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瓜引领大致富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无籽西瓜种植技术[致富早班车]-水果种植技术导语:早上好,听众朋友,欢迎您收听今天的“致富早班车”,我是杨林。
西瓜是人们夏天喜爱的水果之一,它的味道甘甜、多汁,清爽解渴,是盛夏的佳果。
可是由于普通的西瓜里有很多籽儿,使我们在在炎炎的夏日,一口凉爽的西瓜咬下去要吐上半天籽,吃起来好不痛快。
由此便诞生无籽西瓜。
但是您知道这无籽西瓜是怎么种出来的吗?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向您介绍一种不用吐籽的“无籽西瓜”。
(新片花)主持人: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无籽西瓜的特征。
无籽西瓜是属葫芦科西瓜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
叶形较小,呈短圆形,叶片较宽,叶尖呈圆钝,颜色浓绿;蔓粗壮,节间较长、分枝力强;雌雄花较肥大、颜色深。
无籽西瓜根据品种的不同,有黑皮的、黄皮的,果肉有黄的、鲜红的,瓜瓤中部有时开裂,容易出现空心,果实多汁,糖份分布均匀,含糖量可达到13%左右。
它易坐果,果皮硬度强,耐贮运。
其实您仔细观察,无籽西瓜并不是完全没有籽儿,而是在瓜瓤中会存在一些白秕籽,这种白秕仔很小、而且也比较软,人吃到嘴里咀嚼到它就像没有什么籽儿的感觉,对人的消化系统也不会造成不良影响,里面出现黑籽的机率很低,基本上五个西瓜中会出现2粒籽左右。
所以人们称它为无籽西瓜。
提到无籽西瓜,您也许会有疑问,“这瓜籽是怎么变没的?”“籽儿都没了,来年还怎么种啊?”我们请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张倩老师来为我们解答一下。
嘉宾:我国目前栽培的无籽西瓜均是三倍体西瓜,它是以四倍体少籽西瓜为母本,普通二倍体西瓜为父本,杂交配制成三倍体种子,经播种、栽培而获得的果实。
由于三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是畸形的,不能形成正常配子,具有高度的不孕性,子房在父本花粉刺激下发育成正常的果实,而胚珠却不能发育成成熟的种子,从而形成无籽西瓜。
目前我国无籽西瓜的品种比较多,它的最大特点是错开夏季西瓜集中上市的时间,满足西瓜淡季的供应量,属于西瓜中的晚熟品种。
比较常见的有“金太阳1号”、“黄宝石”、“雪峰无籽”、“无籽新红宝”等等。
南王店“西瓜大王”王明立的致富经-水果新闻南王店镇是菏泽有名的“西瓜之乡”,南王店西瓜是国家农业部“无公害西瓜”产品,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年产值达到1.3亿元。
在些荣誉和数字的背后是西瓜种植大户的默默奉献,南王店王楼村的“西瓜大王”——王明立就是其中的一位。
王楼村是个西瓜专业村,提及村里的“西瓜大王”王明立,乡亲们都竖起大拇指,“王明立很有头脑,敢闯敢干,胆大心细。
人品也好,实诚,他在刘桥包地种西瓜,附近的村民都乐意到他家瓜棚干活,工资高,工作时间自由,还从不拖欠工资。
听说他现在成立了友诚果蔬专业合作社,西瓜种植规模真是越来越大了。
”村东头46岁的王国庆感慨的说。
笔者慕名前往他的友诚果蔬专业合作社,还未走进合作社,远远的看见一个个拱形的塑料大棚,连成一片,望不到边。
风雨之后见彩虹俗话说,人勤春来早。
笔者走进西瓜大棚,看到王明立正指导工人给瓜秧打岔。
有近20年西瓜种植经历的王明立对待西瓜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查看西瓜长势,什么时候放风,什么时候打岔,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授粉,他都一清二楚。
“2022年春天,大约下午4点,一场大风突然袭来,盖在塑料大棚草苫和塑料膜吹走了不少,损失3万多元。
明立一手拿着钳子,一手拿着钢丝,领着工人固定瓜棚,一干就是几个小时。
晚上12点多,路边的汽车发动的声音把明立惊醒了,‘坏了,又开始刮风了……赶紧起床去看看大棚。
’明立眼里急出了泪花,披上外套就往外跑,刚跑出门,只看见一辆汽车驶过,除此之外,风平浪静,原来是虚惊一场……”王明立的合伙人杜良玉绘声绘色的告诉笔者。
“在明立看来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这点小挫折根本不会挫伤他种西瓜的积极性。
”南王店西瓜味甜、瓜脆、皮薄,深受消费者喜欢,不仅占领了菏泽的早春瓜果市场,许多兰州、上海、徐州的客户也是慕名而来。
“再过个十来天,周边种西瓜的散户也到我这里来送西瓜。
那边空地上就会停满来装西瓜的货车。
去年郓城的一家百货商场来我这里拉了四卡车西瓜,接近4000吨,仅一天就销售一空,供不应求啊,哈哈……”王明立指了指棚外面的空地。
龙源期刊网
杨玉国种大棚珍珠红西瓜巧致富
作者:
来源:《农业知识·乡村季风》2012年第10期
商河县殷巷镇路庙村杨玉国用大棚种植珍珠红西瓜,667平方米(1亩)纯收入43970
元,他通过种植大棚西瓜走上了致富路。
珍珠红西瓜是一个生育期短、经济效益高的高新技术品种,属农业短、平、快项目。
从定植到收获只需120天左右,每667平方米纯收益一般在4万元以上,是农民致富的好项目。
杨玉国的大棚占地面积487平方米,所用的苗子为西瓜与葫芦的嫁接苗,于8月11日浸种育苗,9月5日定植。
种植模式为吊蔓整枝,收获期可延续至新年。
一般情况下,珍珠红西瓜春栽产量比秋季高,春季大棚吊蔓栽培产量一般为6000千克左右,春季平均销售价格在每500克3.00元以上。
(张秀花商河县殷巷镇农技站王勇白林红陈克涛本刊记者)。
大棚西瓜带他们走上致富路
尹家溪镇莫家岗村***、***两兄弟2005年前在外打工,打工期间,两兄弟发现当地农民种植的大棚西瓜非常畅销,便决定返乡试种一下。
有了这个想法,他们辞去工作,在当地农户家实地学习大棚西瓜种植技术。
2006年两兄弟技术学成后回到家,在莫家岗村试种2亩多大棚西瓜,此西瓜品种不仅挂果周期长、口感好、产量大,每亩可产4000公斤,而且上市早、退市迟,从四月份就可以开始上市,一直可以卖到本年10月份,因此价格高、销路畅。
初次种植虽然很辛苦,但两兄弟一直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由于技术过硬,2007年4月份,第一批西瓜成熟出售,卖出了每斤4元的价格,辛勤付出得到了第一桶金。
收回成本的两兄弟看到了希望,在辛苦劳动中找到了信心,扩大种植面积的想法在脑海中萌发。
今年,两兄弟在尹家溪镇官黎坪居委会租稻田50亩种植大棚西瓜,从四月份西瓜上市到现在,两兄弟除去各项成本已纯收入15万元,预计全年纯收入30万元以上。
***、庹双斗两兄弟表示,他们今年扩大面积种植成功了,明年打算种植150亩以上,让他们的西瓜家喻户晓,并
打算把种植技术抟授给广大农民,带领更多群众共同发家致富。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素材近日,中宣部授予毛相林“时代楷模”称号,他的感人先进事迹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
今天小编整理了毛相林个人先进事迹_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素材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1毛相林,男,60岁,汉族,中共党员,初中文化,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1997年,担任老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经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2005年,改任撤并后的新村主任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
当好村民修路的领头人,苦熬6年始终保持顽强拼搏的愚公精神。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
”这是老下庄村的真实写照。
下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几乎与世隔绝。
全村4个社,96户、近400人住在“井”底。
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海拔仅200余米,与外界联系,只有3条小路。
其中一条“大路”有3个大台阶,108道“之字拐”。
由于条件所限,四面环山的地理环境、下庄人过着苦种薄收的日常生计。
1997年7月,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从县城参加完村干部培训班回来,坐在老下庄的“井口”之上,鸟瞰海拔1100多米的那个酷似天坑的古老村子,心底倒海翻江: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样,如果再过些年下庄还是老样子,我这村支书就有愧百姓,简直就是白干了。
那时,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努力改变下庄村的落后面貌。
要改变,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路。
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乡村公路。
回家后的毛相林当晚便召开群众会,掷地有声地提议修公路。
有人议论,有人摇头,有人怀疑一无资金二无机械,要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当时的村民没这个底气和勇气。
毛相林并没有泄气,他扳起指头给村民们算起了细账,告诉村民:“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通过反反复复的打嘴仗算细账,村民总算达成共识,同意修路。
小西瓜引领大致富
作者:黄海文李明
来源:《新湘评论·下半月》2016年第09期
冷水滩区伊塘镇孟公山村村民没有想到,种西瓜也能致富。
7年前,黄爱华来到这里垦荒种西瓜发了大财,当地的村民震动了,在他的帮助下,家家户户种起了西瓜。
如今,伊塘镇黑美人西瓜连片种植区带动和辐射周边县区乡镇种植黑美人西瓜,总面积达10万多亩,年产值超过1.8亿元。
1984年,黄爱华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经商,很快小有成绩。
2006年黄爱华回老家,路过孟公山村被吓了一跳:地里野草疯长,田地荒废。
村民说因为干旱,大家种西瓜亏得血本无归,所以都跑到外地谋生去了。
伊塘镇全是红壤,土层厚,酸度高,特别适合种“黑美人”西瓜。
村民种瓜赚不到钱是因为他们没有专业技术,栽培管理粗放,产量低。
黄爱华心想,如果运用专业技术种瓜,局面一定会完全不同。
于是,黄爱华成立了农业开发公司,在孟公山村及周边村庄租赁荒田荒山5000亩,按照种植区、养殖区、花卉苗木区进行规划布局,平整土地,铺设喷灌设施,搭建温室大棚,主要种植“黑美人”西瓜,兼营蔬菜、花卉、禽畜。
但黄爱华并不满足,老琢磨怎么才能把产业做大。
2010年,黄爱华找到了事业的突破点。
当年他当选省劳模,获得出国参观学习的机会。
在以色列,当地农户以各种合作形式共同打造种植养殖基地,规模惊人,效益也惊人。
他一下子开了窍:对,独木难成林,农业产业一个人哪能做得大,得联合村民一起做。
一回村,黄爱华就发动成立“五星西瓜专业合作社”。
随后,他投入了大量资金,将孟公山村7000亩的荒地流转盘活,建起温室大棚。
带领瓜农们“抱团”发展,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统一供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合作社成立之初,许多村民是“怀疑”的,管解元就是其中一位。
管解元很早就是孟公山村种西瓜的大户,但越种越亏,心灰意冷,最后只好荒了地去打工。
2010年他遇到黄爱华,命运发生了改变。
那时,黄爱华把提高技术含量、提升西瓜品质作为首要任务,不仅邀请西瓜育种专家来村里现场指导,还带着管解元等几位村民去外省的西瓜种植基地学习经验。
第一年,管解元种了13亩,挣了6万多元。
村民们看到第一批社员种西瓜尝了“甜头”,便纷纷效仿。
很快,孟公山村的田间地头都建起了大棚,种上了西瓜,黑美人西瓜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
“种上一个棚,当年就脱穷;卖完十亩瓜,小车开回家!”现在的孟公山村,座座白墙红瓦新居依山而立,宽阔平坦的公路直通村民家,黑美人西瓜基地广阔无垠。
“五星西瓜专业合作社”现已是永州第一个集科研、生产、供销于一体的西瓜专业合作社,不仅带动了周边乡镇种植西瓜,也带动了物流运输、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共同繁荣。
孟公山村附近,就是湖南最大的西瓜交易市场,每天四五千名瓜农在此交易。
高峰时期,停靠的大货车一眼望不到边。
伊塘镇连续6年举办西瓜节,由以前的“卖出去”销售变为现在的“引进来”销售。
游客们自行前来采摘西瓜,不仅宣传了“伊塘”牌黑美人西瓜,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