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7
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1. 题目:请回答《静夜思》是谁的作品?答案:李白2. 题目:请回答《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哪位诗人?答案:王之涣3. 题目:请回答《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答案:冬季4.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诗属于元代文学家郑樵的作品?答案:《劝学》5. 题目:请回答《离骚》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屈原6. 题目:请回答《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梅花点缀夜山明》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答案:春季7. 题目:请回答《游子吟》是谁的作品?答案:孟郊8. 题目:请回答《七步诗》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曹操9. 题目:请回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谁?答案:杜甫10. 题目:请回答《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一句共有几个字?答案:10个字11. 题目:请回答《夜泊牛渚怀古》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杨万里12.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诗是王勃的作品?答案:《滕王阁序》13. 题目:请回答《望岳》是哪位诗人的作品?答案:杜甫14. 题目:请回答《行路难》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李白15. 题目:请回答《静夜思》的作者是哪位古代文学家?答案:李白16. 题目:请回答《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是谁?答案:白居易17.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词是苏轼的作品?答案:《水调歌头》18. 题目:请回答《终南山》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王之涣19. 题目:请回答《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谁?答案:杜甫20. 题目:请回答下列哪位诗人的作品是《长恨歌》?答案:白居易... (以下省略)这是一份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共计50题。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阅读中国的古诗词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本店铺在此整理了阅读中国的古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阅读中国的古诗词11醉翁亭记欧阳修〔宋代〕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宋代〕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
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登上高楼也望不见通向章台的大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
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专题训练(含
答案)
1. 诗歌阅读
题目1: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名诗,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描述诗人在何时何地写下这首诗?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1. 诗人在宿舍的夜晚写下了这首诗。
2. 诗人表达了思乡之情,寂寞和孤独的心境。
题目2:
下面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夕》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
2. 诗人在诗中传达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
1. 诗中描绘了秋天的夜空、农田和村庄的情景。
2. 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传达了丰收的喜悦和家乡的想念。
2. 文言文阅读
题目1:
下面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请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答案:
"有真知识的人不会迷惑,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忧虑,有勇气的人不会害怕。
"
题目2:
下面是《史记》中的开头一段,请简要概括其内容: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答案:
这段文字指出了天地宇宙是万物存在的场所,光阴如百代过客,而人的一生很短暂,如同梦中仅是一瞬间,人生欢乐又有多少呢?
以上是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专题训练的部分题目和答案,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课外古诗阅读
早春韩愈(唐)晚春韩愈(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白云泉白居易(唐)《秋词》刘禹锡(唐)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菊花元稹(唐)赠别杜牧(唐)
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过华清宫杜牧(唐)夜雨寄北李商隐(唐)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虞美人· 李煜(南唐)如梦令李清照(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1。
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优秀5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小升初古诗词阅读训练8篇1、阅读《稚子弄冰》,完成练习。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①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②。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稚子:小孩子。
②钲: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
(1)查字典,给画线的字注音。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夸张B.比喻C.拟人(3)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我会根据语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②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出了柳丝怎样的特点?(3)“二月春风似剪刀”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春风的什么特点?(4)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3)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
“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小而疏);“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短)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小)。
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4)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结合这首诗想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
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①,柳绿更带朝烟②。
花落家童③未扫,莺啼山客④犹眠⑤.[注释]①宿雨:夜雨,头天晚上的雨。
②朝烟:指清晨的雾气。
③;家童:童仆。
④: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⑤犹眠:还在睡觉。
(1)根据注释,“朝”在诗中的读音为:。
(2)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我是从这些词语中知道的(至少写三个)。
(3)诗中第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5、古诗阅读。
古诗词阅读答案10篇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小伙伴们还学会什么古诗词呢?下面是小编为你们准备的10首古诗词阅读及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1、赤壁清·袁枚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
我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1. 从题材看,这是一首诗。
(1分)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诗歌的第一句说一阵东风比百万大军还要强大。
B. 第二句是说赤壁一战,决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势。
C. 颈联写秋日高照,渔民在江上捕鱼的欢快场面。
D. 这首诗歌让我们自然联想起苏轼的《前赤壁赋》。
3.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进行赏析。
(4分)【答案】:1、咏史怀古记游2、C3、诗歌的最后一句,“乌鹊”二字用典,通过赤壁之战的主角之一曹操的《短歌行》里的诗句,使读者联想起当年的古战场(1分)。
同时,他还通过乌鹊凄寒的叫声反衬夜的寂静,营造了一个凄凉伤感的意境(1分),作者把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抒发了苍凉幽远的怀古之情(1分)。
语言表达(1分)2、谒金门【宋】陈克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
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
细草孤云斜日,一向⑦弄晴天色。
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注]①陈克(1081年一?),l临海(今属浙江)人。
绍兴七年(1137年),吕祉节制淮西抗金军马,荐为幕府参谋,他欣然响应。
②一向:此处作“霎时”讲,“向”通“晌”。
(1)请简要分析“小楼山几尺”一句的妙处。
(3分)答:(2)清人王昶云:“南宋词多黍离麦秀之悲,北宋词多北风雨雪之感;”其中“黍离麦秀”乃哀伤亡国之辞,“北风雨雪”多用于写行人不归。
陈克此词表达的是哪一种感情?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4分) 答::【答案】:(1)①夸张手法,以山之小突出重重烟树隔断了芳信;(2分)②以景写情,渲染凄迷无助的情绪。
(1分)(2)表面看写的是闺中思妇的伤感;实际上寄托着深深的家国之恨。
古诗词阅读专题训练二十篇(答案版)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城中蛾眉女【唐】寒山城中蛾眉女,珠佩何珊珊。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
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A.首联中“珠佩”“珊珊”描绘出一位城中美女珠光宝气、光彩照人的形象。
B.颔联中“花前弄”“月下弹”展现了她平日里悠闲自在、富贵雅致的生活。
C.颈联中“长歌”“短舞”“万人看”说明“蛾眉女”在社交宴会上备受瞩目。
D.尾联以“未必长如此”来讽刺贵族们这种花天酒地的堕落生活不会长久。
答案1.D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0题。
(3分)寄杜北山①【南宋】王磁②倦客萧萧两鬓秋,柳丝无力绊归舟。
晓风落叶辞高树,夜月行人在别洲。
千里关河乡国梦,一江烟浪古今愁。
雁声过尽青天阔,却忆同登望海楼。
【注释】①杜北山:宋代诗人。
②王镞(zī):南宋诗人,宋亡后隐居不仕。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头发花白稀疏,秋意萧索,表现诗人对漂泊生活的厌倦。
B.颔联写晨风里树叶萧萧而下,夜月中游子寄居他乡,表现了诗人的落寞。
C.颈联通过“乡国梦”“古今愁”,道出诗人归心之切、愁思之浓。
D.尾联通过“青天阔”“望海楼”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
2.D(尾联没有表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的意思)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0题。
(3分)旅宿 [唐]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下列对这首诗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首联直接破题,写诗人住在旅馆没有好友相伴,独自忧愁而伤感。
B 颔联是“凝情自悄然”的具体化,诗人融情于景,写出羁旅之人深愁难眠。
C 颈联极言家乡迢远,梦到拂晓才得归,流露出诗人梦短情长的幽怨。
D 尾联勾勒出家乡美丽的风光,慰藉了诗人的思乡之苦。
3.D 【优美的家乡风光图景非但没有给诗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愁苦。
古诗词阅读题及答案一、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1】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文氏外孙【2】入村收麦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释:【1】莳:种植。
【2】文氏外孙:指文骥,苏辙的外孙。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杨诗“田夫”两句,写出了一家四口插秧时秩序井然,一丝不苟。
B.杨诗“秧根”两句,写田里秧苗还未完全插好,要提防鹅鸭捣乱。
C.苏诗“三夜”两句,写连日阴雨后天晴,乡邻手举竹竿跳起舞来。
D.苏诗“闭廪”两句,写诗人抖擞起精神,赋诗迎接外孙收麦归来。
2.下列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与《插秧歌》最接近的一项是()。
A.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韦应物《观田家》)B.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张继《山家》)。
C.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王禹偁《畲田词五首》其四)D.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3.这两首诗都写了劳动场景,但运用的手法不同。
请结合诗句赏析。
(6分)答案:一、1. B 2. A3. 要点:①杨诗正面描写劳动的场景。
如:动词表现分工,局部特写表现辛苦,比喻手法增加生动性,对话描写突出劳身劳心。
②苏诗侧面描写表现劳动场景。
如:用收麦人的“饥乏”和外孙的“劳苦辛”表现抢收新麦劳动的紧张、热烈;用“一竿晴日舞比邻”表现乡邻盼来晴日的喜悦,渲染抢收的迫切气氛,令人想见收麦时热火朝天的景象。
二、游西湖苏辙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关于阅读的古诗词
一、腹中书万卷,身外酒千杯。
——唐·杜牧《送张判官归兼谒鄂州大夫》
二、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元·翁森《四时读书乐》
三、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黄庭坚
四、人家不必论贫富,唯有读书声最佳。
——翁承赞《书斋谩兴》
五、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颜真卿《劝学》
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汪洙《神童诗》
七、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真宗《读书》
八、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宋·晁冲之《夜行》
九、人家不必论贫富,唯有读书声最佳。
——唐·翁承赞《书斋漫兴二首》。
十、既耕亦已种,时还我读书。
——陶渊明《读山海经》。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6、解释下面的词浯。
(2分)①历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乡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28、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赏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9-32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9、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30、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的感情。
3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到。
3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33-36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3、“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阅读下面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然后答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7、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十五)阅读下面《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然后答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38、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十六)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为民效力,他图的是什么?请你阅读龚自珍《己亥杂诗》一诗,回答39—42题。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9、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_____,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40、(1)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的一二句写的是。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
(每空限填一个词语)4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
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40字以内)(十七)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43-44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45—48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5、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4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48、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49-50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9、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51—54题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下阕写______,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5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5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5、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为历代所传诵。
小令仅28 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56、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二十二)欣赏下列诗歌,完成57—59题。
【甲】乡愁(节选)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乙】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57、“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