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915.50 KB
- 文档页数:4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读写三位数,理解个位、十位和百位的概念。
- 能够辨别三位数中的最大数、最小数和中间数,并进行比较。
- 能够用大小关系词比较三位数的大小。
- 能够将三位数根据个位、十位和百位进行分解并理解分解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三位数的读写和认知。
- 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 三位数的分解与组合。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三位数的分解理解和能力培养。
- 学生对三位数的大小比较及比较词语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 引入三位数概念,让学生观察并感知数码的重要性。
- 让学生观察三位数的个位、十位和百位的位置。
2. 讲解与练习-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辨认并读写三位数。
- 利用卡片游戏进行大小比较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三位数的大小关系。
- 运用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比较词语进行大小比较。
3. 拓展与应用- 引导学生对三位数进行分解,理解个位、十位和百位数的分别。
- 利用图表、表格等形式,让学生尝试将三位数进行分解并进行组合。
-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并展示分解组合的过程。
4. 总结与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三位数的重要特点和读写规则。
- 让学生归纳分析三位数的大小关系和比较词语的使用方法。
5. 巩固与评价- 利用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巩固和评价,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通过小组互评和个人总结,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教学资源1. 课件和图片等多媒体教学工具。
2. 实物和教具,如卡片、表格等。
3. 教材和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三位数的认识、读写和比较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观察、实物展示、小组合作等,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章节复习讲义(人教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章节复习第一单元《时、分、秒》知识互联知识导航知识点一:认识时间单位“秒”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为秒针,它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
知识点二:体验时间的长短眨一下眼是1秒。
钟表滴答一声是1秒。
知识点三:时、分、秒之间的换算1分=60秒 1时=60分知识点四:时间的简单计算1.计算经过的时间思路一:数格子,看钟面,数分针经过的格子再计算思路二:用减法计算,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2.计算到达的时刻或出发时刻到达时刻=出发时刻+经过的时间出发时刻=到达时刻-经过的时间夯实基础一、精挑细选(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本题2分)(河南商城县·)上午大课间活动从9时30分开始,10时结束。
大课间活动时间是()。
A.半小时B.25分C.40分2.(本题2分)(广东三年级期末)小青每天步行上学,7:00从家出发,7:20到学校,她从家回到学校要步行()。
A.15分钟B.20秒C.20分钟D.20小时3.(本题2分)(广东白云区·三年级期末)小东7:15从家出发,7:35到校,小东从家到学校用了()分钟。
A.35 B.50 C.204.(本题2分)(山东三年级期末)小明9:30到电影院时,电影已经开始了半小时,电影是()开始的。
A.10:00 B.9:50 C.9:005.(本题2分)(全国六年级竞赛)某人上午8点要上班,可是发现家里的闹钟停在了6点10分,他上足发条但忘了对表就急急忙忙的上班去了,到公司一看还提前了10分钟。
中午12点下班后,回到家一看,闹钟才11点整,假定此人上班、下班在路上用的时间相同,那么他家的闹钟停了多少分钟?()。
A.100 B.90 C.80 D.70二、仔细想,认真填(共10题;每空1分,共20分)6.(本题1分)(广东番禺区·三年级期末)填一填。
7.(本题2分)(河南睢县·三年级期末)写出钟面上经过的时间。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 (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三年级数学一到四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理解括号的作用,会正确使用括号进行混合运算。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认识并理解万以内的数位,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第三单元: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四边形的分类,会区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
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特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认识余数,理解余数的概念,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了解整除和除尽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或除尽。
会进行简单的验算,培养验算意识和验算能力。
复习知识点: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括号的作用。
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并理解万以内的数位。
复习四边形的特征和分类,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周长的概念。
复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特点,认识余数、整除和除尽的概念,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和简单的验算。
数学园地:了解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时间、人民币换算等,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活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习一些数学小知识,如数学符号的读法和写法、数字的排列组合等,丰富数学知识储备。
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思考和探索,如数字规律、图形变化等,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一西北)相对,(西南一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
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
(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
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试题第一单元:时、分、秒1.时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就是一个小时。
2.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小时、分钟、秒钟。
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常用比分钟小的单位,比如秒。
3.时针走一大格是30度,分针走一大格是6度,秒针走一大格是6度,走一圈是360度。
4.1时=60分,1分=60秒,120秒=2分,180分=3时,5分=300秒,4时=240分,2时20分=140分,75分=1时15分,3分13秒=193秒,100秒=1分40秒。
5.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40分钟。
2)XXX跑50米的时间是12秒。
3)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
4)XXX跳50下绳约需30秒。
6.体育老师对第一小组同学进行50米跑测试,成绩如下:XXX9秒,XXX8秒,XXX11秒,小军10秒。
XXX跑得最快,XXX跑得最慢。
7.6分=360秒,160分=2时40分,3时4分=184分,200秒=3分20秒,3时=180分,250分=4时10分,60秒=1分,10分=600秒,120分=2时。
二、判断题。
1.错误。
秒针走一大格,分针应该是不动的,而是等到秒针走了一圈后才会走一小格。
2.正确。
3.错误。
时针在4与5之间,分针指着2才是5:30.4.错误。
百米赛跑应该是用秒来计算,而不是分。
5.正确。
三、选择题。
1.选C。
一场电影大约播放100分钟。
2.选B。
XXX1分钟写4个大字,写20个大字需要5分钟。
3.选A。
从9时到11时30分,经过了3时30分。
4.选A。
新闻联播晚上7时开始,用时30分,7:30结束。
5.选A。
中间休息10分,第一节课上完是9:05.四、解决问题。
1.XXX至少要在8:45从家出发才能赶上火车。
2.XXX一共看了30分钟。
3、火车原本预计中午11:40分到达玉林,现在要晚点25分,那么它将在中午12:05分到达玉林。
4、这根24米长的木棒共需进行5次据,每次据4米,据完整根木棒需要20分钟。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1.时钟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时间单位有: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
5.会选择正确的时间单位填空。
如:妈妈一天工作8(时),小明每天睡眠9(时),拍一下皮球大约用1(秒),做一遍眼保健操大约用5(分),小华跑50米的时间是9(秒),小明跳50下绳约需30(秒)。
6.比较大小:当单位相同时,比较数字,数字大的它就大;当数字相同时,比较单位,单位大的它就大;当数字和单位都不相同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
7.计算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部分知识点,建议查阅教材或其他相关资料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同时,这些知识点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之上,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循序渐进和巩固基础。
— 1 —。
总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计时单位:时、分、秒:1时=60分 1分=60秒 1天=24时 1刻钟=15分,半小时=30分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时间之间的进率都是60 3小时=(180)分 3×60=180 120分=( 2 )小时 120 ÷60=2时转换成分(乘60),分转换成时(除60)分转换成秒(乘60)秒转换成分(除60)计算经过的时间:经过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的时间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
2、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分钟,走1大格是()分钟;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钟。
从数字4走到9,时针走了()小时,分针走了()分,秒针走了()秒。
3、6小时=()分 4分=()秒 180秒=()分 200秒=( )分()秒 75分=( )时()分4、李响所在学校早上7:50开始上课,每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第一节课什么时间下课?第二节课什么时间上课?5、小明乘坐10时30分的火车去北京出差,结果火车晚点15分钟,火车行驶了6小时25分钟到达北京,小明到达北京是什么时间?6、小强每分钟可以加工8个零件,他从10:50到11:15,共加工了多少零件?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1)先“用两位数加整十数加一位数”(2)先用“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再把两次所得的和相加。
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1)先用“两位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2)先用“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再把所得差相加。
”3、列竖式加法运算注意: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如果前一位也满十,再向前一位进1;4、列竖式减法运算注意: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足减,向前一位借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再向前一位借1。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一、数的认识与运算1. 整数的认识- 理解整数s的顺序,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 掌握100以内整数的读写方法。
- 学习比较整数的大小,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2. 四则运算- 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 学习乘法表,掌握2位数与1位数的乘法。
- 引入除法的初步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 应用题的解答- 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数学运算的应用。
- 学习如何列式解答简单的数学应用题。
二、几何图形的认识1. 平面图形-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 理解图形的边、角的概念。
- 学习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 空间图形- 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如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
- 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空间图形的特征。
三、量的比较与估计1. 长度的比较与估计- 使用直尺比较线段的长短。
- 学习估计日常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2. 重量的认识- 理解重量的基本概念。
- 使用天平比较物体的重量。
3. 时间的认识- 学习读钟表上的时间。
- 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如小时、分钟。
四、数据处理1. 简单统计- 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学习制作简单的表格和图表。
- 理解数据的分类和汇总。
2. 概率的初步概念- 通过游戏和实验,引入概率的概念。
- 理解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1. 分析问题- 学习如何分析和理解数学问题。
- 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策略选择- 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
- 学习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如添加页眉、页脚、目录、标题样式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同时,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或课程要求,对上述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一、认真读题,谨慎填写。
1.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61×3的积是()位数,621×3的积是()位数。
6×405的积是()位数,积的最高位是()位。
2.小明一把大约可抓起120粒黄豆,照这样计算,5把大约能抓起( ) 粒黄豆。
3.一辆卡车一次运走65袋水泥,运走300袋水泥,()次就够了。
4.在○里填上<、>或=。
7×280 ○208×7 105×2×4 ○105×8
5×80 ○6×70 9×302 ○9×320
5. 6时=()分5分=()秒
6.在80×□<650中,□最大能填()。
7.下面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用线连一连。
496×5 240
504×6 2500
386×7 2800
290×8 3000
8.按要求填写:
(1)在504×8、906×4、9×502 、7×604算式中,得数小于4000的算式是()。
(2)□的个数是○的3倍。
(在横线上画□)
○○○○
(3)400×6积的末尾共有()个0
320×5积的末尾共有()个0
9.红带子长25米,黄带子的长是红带子的4倍,黄带子长()米。
黄带子比红带子长了()米。
10.顾老师从美团网上买一张电影票是28元,她想和爸爸、妈妈周五晚上一起去看电影,请你估算一下,花100元钱买票够吗?(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并完成相应的填空。
)
想:把28看作(),
()×()=(
100 ○()
二、填表:请你算一算,将下表填写完整。
篮球每只180元书包每只106
三、计算。
1.口算。
21×3= 16×3= 50×6= 7×5+6=
101×7= 900×6= 27×3= 4×8+7= 2.用竖式计算。
407×3= 805×4= 328×5= 5×369=
319×4= 286×6= 125×8= 306×5=
三、解决问题。
1.去年放养了384尾鱼苗,今年
放养了多少尾鱼苗?
2.希望小学图书室有4个书架,每个书架上上都放了285本书,借出386本,还剩多少本?
3、奶奶买了一根5米长的红丝带编中国结。
(1)编一个中国节要用红丝带110厘米,编3个中国结要用多少厘米?(2)编好3个后,这根红丝带还剩多少厘米?还够编两个中国结吗?
4、右边是某旅游景区宾馆客房的价格。
(1)住3个双人间和1个单人间一共要花多少钱?
(2)该宾馆共有三人间56个,国庆期间,某旅游团共有170名女游客,全部住三人间,能否安排?
5、2014年共有52个星期零1天,2014年一共有多少天?
6. 国庆七天假期,小军一共看了105页书,小明每天看18页,他们俩,谁看的多,多少页?
7
图中涂色部分表示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