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原课程设计杨刚
- 格式:doc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21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计划: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组织结构与功能实验一:探究人体的骨骼系统目标:通过观察实验,了解人体的骨骼系统结构和功能,认识骨骼系统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实验材料:实验骨骼模型、X光片、实验者的手腕、手臂、手指等身体部位。
实验步骤:1.观察实验骨骼模型,了解人体的骨骼结构。
2.观察X光片,认识骨骼系统的作用。
3.实验者用手腕、手臂、手指等身体部位进行灵活活动,以感受骨骼系统的作用。
4.小组讨论,总结骨骼系统对身体的重要性,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5.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概括和解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
实验二:探究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目标:通过实践探究,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认识植物器官的作用。
实验材料:牛蒡苗、鲜芹菜、玻璃盆、尖头镊子、手电筒。
实验步骤:1.观察牛蒡苗的根、茎、叶的结构特点。
2.用尖头镊子将牛蒡苗的根挖出,观察并描述根的结构。
3.用手电筒照射鲜芹菜茎部,观察茎的结构和贮藏功能。
4.观察牛蒡苗的叶片结构和功能。
5.小组讨论,总结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6.教师进行实验内容的梳理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第二单元: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实验三:探究物质的变化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学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实验材料:苏打粉、醋、塑料袋、小碗。
实验步骤:1.在小碗中放入适量的苏打粉。
2.将适量的醋倒入塑料袋中。
3.将塑料袋口与小碗中的苏打粉接触。
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小组讨论,总结实验中物质的变化过程,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6.教师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和概括,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实验四:探究热的传导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热的传导过程,认识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质。
实验材料:铁质导热棒、木质导热棒、蜡烛、手套。
实验步骤:1.在蜡烛上点燃火焰,让其燃烧一段时间。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微小世界》说课稿(一共7课时)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该单元主要包括微小生物的认识、显微镜的使用以及常见微小生物的特征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微小生物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对显微镜的使用也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微小生物,激发学生学习微小世界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常见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会科学的严谨态度,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微生物的观察与分类,显微镜的组装与调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显微镜等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微小生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特征。
3.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微生物的特征。
4.显微镜的使用:讲解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5.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操作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
6.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微生物的特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等关键信息。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课题:《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教学时间:5分钟教学准备:1. 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包括植物、光源、遮光板等)2. 观察记录表3. 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2. 引导学生回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长。
3. 提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讲解1. PPT展示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步骤:a. 植物吸收光能。
b. 水分子分解成氧气和氢离子。
c. 氢离子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有机物。
d.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释放。
三、实验演示1. 实验操作:将植物置于光源下,用遮光板遮住一部分,观察两组植物的叶片颜色变化。
2. 学生观察记录:记录遮光板遮住部分和未遮光部分的叶片颜色变化。
四、讨论与分析1. 提问: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2. 学生回答:遮光板遮住的部分叶片颜色没有变化,未遮光的部分叶片颜色变深。
3. 讲解: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光能,生成有机物。
五、总结1. 总结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地球上氧气的重要来源。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通过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年1期/总139期创客教育双螺旋模型构建*□杨刚——————————————————————————————————————————摘要:在技术创新驱动社会发展转型的背景下,创客运动对教育领域的席卷孕育了新的教育形态——创客教育,成为社会创新教育的新范式。
当前创客教育在社会和学校领域的深入开展衍生出两种教育模式,即基于利益驱动的社会创客教育链和基于专业驱动的学校创客教育链,虽然两者在目标定位、价值意义、资源建设和组织管理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两者通过内聚耦合的方式可以形成犹如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实践创客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业素养和创造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实现对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创客教育双螺旋模型呈现出螺旋动态特征,强调内聚耦合关系和多维协同机制,反映了社会教育实践创新的新取向。
为保障创客教育双螺旋模型各要素的协调运行,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支持、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支撑和合作的创客教育联盟支助。
关键词:创客;创客教育;双螺旋模型;模型构建;保障措施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16)01-0062-07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6.01.008——————————————————————————————————————————*基金项目: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新生代中小学教师数字化学习研究”(13YJC880094);2014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高校教师数字化学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KT2014027)。
作者简介:杨刚,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这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与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相互高度融合与创新为标志的革命,凸显了制造的数字化、消费的个性化、市场的网络化、组织的扁平化和能源的信息化等特征(杰里米·里夫金,2012)。
目录•引言•微格教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微格教学教案设计的基本步骤•微格教学教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微格教学教案设计的实施策略•微格教学教案设计的评价与反思引言0102 03提高教学效果微格教学教案设计旨在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准备和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适应教育变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微格教学教案设计正是适应这种变革的一种有效手段。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微格教学教案设计不仅关注教学内容的传授,还注重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提升,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目的和背景ABDC精细化教学设计微格教学教案设计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微小的单元,针对每个单元进行精细化设计,使教学更加精准、有效。
强化教学重点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微格教学教案设计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
提升教学互动性微格教学教案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促进教学反思和改进微格教学教案设计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后进行反思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和完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的意义微格教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明确教学目标微格教学教案设计应以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确保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
量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尽可能量化,以便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突出教学重点教案设计应突出教学重点,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关键知识和技能。
目标导向原则030201了解学生需求教案设计应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学习风格,以便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能力教案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中心原则促进学生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计数式8位A/D转换器的设计与制作1、设计目的:1.1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学习较复杂的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提高基于模拟、数字电路等知识解决电子信息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和自行调试。
1.3 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如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量、熟练运用的能力,掌握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以和使用仿真软件、实验设备进行调试和数据处理等。
1.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设计要求:2.1 电源外接±5V;2.2 输出数字量8位;2.3 误差1LSB;2.4 带转换开始控制;2.5 输入电压直流电压0~4V;2.6 主要单元电路和元器件参数计算、选择;2.7 画出总体电路图;2.8 安装自己设计的电路,按照自己设计的电路,在通用板上焊接。
焊接完毕后,应对照电路图仔细检查,看是否有错接、漏接、虚焊的现象;2.9 调试电路;2.10 电路性能指标测试;2.11 提交格式上符合要求,内容完整的设计报告;3、元器件列表555定时器、100欧电阻*2、C473、74161*2、74LS00、DAC0832、LM324、20K电位器、、3k欧电阻、10 k欧电阻*2、10微法电容、0.01微法电容*2、开关1个、导线若干。
3、设计内容3.1 总体设计3.1.1 总体原理图一计数式8位A/D转换器是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产生的方波信号通过74LS00与非门电路将信号与比较器中输出信号处理后送往由两个74161构成的计数器构成的控制电路,方波出现一次上升沿,计数器由零开始向上计数,再由控制电路将信号发送至DAC0832数模转换器,数摸转换器连续的将计数值转换为电压信号,输出的信号再通过LM324构成的比较器与20K的电位器产生的输入电压进行比较,当输入电压大于数模输出电压时,计数器继续计数,直到两者相等的瞬间才停止计数,保存在计数器内的数即代表输入电压值。
MOOC《神奇的材料世界》教学实践探索1. 引言1.1 MOOC《神奇的材料世界》教学实践探索MOOC《神奇的材料世界》教学实践探索是一项旨在探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发展趋势的网络课程。
通过该课程,学习者可以了解材料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本文将对该课程进行深入探讨,包括背景介绍、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探索、学习效果评估以及资源整合与管理。
通过对该课程的实践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材料世界的神奇之处,同时也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启示。
2. 正文2.1 背景介绍《神奇的材料世界》是一门以材料科学和工程为主题的MOOC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应用和制备方法。
材料科学是一个跨学科领域,涉及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和工业环境下,材料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掌握材料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至关重要。
《神奇的材料世界》课程的设立正是为了满足学习者对材料科学知识的需求,帮助他们掌握最新的材料科学成果和技术。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将能够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结构和应用,掌握材料分析和测试的基本技术,提高材料设计和工程应用能力。
课程还将引导学习者关注材料科学的最新发展和未来趋势,为他们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2.2 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是MOOC《神奇的材料世界》教学实践中的核心部分。
该课程的设计旨在通过系统性、全面性地介绍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引导学习者深入了解材料世界的奥秘。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将介绍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材料分类、性能指标、结构特征等内容。
学习者将通过这些基础知识建立起对材料世界的整体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将重点介绍各类常见材料的性能、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等内容。
学习者将了解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陶瓷材料等不同类型材料的特点和用途,进一步拓展对材料世界的了解。
第1篇一、引言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学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微格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本文将结合音乐微格教学实践,探讨其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二、音乐微格教学的理论基础1. 微格教学的概念微格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细致、具体、系统的分解,使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模式。
2. 音乐微格教学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与他人交流、实践和反思,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境教学理论:情境教学理论强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音乐微格教学实践1. 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以小学音乐课程为例,选择一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歌曲进行教学。
(2)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可采用示范、模仿、分组练习等方法。
(3)巩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创编、表演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将歌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 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
(2)同伴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四、音乐微格教学的效果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微格教学,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郑州大学实验小学2014——2015学年上期校本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微观世界》授课教师:__**____适用年级:_三年级____学与教活动设计一、引入课题。
课前介绍一段关于蜜蜂的小知识引入课题。
二、设计活动。
1.欣赏《蜜蜂的梦想》视频,认真观察蜜蜂的生活习性。
2.认真观察,提出问题。
让学生认真观察视频中的蜜蜂的追梦行为,以“蜜蜂的梦想”为中心,引导学生对视频中蜜蜂的行为提出自己的问题与看法。
3.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察的结果为出发点,组织学生进行探讨,让每位同学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选取在班级讨论中最引起热议的问题和看法,让学生分组讨论。
最终把讨论的结果以及小组成员的意见写在一张A4纸上。
4.老师把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整理总结。
向学生展示“坚持梦想”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学习蜜蜂的执着精神。
5.课下作业:让学生制作追梦的蜜蜂手抄报。
三、展示、交流、评价。
1.自评:小组成员探讨自己对“坚持梦想”的看法,并说出自己的收获。
2.互评: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互评。
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教师对于互评的过程和结果加以引导,并进行少量点评。
3.展示分享:展示学生在课下所制作的蜜蜂手抄报。
四、课堂小结,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梦想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隐藏联系。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蜜蜂社会里,它们仍然过着一种母系氏族生活。
蜜蜂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形态转换过程。
在它们这个群体大家族的成员中,有一个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统治”这个大家族。
蜂王虽然经过交配,但不是所产的卵都受了精。
它可以根据群体大家族的需要,产下受精卵,工蜂喂以花粉、蜂蜜21天后发育成雌蜂(没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以产下未受精卵,24天后发育成雄蜂。
备注学与教活动设计一、引入课题。
课前请学生欣赏一段关于蜘蛛的视频引入课题。
二、设计活动。
编号0814239课程设计(2008级本科)题目:温度测控系统设计院(系):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者姓名:杨刚指导教师:张静职称:副教授完成日期:2011 年06 月30 日二〇一一年六月课程设计任务书2011 年春季学期学生姓名杨刚学号0814239专业方向电力系统班级08级2班题目名称温度测控系统的设计一、设计内容及技术要求:利用ADC0809采用中断式设计一个温度测控系统,在LED数码显示器上温度值,并对温度进行测试和控制,当检测温度达到温度上限60℃时开风扇(即开启电动机),低于下限30℃时关闭风扇,LED上的显示内容为:XX (采用十进制显示)。
二、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要求:1、选用8086/8088CPU和适当的储存器芯片、接口芯片完成相应的功能。
2、画出详细的硬件接线图。
3、给出程序设计思路、画出个程序的流程图。
4、给出RAM地址分配表。
5、给出所有程序清单并加上必要注释。
6、完成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硬件设计思路、硬件原理图、软件设计思路、程序流程框图、程序清单、所有器件型号、总结体会、参考文献等)。
三、设计进度:第一周:星期一上午讨论设计题目星期一下午至星期二查资料星期三至星期五完成对硬件电路的基本设计第二周:星期一至星期二完成软件流程图及软件设计星期三至星期四软硬件系统调试,写说明书,画图星期五答辩指导教师签字:温度测控系统设计说明书摘要系统操作便、自动化、智能化早已是现代微机型计算机的职能,通过计算机来达到人机交互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本文的设计就是通过计算机的判断对电风扇(电机)的开启和关断来达到对温度的控制,其中的测量和控制完全由计算机识别及控制。
获取温度数据是由温度传感器进行采集,然后由ADC0809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
当温度大于60℃时则自动开启电风扇,当温度小于30℃时则自动关闭电风扇,从而让其温度控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30℃-60℃)。
关键词:微处理器温度传感器 A/D转换器控制系统目录一前言 (1)1.1引言 (1)1.2设计的主要工作 (1)1.3设计要求 (1)二设计原理及方案 (1)三温度测控系统的接口电路设计图 (2)四系统流程图及功能框图 (4)五部分器件功能 (5)1. ADC0809 (5)2.8255 (6)3.8259 (7)六汇编源程序代码 (9)七设计总结 (13)八参考文献 (14)一前言1.1引言近年来温度测控系统不仅在工业设计、工程建设中应用广泛,而且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常常需要用到温度控制。
大到大型钢铁厂、化工厂等,小到酒店、温室、家电等。
温度控制的应用随处可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及温度控制技术的成熟,温度控制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规模的电路生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如果说微型机算机的出现是现代化的科学研究得到了质的飞跃,那么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出现则是给现代化工业控制领域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
温度控制系统在现代化工业设计、工程建设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早期的温度控制主要应用与工厂中,例如钢厂的水溶温度测控。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型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人们利用计算机设计和开发各种应用系统的基础。
同时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微机控制系统的发展非常迅速,应用也极为广泛,它由于体积小、功能强、性能稳定、价格低廉等优点,使其在工业控制系诸多领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发展及应用。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能仪器无论是在测量的准确度、灵敏度、可靠性、自动化程度、应用功能等方面或在解决技术问题的深度及广度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更好的学习微机接口的应用技术,使我们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接口设计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设计的主要工作1选用8086CPU和合适的储存芯片、接口芯片等2明确设计思路,画出相似的硬线接线图画出个程序的流程图。
3给出RAM地址分配表。
4给出所有程序清单并加上必要注释。
5完成设计说明书1.3设计要求1用ADC0809采用中断方式设计一个温度测控系统,在LED数码显示器上显示温度值,2并对温度进行测试和控制,当检测温度到达温度上限60℃时开风扇(即开启电动机),低于下限30℃时关闭风扇,LED上的显示内容为:XX ℃(采用十进制显示)。
二设计原理及方案该温度测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是利用ADC0809来完成A/D转换,每完成一次转换就产生一次中断,利用8259来管理中断,在中断子程序中,利用8255控制LED 显示温度的大小,并且通过判断温度的大小与设定温度的关系,利用8255完成对风扇的开闭控制。
鉴于实验台上并没有温度传感器,因此温度用旋钮模拟电压来代替;对于风扇,在实验中用电机来代替(电机工作代表风扇转动,反之风扇关闭)。
根据总体设计方案,可以得到该温度测控系统可分为三个功能模块。
温度测量模块,风扇控制模块,LED 显示模块。
⑴温度测量模块,完成对于温度模拟量的采集,并将其转换成数字量。
⑵风扇控制模块,利用转换后的数字量控制风扇开闭。
⑶LED 显示模块,利用LED 来显示出当前的温度大小。
该温度测控系统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组成原理如图2-1-1温度测控系统组成原理图所示。
温度测量模块LED 显示模块风扇控制模块数字量数字量模拟量温度传感器上图中风扇控制模块,LED 显示模块均在中断子程序中,每次ADC0809发出转换结束的中断后都要调用这两个模块。
三 温度测控系统的接口电路设计图下图中ADC0809的INO 输入端接模拟量的输出端,进行模拟温度量的采集,CLOCK 接0.5M ;8255A 中A 、B 口与数码管连接如上图,PC 0接直流电机的DCIN ,其中地址端口接200。
8259的端口地址接210-217H ,8255端口地址208-20FH 该系统是利用ADC0809转换器、8255可并行通信接口和中断控制器8259设计的温度测控系统。
当转动旋钮时,ADC0809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8259中断控制器接收到中断,并且向CPU 发出中断请求,在中断子程序中利用8255的PC0去驱动电机转动,并且调用显示子程序将转换好的温度在LED 上显示出来。
8086CPUVCC AD0A10A9A8AD7AD6AD5AD4AD3AD2AD1A11A17/S4A15A14A13A12SS0CLK INTR NMI GND HLDA ALE TEST GNDRESET READY INTA DEN WR RD DT/R IO/M HOLD MN/MX A16/S3A18/S5A19/S68255GND VCC CS D4D5D6D7WR D0D1D2D3RESETA0A1RD PA0PA1PA2PA3PA4PB2PB1PB3PB7PA7PC1PC4PC6PC5PC2PC0PC3PC7PA6PB4PA5PB5PB6PB0GNDGNDGNDGND12v继电器12vGNDGNDGNDADC 0809IN2IN1IN0ADD1EOC OE STARTCLK VCC REF(-)GNDADD2ADD3ALE VCC IN3IN7IN6IN5IN4D2D4D5D6D8D7D1D074LS273D (段)CLR1Q2Q 6D7Q 8Q6Q 5Q 4Q 3Q 8D1D2D3D4D5D7D74LS273(位)6D2D3D1D4D5D6Q 5Q 4Q 3Q 2Q 1Q74LS138Y6Y7Y1C BAG2B G1G2ACLR+5VA0A8RESETRESET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g+5vGNDCSI O R I O W+5V8259AVCC A0INTA IR7IR6IR5IR4IR3IR2IR1IR0INT CSWR RD D7D6D5D4D3D2D1D0CAS0CAS1GNDSP/EN CAS2210H ~ 217H208H ~ 20FH200H ~ 207H译码器温度测控系统的接口电路设计图四 系统流程图及功能框图T>60℃开始初始化8255选通0809通道开动读A/D 转换器结果T ≤30℃显示停止电机开启电机延时IfIf上图实现了本次实验所要要求的功能:检测温度到达温度上限60℃时启动直流电动机,而温度低于下限30℃时停止电动机,并在数码管上显示所采集到的数字量和转换后的模拟量。
功能框图显示器温度传感A/D 转换电路微型计算机控制五部分器件功能1. ADC0809ADC0809是采样分辨率为8位的、以逐次逼近原理进行模—数转换的器件。
其内部有一个8通道多路开关,它可以根据地址码锁存译码后的信号,只选通8路模拟输入信号中的一个进行A/D转换。
1、主要特性1)8路输入通道,8位A/D转换器,即分辨率为8位;2)具有转换起停控制端;3)转换时间为100μs;4)单个+5V电源供电;5)模拟输入电压范围0~+5V,不需零点和满刻度校准;6)工作温度范围为-40~+85摄氏度7)低功耗,约15mW。
2、内部结构ADC0809是CMOS单片型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内部结构如图13.22所示,它由8路模拟开关、地址锁存与译码器、比较器、8位开关树型A/D转换器、逐次逼近3、外部特性(引脚功能)ADC0809芯片有28条引脚,采用双列直插式封装,如图所示。
ADC 0809IN2IN1IN0ADD1EOCOE STARTCLK VCC REF(-)GNDADD2ADD3ALE VCC IN3IN7IN6IN5IN4D2D4D5D6D8D7D1D0ADC0809引脚图引脚功能:IN0~IN7:8路模拟量输入端; 2-1~2-8:8位数字量输出端;ADDA 、ADDB 、ADDC :3位地址输入线,用于选通8路模拟 输入中的一路;ALE :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START : A /D 转换启动脉冲输入端,输入一个正脉冲(至少 100ns 宽)使其启动(脉冲上升沿使0809复位,下降 沿启动A/D 转换);EOC : A /D 转换结束信号,输出,当A /D 转换结束时,此端 输出一个高电平(转换期间一直为低电平);OE :数据输出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当A /D 转换结 束时,此端输入一个高电平,才能打开输出三态门,输出数 字量;CLK :时钟脉冲输入端。
要求时钟频率不高于640KHZ 。
REF (+)、 REF (-):基准电压。
Vcc :电源,单一+5V ; GND :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