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接触器工作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交流接触器原理和详细接线法交流接触器原理和详细接线法是电气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将控制电路与主要电路分离开来的原理,以及通过正确接线来实现安全、稳定控制效果所必须熟悉的技术规定。
本文以最新的电气技术标准为依据,介绍交流接触器原理和详细接线法,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知识领域,为安全、可靠的控制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正文:一、交流接触器的原理交流接触器是一种装置,可以用来将控制电路与主要电路分离开来,达到控制电路与主要电路不直接接触、安全操作的目的,是电气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的一类重要元件。
交流接触器具有双重功能,既可以开关控制,又可以动作保护,因此,它是控制电气设备的重要元件。
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原理,内部结构包括线圈、铁心及接触器,当给线圈供电时,电磁感应作用产生,使铁心动作,从而产生接触或分离。
此外,交流接触器可分触点开、触点闭,此外,它还具有保护功能,可通过检测主电路通断来确保主电路安全使用。
二、交流接触器接线法1、直流接线法直流接线法是将交流接触器接入直流电源,实现开关控制电路的连接或分离。
一般来说,此类接线法应按如下步骤进行:先将交流接触器的线圈接入直流电源,然后将接触器的负极与负极连接,再将接触器的正极与正极连接,如图所示。
2、交流接线法交流接线法是将交流接触器接入交流电源,实现开关控制电路的连接或分离,这种接线方式用于控制交流电路。
一般来说,此类接线法应按如下步骤进行:先将交流接触器的线圈接入压缩变压器,然后将接触器的负极与相线连接,再将接触器的正极与中性线连接,如图所示。
三、正确使用交流接触器的技术规定在正确使用交流接触器的过程中,应遵守如下技术规定:1、正确接线:接触器线圈要连接到相应的控制电源,接线时要严格按照电路连接图。
2、选择合适的接触器:要结合传动负荷和控制要求,选择合适的接触器,以确保开关操作可靠,控制准确,以及保护负荷不受损害。
3、熟悉控制原理:在安装控制系统之前,一定要熟悉控制原理,以确保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接触器工作原理接触器是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一种低压电器,也是有触点电磁式电器的典型代表。
接触器按主触头通过电流的种类,可分为交流接触器和直流接触器两种。
电磁接触器是利用电磁铁对铁片的吸引力来完成触点开闭功能的器件。
1.电磁铁的构造电磁铁的构造图2.电磁接触器的原理结构用于接触器的E形铁心的功能4.接触器的工作原理交流接触器工作原理:当电磁线圈接受指令信号得电后,铁心被磁化为电磁铁,产生电磁吸力,当克服弹簧的反弹力时使动铁心吸合,带动触头动作(触头系统是与动铁芯联动的),即常闭触头分开、常开触头闭合;当线圈失电后,电磁铁失磁,电磁吸力消失,在弹簧的作用下触头复位。
交流接触器线圈的工作电压,应为其额定电压的85%-105%,这样才能保证接触器可靠吸合。
如电压过高,交流接触器磁路趋于饱和,线圈电流将显著增大,有烧毁线圈的危险。
反之,电压过低,电磁吸力不足,动铁心吸合不上,线圈电流达到额定电流的十几倍,线圈可能过热烧毁。
接触器的原理结构图3.电磁接触器的实际结交流接触器(a)CJ10系列接触器(b)CJX1系列接触器(c)CJX1N系列机械联锁接触(d)交流接触器的外形结构说明(e)(f)接触器内部结构接触器结构:由电磁系统、触头系统、灭弧装置、复位弹簧等几部分构成。
电磁系统:包括可动铁心(衔铁)、静铁心、电磁线圈;触头系统:包括用于接通、切断主电路的大电流容量的主触头和用于控制电路的小电流容量的辅助触头;灭弧装置:用于迅速切断主触头断开时产生的电弧,以免使主触头烧毛、熔焊,对于容量较大的交流接触器,常采用灭弧栅灭弧。
接触器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5. 常用接触器(1)空气电磁式交流接触器在接触器中,空气电磁式交流接触器应用最广泛,产品系列和品种最多,但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目前常用国产空气电磁式接触器有CJ0、CJl0、CJl2、CJ20、CJ21、CJ26、CJ29、CJ35、CJ40等系列交流接触器。
交流接触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交流接触器是一种电气控制设备,常用于控制交流电路中的电动机、照明设备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在电路中打开或关闭电流,实现对电气设备的控制。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交流接触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作用
1. 打开和关闭电路
交流接触器可以根据外部信号控制电路的通断,从而实现对电气设备的启动和停止。
通常情况下,通过控制接触器的线圈,可以使接触器的触点打开或关闭,从而切换电路的通断状态。
2. 过载保护
交流接触器通常还配备有过载保护功能。
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额定值时,接触器会自动断开电路,起到保护电气设备的作用,避免由于过载而造成设备损坏或事故发生。
工作原理
1. 线圈工作原理
交流接触器的线圈是接收控制信号的部分,当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磁场作用下使得接触器的触点闭合或断开。
2. 触点工作原理
接触器的触点分为主触点和辅助触点。
主触点用于通断电路,承载较大电流;辅助触点用于接通控制信号,承载较小电流。
触点的闭合和断开由线圈控制,线圈通电时,触点闭合;线圈停止通电时,触点断开。
3. 电气原理
交流接触器通过线圈和触点的联动,实现对电路的控制。
当控制信号作用于线圈时,线圈产生磁场,吸合触点闭合,电路通电;当控制信号消失时,磁场消失,触点断开,电路断开。
这样就实现了电路的通断控制。
总结
交流接触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电气控制设备,扮演着控制电路通断、保护设备安全的关键角色。
通过掌握其工作原理,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运行。
交流接触器结构与工作原理一、引言交流接触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气控制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力系统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交流接触器的结构交流接触器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触点:交流接触器的核心部件,负责打开和关闭电路。
触点通常由银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磨性。
2. 线圈:用来产生磁场的线圈,通常由铜线绕制而成。
线圈的电流通过触点控制触点的状态。
3. 弹簧:用来控制触点的闭合和断开。
弹簧通常由高弹性的材料制成,可以确保触点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磁系统:用来产生磁场的部分,通常由铁芯和线圈组成。
磁场的产生和消失控制着触点的闭合和断开。
三、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吸合和释放。
1. 吸合:当线圈通电时,线圈中产生的磁场会吸引铁芯,使得触点闭合。
闭合的触点可以导通电路,使得电流流过负载。
2. 释放:当线圈断电时,磁场消失,铁芯失去吸引力,触点会因弹簧的作用力而断开。
断开的触点会切断电路,停止电流流过负载。
四、交流接触器的应用交流接触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力系统中,常见的应用包括:1. 电动机控制:交流接触器可以用来控制电动机的启动和停止,保护电动机免受过载和短路的损坏。
2. 照明控制:交流接触器可以用来控制照明电路的开关,实现照明的自动化控制。
3. 电力系统保护:交流接触器可以用来监测电力系统中的电流和电压,当电流或电压超过设定值时,触点会自动断开,以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五、交流接触器的优点和注意事项交流接触器具有以下优点:1. 高可靠性:交流接触器的触点采用银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磨性,可以确保长时间的稳定工作。
2. 高灵敏度: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可以在微小的电流和电压下工作,可以实现精确的控制。
3. 长寿命:交流接触器的触点经过特殊处理,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4. 安装方便:交流接触器体积小,安装方便,可以节省空间。
在使用交流接触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选择合适的型号和规格,确保交流接触器能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和负载要求。
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和详细接线法
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
当线圈中通过电流时,线圈产生的磁场会使接触器的铁芯吸引到线圈处,同时压缩机械弹簧力,从而闭合接点。
当线圈中停止通过电流时,磁场消失,机械弹簧力使铁芯退回原位,接点断开。
将负载接入常开接点,并将电源与负载的另一端相连,通过控制交流接触器的线圈电流来控制电路的通断状态。
交流接触器的详细接线法:
1.准备接线材料,包括双芯电线、电气螺丝、灰膏、胶布、擦纸及压接端子等。
2.将聚乙烯绝缘双芯电线通过电气螺丝连接到接触器,使其同分相的电极连接线芯与相同的绝缘接头,并
在其外壳上用灰膏将电线和接头紧密结合。
3.用压接端子将双芯电线压进接触器,然后再用灰膏将接头和线芯进行紧密包裹,以防止开路链接。
4.将接触器接在控制电路里,确保电源电路保持稳定,检查操作电路,具备标准电路连接。
5.擦拭接触器各部位的绝缘,保持接触器的清洁,防止灰尘和污染物损坏接触绝缘。
6.用胶布包裹接触器,保护接触绝缘,防止灰尘污染,并防止水分抵达接触器。
1。
交流接触器工作原理及接法
接触器是一种电气控制装置,用于通过控制电磁铁的吸合和分离来控制电路的通断。
接触器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两部分:电磁铁原理和接点原理。
1. 电磁铁原理:接触器内部设置了一对互相连接的线圈,其中一圈为控制线圈,另一圈为励磁线圈。
当控制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电流在励磁线圈内形成磁场,使得励磁线圈内的铁芯磁化。
磁化后的铁芯吸引固定在上面的铁芯吸盖,从而使接点闭合;控制线圈断电时,则铁芯失去磁化,吸盖弹开,接点分离。
2. 接点原理:接触器的接点一般分为主触点和辅助触点。
主触点负责控制主电路的通断,一般为负载较大的电流;辅助触点用于连接控制线路,一般为负载较小的电流。
如此一来,通过控制线圈的通断,可以间接控制主电路的通断。
关于接法,接触器一般有多个端子,包括控制线圈端子和主辅触点端子。
根据具体的电路和需求,接触器可以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接法。
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接法:
1. 直接控制法:将控制线圈与控制信号源直接连接,通过信号源的通断来控制接触器的闭合和分离。
2. 基本控制法:将控制线圈与控制信号源串联一个控制保护继电器,该继电器在线圈中设置一个额定电流之下的保护断路器或空气开关,起到保护控制线圈的作用。
当断路器跳闸时,断开控制信号源,接触器分离。
3. 双线控制法:将控制线圈与两个并联的控制信号源相连,任何一个信号源通电时,都会使接触器闭合。
以上只是接触器的一些基本工作原理和常见接法介绍,具体使用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交流接触器作用和工作原理作者: 日期:交流接触器作用和工作原理交流接触器是一种中间控制元件,其优点是可频繁的通、断线路,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
配合热继电器工作还能对负载设备起到一定的过载保护作用。
因为它是靠电磁场吸力通、断工作的,相对于人手动分、合闸电路,它更高效率,更灵活运用,可以同时分、合多处负载线路,还有自锁功能,通过手动短接吸合后,就能进入自锁状态持续工作。
交流接触器是电力拖动和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低压控制电器。
作为执行元件,用于接通、分断线路、或频繁的控制电动机等设备运行。
由动、静主触头,灭弧罩,动、静铁芯,辅助触头和支架外壳等组成。
电磁线圈通电后,使动铁芯在电磁力作用下吸合,直接或通过杠杆传动使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接通电路。
电磁线圈断电后,动铁芯在复位弹簧作用下自动返回,俗称释放,触头分开,电路分断。
超过九成以上的自动化控制电力系统都用到了接触器,可见它的使用范围有多么广。
交流接触器工作原理当线圈通电时,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将动铁芯吸合,由于触头系统是与动铁芯联动的,因此动铁芯带动三条动触片同时动作,主触点闭合,和主触点机械相连的辅助常闭触点断开,辅助常开触点闭合,从而接通电源。
当线圈断电时,吸力消失,动铁芯联动部分依靠弹簧的反作用力而分离,使主触头断开,和主触点机械相连的辅助常闭触点闭合,辅助常开触点断开,从而切断电源。
一:一般三相接触器一共有8个点,三路输入,三路输出,还有是控制点两个。
输出和输入是对应的,很容易能看出来。
如果要加自锁的话,则还需要从输出点的一个端子将线接到控制点上面。
二:首先应该知道交流接触器的原理。
他是用外界电源来加在线圈上,产生电磁场。
加电吸合,断电后接触点就断开。
知道原理后,你应该弄清楚外加电源的接点,也就是线圈的两个接点,一般在接触器的下部,并且各在一边。
其他的几路输入和输出一般在上部,一看就知道。
还要注意外加电源的电压是多少(220V或380V),一般都标得有。
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如下:1.电磁线圈:交流接触器的核心部分是电磁线圈,由绕组和铁心组成。
当通过电磁线圈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产生一个磁场。
2.触点:交流接触器中有两组触点,分别为常开触点(NO)和常闭触点(NC)。
当电磁线圈中没有电流通过时,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当电磁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
3.弹簧:交流接触器的触点是通过弹簧连接的,当电磁线圈中没有电流通过时,弹簧的张力使得触点闭合。
当电磁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电磁线圈的磁场对触点产生一个吸引力,使得触点打开。
1.开关控制信号输入:通过开关、继电器等将控制信号输入到交流接触器中。
2.电流通过电磁线圈:当控制信号输入到电磁线圈时,电磁线圈中通过电流发生变化。
3.电磁线圈产生磁场:电流通过电磁线圈时,产生一个磁场。
根据安培力的原理,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对触点产生一个力,使得触点分离。
4.触点状态改变:触点状态由闭合变为断开,或由断开变为闭合。
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
5.控制设备状态变化:当触点状态改变时,控制设备的状态也随之改变。
比如,当触点闭合时,电器设备通电工作;当触点断开时,电器设备断电停止工作。
6.电磁线圈和触点恢复到初始状态:当控制信号停止输入时,电磁线圈中的电流消失,磁场弱化。
弹簧的张力将触点恢复到初始状态,即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总结起来,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由电磁线圈、触点和弹簧等部件共同实现。
当通过电磁线圈的电流变化时,产生磁场,使得触点状态发生变化。
通过控制电磁线圈的电流,可以实现对电器设备的远程控制。
交流接触器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寿命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交流接触器的作用、结构与工作原理介绍!
1.作用:
接触器主要用来频繁接通和分断带有负载的主电路或大容量控制电路,是一种最常用的低压自动控制电器。
接触器按所控制负载的不同,可分为交流接触器和直流接触器两种。
2.结构与工作原理:
交流接触器是利用电磁吸力而工作的自动电器,一般由电磁铁和触点两部分组成,接触器的动触点固定在衔铁上,静触点则固定在壳体上。
当吸引线圈未通电时,接触器所处的状态为常态,常态时互相分开的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又称动合触点);而互相闭合的触点则称为常闭触点(又称动断触点)。
当吸引线圈加上额定电压时,产生电磁吸力,将衔铁吸合,同时带动动触点与静触点接通。
当吸引线圈断电或电压降低较多时,由于弹簧的作用,使衔铁释放,触点断开,即恢复原来的常态位置。
因此,只要控制吸引线圈通
电或断电就可以使它的触点接通或断开,从而使电路接通或断开。
接触器的触点分主触点和辅助触点两种。
主触点的接触面大,并有灭弧装置,所以能通过较大的电流,可以接在主电路中控制电动机的起停。
20A以上的交流接触器,通常都装有灭弧罩,用以迅速熄灭主触头分断时所产生的电弧,保护主触头不被烧坏。
辅助触点的额定电流较小,用来接通和分断小电流的控制电路,如控制接触器的吸引线圈电路等。
辅助触点只可以接在控制电路中,即弱电流通过的电路。
交流接触器
基本组成
交流接触器主要有四部分组成:
(1) 电磁系统,包括吸引线圈、动铁芯和静铁芯;
(2)触头系统,包括三组主触头和一至两组常开、常闭辅助触头,它和动铁芯是连在一起互相联动的;
(3)灭弧装置,一般容量较大的交流接触器都设有灭弧装置,以便迅速切断电弧,免于烧坏主触头;
(4)绝缘外壳及附件,各种弹簧、传动机构、短路环、接线柱等。
工作原理
当线圈通电时,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将动铁芯吸合,由于触头系统是与动铁芯联动的,因此动铁芯带动三条动触片同时运行,触点闭合,从而接通电源。
当线圈断电时,吸力消失, 动铁芯联动部分依靠弹簧的反作用力而分离,使主触头断开,切断电源
这张图是我原来回答过的一道题,显示的是电动机正反转控制接线图,而且是采用按钮加接触器辅助触电的双重互锁,带自保持的控制方式,控制回路电压为线电压。
从原理上看是没有问题的,能够实现基本功能。
但是我觉得热继电器的常闭接点一般都接在接触器线圈与电源“2”之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热继电器动作以后其常闭接点断开,此时整个控制回路除了SB1的一端(“1”)以及热继电器常闭接点的一端(“2”)带电以外,其他元件都不带电,特别是接触器的线圈是不带电的,既有效的减少了人员因为检查动作原因而触电的危险又能使线圈彻底断电。
因为通常热继电器动作都是由于主回路电流长时间过大,使得继电器内双金属片温度达到动作值后保护动作而切断主回路,达到保护电动机以及接触器的目的。
那就在远方再设置一套用来控制正反转的启动按钮与图中对应的SB1 SB2并联,停止按钮和SB3串联就行了。
交流接触器工作原理
交流接触器利用主接点来开闭电路,用辅助接点来执行控制指令。
主接点一般只有常开接点,而辅助接点常有两对具有常开和常闭功能的接点,小型的接触器也经常作为中间继电器配合主电路使用。
交流接触器的接点,由银钨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高温烧蚀性。
交流接触器的动作动力来源于交流电磁铁,电磁铁由两个“山”字形的幼硅钢片叠成,其中一个固定,在上面套上线圈,工作电压有多种供选择。
为了使磁力稳定,铁芯的吸合面,加上短路环。
交流接触器在失电后,依靠弹簧复位。
另一半是活动铁芯,构造和固定铁芯一样,用以带动主接点和辅助接点的开短。
20安培以上的接触器加有灭弧罩,利用断开电路时产生的电磁力,快速拉断电弧,以保护接点。
交流接触器制作为一个整体,外形和性能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功能始终不变。
无论技术的发展到什么程度,普通的交流接触器还是有其重要的地位。
熔断器其实就是一种短路保护器,广泛用于配电系统喝控制系统,主要进行短路保护或严重过载保护。
工作时,熔断器串连在被保护的电路中。
当电路发生短路或严重过载时,熔断器中的熔断体将自动熔断,起到保护作用,最常见的就是保险丝。
另外还有断路器,俗称"空气开关",也是一种短路保护器,当过流时,它会自动跳闸,起到保护作用;熔断器、断路器都是保护电器。
但它们不是一样.断路器是总称,它分为两种——框架式断路器和塑料外壳式断路器。
框架式断路器俗称万能断路器;塑料外壳式断路器俗称空气开头。
他们具有短路和过载保护,可重复使用。
寿命一般在几千次到几万次。
熔断器是靠熔体熔化保护线路的一种电器,不可重复使用。
保护以后需要更换熔体。
如有需要可咨询北京低压电器厂.
熔断器与断路器的区别:
他们相同点是都能实现短路保护,熔断器的原理是利用电流流经导体会使导体发热,达到导体的熔点后导体融化所以断开电路保护用电器和线路不被烧坏。
它是热量的一个累积,所以也可以实现过载保护。
一旦熔体烧毁就要更换熔体。
断路器也可以实现线路的短路和过载保护,不过原理不一样,它是通过电流底磁效应(电磁脱扣器)实现断路保护,通过电流的热效应实现过载保护(不是熔断,多疑不用更换器件)。
具体到实际中,当电路中的用电负荷长时间接近于所用熔断器的负荷时,熔断器会逐渐加热,直至熔断。
像上面贴子说的,熔断器的熔断是电流和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起到对线路进行保护的作用,它是一次性的。
而断路器是电路中的电流突然加大,超过断路器的负荷时,会自动断开,它是对电路一个瞬间电流加大的保护,例如当漏电很大时,或短路时,或瞬间电流很大时的保护。
当查明原因,可以合闸继续使用。
像上面贴子说的,熔断器的熔断是电流和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断路器,只要电流一过其设定值就会跳闸,时间作用几乎可以不用考虑。
断路器是现在低压配电常用的元件。
也有一部分地方适合用熔断器,这里不再深入讨论了。
电磁式交流接触器
结构
接触器主要由电磁系统、触点系统、灭弧系统及其它部分组成。
①电磁系统:电磁系统包括电磁线圈和铁心,是接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它带动触点的闭合与断开。
②触点系统:触点是接触器的执行部分,包括主触点和辅助触点。
主触点的作用是接通和分断主回路,控制较大的电流,而辅助触点是在控制回路中,以满足各种控制方式的要求。
③灭弧系统:灭弧装置用来保证触点断开电路时,产生的电弧可靠的熄灭,减少电弧对触点的损伤。
为了迅速熄灭断开时的电弧,通常接触器都装有灭弧装置,一般采用半封式纵缝陶土灭弧罩,并配有强磁吹弧回路。
④其它部分:有绝缘外壳、弹簧、短路环、传动机构等。
工作原理
当接触器电磁线圈不通电时,弹簧的反作用力和衔铁芯的自重使主触点保持断开位置。
当电磁线圈通过控制回路接通控制电压(一般为额定电压)时,电磁力克服弹簧的反作用力将衔铁吸向静铁心,带动主触点闭合,接通电路,辅助接点随之动作
使用接法
一:一般三相接触器一共有8个点,三路输入,三路输出,还有是控制点两个。
输出和输入是对应的,很容易能看出来。
如果要加自锁的话,则还需要从输出点的一个端子将线接到控制点上面。
二: 首先应该知道交流接触器的原理。
他是用外界电源来加在线圈上,产生电磁场。
加电吸合,断电后接触点就断开。
知道原理后,你应该弄清楚外加电源的接点,也就是线圈的两个接点,一般在接触器的下部,并且各在一边。
其他的
几路输入和输出一般在上部,一看就知道。
还要注意外加电源的电压是多少(220V或380V),一般都标得有。
并且注意接触点是常闭还是常开。
如果有自锁控制,根据原理理一下线路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