据传送速率相当高,如果希望达到比较理想的速度,那最好提高保存校验码ECC码的硬盘,对于控制器的设计来说,它又比RAID3,4或5要简单。
没有免费的午餐,这里也一样,要利用海明码,必须要付出数据冗余的代价。
输出数据的速率与驱动器组中速度最慢的相等。
RAID3:带奇偶校验码的并行传送RAID3这种校验码与RAID2不同,只能查错不能纠错。
它访问数据时一次处理一个带区,这样可以提高读取和写入速度,它像RAID 0一样以并行的方式来存放数据,但速度没有RAID 0快。
校验码在写入数据时产生并保存在另一个磁盘上。
需要实现时用户必须要有三个以上的驱动器,写入速率与读出速率都很高,因为校验位比较少,因此计算时间相对而言比较少。
用软件实现RAID控制将是十分困难的,控制器的实现也不是很容易。
它主要用于图形(包括动画)等要求吞吐率比较高的场合。
不同于RAID 2,RAID 3使用单块磁盘存放奇偶校验信息。
如果一块磁盘失效,奇偶盘及其他数据盘可以重新产生数据。
如果奇偶盘失效,则不影响数据使用。
RAID 3对于大量的连续数据可提供很好的传输率,但对于随机数据,奇偶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
利用单独的校验盘来保护数据虽然没有镜像的安全性高,但是硬盘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n-1)/n。
RAID4:带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RAID4和RAID3很像,不同的是,它对数据的访问是按数据块进行的,也就是按磁盘进行的,每次是一个盘。
在图上可以这么看,RAID3是一次一横条,而RAID4一次一竖条。
它的特点和RAID3也挺像,不过在失败恢复时,它的难度可要比RAID3大得多了,控制器的设计难度也要大许多,而且访问数据的效率不怎么好。
RAID5:分布式奇偶校验的独立磁盘结构从它的示意图上可以看到,它的奇偶校验码存在于所有磁盘上,其中的p0代表第0带区的奇偶校验值,其它的意思也相同。
RAID5的读出效率很高,写入效率一般,块式的集体访问效率不错。
因为奇偶校验码在不同的磁盘上,所以提高了可靠性,允许单个磁盘出错。
RAID 5也是以数据的校验位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但它不是以单独硬盘来存放数据的校验位,而是将数据段的校验位交互存放于各个硬盘上。
这样,任何一个硬盘损坏,都可以根据其它硬盘上的校验位来重建损坏的数据。
硬盘的利用率为n-1。
但是它对数据传输的并行性解决不好,而且控制器的设计也相当困难。
RAID 3 与RAID 5相比,重要的区别在于RAID 3每进行一次数据传输,需涉及到所有的阵列盘。
而对于RAID 5来说,大部分数据传输只对一块磁盘操作,可进行并行操作。
在RAID 5中有“写损失”,即每一次写操作,将产生四个实际的读/写操作,其中两次读旧的数据及奇偶信息,两次写新的数据及奇偶信息。
RAID-5的话,优点是提供了冗余性(支持一块盘掉线后仍然正常运行),磁盘空间利用率较高(N-1/N),读写速度较快(N-1倍)。
RAID5最大的好处是在一块盘掉线的情况下,RAID照常工作,相对于RAID0必须每一块盘都正常才可以正常工作的状况容错性能好多了。
因此RAID5是RAID级别中最常见的一个类型。
RAID5校验位即P位是通过其它条带数据做异或(xor)求得的。
计算公式为P=D0xorD1xorD2…xorDn,其中p代表校验块,Dn代表相应的数据块,xor是数学运算符号异或。
RAID6:两种存储的奇偶校验码的磁盘结构名字很长,但是如果看到图,大家立刻会明白是为什么,请注意p0代表第0带区的奇偶校验值,而pA代表数据块A的奇偶校验值。
它是对RAID5的扩展,主要是用于要求数据绝对不能出错的场合。
当然了,由于引入了第二种奇偶校验值,所以需要N+2个磁盘,同时对控制器的设计变得十分复杂,写入速度也不好,用于计算奇偶校验值和验证数据正确性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造成了不必须的负载。
我想除了军队没有人用得起这种东西。
RAID7:优化的高速数据传送磁盘结构RAID7所有的I/O传送均是同步进行的,可以分别控制,这样提高了系统的并行性,提高系统访问数据的速度;每个磁盘都带有高速缓冲存储器,实时操作系统可以使用任何实时操作芯片,达到不同实时系统的需要。
允许使用SNMP协议进行管理和监视,可以对校验区指定独立的传送信道以提高效率。
可以连接多台主机,因为加入高速缓冲存储器,当多用户访问系统时,访问时间几乎接近于0。
由于采用并行结构,因此数据访问效率大大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它引入了一个高速缓冲存储器,这有利有弊,因为一旦系统断电,在高速缓冲存储器内的数据就会全部丢失,因此需要和UPS一起工作。
当然了,这么快的东西,价格也非常昂贵。
RAID10/01:高可靠性与高效磁盘结构这种结构无非是一个带区结构加一个镜象结构,因为两种结构各有优缺点,因此可以相互补充,达到既高效又高速还可以互为镜像的目的。
大家可以结合两种结构的优点和缺点来理解这种新结构。
这种新结构的价格高,可扩充性不好。
主要用于容量不大,但要求速度和差错控制的数据库中。
其中可分为两种组合:RAID10和RAID01RAID 10是先镜射再分区数据。
是将所有硬盘分为两组,视为是RAID 0的最低组合,然后将这两组各自视为RAID 1运作。
RAID 10有着不错的读取速度,而且拥有比RAID 0更高的数据保护性。
RAID 01则是跟RAID 10的程序相反,是先分区再将数据镜射到两组硬盘。
它将所有的硬盘分为两组,变成RAID 1的最低组合,而将两组硬盘各自视为RAID 0运作。
RAID 01比起RAID 10有着更快的读写速度,不过也多了一些会让整个硬盘组停止运转的机率;因为只要同一组的硬盘全部损毁,RAID 01就会停止运作,而RAID 10则可以在牺牲RAID 0的优势下正常运作。
RAID 10巧妙的利用了RAID 0的速度以及RAID 1的保护两种特性,不过它的缺点是需要的硬盘数较多,因为至少必须拥有四个以上的偶数硬盘才能使用。
RAID 50:被称为分布奇偶位阵列条带同RAID 10相仿的,它具有RAID 5和RAID 0的共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