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属的新种― 新疆稻穗麦之研究1)
- 格式:pdf
- 大小:354.27 KB
- 文档页数:4
揭开⼩麦传⼊中国之谜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粮⾷安全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
上⽉,商务部相关负责⼈表⽰,⽬前国内粮⾷⽣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储备充⾜,价格长期稳定,国际市场对我国粮⾷供应的影响很⼩。
⽽作为国民最为重要的主粮之⼀,起源于西亚的⼩麦在中国有着不可忽视、举重若轻的地位。
⼩麦何时传⼊中国?最有可能通过哪条途径传⼊?对中国古代饮⾷传统造成了怎样的改变?5⽉9⽇上午本期⾸都科学讲堂之“极简科学课”,著名植物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根据近年的考古成果,开启了⼀场有“有图有真相”的植物考古之旅。
⼩麦为何不可能起源于中国?对中国来说,两种粮⾷是最重要的,⼀个是南⽅的⽔稻,⼀个是北⽅的⼩麦。
中国农业⽣产是“南稻北麦”这样⼀种种植制度。
南⽅⼈喜欢吃⼤⽶饭,北⽅⼈喜欢吃⾯粉做的各种⾯⾷,⾯条、馒头、烧饼。
在这两种主要的粮⾷作物中⽔稻起源于中国,是我们中国古代先民为全世界⼈民做出的巨⼤贡献。
⼩麦不是起源于中国,⽽是后来传⼊的。
考古学通过200多年的研究发现,世界有四个农业起源中⼼区:西亚农业起源中⼼区、中国农业起源中⼼区、中南美洲农业起源中⼼区、⾮洲北部农业起源中⼼区。
我们现今社会主要的农作物品种和家养动物品种,绝⼤部分都是起源于这四个农业起源中⼼区。
世界农业起源中⼼区出产部分作物及家畜分布图。
赵志军供图⼩麦起源于西亚农业起源中⼼区,这个中⼼区⾮常重要,西亚的古代先民为我们驯化出的农作物品种种类很多,⾕物类包括⼩麦、⼤麦、燕麦、⿊麦,也就是说所有的麦类作物都是起源于西亚,具体讲,就是西亚的半⽉形地带。
为什么⼩麦会在这半⽉形地带起源?原因很简单,因为⼩麦的野⽣祖本主要分布在这个半⽉形地带。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栽培作物是由野⽣植物驯化⽽成的,所以每⼀种栽培作物都有它的野⽣祖本,也就是说都有它的妈妈。
想找这种栽培作物是哪⼉起源的,⾸先要先找它的野⽣祖本在哪⾥分布。
有些学者曾经也讨论过,说⼩麦有没有可能起源于中国,但是从科学的⾓度讲,⼩麦不可能起源于中国。
作物育种学各论小麦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产量潜力针对某一品种而言,即某一品种在适宜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可能到达的潜在产量,有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
2、环境胁迫通常将小麦生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利气候、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称为环境协迫或逆境灾害。
3、营养品质指小麦籽粒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其中主要是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
4、一次加工品质指磨粉品质,指小麦品种能否在磨粉过程中满足和保证出粉率高、能耗低和低成本的要求。
5、二次加工品质指面粉在加工成食品的过程中能否满足加工单位的需求。
食品加工品质主要取决于小麦蛋白质含量、面筋质量、淀粉特性。
伯尔辛克值它主要指将加有酵母的全麦粉面团放入有水的杯中,保持水温30℃,随着发酵产生CO2,面团比重降低上升到水面,继续发酵,直到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那么从放入面团到面团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伯尔辛克值,以min表示。
7、洛类抗源指前苏联用小麦与黑麦杂交后得到的易位系的衍生物。
8、完全异源双二倍体即将两亲本种属的两种来源和性质不同的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为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不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即亲本之一的部分染色体与另一亲本的全套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不等于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9、双二倍体将具有不同染色体组的两个物种经杂交得到的Fl杂种再经染色体加倍后产生的。
10、收获指数也叫经济系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11、抗逆性育种〔小麦〕品种对逆境灾害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称抗逆性。
通过抗逆育种可以从遗传上改进和提高品种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从而提高产量的稳定性。
12、T型不育系,我国从1965年起就对小麦提莫菲维(T.timopheevi)雄性不育,简称T型不育系,不育系分为质核互作型不育系和核不育系13、化学杀雄剂一种能阻滞植物花粉发育、抑制自花授粉、获得作物杂交种子的化学药品或药剂。
文本对应练(五)[基础运用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要研究杂交水稻,首先必须在自然界中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雄性不育株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当时不仅没有实物可利用,而且连中外的科研资料上也没有记载。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既然自然界存在天然杂交稻,那么,( )。
水稻吐穗扬花时节的稻田里寻找雄性不育株________大海捞针。
盛夏时节,稻田里气温通常高达40℃,袁隆平和妻子邓哲踏遍了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稻田,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株!袁隆平欣喜若狂,视为珍宝,细心地繁殖栽培,亲自播种、浇水、施肥,仔细观察它们细微的在每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并作出详尽的记录,经过两年的艰苦________,获得了珍贵的科研数据,写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重要论文,引起了国家科委领导的高度重视。
1974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基本成功,1975年国务院决定迅速扩大试种和推广的范围,此后的十年里,杂交水稻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袁隆平成功之后,国内国际各种令人眩目的荣誉、大奖也________,但他并未陶醉于此,改变初心,而是________地潜心农业科研,继续头顶烈日,脚踩泥泞,奔波在绿色的田野中。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肯定就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株B.可能就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株C.肯定就有天然雄性不育株存在D.有天然雄性不育株就是必然的A[B项,根据前文的陈述可知,本项“可能”的表述与文意不符合;由选项可知,括号内所填内容承前省略主语“自然界”,再由前句“自然界存在天然杂交稻”可知,括号内句子结构为“存在+宾语”,故选A。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啻试验纷至沓来一如既往B.不啻实验络绎不绝一如既往C.不免实验络绎不绝日复一日D.不免试验纷至沓来日复一日A[不啻:不止,不只;如同。
不免:免不了。
语境形容寻找雄性不育株如同大海捞针,应选“不啻”。
小麦的发展史一、起源与种植初期小麦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谷物植物,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通过不断野外觅食中发现了小麦的种子,认识到小麦具有潜在的食用价值。
于是,人们开始采集、种植和培育小麦,使其成为人类农业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二、农业文明与小麦的传播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文明逐渐形成。
小麦作为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农业文明的兴起开始广泛传播。
尤其是在古代中东地区,小麦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推动了古代文明的繁荣和交流。
随后,小麦逐渐传播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成为这些地区农业发展和人民生存的重要依托。
三、小麦的品种改良与现代育种技术的应用1.传统品种改良:古代人们通过选择优质种子和进行选育,逐渐培育出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小麦品种。
这些品种改良的方式主要依靠自然选择和农民的经验。
一些耐旱、耐寒或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逐渐形成并得以广泛种植。
2.现代育种技术的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育种技术也得到了飞速进步。
通过杂交育种、基因编辑和遗传改良等手段,科学家们开始在小麦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改良小麦的抗病虫害性、产量和质量等特性,人们获得了更多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
四、小麦的种植与全球粮食安全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证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小麦的全球产量:目前,全球小麦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数百万公顷,全球小麦年产量超过7亿吨。
小麦主要种植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其中中国、印度和美国是全球三大小麦生产国。
2.小麦的贮存与加工:小麦的贮存和加工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人们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粮仓、农机具和先进的粮食加工设备,来确保小麦能够有效储存和加工,减少粮食损耗并提高食品安全和质量。
3.科技创新与小麦种植:随着信息技术和农业科技的发展,全球小麦种植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例如,通过农业无人机、精准农业和智能化农机设备等手段,科技创新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更高效、节能和环保的解决方案。
2020·07农作物新品种简介一宣立中兵团种子管理总站新疆 乌鲁木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7年审定通过了5种主要农作物共69个品种。
其中小麦品种6个,水稻品种6个,玉米品种28个,棉花品种21个,大豆品种8个。
现将其中6个水稻品种和6个小麦品种简介如下。
1水稻1.1新稻53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
幼苗健壮,叶片宽度中等,分蘖力中等,单株分蘖6~8个,分蘖成穗率86.88%,株高101.08cm ,籽粒呈半长粒,无芒,颖壳及颖尖黄色,千粒重25.28g ,穗长17.97cm ,每穗粒数124.9粒左右,结实率91.1%,插秧栽培全生育期153d 左右,产量一般在730kg/667m 2左右。
较抗水稻稻瘟病和水稻恶苗病。
出糙率82.3%,精米率72.7%,整精米率47.6%,粒长5.4mm ,粒型长宽比2.1,垩白粒率40%,垩百度10.2%,直链淀粉含量15.6%,胶稠度62mm ,透明度1级,碱消值7.0,水分11.2%。
适应南、北疆(≥10℃积温3200℃以上)稻区推广种植。
1.2新稻54号新疆塔里木河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
全生育期145~162d ,插秧栽培生育期147~165d ,直播栽培生育期143~158d 。
株高100.04cm 左右,植株紧凑,生长势强,整齐一致。
勾头散穗,穗长18.5cm ,每穗总粒数100.04粒,结实率90%左右,谷粒长椭圆形,护颖黄色,稀短芒,千粒重24~25g 。
抗稻瘟病。
糙米率81.8%,精米率74.3%,整精米率60.3%,垩白粒率18%,垩白度4.6%,透明度1级,碱消值7.0,胶稠度64mm ,直链淀粉含量16.1%,粒长5.6mm ,长宽比2.4。
适宜南疆平原稻区全年≥10℃积温3200℃的区域推广种植。
1.3新稻55号新疆金丰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
全生育期平均160~162d 。
株型紧凑,平均株高92.51cm ,分蘖性强,弯曲穗,穗长19.36cm ,穗总粒数96.7粒,结实率87.2%左右。
作物栽培学总论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鲁东大学第一章测试1.瓦维络夫1935年将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分为()。
参考答案:8个2.食物安全储备值占需要量的()。
参考答案:16-17%3.玉米从()引入中国。
参考答案:美洲4.小麦属于()。
参考答案:谷类作物5.喜温作物有()。
参考答案:棉花6.水稻早中、晚稻群划分的主要依据为对()的反应。
参考答案:日照长度7.我国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玉米、马铃薯、甘薯等均起源于我国。
参考答案:错8.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将作物分为3大部分,8大类别。
参考答案:对9.小麦是短日照作物。
参考答案:错10.油菜是喜温作物。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根冠比是()。
参考答案:干旱2.水稻的一生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区分这两个生育阶段的标志。
参考答案:穗分化3.作物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是()。
参考答案:直线增长期4.种子萌发过程中,无活力的死种子也能完成的过程是()。
参考答案:吸胀5.当主茎第10叶抽出时,最多有()次分蘖。
参考答案:76.禾谷类作物子房和胚珠的发育是同步的。
参考答案:对7.根冠比可作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是否平衡的指标。
参考答案:错8.禾谷类作物将根长半粒谷、芽长一粒谷作为发芽标准。
参考答案:对9.只要有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光照种子就可以发芽。
参考答案:错10.作物的生长是质变过程,发育是量变过程。
参考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是指作物一生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物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参考答案:生物产量2.薯芋类作物的产品器官是()。
参考答案:营养器官3.禾谷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不包括下列哪项()。
参考答案:分蘖数4.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因素首要的是()。
参考答案:品种5.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
参考答案:经济系数6.作物器官的源库划分是()。
参考答案:相对的7.薯类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新疆主产农作物测产技术总结小麦是我国种植的主要粮作物之一,历史悠久,也是新疆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小麦在栽培过程中在任何一个种植阶段都应该要加以管理,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一、春小麦简介根据种植季节进行分类,可以将小麦品种分为春小麦、冬小麦,春小麦一般适宜在冬季比较寒冷的地区栽种,例如西北、东北等地区,冬季十分寒冷,*壤冻结,不适宜进行农作物栽培。
春小麦一般为春播秋收模式,播种时间集中在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大约7月中下旬开始收获。
由于生产季节较短,春小麦以一年一熟为主,我国春小麦的主要产区有黑龙江、河北、新疆、甘肃和内蒙古,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但口感相对于冬小麦而言稍差。
新疆地区的特殊气候和地理环境比较特殊,夏季炎热,光照十分充足,冬季寒冷,全年降雨量较少。
近年来,新疆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农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新疆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瓜果等,就小麦栽培而言,由于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当地的小麦种植以春小麦为主,春小麦作为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十分广泛,栽培技术也不断创新。
二、春小麦栽培技术要点1.种子的选择和处理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实现高产超高产,则必须要提高小麦种子的质量,只有良好的播种、壮苗的基础,才能提高小麦生产水平。
由于新疆地区比较干燥,降雨量少,在选择小麦品种的时候必须要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例如新春六号,十七号和十一号等,这些麦种的抗倒伏,耐水肥,在新疆地区栽种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另外,小麦种子的饱满度和均匀度直接影响小麦的群体发育,在选种的时候必须要确保种子饱满、均匀,为高产栽培提供基础。
选种结束之后还应该要及时对种子进行处理,小麦种子处理包括晒种、拌种、包衣等几个过程。
播种前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晒种,一般晒种的时间为2-3天即可,由于新疆光照条件充足,为晒种提供了良好条件,晒种时及时对种子进行翻动,确保均匀晾晒。
其次要进行拌种,拌种是对小麦常见病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例如黑穗病以及在苗期易发生浸染为害的纹枯病、全蚀病等,都可以通过药剂拌种实现有效地预防。
(完整版)作物栽培学小麦•小麦栽培概述•小麦的生物学特性•小麦的栽培技术•小麦的田间管理目录•小麦的产量与品质•小麦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01小麦栽培概述小麦的起源与分布起源小麦起源于西亚的“肥沃月牙地带”,距今已有近万年的栽培历史。
分布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从北纬67°至南纬45°均有种植,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小麦的分类与特点分类根据播种季节不同,小麦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根据粒质不同,可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
特点小麦适应性广,生长期较长,需肥需水量大,对土壤和气候条件有一定要求。
小麦的栽培意义经济价值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食物供应和经济发展。
社会价值小麦的栽培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价值小麦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改善土壤环境、保护水资源等具有积极作用。
02小麦的生物学特性出苗与分蘖随着胚芽鞘的伸长和叶片的展开,小麦开始出苗。
在出苗后的一段时间内,主茎和分蘖会同时生长。
种子萌发小麦种子在适宜的水分、温度和氧气条件下开始萌发,经过吸水膨胀、物质转化和胚根突破种皮等阶段。
拔节与孕穗小麦进入拔节期后,主茎和分蘖的生长速度加快,节间伸长,植株高度增加。
随后进入孕穗期,幼穗开始分化形成。
灌浆与成熟小麦开花后,籽粒开始灌浆,淀粉等干物质积累增加。
随着灌浆的进行,籽粒逐渐成熟,最终达到收获标准。
抽穗与开花小麦抽穗后,穗部逐渐露出叶鞘,随后开始开花。
开花期是小麦授粉和受精的关键时期。
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温度适应性小麦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但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种子萌发和出苗需要较高的温度,而拔节和孕穗期则对低温较为敏感。
光照需求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对光照时间有一定的要求。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充足的光照可以促进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
光温互作光照和温度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具有互作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