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马陵之战》1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马陵之战》习题基础巩固一、读拼音,写词语。
二、写出下面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救援——()抵达——()阻塞——()反义词:失败——()骄傲——()怯懦——()三、选词填空。
创造创举创作1.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伟大的()。
2.劳动人民是历史的()者。
3.他()了一部文艺作品。
自言自语三言两语4.同学们听说要去参观菊花花展,()论开了。
5.列宁()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四、下面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反问 E.设问1.其实人生短促极了,哪里会有多余的时间待人“消遣”?()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他一头扑向数学的海洋,一有空就写呀算呀。
()4.他们近视难道和看电视没有关系吗?我认为很有关系。
()五、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光……还……只要……就……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管……总是……1.()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我们看上去只有盘子那么大。
2.雷锋叔叔()牺牲了,()他的精神永世长存。
3.()多读多写,你的作文水平()会提高。
4.他()多么难做的算术题,()想尽办法把它算出来。
5.()同学选你当组长,你()要处处起带头作用,把小组工作做好。
6.查字典,()能知道字的读音,能知道字的意思。
拓展学习六、课外阅读微笑有个国王,饱读诗书,每次上朝,都会讲一些人生哲理给大臣们听,但诸大臣皆面无表情。
国王大惑不解,便去请教国师:“老师,为什么我讲的话这么有内容,大臣们却不肯听呢?”国师向众大臣了解了缘由后,对国王说:“我为你准备了一副神奇的面具,明天上朝时你可先戴上它,再对臣子们讲话。
一定会和以往不一样。
”第二天,国王(半信半疑毕恭毕敬)地照着国师的话去做,情形果然有了180°的转变,大臣们在听他讲话时,不断地点头称是,有的还感动(得地的)落了泪。
退朝后□国王对国师说□那个神奇的面具果然产生效果了□臣子们听了我的话都很感动□国王照国师的嘱咐,连续戴了三个月的面具,文武百官都对国王表现出越来越深的敬佩之情。
第23课古诗二首夏日绝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古诗的精练,喜欢读古诗。
重点难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
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一、小小古诗朗诵家(背诵古诗,揭示课题)1.背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争当小小古诗朗诵家.2.揭示课题,简介诗人二、合作学习,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我会读(1)学生自由读(2)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3)请生读,其余学生评一评,教师相机指导(4)听示范朗读2.我会认(1)自渎古诗、勾画生字、并读一读(2)考考同桌(3)汇报学习情况,游戏:让美丽的星星出来吧3.我想问学生自由质疑,感知古诗三、读中感悟1.学生自渎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2.汇报交流3.前两句自由读,抓住人杰、鬼雄体会诗句,举例项羽,简单介绍四面楚歌的故事.相机板书4.后两句在反复朗读中结合项羽的故事以及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和诗人的爱国情怀四、深情朗读,深入体会1.听课件朗读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看谁读得最好3.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多种形式赛读,读出感情。
5.配乐齐读五、熟读成诵。
六、拓展1.把这首诗有感情的背诵给父母听2.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同学听。
第二课时示儿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3.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2.体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5 马陵之战_湘教版这篇课文记叙了马陵之战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的故事。
在这次战争中,孙膑制定了战胜敌人的三部曲:减灶示弱——诱敌追赶——伺机伏击。
表现了孙膑善用兵法、料事如神的军事才能和庞涓轻敌傲慢、狂妄自大的性格特点。
一、教学成效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此环节用歌曲、深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新课,学生现在对整个故事已产生了浓厚的爱好。
这一课教学中,我就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马陵之战的短片,然后带着学生把上一学期给他们讲的故事《增灶计》的要紧内容复述了一遍,然后再引出本课。
如此学生带着爱好来研读课文,教学成效就专门容易达到。
在学生通读课文后,我指导鼓舞学生就课题质疑,使学生带着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将生成的问题归纳梳理,整合为探究的专题,表达了教师的引领作用。
这一课重点问题是:什么是“减灶示弱”?孙膑什么缘故会想到那个方法?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那个地点我要紧采纳“自主学习、合作品味、以读代讲”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自读感悟。
我让学生边读边写批画,抓住重点词语和重点段落去明白得课文,其间适时渗透学法的指导。
如此学生就读明白了课文内容,领会到古代闻名的军事妙计,感悟到军事家的聪慧。
二、成功之处在教本课时,我采取了让学生自读自悟,复述课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战争要取得胜利光靠勇敢不行,还得有谋略。
我用下面的教学过程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一、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2、检查交流字词。
三、细读课文,感悟明白得:1、师范读课文。
2、课文围绕“减灶示弱”的计策来展开,能够分为几部分?第一部分(1-2)交代故事的背景。
第二部分(3-6)详细描写了马陵之战的起因、通过和结果。
3、说说课文要紧写了一件什么事?4、什么是“减灶示弱”?孙膑什么缘故会想到那个方法?“魏军素称……伏击敌人。
1
※26.《甲午海战》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读懂课文,了解甲午战争。
3.理解课文的顺序。
4.感知邓世昌和将士们的英勇精神和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感知邓世昌和将士们的英勇精神和高尚情操,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个单元的课文,我们认识了不少英雄,今天,一位民族英雄将继续走进我们的课堂。他是谁
呢?为什么他会是民族英雄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2. 认读生字,指名读文。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概括内容: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它是按照什么顺序
来写的。
2.品读感悟,突出重点。
A、小组学习:先读文,说说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除此外,还
写了谁?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B、哪些句子最能体现邓世昌和将士们的英勇精神和高尚情操?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
上,说句子,谈自己的感受。
四、复述总结,拓展延伸。
1. 复述课文。
2.课后搜集更多民族英雄的故事。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赛马三月街》教案一、教学内容《赛马三月街》是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
本篇教材的学习,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 熟悉文言文词汇和语法结构; - 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律和阅读技巧;2.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文言文短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利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街市”和“赛马”,并引导学生初步猜测文章内容。
2. 教学主体1.阅读理解指导学生读全文并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言行表达。
2.文言文表达技巧介绍文言文基本语法结构、特点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文言文语法及表达技巧。
3.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总结文言文表达技巧和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作业布置布置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并留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建议1.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注重文言文学习的启发和引导。
2.教师应该辅导学生做好文言文阅读练习,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阅读方法。
3.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发掘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思想。
4.为了更好地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前提前编写教学故事,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评价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和文言文运用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分析,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