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剧吐中医诊治
- 格式:docx
- 大小:28.68 KB
- 文档页数:3
恶阻病(妊娠剧吐)中医临床路径(2019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妊娠剧吐的住院患者。
一、恶阻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恶阻病(TCD编码:BFR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妊娠剧吐(ICD-10编码: O21.95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XX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2015年发布的《妊娠剧吐的诊断及临床处理专家共识》以及卫健委“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中妊娠剧吐拟定。
2.证候诊断参考中XX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出版)。
妊娠恶阻(妊娠剧吐)临床常见证候: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中XX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恶阻病(妊娠剧吐)。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恶阻病(妊娠剧吐)。
2.其他原因引起的妊娠期间剧烈呕吐,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未出现危及生命征象,可以继续妊娠者。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重点关注患者的呕吐情况,脾胃虚弱证的患者还应关注口淡,脘腹胀满,神疲思睡,纳差便溏等证候的动态变化;肝胃不和证患者还应关注胸胁胀满,嗳气叹息,心烦口苦等证候的动态变化;气阴两虚证的患者还应关注精神萎靡,身体消瘦,目眶下陷,发热口渴,唇舌干燥,尿少便秘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酮体、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肝肾功能、凝血四项、血型、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孕酮、血HCG、心电图、子宫附件B超。
妊娠呕吐从中医分型辨治作者:王付发布时间:2013-05-04 新闻来源:浏览次数: 12妊娠呕吐(hyperemesis gravdarum,又称早孕反应)是指孕妇在早孕时出现以呕吐为主的临床表现。
㈠脾胃虚寒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妊娠初期恶心,呕吐。
2.辨证要点面色萎黄,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畏寒怕冷,或脘腹胀闷,或头晕目眩,或不思饮食,或倦怠乏力,或食入即吐等。
【治则与选方】健脾益气,温中降逆;可选用桂枝人参汤与香砂六君子汤合方。
㈡脾胃虚热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妊娠初期恶心,呕吐。
2.辨证要点面色萎黄,口渴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脉虚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心胸烦热,或脘腹胀闷,或头晕目眩,或不思饮食,或倦怠乏力,或食入即吐等。
【治则与选方】健脾益气,清退虚热;可选用橘皮竹茹汤与竹叶石膏汤合方。
㈢肝郁脾虚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妊娠初期恶心,呕吐。
2.辨证要点因情绪异常加重,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黄,脉虚或弦。
3.可能伴随的症状急躁易怒,或精神抑郁,或脘腹胀闷,或头晕目眩,或不思饮食,或食入即吐等。
【治则与选方】疏肝解郁,健脾和胃;可选用逍遥散与桂枝汤合方。
㈣中虚湿热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妊娠初期恶心,呕吐。
2.辨证要点口苦,倦怠乏力,舌质红,苔黄腻或厚,脉虚或沉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心胸烦热,或面色萎黄,或脘腹胀闷,或头晕目眩,或不思饮食,或食入即吐等。
【治则与选方】补益中气,清热燥湿;可选用半夏泻心汤与栀子豉汤合方。
㈤中虚寒湿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妊娠初期恶心,呕吐。
2.辨证要点倦怠乏力,肢体困重,舌质淡,苔白腻或厚,脉虚或迟。
3.可能伴随的症状口淡,或头沉,或畏寒怕冷,或面色萎黄,或脘腹胀闷,或头晕目眩,或不思饮食,或食入即吐等。
【治则与选方】健脾益气,散寒燥湿;可选用白术散与香砂六君子汤合方。
㈥中虚寒饮夹热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妊娠初期恶心,呕吐。
妊娠呕吐中医治疗方法
妊娠呕吐的产生有属于胃的原因,如胃虚、痰饮阻胃,有属胎热影响到胃而产生的。
妊娠呕吐临床常见胃虚、热证、痰饮等三证。
在这介绍这几种妊娠呕吐的中医治疗方法。
1.妊娠呕吐胃虚证治疗
表现为怀孕前经常饮食不多,食多则不易消化,妊娠1至3个月经常呕吐,厌食,神倦乏力,嗜睡懒动,四肢无力,苔薄,舌质淡红,脉缓无力。
治宜健胃止呕,可从下列方中选用。
(1)党参12克,怀山药15克,甘草3'g,陈皮6克,砂仁6克(后入),水煎服。
(2)灶心土(亦叫伏龙肝)30至100克,水煎沉淀后取上清液一大碗,每隔1至2小时喝1次,可分几次服完。
(3)白术15克,白蔻仁3克(后入),水煎服。
2.妊娠呕吐热证治疗
表现为怀孕以后呕吐,有时吐苦水,心烦,口渴喜冷饮,尿黄,苔黄,舌质红,脉数。
治宜清热和胃止呕,可从下列方中选用。
(1)黄芩10克,白术10克,苏梗10克,竹茹10克,水煎服。
(2)竹茹10克,鲜芦根10克,陈皮10克,水煎服。
3.妊娠呕吐痰饮证治疗
表现为怀孕以后呕吐痰涎,胃部懑闷不舒,头晕,苔白腻,脉滑。
治宜化痰和胃止呕,可从下列方中选用。
(1)川贝母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藿香6克(后入),苏梗10克,水煎服。
(2)姜半夏4.5克,陈皮6克,茯苓10克,党参10克,川断10克,苏梗10克,水煎服。
妊娠剧吐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甚至食入即吐,不能进食,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威胁孕妇生命,称妊娠剧吐,多见于年轻孕妇,属中医的“妊娠恶阻”。
【临床表现】1、停经:一般在停经40天前后出现。
2、恶心呕吐:初为早孕反应,逐渐加重,甚至呕吐频繁不能进食或食入即吐,呕吐物中有胆汁或咖啡渣样物。
3、脱水症状:如口感、尿少。
4、严重者血压下降,明显消瘦,极度疲乏,言语无力,甚至可出现黄疸、尿闭、意识模糊、昏睡。
5、妇科检查:阴道和子宫颈着色、质软、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
【临证护理】1、病情观察:观察和记录呕吐物的量、色、质、呕吐次数,尿色、尿量,进食情况及全身症状,若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呕吐物带血、尿酮体阳性者,提示酸中毒,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2、一般护理:①按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②呕吐频繁者卧床休息,病室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空气清新,避免异味刺激。
③保持口腔清洁,每次呕吐后用淡盐水漱口并及时清除呕吐物。
④遵医嘱及时送尿检。
⑤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消除不良思想顾虑,保持情绪稳定,安心静养。
3、辨证施护①肝胃不和者可采用转移注意法、情志疏导法调理情志。
②脾胃虚弱者可指压双侧内关、轻揉足三里穴,或轻轻按摩脾、肾俞穴。
亦可生姜陈皮煎水代水饮。
③气阴两虚者:不能进食的遵医嘱补充液体,或以参须、麦冬泡水代茶饮。
【饮食护理】1、以富有营养、清淡易消化食物为宜,少量多餐,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2、注意色、香、味的调配,促进食欲。
3、忌食辛辣、味厚、油炸之品。
4、重症者须禁食。
【用药护理】1、对服药呕吐者,中药汤剂宜浓煎,并少量多次顿服。
2、服药前或进食前,可用数滴鲜姜汁擦于舌面,以减轻呕吐。
3、按医嘱输液纠正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等,必要时用镇静剂,嘱病人卧床休息【并发症护理】观察患者进食情况及全身症状,若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呕吐物带血、尿酮体阳性者,提示酸中毒,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健康指导】1、注意休息,慎房事,适起居,预防感冒发热,定期孕期检查。
中药治疗妊娠反应的方剂
妊娠反应(孕早期反应)对于不同的孕妇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中药在治疗妊娠反应方面有一些方剂可以考虑,但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治疗妊娠反应的方剂:
1. 茯苓、白术、陈皮汤:主要用于治疗孕妇恶心、呕吐等症状,具有健脾、理气、止呕的功效。
2.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适用于孕妇气虚导致的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
3. 半夏泻心汤:适用于孕妇因胃气上逆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具有降逆平胃的功效。
4. 柴胡疏肝散:适用于情绪不稳、易怒、恶心等症状,具有疏肝理气、平抑情绪的功效。
这些方剂需要在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因为草药对每个人的体质和反应可能不同。
同时,孕妇在使用中药治疗妊娠反应时,需要特别谨慎,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最好在专业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治疗。
妊娠剧吐一、概述在妊娠早期(停经1~2个月间)约半数以上孕妇有挑食、食欲不振、轻度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等症状,称早孕反应。
恶心、呕吐多在清晨空腹时较重,对生活、工作影响不大,不需特殊治疗。
多在妊娠10~12周后自然消失。
少数孕妇反应严重,持续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出现脱水、酸中毒,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时称为妊娠剧吐。
中医学称本病为“妊娠恶阻”。
二、西医诊断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目前认为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神经类型有关。
症状出现、消失与孕妇HCG浓度变化相关。
如葡萄胎患者HCG水平明显增高,症状较重,流产后症状减轻、消失;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精神紧张型孕妇多见。
(一)症状:多见于年轻孕妇,停经40天左右起病,开始为晨吐,尚能进食,后逐加重,频繁呕吐,不能进食,严重者不食亦吐,吐出物常为泡沫状粘液,有时含有胆汁或咖啡色血液。
由于反复呕吐,不能进食,以致全身疲乏无力,体重减轻,身体消瘦,精神不振。
严重时出现黄疸、体温升高、尿少,甚至意识模糊、昏迷。
(二)体征:明显消瘦、疲乏、皮肤粘膜干燥、眼球下陷、脉搏增快、体温轻度升高,甚至血压下降。
妇科检查子宫增大。
(三)实验室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24小时尿量减少,尿比重升高。
由于代谢性酸中毒,尿酮体+~++++。
严重者肝肾功能受损,血胆红素、转氨酶升高,尿素氮和肌酐增高,尿中可出现蛋白和管型。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妇科检查、HCG测定及B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
为鉴别病情轻重,还可查尿比重、酮体,血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二氧化碳结合力,钾、钠、氯、非蛋白氮及胆红素等。
必要时可做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低血钾或高血钾对心肌的影响,眼底的检查了解有无视网膜出血,以及神经系统检查及早发现Werricke-korsakoff综合征。
诊断该病需排除多胎、葡萄胎、急性病毒性肝炎、胃肠炎、消化性溃疡、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脑膜炎、脑瘤等疾病引起的呕吐。
恶阻病(妊娠剧吐)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
(1)以早孕期频繁的恶心呕吐为主症。
(2)早期表现为频繁呕吐或食入即吐,甚则呕吐苦水或挟血丝,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精神萎靡,身体消瘦,目眶下陷,严重者可出现血压降低,体温升高,脉搏增快,黄疸,少尿,嗜睡和昏迷等危象。
2.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2015年发布的《妊娠剧吐的诊断及临床处理专家共识》以及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2]中妊娠剧吐拟定。
(1)主要条件:①每日呕吐≥3次;②尿酮体阳性;③体重较妊娠前减轻≥5%。
(2)次要条件:①血红蛋白水平及红细胞比容升高;②血清钾、钠、氯水平降低;③血清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④肝肾功能异常;⑤视神经炎及视网膜出血;⑥出现特殊并发症,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Wernicke脑病。
同时具备主要条件或兼次要条件1项或多项,即可诊断妊娠剧吐。
(二)证候诊断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
1.脾胃虚弱证:妊娠期间,恶心呕吐清水、清涎或饮食物,甚或或食入即吐;口淡,脘腹胀满,神疲思睡,纳差便溏;舌质淡、苔白润,脉缓滑无力。
2.肝胃不和证:妊娠期间,呕吐酸水或苦水;胸胁胀满,嗳气叹息,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滑。
3.气阴两虚证:妊娠期间,呕吐剧烈,甚至呕吐咖啡色或血性分泌物;精神萎靡,身体消瘦,目眶下陷,发热口渴,唇舌干燥,尿少便秘。
舌红无津、苔薄黄而干或花剥,脉细滑数无力。
二、治疗方法呕吐严重时禁食水,禁食水期间不禁药。
(一)辨证论治1.脾胃虚弱证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1)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制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生姜、大枣等。
浓煎,少量多次呷服。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饮食疗法:禁食期间可用生姜片含服,病情好转后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忌辛辣肥腻之品。
《伤寒论》妊娠恶阻呕吐
《伤寒论》…补记慎遗…妊娠恶阻呕吐
1、《伤寒论》19条“凡吐家,服桂枝汤,其后必吐脓血也”,而《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云:'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呕,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
桂枝汤主之'。
2、妇人妊娠恶阻,也当属“吐家”。
《伤寒论》19条“凡吐家,服桂枝汤,其后必吐脓血也”中,“吐家”所指当属胃内湿热、溃疡者。
此条辨争议较大,而在临床,妇人妊娠恶阻,也有称妇人害喜或妊娠呕吐较重者,常服桂枝汤有效。
3、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4、中焦郁满,胃气上逆,则呕吐不止。
干姜人参半夏丸,干姜、人参温中而益气,半夏、姜汁降逆而止呕也。
5、又有人言半夏为妊娠之忌药,此纯是妖言祸众,冤枉半夏。
仲景之方在此,妊娠忌半夏之谣言,不攻自破。
妊娠忌半夏,此从何出处,李可老师愤然拍案。
6、现代妇人孕吐,皆到医院挂水,如此之事,仲景早有现成之方,却无人敢用,无人会用,实为毁良方良药也,此是中医之悲哀,也是妇人之苦难,更是中医的坠落了。
7.李可老中医,用生半夏加生姜,治疗孕吐患者,千例以上,确有覆杯而愈之效,无一人中毒。
……学习探讨之用,不可见方抄方,似是而非即套用。
【严敬之:妊娠恶阻孕吐5方】中医管孕期恶心、呕吐以及便秘等等反应的疾病叫“恶阻”。
中医的妊娠恶阻是指女性在怀孕以后,出现恶心呕吐,喜用酸味解渴,见到食物就生憎恶之意,困倦欲睡。
清代妇科大家傅青主认为这种情况是肝血太燥引起的,所以拟用了顺肝益气汤治疗(一般三剂可)。
顺肝益气汤治疗顺肝益气汤药用人参一两、当归一两(酒洗)、苏子一两(炒,研)、白术三钱(土炒)、茯苓二钱、熟地五钱(九蒸)、白芍三钱(酒炒)、麦冬三钱(去心)、陈皮三分、砂仁一粒(烘,研)、神曲一钱(炒)。
药用人参、当归、苏子、白术、茯苓、熟地、白芍、麦冬、陈皮、砂仁、神曲共11味,采用平肝补肾、健脾补气之法以去恶阻之证,傅青主言,顺肝益气汤对孕妇是最为有益的,它的功效比四物汤要更好。
安胃饮治疗妊娠恶阻的方法,近代中医大家张锡纯亦有一个专门创制用于治疗恶阻的方子,叫做安胃饮:清半夏一两(温水淘洗两次,毫无矾味,然后入煎)、净青黛三钱、赤石脂一两、蜂蜜二两。
张锡纯的方法是药用清半夏、青黛、赤石脂、蜂蜜共四味,在近代的时候,还没有现在的先进做饭的电饭煲,他们是用做饭的小锅,把清半夏、青黛、赤石脂三味药先煎清汁一大碗,再将蜂蜜二两调入药汁当中,慢慢温服,一次只喝一口,半天内服完。
为什么要慢慢喝完呢?这是因为孕妇本身孕吐较重的话,一下喝完,胃反厉害,就全吐出来了。
另外,如果药汁喝完后仍然孕吐不止,或者有大便燥结的症状,应把赤石脂去掉,再加入生赭石(轧细,一两)。
如果嫌青黛微有药味,也可以只用半夏和赭石。
呕吐耗气是必然的,气伤再加补充不足,那么肝血耗损也会严重,所以傅青主言用四物汤补血不如顺肝益气汤,因为后者在气血双补基础上,即在平肝补血的药物中又加入健脾开胃的药,治疗效果会更好。
由此可见,怀孕后孕吐严重,甚至不进水食,名医傅青主、张锡纯可谓是各有良方,均可辨证使用。
虽然傅青主和张锡纯两位医家的用药思路不同,但总是殊途同归,孕吐不是特别严重偏向用前者,孕吐情况严重建议选后者。
妊娠剧吐中医诊治
摘要】妊娠剧吐是在妊娠早期,出现以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发病率约O.35%~0.47%。
严重呕吐者可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甚至损伤肝肾功能。
中医学亦称之为“恶阻”、“子病”、“病儿”、“阻病”。
【关键词】妊娠剧吐诊断中医治疗
临床资料
1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6例,其中,初孕者67例,经
孕者29例。
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36岁。
孕6~8周的59例,孕9~10周
的24例,孕11~12周的13例。
尿化验尿酮体(+)17例,(++)42例,(+++)27例,(++++)10例。
肾功有改变61例。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识
妊娠剧吐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
临床常见的原因为脾
胃虚弱、肝胃不和,并可继发气阴两虚的恶阻重症。
(1)脾胃虚弱:素体脾胃虚弱,受孕后,血聚子宫以养胎,子宫内实,冲脉之气
较盛。
冲脉起于胞宫,隶于阳明,冲气循经上逆犯胃,胃失和降,反随冲气上逆
而发为恶阻。
若脾虚痰饮内停者,痰饮亦随之上泛而呕恶。
(2)肝胃不和:素性抑郁,或恚怒伤肝,肝气郁结,郁而化热,孕后血聚养胎,
肝血益虚,肝火愈旺,火性炎上,上逆犯胃,胃失和降,遂致恶阻。
呕则伤气,
吐则伤阴,呕吐日久,浆水不入,气阴两虚。
胃阴伤不能下润大肠,便秘益甚,
腑气不通,加重呕吐;肾阴伤则肝气急,肝气急,则呕吐愈甚,如此因果相干,
出现阴亏气耗之恶阻重症。
诊断
(1)病史:有停经史、早孕反应。
(2)临床表现:恶心呕吐频繁,头晕、厌食,甚则恶闻臭气,食入即吐,不食亦吐。
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消瘦,更甚者可见血压下降,体温升高,脉搏加快,黄疸,嗜睡或昏迷。
(3)检查:妇科检查子宫增大与停经月份相符,子宫变软;尿妊娠试验阳性。
根
据尿酮体、体温、脉搏、血压、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电
解质及肝、肾功能等的检测与心电图检查结果可判断病情的轻重。
鉴别诊断
(1)葡萄胎:孕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偶有水泡状胎块排出,可伴有恶心呕吐,子
宫大小与停经月份不符,多数较停经月份大,质软,血HCG水平明显升高,B超
显示宫腔内呈落雪状或蜂窝状图像,而无妊娠囊、胎芽、胎体及胎心搏动征。
(2)妊娠合并急性胃肠炎:多有饮食不节史,除恶心呕吐外常伴有上腹部或全腹
部阵发性疼痛,肠道受累时伴有腹泻,大便检查可见白细胞及脓细胞。
(3)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开始于脐周或中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24小时内腹痛转移到右下腹;查体腹部有压痛、反跳痛,伴肌紧张,出现体温升高和白
细胞增多。
辨证纲目
恶阻的辨证主要根据呕吐物的性状和患者的口感,结合全身情况、舌脉综合分析,辨其虚实。
口淡、呕吐清涎者,多为脾胃虚弱;口中淡腻、呕吐痰涎者,多
为脾虚痰湿;口苦、呕吐酸水或苦水者,多为肝胃不和;干呕或呕吐血性物者,
多为气阴两虚。
1.脾胃虚弱
妊娠早期,恶心呕吐不食,甚则食入即吐,口淡,呕吐清涎,头晕体倦,脘痞
腹胀,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
2.肝胃不和
妊娠早期,恶心,呕吐酸水或苦水,恶闻油腻,烦渴,口干口苦,头胀而晕,
胸满胁痛,暖气叹息,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
审因论治
恶阻的治疗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主,服药方法以少量多次呷服为宜。
并应
注意饮食和情志的调节。
1.脾胃虚弱
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予香砂六君子汤(《删补名医方论》)。
人参10 g,白术9 g,茯苓9 g,甘草6 g,半夏12 g,陈皮9 g,木香6 g,砂仁6 g,生姜3片,大
枣3枚。
原方治气虚肿胀,痰饮结聚,脾胃不和,变生诸症。
若脾虚夹痰浊,症见胸闷
泛恶,呕吐痰涎,舌淡苔厚腻,脉缓滑,原方加全瓜蒌、苏叶、橘红易陈皮以宽
胸理气化痰止呕。
若素有堕胎、小产、滑胎史,或症见腰酸腹痛,或阴中下血者,宜去半夏,加杜仲、菟丝子、桑寄生等固肾安胎;若呕吐甚伤阴,症见口干便秘,去砂仁、茯苓、木香等温燥、淡渗之品,加玉竹、麦冬、石斛、胡麻仁等养阴和胃。
2.肝胃不和
清肝和胃,降逆止呕,予苏叶黄连汤(《温热经纬》)加减或橘皮竹茹汤(《金匮
要略》)苏叶9 g,黄连6 g。
橘皮9 g,竹茹12 g,大枣5枚,生姜9 g,甘草6 g,人参3 g。
橘皮竹茹汤原方治胃虚有热,气逆不降之呃逆。
胃虚宜补,热则宜清,气逆宜降。
橘皮辛苦性温,行气和胃以止呃;竹茹甘寒,清热安胃以止呕,生姜辛温,
和胃止呕,为呕家圣药;素体胃虚,故用人参益气补中;甘草、大枣益气和胃,
助人参补益脾胃,奠安中土。
呕吐伤津,舌红口干者,加沙参12 g,石斛12 g,
以养阴生津;若头昏晕者加杭菊9 g,钩藤15 g,以清热平肝。
若呕吐较重,甚或呕吐血丝者加藕节炭10 g,以凉血止血。
中成药治疗
香砂六君子丸
药物组成: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
适应证:健脾益气,温中化痰。
适用于脾胃虚寒证。
服法:每次6 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二陈丸
药物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适应证:化痰除湿,健脾和胃。
适用于咳嗽胀满、呕吐恶心、头晕心悸等痰饮证。
服法:每次6~9 g,每日2~3次,口服。
其他疗法
针刺
中脘穴留针30分钟,中刺激。
肝热加阳陵泉、太冲,胃虚加足三里,痰滞加肺俞穴,丰隆,均留针10分钟,用轻刺激,日1次,连续5天为1个疗程。
灸法
先灸背俞,后灸中脘、膻中共15分钟,日1次,连续5天为1个疗程。
鼻嗅法
鲜芫荽一把,苏叶、藿香各3 g,陈皮、砂仁各6 g。
将上药煮沸,患者坐在旁
边吸闻药物之气味,早、晚各熏陶1次,适用于肝胃不和型。
敷脐法
丁香15 g,半夏20 g,鲜生姜30 g。
前两味共为细末,生姜煎浓汁,调成糊状,敷脐,外用胶布固定。
西医治疗方法
(1)轻者:维生素B6 10 mg欣,每日3次口服。
或鲁米那0.3 g,每日3次口服。
(2)重者:禁食水,补充液体,每日不少于3000 ml,使尿量维持在1 000 ml以上。
输液中应加入氯化钾、维生素B6、维生素C等,并给予维生素B1肌肉注射。
对合并代谢性酸中毒者,可根据检验数值给予碳酸氢钠或乳酸钠纠正。
营养不良者,静脉补充必须的氨基酸,脂肪乳注射剂等。
(3)注意精神,心理治疗。
(4)必要时考虑终止妊娠。
参考文献
[1]李伟莉. 辨证分型治疗妊娠剧吐100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1996,(03) .
[2]马淑琴. 自拟和降汤治疗妊娠呕吐[J]黑龙江中医药, 1995,(01) .
[3]宋平明;妊娠剧吐应安胎止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4]张旺辉.博野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妊娠剧吐怎么办[N].河北科技报.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