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矿集团深部开采冲击地压防治体系
- 格式:pdf
- 大小:164.01 KB
- 文档页数:2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采煤过程中,由于覆岩层的倾斜或厚度变化等原因,引起岩层失稳,产生顶板及底板的剧烈运动和变形,对矿井和矿工的安全造成威胁的现象。
为了有效防治煤矿冲击地压,制定了以下的细则:
1. 应加强预测和监测,制定合理的覆岩层稳定性评价方法和指标。
通过实时监测,及时评估岩层的稳定性,及时预警和采取措施。
2. 采取合理的采煤工艺和支护方式,如合理的采煤工作面开采尺寸、配合适当的支护方式和采煤方法,减少岩层破碎和位移,降低冲击地压的发生。
3. 加强掘进前后支护的质量管理,确保支护体系的稳定性。
掘进过程中及时检查和维护支护体系,防止质量缺陷和漏洞的出现。
4. 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确保井下水分和地下水位的控制。
水分过多会导致岩层的稳定性下降,增加冲击地压的发生风险。
5. 加强岩层动力学研究,提高岩层应力分析和预测的准确性。
通过岩层动力学模拟和数值模拟等方法,预测冲击地压的发生概率和程度,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6. 加强矿井工作面和巷道的监理和管理,确保工作面和巷道的稳定性。
对于出现冲击地压问题的工作面,采取及时停产、加固和处理等措施,确保矿井和矿工的安全。
总之,防治煤矿冲击地压需要从岩层稳定性评价、采煤工艺和支护体系设计、质量管理、水文方面的控制以及岩层动力学研究等多方面入手,综合防治,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浅谈深部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摘要:通过对北徐楼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现象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数分析,结合矿生产实际,实施了诸多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降低了煤层冲击强度,从而建立了一套适合北徐楼煤矿安全生产的冲击地压防治体系。
关键词:冲击地压解危措施安全开采北徐楼煤矿西风井区域3下煤位于山西组下面,下距山西组底界面,平均4.58m;上距侏罗系底部砾岩平均19.95m。
工作面揭露煤层6.4~8.6m,平均厚7.4m,煤层倾角11~20°。
3下煤层为黑色、弱玻璃光泽、性脆,具有明显的层理状,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
煤岩类型为半亮型,视密度为1.37t/m3,煤层连续性较好,为低灰分、低中硫煤,是优质动力用煤。
1、北徐楼煤矿3下01首采工作面概况3下01工作面为直线切割布置,俯倾斜长壁采煤法,采用综采放顶煤工艺一次采全高。
巷道沿煤层底板掘进,工作面北部轨道顺槽沿井田边界隔离煤柱掘进,与朝阳煤矿采空区最近距离为80米。
工作面长786m,面宽84m,煤层埋深775~935m。
工作面煤层厚度平均厚7.4m,属结构简单稳定煤层,煤层倾角平均12。
2、冲击地压危险程度分析及危险区域划分2.1 冲击地压危险程度分析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岩层控制实验室对北徐楼煤矿3下煤层顶、底板岩层的冲击倾向性鉴定结果为3下煤层顶板为2类弱冲击倾向性顶板,底板为2类弱冲击倾向性底板;3下煤层属于强冲击倾向性煤层。
2.2 矿山压力显现情况北徐楼煤矿在掘进煤巷过程中煤炮发生频繁,多次出现片帮、冒顶、煤体突出及卡钻、吸钻等动力现象,矿压显现较明显。
2010年5月13日晚22:50分,在3下01轨道顺槽补切门口绞车硐室起底放炮后,紧接着在补切位置往外80米区域发生了由矿震引发的一次冲击,造成锚索断开和锁具退索共计42根,20根锚杆断开,波及范围大约280米,造成大约有10米距离顶板下沉最大量为10-80公分,大约20米底板鼓起10-40公分,局部地段两帮变形10-60公分,开关歪倒,电缆落地,皮带落架,当时处于躲炮时间,没有人员受伤。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的细则:
1. 采煤工作面布置方案:合理布置采煤工作面,避免面压过大,同时考虑控制界限、支护设备的布置等因素。
2. 支护设备的选择和安装: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支护设备,保证支护的牢固和稳定,同时安装合理的支护密度和支护方式。
3. 煤柱保护措施:对于不能充分支护的煤柱,采取加强保护措施,如人工钢架、预裂裂隙等。
4. 预测和监测:采取科学的预测和监测手段,对煤层顶板、煤柱等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减轻冲击地压的影响。
5. 配套施工措施:根据煤矿实际情况,采取配套措施,如注浆加固、土方支护等,保障工作面安全稳定。
6. 员工培训和安全意识的提高:对煤矿员工进行冲击地压的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7. 加强技术研究和交流:加强对冲击地压形成机理、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专业机构和其他矿山进行技术交流,共同提高冲击地压防治水平。
以上细则是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的基本措施,煤矿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操作和调整。
第 1 页共 1 页。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文件徐矿司[2010]100 号关于印发《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冲击地压 防治管理规定》的通知各生产矿井、工程公司、异地公司: 为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 进一步落实 《矿山安全法》 、 《煤炭法》 煤矿安全规程》 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暂行规定》 、 《 、 《 等规定,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 司冲击地压防治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 ) 望认真贯彻执行。
《规定》 本 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以前凡与本 《规 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规定》修改与解释权属徐州 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附:1、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冲击地压防治管理规定 2、冲击地压统计表 3、冲击地压记录卡二○一○年九月十三日 抄报:省煤矿安全监察局。
抄送:集团公司领导,总经理助理,副总师,安监部、生产部、 技术中心、规划部、教培部、经营管理部。
附件 1: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冲击地压管理规定第一章 总 则第 1 条 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冲击地压 预防和治理工作, 促进安全生产, 《矿山安全法》 依据 、 《煤炭法》 、 《煤矿安全规程》《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暂行规定》等规定, 、 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 特制订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冲击地 压防治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 第 2 条 集团公司所属各有关单位和人员的防冲工作都必 须遵守本《规定》 。
第 3 条 冲击地压是国内外正在研究的技术难题, 冲击地压 煤层开采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管理、 、 装备、培训”并重、 “尊重规律、监测监控、动态防治”“生产 、 服从于防冲、防冲服务于生产”的原则,实现“有危险不冲击、 有冲击不破坏、有破坏不伤人”的目标,坚持应用先进成熟技术 与科研攻关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依靠科技进步,进行综合治理, 努力实现“人、物、系统、制度”的本质安全。
深部开采中的冲击地压防治发布时间:2022-08-22T07:32:05.474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8期作者:孟宪华孔祥民[导读] 我国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储量也居于世界前列,但随着矿产资源开采力度的不断增加,浅层矿藏已被开采殆尽,为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深部开采就成为矿藏开采的主流模式。
孟宪华孔祥民山东义能煤矿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宁市 272000摘要:我国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储量也居于世界前列,但随着矿产资源开采力度的不断增加,浅层矿藏已被开采殆尽,为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深部开采就成为矿藏开采的主流模式。
但开采深度的增加,使得开采地区的深部或者构造应力很高的区域稳定性降低,临空岩体突发式破坏的发生概率不断增加,这种冲击地压也被称为岩爆,是矿山开采导致岩体中聚积弹性变形势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突然爆发和释放,也是造成深井矿山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本文就深部开采中的冲击地压防治进行探析。
关键词:矿山产业;深部开采;冲击地压;防治方法引言: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的发生概率也随之上升,为保护矿山开采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促进矿山企业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加强深部开采中的冲击地压防治。
本文以某深部开采的煤矿为例,就冲击地压发生的影响因素和特征进行概述,并对冲击地压的检测技术和防治技术进行分析,进而有效的控制深部开采中的冲击地压,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切实保护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生产的顺利进行。
希望对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和健康持续发展有所助益。
1.煤矿深部开采工程的基本概述某煤矿位于位于中西部,煤炭资源储量十分丰富,近年来随着浅层煤矿的开采殆尽,增加了煤矿开采的深度,在深度大于600m的地下进行煤炭资源的开采。
该煤矿的可开采每层主要分为3#、 6#、 9# 和 15#每层,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9#煤层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多次冲击地压现象,不仅造成了作业面巷道变形和支架损毁,也发生了瓦斯超限现象,严重威胁到了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
收稿日期:2012-05-10作者简介:马献超(1965—),男,河南长垣人,高级讲师,1988年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现任义煤集团公司职教中心副校长。
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煤层防冲支护系统研究马献超1,杜东见2,韩玉鉴3(1.义煤集团公司职教中心,河南义马472300;2.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义马472300;3.义煤集团公司巩义铁生沟煤业有限公司,河南巩义451274)摘要:伴随矿山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速度的提升,冲击地压成为严重危害我国矿山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
一套安全可靠的支护系统,在冲击地压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结合义煤集团跃进煤矿25110工作面实际地质情况,基于该区域矿压规律,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套防冲支护系统,确保了回采过程中的巷道安全。
关键词:冲击地压;防冲;围岩支护中图分类号:TD32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3-0506(2012)08-0105-04冲击地压又称岩爆,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且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1-2]。
在各种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与措施中,围岩支护体系占有重要地位。
而在林林总总的围岩支护技术中,液压支护系统是直接支撑巷道围岩体系、保护巷道断面的一种传统且有效的支护形式[3-4]。
在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有效支撑围岩结构,防止巷道过度收缩是保障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结合目前多种液压支护技术,参照矿区支护特点及冲击倾向性特征,对液压支护系统进行专项设计,是又一防止冲击地压、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有效之举[5-6]。
1矿井概况跃进煤矿位于义马市南2km ,井田东西走向长3.8 6.9km ,倾斜宽2.0 3.9km ,面积约21.4km 2。
地面标高+501 +588m ,埋深580 1040m 。
跃进煤矿煤岩体比较坚硬,顶板为厚而坚硬的岩层。
直接顶为厚度超20m 的砂质泥岩,基本顶为巨厚砾岩层。
冲击地压预防措施冲击地压是聚集在矿井巷道和采场周围岩体的能量突然释放。
在井巷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煤岩体破坏、支架与设备、人员伤亡,部分巷道跨落破坏等。
冲击地压具有突发性、发生条件复杂性的特点。
新城煤矿开采至今无冲击地压现象发生,但根据临矿(城山煤矿)以前25#煤层发生过冲击地压现象及我矿部分采区开采深度已经达到-580水平,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山压力显现日趋明显,为做好矿井冲击地压预测和预防工作,防止冲击地压危害,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定及法律法规,特制定以下防范措施如下:一、管理机构组长:王连军副组长:杨庆胜谢学文沈广东王杰黄万胜金邵柱成员:生产科机电科地测科安监处供应科运输区通风区调度室二、抢险准备工作1、全矿各单位人员、工种,必须熟知矿井冲击地压灾害基本知识,掌握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预兆、影响因素及危害,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2、根据矿井冲击地压事故的特点,必须提前准备好各类技术装备,以便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
(液压起重器、大绳、矿工斧、镐、刀锯、两用锹、担架、检测仪器、苏生器、生命探测仪等)3、生产科负责编制并贯彻落实施工措施,确保抢险施工安全进行。
4、机电科负责抢险期间机电设备及供电系统的安装使用,并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停止矿井生产电源。
5、地测科负责了解事故现场情况,分析判断事故严重程度、波及范围及存在的威胁。
6、安监处负责现场监督抢险过程的安全情况,杜绝二次事故的发生。
7、供应科负责准备抢险期间需要的所有工具并保证其安全质量。
8、运输区负责各类材料、工具、空重车皮的运输,确保各类材料、工具、车皮及时到达作业地点。
9、通风区负责通风系统的巡查、调风、风机安设等工作,确保井下无串联风、微风、无风等现象。
10、调度室负责联系组织各单位抢险工作,并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通知矿井所有人员进入新鲜风流中躲避。
三、技术管理1、要对各开采煤层进行煤层冲击倾向性鉴定,并认真做好待采区段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
我国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现状与难题一、概述冲击地压,作为矿山开采过程中的一种典型动力灾害,长期以来一直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
随着煤矿开采强度和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的发生频度和强度也在快速增加,给煤矿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近年来,尽管我国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冲击地压矿井的防治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冲击地压的复杂性、瞬时性和难预知性,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难题。
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的研究与防治工作始于上世纪末,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冲击地压防治理论与技术体系。
在法规建设方面,我国逐步建立了以《煤矿安全规程》和《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为核心的法规体系,为冲击地压的防治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方面,形成了“三因素”理论、动静载叠加诱冲理论等多种机理共存的局面,为深入认识冲击地压的发生规律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监测预警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综合多因素、多系统、多前兆信息的复合预测预警体系,预警效率不断提升。
在防治技术方面,区域防范、局部解危相结合的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体系逐步成熟,有效提升了灾害防控能力。
尽管我国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冲击地压与矿震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晰,冲击危险的定量预测方法仍有待完善,空间监测精度仍需提高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深入研究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完善防治法规与标准,提升监测预警和防治技术水平,仍是我国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1. 冲击地压的定义与特点冲击地压,又被称为矿山冲击,是矿井巷道或工作面周围的煤岩体,由于弹性变性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以突然、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在国内,人们习惯称之为“煤爆”、“岩爆”、“板炮”、“煤炮”等。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其定义为“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煤岩体,由于弹性变性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的抛出、巨响及气浪等”。
第42卷第2期煤 炭 科 技Vol 42 No 2 2021年4月COALSCIENCE&TECHNOLOGYMAGAZINEApr. 2021 收稿日期:2020-12-01; DOI:10.19896/j.cnki.mtkj.2021.02.0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1974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516340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2016YFC0801403)作者简介:何 岗(1975—),男,江苏沛县人,高级工程师,硕士,2010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现从事煤矿生产调度管理工作。
引用格式:何岗,贺虎,陈朋磊.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管理体系[J].煤炭科技,2021,42(2):84 87.HEGang,HEHu,CHENPeng lei.ManagementsystemofrockburstpreventiontechnologyinZhangshuanglouCoalMine[J].CoalScience&TechnologyMagazine,2021,42(2):84 87.文章编号:1008-3731(2021)02-0084-04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管理体系何 岗1,2,贺 虎3,陈朋磊4(1.江苏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徐州 221018;2.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江苏徐州 221001;3.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4.河南省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1)摘 要: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张双楼煤矿为冲击地压矿井,为做好冲击地压防治工作,该矿构建了区域和局部相结合的防冲技术管理体系,通过实施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监测预警、防范治理、效果检验、安全防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防治效果。
关键词:冲击地压防治;张双楼煤矿;防冲管理体系中图分类号:TD323 文献标志码:AManagementsystemofrockburstpreventiontechnologyinZhangshuanglouCoalMineHEGang1,2,HEHu3,CHENPeng lei4(1.JiangsuEngineeringTechnologyResearchCenterforCoalBurstPreventionandControl,Xuzhou 221018,China;2.ProductionDispatchingCommandCenterofXuzhouMiningGroupCo.,Ltd.,Xuzhou 221001,China;3.SchoolofResourcesandEarthSciences,ChinaUniversityofMiningand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4.HenanCoalResearchInstituteCo.,Ltd.,Zhengzhou 450001,China)Abstract:ZhangshuanglouCoalMineofXuzhouMiningGroupCo.,Ltd.isarockburstmine.Inordertodoagoodjobinrockburstpreventionandcontrol,theminehasconstructedaregionalandlocalcombinedtechnologymanagementsystemforrockburstpreven tion.Throughtheimplementationofcomprehensive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suchasrockburstriskprediction,monitoringandearlywarning,preventionandcontrol,effectinspectionandsafetyprotection,goodpreventionandcontroleffecthasbeenachieved.Keywords:rockburstprevention;ZhangshuanglouCoalMine;managementsystemofrockburstpreventionCLCnumber:TD323 Documentidentification:A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张双楼煤矿1986年12月建成投产,2020年12月剩余可采储量7833万t,2020年10月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80万t/a。
煤矿采煤生产过程中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煤炭能源的需求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增大了开采深度,引进了诸多先进设备与技术,浅部资源开采殆尽,深部资源开发势在必行。
特别是东部矿区,煤炭开发主战场早已转向深部,多对矿井开采深度已达千米。
深部矿井具有高应力、多构造、强扰动等特征,普遍面临冲击地压灾害影响。
冲击地压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强烈震动性和巨大破坏性,极易造成开采空间骤缩、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严重威胁矿井安全。
为降低冲击地压对开采活动的影响,国内外学者针对冲击地压类型、孕灾机制、灾变条件、预警和防治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关键词:煤矿采煤;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引言冲击地压(岩爆)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重大灾害,它可以通过地下工程开挖储存的弹性变形能瞬间释放,对巷道或工作面周围的煤岩体造成突然、快速、剧烈的破坏。
冲击地压灾害对于地下工程,特别是煤矿的安全开采,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因此,正确、及时地预测冲击地压灾害,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保障煤矿的安全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冲击地压矿井情况基本清楚截止2023年2月底,我国煤矿目前冲击地压矿井共150处,分布于15个省和自治区。
其中山东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黑龙江省的冲击地压矿井数都超过10处。
我国冲击地压矿井年产能为4.056亿t,50%以上属于冶金和化工用煤,2/3分布在煤炭净调入省份,其中,陕西省年产能最多,达到1.12亿t。
根据我国冲击地压矿井开采深度统计,目前我国冲击地压矿井平均采深为845.2m,冲击地压矿井平均采深最大的省份为山东省,平均采深为1005m,冲击地压矿井平均采深最小的省份为山西省,平均采深为379m。
埋深小于600m的矿井共发生冲击地压85次,埋深大于600m的矿井共发生冲击地压159次。
2煤矿采煤生产过程中冲击地压防治技术2.1击地压评估预测及预警根据冲击地压发生的微震监测数据,采用6∶2∶2的比例将其分为训练数据、验证数据和测试数据3个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微震的特征。
矿井施工冲击地压所形成的特征及防治措施黄 贺(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屯煤矿,山东 邹城 273500)摘 要:矿井施工冲击地压指的是,因高应力影响而聚集很多弹性能岩体或矿体,从而在一刹那释放形成的能量,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形成冒落、破坏、气浪、震动、声响等现象。
矿体冲击地压表现为广泛性、多样性、突发性、破坏性等特点。
根据矿井工程冲击地压的特点以及形成因素,然后分析矿井工程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可推动矿产生产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关键词:矿产资源;冲击地压;特点;防治中图分类号:TD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1-0147-2The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burst in mine construction and its prevention measuresHUANG He(Nantun Coal Mine of Yanzhou Coal Industry Co., Ltd,Zoucheng 273500,China)Abstract: Mine construction rockburst refers to the accumulation of a lot of elastic energy rock mass or ore body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high stress, so as to release the formed energy at a moment, in the process of releasing energy, the formation of caving, failure, air waves, vibration, sound and other phenomena. The orebody rockburst is characterized by universality, diversity, abruptness and destructivenes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ing factors of mine engineering rock burst, the prevention technology of mine engineering rock burst is analyzed, which can promote the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ineral production.Keywords: mineral resources; Percussive ground pressure; Characteristic;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基于增加采掘强度、扩大采掘范围、增加采掘深度影响下,矿井工程冲击地压现象的形成概率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