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权利和义务
- 格式:ppt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30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第一章: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含义。
2. 让学生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公民权利的定义和种类。
2. 公民义务的定义和种类。
3.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所知道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2. 讲解概念:教师讲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定义和种类。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并分享讨论结果。
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理解。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2. 让学生理解基本权利的含义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2. 基本权利的含义和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所知道的公民基本权利。
2. 讲解概念:教师讲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基本权利的含义和重要性,并分享讨论结果。
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理解。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2. 让学生理解基本义务的含义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2. 基本义务的含义和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所知道的公民基本义务。
2. 讲解概念:教师讲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基本义务的含义和重要性,并分享讨论结果。
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的理解。
第四章: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平衡关系。
2. 让学生理解在行使权利的也要履行义务。
教学内容:1.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关系。
2. 在行使权利的也要履行义务的原因。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所知道的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例子。
第九章权利和义务第一节历史上的权利观和义务观一、西方思想史上的权利和义务概念二、中国思想史上的权利和义务概念第二节权利和义务概念一、权利和义务是法学的核心范畴(1)权利和义务是从法律规范到法律关系在到法律责任的逻辑关系的各个环节的构成要素。
(2)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的一切部门。
(3)权利和义务通贯法律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
(4)权利和义务全面地表现和实现法的价值。
二、权利和义务的释义(一)释义法律权利: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法律义务: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主体以相对抑制的作为或不作为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
(二)本质、特征、作用1.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规范明文规定的,或是隐含在法律规范中,或至少可以从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则中推定出来。
2.任何法律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社会上占支配地位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权利和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①以社会承受力为限②互为界限③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受程度上的限定4.权利和义务归根结底都是工具,而不是目的。
5.相比于义务,权利具有能动性和可选择性。
第三节权利和义务的分类(1)依存在形态应有权利义务——现实权利义务;法定权利义务——习惯权利义务(2)依体现社会内容的重要程度,即在权利义务体系中的地位、功能、价值基本权利义务——普通权利义务(3)依对人们的效力范围一般权利义务——特殊权利义务(4)依因果关系第一性权利义务——第二性权利义务(5)依权利主体实现意志和利益的方式行动权利VS消极义务——接受权利VS积极义务(6)依权利主体不同个体权利义务——集体权利义务——国家权利义务——人类权利义务第四节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一、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对立:①一个表征利益,一个表征负担;②一个是主动,一个是受动。
权利和义务是法这一现象两个分离的、相反的成分和因素,是两个相互排斥的对立面。
权利与义务初中生认识公民权利和责任公民权利和责任是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
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也应该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便更好地行使和履行。
一、权利的意义和类型权利是指个人或群体根据法律规定所享有的合法权益。
它是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基础,保障了每个人的尊严和自由。
权利主要分为个人权利和公民权利两大类。
个人权利包括生命权、财产权、人身自由权等。
这些权利是每个人天生具有的,不可侵犯。
例如,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和受教育的权利。
公民权利是指在特定国家或地区具有公民身份的人所享有的权利。
它包括表达思想和言论的自由、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等。
初中生作为公民的一员,也有权利参与到社会和国家事务中来。
二、初中生的权利作为初中生,你也拥有一些权利,这些权利保障了你的学习和生活。
1. 受到平等和公正对待的权利:每个初中生都应该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无论性别、种族、宗教等差异。
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公平的待遇。
2. 受到教育的权利:每个初中生都有受到良好教育的权利。
学校应该为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3. 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初中生也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
你有权利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4. 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利:作为学生,你有权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例如,可以参与学生会活动,参与班级的交流和合作。
5. 享受休息和娱乐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休息和娱乐。
初中生也可以在学习之余,适当参加各种娱乐活动,放松身心。
三、义务的意义和内容义务是指每个人在社会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初中生的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守法的义务:初中生作为公民,必须遵纪守法,遵守国家和社会的法律法规。
不可出现违法行为,如盗窃、打架等。
2. 尊重他人的义务:尊重他人是基本的礼貌和道德准则。
初中生应该尊重老师、父母、同学和社会的每一个人。
思想品德上册《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案第一章:权利和义务的概念1.1 导入:通过讲解权利和义务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权利和义务的概念,解释权利和义务的区别和联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1.4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权利和义务的概念,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意识。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1 导入:通过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让学生了解公民在国家法律下的地位和责任。
2.2 教学内容: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方面的内容。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4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意识。
第三章:权利和义务的实现和保障3.1 导入:通过讲解权利和义务的实现和保障,让学生了解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
3.2 教学内容:介绍权利和义务的实现和保障,包括法律途径、法律援助、权利保护机构等方面的内容。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权利和义务的实现和保障。
3.4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实现和保障,培养学生维护自己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第四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4.1 导入:通过讲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权利和义务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
4.2 教学内容:介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解释权利和义务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4.4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意识。
第五章:权利和义务的实践应用5.1 导入:通过讲解权利和义务的实践应用,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第九章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概念题1.公民与人民(武大2008年研)答:公民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
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
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为:(1)范畴不同:民是与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概念。
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2)范围不同:公民的范围较人民的范围更加广泛;公民中除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
(3)后果不同:公民中的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切权利并履行全部义务;公民中的敌人则不能享有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公民的某些光荣义务。
(4)一般而言,公民所表达的是个体的概念,人民所表达的是群体的概念。
2.基本权利(中南财大2007年研)相关试题:公民基本权利的主要特征。
(论述题,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为实现自己必不可少的利益、主张或自由,从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资格或可能性。
基本权利具有其自身的法律特征:(1)基本权利决定着公民在国家中的法律地位。
(2)基本权利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必需的权利。
(3)基本权利具有母体性,它能派生出公民的一般权利。
(4)基本权利具有稳定性和排他性,它与人的公民资格不可分,与人的法律平等地位不可分,因而是“不证自明的权利”。
基本权利的确认和保障是整个宪法价值体系的重要核心,其反映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3.人权(武大2011年研)答:人权是指人作为人所固有的权利。
人权既包括法律化的权利,也包括非法律化的权利。
4.平等权(武大2009年研)答: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
在现代宪政国家中,平等权首先表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具体含义有:①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②任何人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
③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处罚。
第九章权利和义务一.名词解释1权利2义务3应有权利4应有义务5习惯权利6法定权利7法定义务8现实权利9现实义务10基本权利和义务11普通权利和义务12一般权利(对世权利)13一般义务(对世义务)14特殊权利(对人权利)15特殊义务(对人义务)16第一性权利(原有权利)17第一性义务18第二性权利(补救权利)19第二性义务二.单项选择1.以下关于西方思想史上权利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罗马法中没有确定的、单独的权利概念和权利分类B.中世纪末期权利观念逐渐成为普遍的社会意识C.19世纪中期以后,“权利”和“义务”被作为法律(法学)的基本概念总结出来,权利和义务研究进入实证化阶段D.20世纪初期,英美自然法法学家摆脱权利分析中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而注重分析权利概念包含的丰富内容,深化了对权利的理解2.关于中国思想史上的权利和义务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中国古代,“权利”和“义务”的词语已经出现,并且已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定权利义务的观念B.中国古代有关权利和义务及其社会价值的观念、思想、理论相当匮乏C.法家的代表人物管仲所说的,社会之需要法律,在于“定分止争”,其实质并非要明确权利和义务及各自的界限D.法律权利和义务概念在中国的出现是19世纪西学东渐之后的事情,经历了漫长的从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3.甲京剧团与乙剧院签订合同演出某传统剧目一场,合同约定京剧团主要演员曾某、廖某、潘某出演剧中主要角色,剧院支付人民币1 万元。
演出当日,曾某在异地演出未能及时赶回,潘某生病在家,没有参加当天的演出,致使大部分观众退票,剧院实际损失1.5 万元。
后剧院向法院起诉京剧团,要求赔偿损失。
针对此案,下列意见中正确的是()。
A.在这一事例中,法律关系主体仅为甲京剧团与乙剧院B.京剧团与剧院的法律关系为保护性法律关系C.京剧团与剧院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不是绝对的D.在这一事例中,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针对的主体是不特定的4.以下哪一个不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人格尊严不受侵犯5.()是典型的一般权利。
第九章/同步练习/单项选择题1.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但是(C)不适用该法的规定。
A.服装B.酒类C.建设工程D.化妆品2.因产品存在瑕疵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限为(B),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A.1年B.2年C.10年D.20年3.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用户、消费者满(C)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A.2年B.5年C.10年D.20年4.(B)是生产者的首要义务。
A.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B.保证产品质量C.实行售后三包D.通过产品质量体系认证5.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B)应当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
A.生产者B.销售者C.消费者D.最终使用者6.以下属于《产品质量法》调整范围的是(A)。
A.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B.初级农产品及未经加工天然形成的产品C.纯为科学研究或为自己使用而加工制作的产品D.建设工程7.生产者、销售者对抽查检验的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验结果之日起(C)内向实施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上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申请复检,由受理复检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做出复检结论。
A.5天B.10天C.15天D.30天第九章/同步练习/多项选择题1.从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形式可以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ABCD)。
A.应有权利和义务B.习惯权利和义务C.法定权利和义务D.现实权利和义务2.以下哪些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ABCD)。
A.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B.依法纳税C.依法服兵役D.遵守宪法和法律3.以下哪些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AB)。
A.劳动权B.受教育权C.休息权D.检举权4.(ABC)属于第二性权利。
A.恢复原状B.停止侵害C.起诉权D.缔约权5.根据权利和义务主体的不同,可以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