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景庆《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分享课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追星之旅——《红星照耀中国》读后交流展示课【教材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告文学作品。
作者真实地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的情况。
因此,本书的阅读意义十分重要。
然而,《红星照耀中国》涉及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分析,缺乏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学生阅读时容易因为混乱产生畏难情绪。
教师需要在阅读课中帮助学生理清读书的思路和重点,设计新颖有趣、深入浅出的阅读任务和活动,分析书中主要人物及主要精神品质,感受作品时代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1、整理《红星照耀中国》内容,展示阅读成果。
2、掌握纪实性文学的阅读方法。
3、体悟红军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并继承红军精神。
【教学重点】梳理《红星照耀中国》内容,展示阅读成果,体悟红军精神。
【教学难点】掌握纪实性文学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通读《红星照耀中国》,制作ppt课件;2、全班分为语文学习小组,准备读书汇报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追星吗?你为了追星做过什么呢?有这样一个人,他为了追寻星星的踪迹,从西方追到了东方,从美国追到了中国。
一路上,他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经过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星星的未解之谜。
看!(屏显毛泽东图片)从“胖的溜圆的公司经理”到头戴八角帽的青年才俊,他向全世界报道了伟人毛主席的真实形象。
是的,这个追星星的人就是埃德加斯诺,这些星星就是中国共产党人。
(饱含敬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斯诺开启追星之旅,领略闪闪红星的魅力。
二、红星闪闪,绽放光彩1927年8月1日,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革命军的帽子上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
之后,红星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
而围绕在共产党这颗最伟大的星星周围的,是满天的繁星,老师想考考大家:群星璀璨,你是否都认识呢?(屏显书中人物图片)认识的同学请举手。
第四节读后展示课:“红星”在我心教学设想: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体验式活动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自信和快乐;教师总结、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并让学生感受到这部纪实作品带给世界的震撼,最终使他们从本书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活动目标:1.通过抢答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激发他们的兴趣,并让他们在活动中收获自信和快乐。
2.分小组,以体验式的活动生动地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
3.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重点:基于本书素材,设计并组织好一系列小组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入本书,真切地感受红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浴血奋战的精神;学习作者斯诺作为新闻记者的敬业精神和探求真理的可贵勇气,并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难点:收集并整理学生之前的阅读成果,如读书笔记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奖励物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同学们,与斯诺同行的这短短的四个月的红色之旅即将结束,今天,站在这段旅程的终点,就让我们以“我来忆‘红星’”“‘红星’发布会”“‘红星’读后感”三个环节的活动来纪念这趟愉快的旅行吧!环节二:我来忆“红星”1.教师发言:读了那么久的书,你是读书高手吗?请同学们试着来填一下这张表格吧!用幻灯片展示如下内容:2.教师发言:通过这张表的填写,我发现同学们都用心去读《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用最有趣的方式,把我们读到的内容与大家一起分享吧!要求:教师提问,学生抢答。
注意: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书的主要内容时,要用知识抢答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并伺机给答对的学生加分,以鼓励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环节三:“红星”发布会教师发言:同学们知道吗?《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非常畅销的书,它在全世界有亿万的读者。
而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斯诺并没有为这本书开过发布会,这实在令所有读者感到遗憾。
今天就让我们代替斯诺,为这本书举办一场发布会吧!活动要求:举办“‘红星’发布会”时,先将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三个有趣的体验式小活动,以便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感受本书的魅力。
听景庆《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分享课一天之中,最有感触的事情我总想通过文字记录下来。
今天分享的是景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分享课。
《红星照耀中国》是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名著必读书目。
教学难度很大。
原因有两个:第一,这本书是以外国人的身份讲述中国红军长征及其西安事变等时期的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把它啃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会影响教学效果。
第二,这本书是第一次列入名著必读书目,可供借鉴的范例少之又少,全靠老师摸索。
但我们的景庆,竟然在这么短时间就做到了,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具体她是怎么操作的呢?景庆将整个课堂分成三个活动:活动一:感知内容。
(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思路清晰,最快速理清作品的整体内容。
如果在ppt上显示答案,对于听课的老师以及没有认真读作品的学生来说,更好。
) 活动二:红军人物纪实。
(采用学生上台汇报的形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每组推选的代表非常优秀,基本上能结合文本,既有作者的观点,也有自己的感受。
老师不只是单纯地听,在需要点评的时候能够停下来进行引导:如,你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对毛泽东的印象和在阅读之后对毛泽东的印象,发生的哪些变化等等。
美中不足的是:这个环节介绍的人数稍微有点多,敏芳老师也有同感。
如果能选择性的进行介绍,节约出一些时间提高课堂的深度会更好。
当然,准备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做成ppt展示,在录播室完全可以让学生实现自我操作,听课老师和学生对学生讲的细节也可以更加清楚。
)活动三:课堂小结:你认为中学生为什么要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学生的发言也很精彩,教师最后的文字和诗歌总结更加精彩。
在如何使课堂更加精致方面,景庆是做的越来越好了,在这方面自己还有很大的不足,需要多多向她学习。
)我的感受:这堂课将课型定位为交流课十分合适。
环节不多,提问不多,时间刚好,且步步深入。
既有师生互动、也有生生互动。
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学生在进教室前和上完课之后状态的变化,无疑是一堂成功的公开课。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分享课件稿子一嘿,朋友们!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本超棒的书,《红星照耀中国》。
你们知道吗?这本书就像一个时光机,能带着咱们穿越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书里的故事可太精彩啦!作者斯诺他就像一个好奇的探险家,深入到咱们中国的革命根据地。
他看到的那些红军战士们,一个个都充满了斗志和信念。
他们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英雄,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他们会笑,会哭,会累,但就是不会放弃。
他们穿着朴素的军装,走过千山万水,为了心中的理想而战斗。
斯诺笔下的毛主席,那叫一个睿智和亲切。
他跟战士们一起吃住,一起讨论战略,一点架子都没有。
还有那些将领们,勇敢得让人佩服。
这本书让我明白,咱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每次想到这,我就觉得自己得好好珍惜现在的一切,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能辜负了他们的付出。
怎么样,朋友们,是不是有点心动啦?快去读一读这本书,感受一下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吧!稿子二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红星照耀中国》。
哇哦,一说起这本书,我就激动得不行。
想象一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有一群勇敢的人,他们怀揣着梦想,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这本书就把这些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斯诺用他的眼睛,带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革命。
那些红军战士,他们可能没有华丽的装备,但他们有坚定的眼神和无畏的勇气。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吃着粗粮,睡着草铺,可心里想着的却是解放全中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书里还有好多有趣的小故事呢。
比如说,战士们之间的深厚情谊,那种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场景,真的让人感动。
而且,通过这本书,咱们能更加了解咱们的历史。
知道我们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小伙伴们,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感觉自己也跟着红军一起经历了那些风风雨雨,心里满满的都是敬佩和自豪。
所以呀,别犹豫啦,赶紧翻开这本书,一起走进那段传奇的岁月吧!。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一本深受我影响的书籍——《红星照耀中国》。
这本书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作品,记录了他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首先,我要感谢作者埃德加·斯诺,正是他的勇敢和智慧,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
同时,也要感谢我国政府允许斯诺进入革命根据地,为我们留下了这部珍贵的文献。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让我深受触动,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一、坚定信仰,追求真理书中记录了许多共产党人的故事,他们为了信仰,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付出生命。
斯诺在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天使,他们也有缺点和错误,但他们始终坚定信仰,追求真理。
”这种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们面临着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
他们没有充足的物资,没有先进的武器,但他们依然顽强地生存下来,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三、实事求是,为民服务书中多次提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强调“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只有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和策略。
这种务实精神,使我们党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四、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人倡导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无论是红军战士,还是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他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这种团结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五、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在革命斗争中,无数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为了信仰和理想,英勇无畏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
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具体感悟:1. 毛泽东的领导才能:斯诺在书中详细介绍了毛泽东的生平和思想,让我深刻认识到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导者。
听景庆《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分享课
一天之中,最有感触的事情我总想通过文字记录下来。
今天分享的是景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分享课。
《红星照耀中国》是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名著必读书目。
教学难度很大。
原因有两个:第一,这本书是以外国人的身份讲述中国红军长征及其西安事变等时期的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把它啃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会影响教学效果。
第二,这本书是第一次列入名著必读书目,可供借鉴的范例少之又少,全靠老师摸索。
但我们的景庆,竟然在这么短时间就做到了,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具体她是怎么操作的呢?
景庆将整个课堂分成三个活动:
活动一:感知内容。
(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思路清晰,最快速理清作品的整体内容。
如果在ppt上显示答案,对于听课的老师以及没有认真读作品的学生来说,更好。
) 活动二:红军人物纪实。
(采用学生上台汇报的形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每组推选的代表非常优秀,基本上能结合文本,既有作者的观点,也有自己的感受。
老师不只是单纯地听,在需要点评的时候能够停下来进行引导:如,你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对毛泽东的印象和在阅读之后对毛泽东的印象,发生的哪些变化等等。
美中不足的是:这个环节介绍的人数稍微有点多,敏芳老师也有同感。
如果能选择性的进行介绍,节约出一些时间提高课堂的深度会更好。
当然,准备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做成ppt展示,在录播室完
全可以让学生实现自我操作,听课老师和学生对学生讲的细节也可以更加清楚。
)
活动三:课堂小结:你认为中学生为什么要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学生的发言也很精彩,教师最后的文字和诗歌总结更加精彩。
在如何使课堂更加精致方面,景庆是做的越来越好了,在这方面自己还有很大的不足,需要多多向她学习。
)
我的感受:这堂课将课型定位为交流课十分合适。
环节不多,提问不多,时间刚好,且步步深入。
既有师生互动、也有生生互动。
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学生在进教室前和上完课之后状态的变化,无疑是一堂成功的公开课。
但就像景庆自己说的那样:目前这堂课的交流还是浅层次的,局限于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即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写了什么。
周老师经常教育我们,教师上课不仅要跟学生讲清楚写(读)了什么的问题,还要讲怎么写(读)的问题。
所以是不是可以在作品的特色方面进行挖掘,进行深度的交流。
敏芳老师觉得,既然是纪实作品,是不是可以在这个方面入手?
我认为可行。
但结合这堂课,景庆的教学重点是感受人物风采,结尾也提到学习一种精神。
是否也可以从精神方面进行挖掘?就好比珠海四中的孟报春老师在进行《老人与海》教学时,向学生提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自己的马林鱼?你是怎样面对的?从而让学生学以致用,进行拓展,联系自身,走向
生活。
当然,我没有看过这本书,这样操作可不可行,不太清楚。
走向深入的途径,肯定也不止这两个方面。
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节约一点时间出来进行课堂的深度交流,会让这堂原本不错的公开课更加精彩。
我要向她学习。
给自己一点压力,争取在这个学期也上一堂名著公开课和课内阅读(小说)公开课。
毕竟,这个学期最宝贵的时间的都奉献在这两个方面了。
得借此机会让大家给点意见才行。
本文作者:芒果happy(公众号:罗老师用文字记录生活)
听景庆《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分享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