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恶性肿瘤术中开放盆腔后腹膜对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39.42 KB
- 文档页数:2
产科规培年度考核A1型题1. 【A1型题】符合正常产褥期子宫复旧规律的是哪项 ( )A.产后30天,子宫恢复正常大小B.产后4周时子宫颈完全恢复正常形态C.产后4天子宫颈内口完全关闭D.产后子宫底每天下降3 cmE.产后1周,子宫于腹部不可扪及2. 【A1型题】葡萄胎随访期间应至少避孕 ( )A.6个月B.1年C.2年D.3年E.4年3. 【A1型题】属于子宫脱垂的项目,正确的是 ( )A.发生原因为盆底组织松弛B.初产妇比经产妇多见C.宫颈外口达处女膜缘为Ⅰ度轻D.宫颈已脱出至阴道口外为Ⅱ度重E.宫颈及部分宫体脱出至阴道口外为Ⅲ度4. 【A1型题】可疑黄体萎缩不全,进行诊刮得恰当时间为 ( )A.月经来潮前B.月经来潮12小时内C.行经第2天D.行经第5天E.月经干净第3~7天5. 【A1型题】关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正确的是 ( )A.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贫血引起的子宫出血B.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营养不良及代谢紊乱而引起的子宫出血C.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子宫出血D.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子宫内膜病变引起的子宫出血,全身其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E.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原因是促性腺激素或卵巢激素在释放或平衡方面的暂时性变化6. 【A1型题】属于外阴乳头瘤特点的项目,错误的是 ( )A.常为单个肿块B.2%~3%有恶变倾向C.镜下见指状疏松纤维基质D.多发生于小阴唇上方E.大瘤表面可发生出血及感染7. 【A1型题】一侧腹痛伴寒战、高热常见于 ( )A.输卵管炎B.输卵管妊娠破裂C.输卵管癌D.卵巢肿瘤破裂E.卵巢肿瘤蒂扭转8. 【A1型题】属于胎盘早剥主要病理变化的项目,正确的是 ( )A.胎盘边缘血窦破裂B.胎盘血管痉挛C.底蜕膜出血D.真蜕膜出血E.包蜕膜出血9. 【A1型题】母儿血型不合重度溶血者指 ( )A.脐带血Hb<60g/LB.脐带血Hb<70g/LC.脐带血Hb<80g/LD.脐带血Hb<90g/LE.脐带血Hb<100g/L10. 【A1型题】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无关的疾病是 ( )A.多囊卵巢综合征B.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C.子宫内膜癌D.卵巢颗粒细胞瘤E.巧克力囊肿11. 【A1型题】取出宫内节育器的适应证错误的是 ( )A.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出现并发症者B.绝经半年到一年者C.放置宫内节育器后3个月内出现经量增多者D.带器妊娠在人工流产的同时取环E.含铜节育器放置期限超过15年者12. 【A1型题】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是通过检测外周血清中的特异性蛋白质含量判断胎儿是否有唐氏综合征。
妇科癌症病人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风险及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妇科癌症病人术后下肢淋巴水肿(lymphedema)是指由淋巴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下肢肿胀症状,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这种症状可能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且在术后出现的淋巴水肿风险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因此为了预防及处理术后出现的淋巴水肿,有必要进行最佳证据总结。
首先,我们需要强调妇科癌症手术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风险因素。
多项研究表明,妇科癌症患者术后出现淋巴水肿的风险因素包括手术类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程度和术后放疗等。
对于妇科癌症手术类型,乳腺癌切除术、子宫癌切除术以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常见的手术,这些手术会导致淋巴系统受损,增加淋巴水肿的发生风险。
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程度也与淋巴水肿的发生相关,清扫范围越广,淋巴血管受损的可能性越大。
术后放疗也是增加淋巴水肿风险的一个因素,尤其是在放疗后的数年内。
其次,我们来讨论预防妇科癌症病人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最佳证据。
在预防方面,提前干预和积极的康复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手术前,患者可以通过物理康复治疗来提高淋巴循环,减轻淋巴水肿的发生。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淋巴引流等技术,有助于改善淋巴液的循环,减轻淋巴水肿的程度。
此外,术后患者需要避免过度的活动或体力劳动,这会加重淋巴血液循环的负担,增加淋巴水肿的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避免穿紧身裤或袜子,以免压迫淋巴循环。
合理的饮食和保持良好的体重也是预防淋巴水肿的重要措施。
最后,对于已经发生术后淋巴水肿的妇科癌症病人,有效的康复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保持适度的运动,包括走路和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促进淋巴循环。
物理治疗,如定期的按摩和淋巴引流技术,可以减轻淋巴水肿的程度。
同时,合理使用压力袜也是一个有效的康复方法。
压力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淋巴循环,减轻下肢肿胀的程度。
总之,妇科癌症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预防和处理这种并发症,我们需要根据最佳证据进行干预。
妇科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范围与技巧一、盆腔淋巴结切除的范围与技巧盆腔淋巴结切除要求切除包绕在盆腔侧壁大血管及其分支、神经周围的脂肪和淋巴结缔组织。
切除范围包括:上界达髂内外动脉交叉处上3 cm处,切除髂总血管表面的髂总淋巴结;下界为旋髂深静脉横跨髂外动脉处,此处表面为腹股沟深淋巴结;外界达腰肌表面与髂血管交界处;内界为输尿管外侧缘;底部常以闭孔神经为标志,也可以超越闭孔神经而达盆底肌肉表面。
该范围内所有淋巴脂肪组织均需全部切除,共包括双侧髂总淋巴结、髂外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闭孔淋巴结和腹股沟深淋巴结。
腹腔镜下进行盆腔淋巴结切除基本步骤与开腹盆腔淋巴结切除基本一致。
首先打开盆侧壁腹膜,分离盆侧壁浅层结构,将腹膜切口向下延伸至圆韧带近腹股沟韧带处,向上延伸至髂总动脉分叉以上3cm左右,同时向内侧分离腹膜显露髂内动脉主干。
随后沿髂外血管和髂腰肌之间的疏松间隙,逐步分离至闭孔肌表面,从而将髂总血管、髂外血管、闭孔神经、闭孔血管与其周围的淋巴脂肪组织同盆侧壁肌肉和骨骼等深层结构分离开来。
之后将髂动脉表面的动脉鞘膜切开,由上而下或者由下而上采用凝切的手法整块切除盆腔各组淋巴结。
强调手术操作步骤的标准化,可以减少操作失误和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缩短学习曲线。
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范围与技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切除包括两个水平:肠系膜下动脉水平和肾血管水平。
对肾血管水平的淋巴结切除,腹腔镜下手术野的暴露和操作相对困难,手术难度增加,手术风险也会增加。
腹腔镜下进行该组淋巴结切除时后腹膜切开要充分,在盆腔淋巴结切除、腹膜切开的基础上继续向上朝向横结肠系膜附着处打开后腹膜直达十二指肠横部下缘,充分暴露腹主动脉区手术野。
助手用血管钳牵拉后腹膜,充分暴露髂总动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周围及其上方的脂肪淋巴组织。
用超声刀或电钩打开动脉鞘膜,逐层分离血管鞘与淋巴脂肪组织间隙,注意游离跨越双侧髂总动脉上段的下腹下神经,在保护好血管神经的基础上,凝切淋巴脂肪组织蒂部,切除淋巴脂肪组织。
盆腔囊肿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盆腔囊肿主要由急性盆腔炎症治疗不彻底、迂回。
由于长期炎症刺激,盆腔器官周围组织增厚粘连,抗炎药物不易有效,病情顽固,反复发作,导致患者体质日缺乏,恢复缓慢。
盆腔囊肿属于中医妇科、痛经等范围。
其肿块主要来自盆腔生殖器官,如卵巢、子宫、输卵管等器官或组织,如阑尾、直肠、膀胱、腹膜后组织等。
肿块的位置、大小、硬度、活动、压痛以及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临床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
盆腔囊肿主要由盆腔炎症反复感染引起,盆腔囊肿应尽快治疗,以避免肿块继续生长或恶化,影响生育能力。
女性盆腔结构盆腔囊肿的主要症状是下腹痛、低腰痛、极度疲劳、性感不快、血瘀痛经和月经早期乳房疼痛。
疼痛通常在月经前几天加重,在月经后的第一天或第二天减轻,也有少数持续疼痛的病例。
疼痛也会加重站立、跑步和性生活后。
盆腔囊肿如有宫颈糜烂,及时治疗效果较好。
严重患者每天中午、晚上,坚持认真做10分钟以上以上,然后取侧俯卧位休息,一般可使严重盆腔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或缓解。
如果侧俯卧位疗法有效,不能巩固,则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症状持续时间和是否伴有器质性病变,并酌情选择手术方法。
圆韧带悬挂、宽韧带裂缝修复,适用于年轻、无生育、进步韧带裂缝的严重盆腔瘀伤患者。
腹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适用于40岁以上的妇女。
盆腔囊肿主要是由盆腔炎反复感染引起的。
由于长期炎症刺激,盆腔器官周围组织增厚粘连,抗炎药物不易有效,病情顽固,反复发作,导致患者体质日缺乏,恢复缓慢。
由于盆腔手术或炎症损伤后囊肿形成的严重粘连,渗出的纤维素机化粘连包裹着输卵管卵巢具有分泌功能的组织,使其产生的分泌物和渗出物在粘连间隙中逐渐积累,扩展成单个囊腔。
生理性盆腔积液是由卵巢产生的,因为腹腔积液中的卵巢激素以雌激素为主。
如果腹膜被感染或是损伤,吸收能力下降,由卵巢分泌的液体就可能被周围瘢痕腹膜所包裹,形成盆腔包裹性假囊。
盆腔手术(子宫切除术)后盆腔腹膜的损伤造成或术后炎症反应导致盆腔粘连,或术中止血不彻底致术后盆腔积血,是术后盆腔囊肿形成的主要原因。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7), 12012-12017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71683妇科肿瘤术后淋巴水肿的防治沈宇杰1,2,杨 红2*,李 佳2,徐 盈2,陈紫均1,廖文静1,刘 帅11西安医学院妇产科,陕西 西安 2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陕西 西安收稿日期:2023年6月25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19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27日摘要 淋巴系统是妇科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目前,多数传统的肿瘤治疗都将淋巴结清扫术常规列入手术范围,常规淋巴结清扫术有时会将健康淋巴结无辜清除,进而损伤免疫系统。
此外,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清扫术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找到妇科肿瘤术后淋巴水肿的有效防治方法,本文对目前妇科恶性肿瘤术中淋巴结的处理方式,及继发淋巴水肿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妇科肿瘤,淋巴水肿,治疗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Lymphedema after Gynecological Tumor OperationYujie Shen 1,2, Hong Yang 2*, Jia Li 2, Ying Xu 2, Zijun Chen 1, Wenjing Liao 1, Shuai Liu 11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2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ir Force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Received: Jun. 25th , 2023; accepted: Jul. 19th , 2023; published: Jul. 27th , 2023AbstractLymphatic system is a common site for metastasis of gynecological malignant tumors. At present, most traditional tumor treatments routinely include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the scope of sur-gery. Routine lymph node dissection sometimes clears healthy lymph nodes innocently, thus da-*通讯作者。
超声诊断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淋巴囊肿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盆腔恶性肿瘤淋巴清扫术后并发淋巴囊肿的图像特征,探讨超声对淋巴囊肿诊断的重要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盆腔恶性肿瘤术后并发盆腔淋巴囊肿32例患者的超声表现临床意义。
结果:32例患者中原发肿瘤病变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宫颈癌21例,卵巢癌5例,子宫内膜癌6例,7例经穿刺抽液证实,25例经临床观察证实。
结论:超声能够清晰显示淋巴囊肿的形态学特征,结合病史,发生于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清扫术后的盆腔囊性病变可经超声诊断为淋巴囊肿,诊断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淋巴囊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对治疗有意义。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淋巴囊肿超声盆腔淋巴囊肿是盆腔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其发生率各家报道差别很大(2.3%~19.5%),淋巴囊肿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小囊肿常无症状,较大者可引起下腹部疼痛,严重时可出现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回顾性分析32例盆腔淋巴囊肿的超声资料,旨在提高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治疗价值。
资料与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盆腔淋巴囊肿患者32例,年龄23~72岁,原发肿瘤病变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为手术后于5~8天或6个月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的患者。
32例盆腔淋巴囊肿患者,均并发于妇科恶性肿瘤淋巴清扫术后,其中宫颈癌21例,卵巢癌5例,子宫内膜癌6例,23例单侧囊肿,9例双侧囊肿。
仪器与方法:使用aloka a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者取仰卧位,作纵切、横切和多角度扫查。
探查盆腔有无淋巴囊肿。
发现囊肿后,超声测量其大小,观察其形态,囊内透声,囊壁厚度及囊壁有无血流信号以及其与相邻结构如髂血管、输尿管的关系等。
结果32例淋巴囊肿25例经临床观察证实,7例经穿刺抽液证实,患者多表现为下腹胀痛或扪及肿块。
超声检查结果:①囊性占位直径4.6~15.3cm;②囊肿为椭圆形、串珠状或不规则形。
③11个囊肿的囊壁显示清晰,壁薄,厚约0.2~0.4cm,内壁光滑,可见线状强回声突起;21个囊肿的囊壁显示不清晰,壁厚薄不均,厚0.4~0.8cm,内壁不光滑;④囊内透声较好,部分可见带状分隔;⑤囊壁均未探及血流信号,部分因囊肿较大压迫其旁的髂血管,使髂外动脉血流速度加快;⑥囊肿穿刺,囊液经病理分析其成分是蛋白、淋巴细胞,为淋巴液特征。
开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开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以期为今后开展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积累经验和技术基础。
方法收集2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开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量、淋巴结清扫水平、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0~180min,平均(152.13±32.15)min。
术中出血量220~450ml,平均(285.13±32.15)ml。
淋巴结切除数量10~19个,平均(15.13±3.12)个,淋巴结清扫水平至肠系膜下动脉12例(60.00%),至肾静脉8例(40.00%)。
术后发生2例低蛋白血症,1例下肢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15.00%。
结论开腹腹主动脉旁淋巴切除术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有重要作用,手术需由经验丰富的妇科肿瘤医师实施,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包括围术期感染、静脉血栓、血管损伤等,要注意预防。
【关键词】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恶性肿瘤;妇科Application of open para-aortic lymphadenectomy in gynecological malignant tumors【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open para-aortic lymphadenectomy in gynecological malignant tumors, in order to accumulate experience and technical basis for laparoscopic retroperitoneal lymphadenectomy for gynecological malignant tumors in the future.Methods A total of 20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al malignant tumors were col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open abdominal para-aortic lymphadenectomy.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number of lymph nodes removed, level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 and complication rates were recorded.ResultsAll 20 patient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operation, and the operation time was 130-180 minutes, with an average of (152.13±32.15) minute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ranged from 220 to 450 ml, with an average of (285.13±32.15) ml.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s removed was 10-19, with an average of (15.13±3.12), and the level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 was to the 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n 12cases (60.00%) and to the renal vein in 8 cases (40.00%). There were 2 cases of hypoalbuminemia and 1 case of low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operation, with a total incidence rate of 15.00%.Conclusion Open abdominal para-aortic lymphadenect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gynecological malignant tumors. The opera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by experienced gynecological oncologists.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 perioperative infection, venou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injury. , pay attention to prevention.【Key words】lymphadenectomy; abdominal aorta; malignant tumor; gynecology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生存环境污染的加剧,各类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呈升高趋势。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淋巴囊肿发生和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淋巴囊肿发生并进行分析。
方法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本院收治的的妇科恶性肿瘤368例随机分为综合组158例和对照组118例,两组淋巴囊肿发生情况统计并进行比较。
结果综合组淋巴囊肿发生率5.06%,对照组淋巴囊肿发生率20.33%。
两组淋巴囊肿发生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
本组发生32例淋巴囊肿经积极综合的治疗,囊肿逐渐消退。
结论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手术后淋巴囊肿防治尤为重要,预防重于治疗。
手术中采用积极综合的预防措施可以明显的减少淋巴囊肿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淋巴囊肿;临床分析妇科盆腔恶性肿瘤多采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and pelvic lymphadenectomy,RHPL),常见的并发症为淋巴囊肿(lymphocele,lymphocyst)。
腹膜后淋巴囊肿的发生率达为2%~20%[1],虽然不会直接危及患者生命,但却增加患者不适和加重其思想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减少和防治淋巴囊肿,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68例,年龄41~72岁,平均58.5岁,宫颈癌218例,卵巢癌85例,子宫内膜癌36例,阴道癌19例。
368例均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除术。
1.2 方法1.2.1 分组将368例均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158例和对照组118例。
两组在年龄、疾病分类、病程、疾病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
1.2.2 手术方法1.2.2.1 综合组采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除术。
在术中彻底结扎淋巴管断端即可减少淋巴液的漏出;网膜成形术(J-flap):结扎胃网膜右动脉,分离横结肠肝区的网膜,将游离的网膜经左侧结肠旁沟拉入盆腔,置直肠和膀胱之间,固定在膀胱腹膜和盆腔侧壁腹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