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离工程练习题1
- 格式:doc
- 大小:717.50 KB
- 文档页数:18
一、单选题1、凝聚与絮凝的主要原理为()。
A.破坏胶体粒子的稳定性B.重力沉降C.筛分作用D.水化层作用我的答案:A2、凝集是指发酵液中的胶体粒子相互凝集成为直径为()左右块状絮凝体的过程。
A.1mmB.3 mmC.5mmD.7mm我的答案:A3、生物悬浮液由()组成。
A.水,培养基B.代谢产物C.生物碎片D.A,B和C我的答案:D4、下列物质不属于凝聚剂的有()。
A.明矾B.石灰C.聚丙烯类D.硫酸亚铁我的答案:C5、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优先选用哪种固液分离手段()A.离心分离B.过滤C.沉降D.超滤我的答案:B6、不能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为()A.离心B.过滤C.双水相萃取D.超滤我的答案:D7、等密度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均可我的答案:A8、差速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均可我的答案:B9、下列哪项不属于发酵液的预处理()A.加热B.调pHC.絮凝和凝聚D.离心我的答案:D10、能够除去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是()A. 过滤B.萃取C.离子交换D.蒸馏我的答案:C11、过滤的透过推动力是()。
A.渗透压B.电位差C.自由扩散D.压力差我的答案:D12、颗粒与流体的密度差越小,颗粒的沉降速度()A.越小B.越大C.不变D.无法确定我的答案:A二、填空题1、根据目标产物存在的位置:分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根据目标产物存在的形式:分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我的答案:第1空:胞内第2空:胞外第3空:活性产物第4空:包含体2、固液分离的主要方法有______和______。
发酵液预处理中,体积较小的细菌和酵母菌,采用________分离;细胞体积较大的丝状体(霉菌放线菌),采用________分离。
我的答案:第1空:离心分离第2空:过滤分离第3空:离心第4空:过滤3、为使过滤进行的顺利通常要加入__________。
生物分离工程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生物分离工程是指将生物体内所需的活性成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工程技术。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分离工程的应用领域?A. 制药工业B. 酿酒工业C. 农业生产D. 燃料生产答案:D2.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方法不属于常见的生物分离工程方法?A. 附着法B. 膜分离法C. 蒸馏法D. 萃取法答案:C3. 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膜分离法B. 萃取法D. 离心法答案:A、B、C、D4. 以下哪个选项中的分离方法不适合于高分子物质的分离?A. 膜分离法B. 结晶法C. 离心法D. 沉淀法答案:B5. 在生物分离工程中,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成本因素B. 分离效率C. 操作难度D. 原料来源答案:A、B、C、D二、多选题1. 生物分离工程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酶的活性?B. pH值C. 浓度D. 氧气含量答案:A、B、C、D2. 下列哪些应用领域可以运用生物分离工程技术?A. 制药领域B. 酿酒领域C. 化妆品领域D. 电子领域E. 食品工业答案:A、B、C、E三、简答题1. 生物分离工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简要描述分离原理。
答案:生物分离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物质与其他物质分离开来。
常见的分离原理包括按照溶解度、相对分子大小、疏水性等特性进行分离。
2. 生物分离工程在制药领域的应用有哪些?举例说明。
答案:生物分离工程在制药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提取药物原料、纯化药物、分离杂质等。
例如,通过膜分离法可以将药物原料与废弃物质分离开来,提高纯度;通过离心法可以分离出生物制剂中的细胞碎片和溶液,得到纯度更高的药物。
四、应用题生物分离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请你分析以下场景并给出解决方案。
场景描述:某食品工厂生产的食品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营养成分,但是这种营养成分并不稳定,容易在加工过程中被破坏。
生物分离工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离心分离技术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差速离心B. 密度梯度离心C. 过滤离心D. 沉降离心答案:C2. 在生物分离过程中,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细胞破碎?A. 高压均质机B. 超声波C. 酶解法D. 渗透压调节答案:D3. 以下哪种物质不适合作为色谱分离的固定相?A. 硅胶B. 离子交换树脂C. 活性炭D. 聚丙烯酰胺凝胶答案:C4. 在蛋白质的盐析过程中,通常使用的盐类是?A. 高浓度的氯化钠B. 高浓度的硫酸铵C. 低浓度的氯化钠D. 低浓度的硫酸铵答案:B5.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蛋白质纯化中常用的层析技术?A. 凝胶渗透层析B. 离子交换层析C. 亲和层析D. 电泳答案:D6. 以下哪种设备不适用于大规模生物分子的分离?A. 超滤膜B. 离心机C. 色谱柱D. 微孔滤膜答案:D7. 在蛋白质的提取过程中,通常使用的缓冲液pH值范围是?A. 4-5B. 6-8C. 8-10D. 10-12答案:B8.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生物分离过程中常用的稳定剂?A. 甘油B. 蔗糖C. 氯化钠D. 柠檬酸钠答案:C9. 在生物分离工程中,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蛋白质的定量分析?A. 紫外-可见光谱法B. 比色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电泳答案:D10. 以下哪种设备在生物分离过程中不常用于浓缩和纯化?A. 蒸发器B. 冷冻干燥机C. 超滤膜D. 蒸馏塔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过滤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微滤B. 超滤C. 纳滤D. 反渗透答案:A、B、C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蛋白质的沉淀?A. 温度B. pH值C. 离子强度D. 蛋白质浓度答案:A、B、C、D3. 在生物分离工程中,以下哪些是影响色谱分离效果的因素?A. 固定相的性质B. 流动相的流速C. 温度D. 样品的浓度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生物分离过程中常用的浓缩技术?A. 蒸发B. 冷冻干燥C. 超滤D. 离心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A. 紫外-可见光谱法B. 比色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电泳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沉淀技术有哪些?答: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沉淀技术包括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和变性沉淀法。
一、单选题1、凝聚与絮凝的主要原理为()。
A.破坏胶体粒子的稳定性B.重力沉降C.筛分作用D.水化层作用我的答案:A2、凝集是指发酵液中的胶体粒子相互凝集成为直径为()左右块状絮凝体的过程。
A.1mmB.3 mmC.5mmD.7mm我的答案:A3、生物悬浮液由()组成。
A.水,培养基B.代谢产物C.生物碎片D.A,B和C我的答案:D4、下列物质不属于凝聚剂的有()。
A.明矾B.石灰C.聚丙烯类D.硫酸亚铁我的答案:C5、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优先选用哪种固液分离手段()A.离心分离B.过滤C.沉降D.超滤我的答案:B6、不能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为()A.离心B.过滤C.双水相萃取D.超滤我的答案:D7、等密度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均可我的答案:A8、差速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均可我的答案:B9、下列哪项不属于发酵液的预处理()A.加热B.调pHC.絮凝和凝聚D.离心我的答案:D10、能够除去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是()A. 过滤B.萃取C.离子交换D.蒸馏我的答案:C11、过滤的透过推动力是()。
A.渗透压B.电位差C.自由扩散D.压力差我的答案:D12、颗粒与流体的密度差越小,颗粒的沉降速度()A.越小B.越大C.不变D.无法确定我的答案:A二、填空题1、根据目标产物存在的位置:分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根据目标产物存在的形式:分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我的答案:第1空:胞内第2空:胞外第3空:活性产物第4空:包含体2、固液分离的主要方法有______和______。
发酵液预处理中,体积较小的细菌和酵母菌,采用________分离;细胞体积较大的丝状体(霉菌放线菌),采用________分离。
我的答案:第1空:离心分离第2空:过滤分离第3空:离心第4空:过滤3、为使过滤进行的顺利通常要加入__________。
生物分离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生物分离过程中,离心法主要依据的原理是()。
A. 重力沉降B. 离心力C. 电泳D. 过滤答案:B2. 凝胶色谱法中,分子分离的主要依据是()。
A. 分子大小B. 分子电荷C. 分子形状D. 分子重量答案:A3. 离子交换层析法中,蛋白质的分离主要依据是()。
A. 蛋白质的分子量B. 蛋白质的电荷C. 蛋白质的疏水性D. 蛋白质的溶解度答案:B4. 亲和层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基本原理是()。
A. 蛋白质的分子量B. 蛋白质的电荷C. 蛋白质的疏水性D. 蛋白质与特定配体的特异性结合答案:D5. 反相层析法中,溶剂的极性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是()。
A. 极性越大,分离效果越好B. 极性越小,分离效果越好C. 极性越大,分离效果越差D. 极性越小,分离效果越差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在生物分离过程中,______法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来实现分离的。
答案:萃取2. 电泳法中,带电粒子的迁移速度与其______和______有关。
答案:电荷量、分子大小3. 凝胶色谱法中,分子的分离主要依据分子的______,大分子物质不易进入凝胶孔隙,因此移动速度快。
答案:大小4. 离子交换层析法中,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在______离子交换剂上吸附较强。
答案:阴5. 亲和层析法中,配体与蛋白质的结合具有______性,因此可以实现特定蛋白质的分离。
答案:特异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离心法在生物分离中的主要应用。
答案:离心法在生物分离中主要应用于细胞、细胞器、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不同密度和大小的颗粒在离心管中形成不同的沉淀层,从而实现分离。
2. 描述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答案: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基于蛋白质分子大小的差异。
蛋白质通过凝胶柱时,小分子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颗粒内部的孔隙,路径长,移动速度慢;而大分子蛋白质则主要沿颗粒间隙流动,路径短,移动速度快。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一(第1~3章)二、填空题1、Cohn方程logS=β-KsI中,Ks越大,β值越小,盐析效果越好。
2、固液分离的主要方法有离心和过滤。
3、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方法主要有加热法、调节PH值、凝聚和絮凝、使用惰性助助滤剂、加入反应剂。
4、根据过滤机理的不同,过滤操作可分为澄清过滤和滤饼过滤两种类型5、盐析的操作方法有加入固体盐、加入饱和溶液法、透析平衡法。
6、核酸的沉淀方法主要有有机溶剂沉淀法、等电点沉淀发、钙盐沉淀法、溶剂沉淀法。
7、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性主要靠蛋白质分子间静电排斥作用、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等因素稳定。
8、为使过滤进行的顺利通常要加入惰性助滤剂。
9、典型的工业过滤设备有半框压滤机和真空转鼓过滤机。
10、常用的蛋白质沉析方法有盐析、等电点和有机溶剂。
二、填空1、常用离心设备可分为离心沉降和离心过滤两大类;2、在一个转子中,将粒子沉降下来的效率可以用 K系数来描述。
3、超离心法是根据物质的沉降系数、质量和形状不同,应用强大的离心力,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浓缩、提纯的方法。
4、密度梯度离心中,制备密度梯度的常用方法有手工法、梯度混合仪法、离心形成法。
5、阳离子交换树脂按照活性基团分类,可分为强酸型、弱酸型和中等强度;其典型的活性基团分别有磺酸基团、羧基和磷酸基。
7、蛋白质分离常用的层析方法有凝胶层析、多糖基离子交换、亲和层析和疏水层析。
8、离子交换分离操作中,常用的梯度洗脱方法有 PH梯度和离子强度梯度。
10、多糖基离子交换剂包括葡集团离子交换剂和离子交换纤维素两大类。
11、离子交换树脂由载体、活性基团和可交换离子组成。
12、DEAE Sepharose是阴离子交换树脂,其活性基团是二乙基氨基乙基。
13、CM Sepharose是阳离子交换树脂,其活性基团是羧甲基。
14、离子交换操作一般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
15、利用薄层定量测定时,一般控制待测组分的Rf在 0.2-0.5 之间。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色谱技术有哪些?A. 凝胶渗透色谱B. 离子交换色谱C. 亲和色谱D. 所有选项2. 以下哪种不是生物分离过程中常用的离心方法?A. 差速离心B. 等密度离心C. 沉降离心D. 过滤离心3. 膜分离技术中,哪种膜的孔径最小?A. 微滤膜B. 超滤膜C. 纳滤膜D. 反渗透膜4. 在亲和色谱中,常用的配体有哪些?A. 蛋白质B. 多肽C. 核酸D. 所有选项5.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用于蛋白质的纯化?A. 电泳C. 透析D. 离心6. 凝胶渗透色谱中,分子大小与洗脱速度的关系是什么?A. 分子越大,洗脱速度越快B. 分子越小,洗脱速度越快C. 分子大小与洗脱速度无关D. 以上都不正确7. 离子交换色谱中,离子强度对分离效果有何影响?A. 离子强度越高,分离效果越好B. 离子强度越低,分离效果越好C. 离子强度对分离效果无影响D. 离子强度适中时,分离效果最佳8. 亲和色谱中,配体与目标分子的结合力是什么?A. 静电作用B. 范德华力C. 特异性结合D. 疏水作用9. 以下哪种不是膜分离技术的优点?A. 操作简便B. 选择性高C. 能耗低D. 需要大量溶剂10.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定量分析?A. 紫外-可见光谱法B. 凝胶渗透色谱D. 透析答案:1-5 D,D,D,D,A;6-10 A,D,C,D,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生物分离工程的基本过程。
2. 描述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3. 解释亲和色谱的原理及其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假设某蛋白质样品通过凝胶渗透色谱进行纯化,已知样品的分子量为50kDa,色谱柱的孔径为100nm。
请计算该蛋白质在色谱柱中的洗脱体积,并解释其洗脱速度。
2. 某生物制药厂使用超滤膜进行蛋白质浓缩,已知膜的截留分子量为100kDa,蛋白质溶液的初始浓度为1mg/mL,体积为1L。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不属于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分离方法是:a) 超滤分离b) 离心分离c) 色谱分离d) 干燥分离答案:d) 干燥分离2. 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离心机是依据下列哪种原理工作的:a) 重力沉降b) 渗透压差c) 离心力d) 磁性分离答案:c) 离心力3. 下列哪种分离方法常用于酵母细胞的分离:a) 色谱分离b) 超滤分离c) 离心分离d) 蒸馏分离答案:c) 离心分离4. 生物分离工程中使用的常见层析柱包括:a) 凝胶过滤柱b) 脱盐柱c) 亲和层析柱d) 隔离柱答案:c) 亲和层析柱5. 毛细管电泳是一种基于什么原理的分离方法?a) 电动力b) 电荷性c) 分子大小d) pH值答案:b) 电荷性二、简答题1. 请简要概述生物分离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物分离工程是一种将生物材料中的目标物或产物与其他物质分离的工艺。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目标物与其他物质的分子大小、电荷性、亲和性等差异,利用不同的分离方法实现分离纯化。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离心分离、超滤分离、层析分离、电泳分离等。
2. 生物分离工程中的超滤分离是如何实现的?超滤分离是利用滤膜的孔径大小将溶液分离为不同的分子量区域。
通过对溶液进行压力驱动,将大分子物质、悬浮物和杂质滤除,只保留小分子物质或溶质。
超滤膜的孔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般在10纳米至0.1微米之间。
3. 请解释离心分离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分离工程中的应用。
离心分离是利用离心力将样品中的悬浮物或颗粒分离出来的方法。
离心分离的原理是根据离心力的作用使样品中的重质颗粒或固体沉降到离心管底部,而轻质物质则稳定地悬浮在上层。
离心分离在生物分离工程中广泛应用于细胞分离、蛋白质纯化等方面。
4. 请简述层析分离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物分离工程中的应用。
层析分离是一种基于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
其工作原理是将样品溶液通过固定相填充的柱子,利用流动相将不同性质的溶质进行选择性分离。
生物分离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A. 蛋白质和脂质B. 蛋白质和糖类C. 脂质和糖类D. 蛋白质和核酸答案:A2. 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是:A. 细胞核B. 线粒体C. 内质网D. 核糖体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器?A. 核糖体B. 线粒体C. 高尔基体D. 染色体答案:D4.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加倍发生在:A. 有丝分裂前期B. 有丝分裂中期C. 有丝分裂后期D.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答案:C5. 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A.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B. 脂质的种类和数量C. 膜上的糖类D. 膜上的离子答案:B6. 细胞内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是:A. 细胞核B. 线粒体C. 内质网D. 高尔基体答案:B7.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主要发生在:A. 细胞核B. 线粒体C.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 核糖体答案:C8. 细胞周期中,DNA复制发生在:A. G1期B. S期C. G2期D. M期答案:B9. 细胞凋亡是由以下哪个过程控制的?A. 细胞分裂B. 细胞分化C. 细胞衰老D. 细胞程序性死亡答案:D10. 细胞膜上的受体主要功能是:A. 传递信号B. 运输物质C. 细胞识别D. 细胞间连接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由双层______构成的。
答案:磷脂2. 细胞内负责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______。
答案:核糖体3. 细胞周期中,细胞体积增大的阶段是______。
答案:G1期4.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______。
答案:有丝分裂后期5. 细胞内负责蛋白质折叠和修饰的细胞器是______。
答案:内质网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答案:细胞膜的主要功能包括:维持细胞的形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以及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 描述细胞凋亡的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第一章导论一解释名词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加工过程1 、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生物分离工程):从发酵液、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细胞培养液中将目标产物提取、浓缩、分离、纯化和成品化的过程。
(ppt 第一章、课本page 1)2、生物加工过程:一般将生物产品的生产过程叫生物加工过程,包括优良生物物种的选育、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反应工程及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课本page 1)二简答题1 生物产品与普通化工产品分离过程有何不同?(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特点是什么?)答: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特点:<1>:发酵液组成复杂,固液分离困难——这是生物分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2>:原料中目标产物含量低,有时甚至是极微量——从酒精的1/10到抗菌素1/100,酶1/100万左右,成本高。
<3>:原料液中常伴有降解目标产物的杂质——各种蛋白酶降解基因工程蛋白产物,应快速分离。
<4>:原料液中常伴有与目标产物性质非常相近的杂质——高效纯化技术进行分离。
<5>:生物产品稳定性差——严格限制操作条件,保证产物活性。
<6>:分离过程常需要多步骤操作,收率低,分离成本高——提高每一步的产物收得率,尽可能减少操作步骤。
<7>:各批次反应液性质有所差异——分离技术具有一定的弹性。
2 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答:生物技术的主要目标产物是生物物质的高效生产,而分离纯化是生物产品工程的重要环节,而且分离工程的质量往往决定整个生物加工过程的成败,因此,生物分离纯化过程在生物技术中极为重要。
3 分离效率评价的主要标准有哪些?各有什么意义?(ppt)答:根据分离目的的不同,评价分离效率主要有3个标准:以浓缩为目的:目标产物浓缩程度(浓缩率m)以纯度为目的:目标产物最终纯度(分离因子a)以收率为目的:产品收得率(%)4 生物分离工程可分为几大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单元操作?(简述或图示分离工程一般流程及基本操作单元)答:生物分离工程分四大部分:<1>、发酵液预处理与液固分离。
生物分离工程练习题1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生物分离工程》练习题绪论1.生物分离过程包括目标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
2.生物分离过程的显著特点是什么?1、条件温和2、安全性、卫生性要求高3、方法需要具有高选择性4、对原料高度浓缩3.评价一个分离过程的效率主要有三个标准,目标产物的浓缩程度、分离纯化程度、回收率。
4.图中F表示流速,c表示浓度;下标T和X分别表示目标产物和杂质。
C、P和W分别表示原料、产品和废料。
写出产品浓缩率m、分离因子α、回收率REC的计算公式。
书本第九页第一章细胞分离与破碎1.在细胞分离中,细胞的密度ρS越大,细胞培养液的密度ρL越小,则细胞沉降速率越大。
2.过滤中推动力要克服的阻力有过滤介质阻力和滤饼阻力,其中滤饼占主导作用。
3.B可以提高总回收率。
A.增加操作步骤B.减少操作步骤C.缩短操作时间D.降低每一步的收率4.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不受C的作用。
A.重力B.摩擦力C.静电力D.浮力5.过滤的透过推动力是D 。
A.渗透压B.电位差C.自由扩散D.压力差6.在错流过滤中,流动的剪切作用可以B。
A.减轻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B.减轻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厚度C.加重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D.加重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厚度7.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受到重力,浮力,流体摩擦阻力的作用,当固体匀速下降时,三个力的关系平衡8.撞击破碎适用于D的回收。
A.蛋白质B.核酸C.细胞壁D.细胞器9.区带离心包括差速区带离心和平衡区带离心。
10.管式和碟片式离心机各自的优缺点。
管式,优点:离心力较大缺点:沉降面积小,处理能力降低碟片式,优点:沉降面积大缺点:转速小,离心力较小11.单从细胞直径的角度,细胞直径越小,所需的压力或剪切力越大,细胞越难破碎12.细胞的机械破碎主要方法有高压匀浆、珠磨、喷雾撞击破碎、超声波破碎13.细胞的化学破碎技术包括酸碱处理、酶溶、化学试剂处理。
第二章初级分离1.防止蛋白质沉淀的屏障有蛋白质周围水化层和双电层。
2.判断:当蛋白质周围双电层的ζ电位足够大时,静电排斥作用抵御蛋白质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使蛋白质溶液处于稳定状态而难以沉淀。
(正确)3.降低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和双电层厚度,可以破坏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实现蛋白质沉淀。
4.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有:盐析沉淀,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沉淀。
5..在Cohn方程中,logS=β-KsI中,盐析常数Ks反映 C 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
A.操作温度B.pH值C.盐的种类D.离子强度6.蛋白质溶液的pH接近其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 B 。
A.最大B.最小C.恒定D.零7.蛋白质溶液的pH在其等电点时,蛋白质的静电荷数为 0 。
8.判断:在高离子强度时,升温会使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有利于盐析沉淀(错)9..判断:利用在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最低的原理进行分离,称为等电点沉淀,而不必考虑溶液的离子浓度的大小。
(错)10..在Cohn方程中,logS=β-KsI中,β常数反映 B 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
A.无机盐的种类B.pH值和温度C.pH值和盐的种类D.温度和离子强度11.无论是亲水性强,还是疏水性强的蛋白质均可采用等电点沉淀。
(×)因为亲水性强的蛋白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等电点时也不易沉淀,所以只适用于疏水性强的蛋白质(酪蛋白)。
12.。
变性活化能A的蛋白质可利用热沉淀法分离。
A.相差较大B.相差较小C.相同D.相反13.在相同的离子强度下,不同种类的盐对蛋白质盐析的效果不同,一般离子半径 A效果好。
A.小且带电荷较多的阴离子B.大且带电荷较多的阴离子C.小且带电荷较多的阳离子D.大且带电荷较多的阳离子14.盐析沉淀时,对 A蛋白质所需的盐浓度低A.结构不对称且高分子量的B.结构不对称且低分子量的C.结构对称且高分子量的D.结构对称且低分子量的15.盐析常数Ks随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的增高或分子结构的不对称性而增加。
16.疏水性氨基酸量高的蛋白质的疏水区大,疏水性强,因此,蛋白质表面由不均匀分布的荷电基团形成的荷电区、亲水区和疏水区构成。
17.名词解释盐析: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解度的降低、发生沉淀的现象等电点沉淀:利用蛋白质在pH值等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溶解度下降的原理进行沉淀分级的方法18.影响盐析的因素有哪些?无机盐种类:相同离子强度下,不同种类的盐对蛋白质的盐析效果不同。
主要影响盐析常数Ks浓度pH值和温度: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反映在对β值的影响第四章膜分离1.膜分离是利用具有一定D特性的过滤介质进行物质的分离过程。
A.扩散B.吸附C.溶解D.选择性透过2.反渗透中,溶质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则施加的压力越大。
3.反渗透分离的对象主要是A。
A.离子B.大分子C.蛋白质D.细胞4.超滤膜主要用于 D 分离。
A.菌体B.细胞C.微颗粒D.不含固形物的料液5.微滤主要用于 A 分离。
A.悬浮物B.不含固形物的料液C.电解质溶质D.小分子溶质溶液6.透析主要用于 D 。
A.蛋白质分离B.细胞分离C.悬浮液的分离D.生物大分子溶液的脱盐7.菌体分离可选用 C 。
A.超滤B.反渗透C.微滤D.电渗析8.除去发酵产物中的热源通常选用 C 。
A.反渗透B.微滤C.超滤D.透析9.蛋白质的回收浓缩通常选用 B 。
A.反渗透B.超滤C.微滤D.电渗析10.不对称膜主要由起膜分离作用的表面活性层和起支撑强化作用的惰性层构成。
11.孔径越大的微滤膜,其通量A。
A.下降速度越快B.下降速度越慢C.上升速度越快D.上升速度越慢12.超滤和微滤是利用膜的筛分性质以B为传质推动力。
A.渗透压B.膜两侧的压力差C.扩散D.静电作用13.超滤和微滤的通量C。
A.与压差成反比,与料液粘度成正比B.与压差成正比,与料液粘度成正比C.与压差成正比,与料液粘度成反比D.与压差成反比,与料液粘度成反比14.电渗析过程采用的膜为C。
A.亲水性膜B.疏水性膜C.离子交换膜D.透析膜15.相对分子量相同时, B分子截留率最大。
A.线状B.球型C.带有支链D.网状16.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时, A分子截留率较低。
A.线状B.带有支链C.球状D.不带支链17.两种以上高分子溶质共存时与单纯一种溶质存在的截留率相比要 A 。
A.高B.低C.无变化D.低许多18.膜面流速增大,则 C 。
A.浓度极化减轻,截留率增加B.浓度极化严重,截留率减少C.浓度极化减轻,截留率减少D.浓度极化严重,截留率增加19.膜分离过程中,料液浓度升高,则 D。
A.粘度下降,截留率增加B.粘度下降,截留率降低C.粘度上升,截留率下降D.粘度上升,截留率增加20.当pH C ,蛋白质在膜表面形成凝胶极化层浓度最大,透过阻力最大,此时截留率最高。
A.大于等电点B.小于等电点C.等于等电点D.等电点附近21.真实截留率和表面截留率在 B情况相等。
A.存在浓差极化 B.不存在浓度极化 C.料液浓度较大 D.料液浓度较低22.错流过滤操作中,料液流动的剪切力作用可以B。
A.减轻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厚度B.减轻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厚度C.加重浓度极化,且增加凝胶层厚度D.加重浓度极化,且降低凝胶层厚度23.当压力逐渐增大时,膜表面出现浓差极化现象,此时,透过通量的增长速率A。
A.放慢B.加快C.不变D.为零24.欲使溶质浓度高的一侧溶液中的溶剂透过溶质低的一侧时,在溶质浓度高的一侧 A。
A.施加压力大于渗透压B.加压力小于渗透压C.加压等于渗透压D.减压小于渗透压25.论述:分离影响膜分离速率的因素。
操作形式、流速、压力、料液浓度(书本74页)26.膜分离过程中影响截留率的因素有哪些?p72分子特性: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时,呈线状的分子截留率较低,有支链的分子截留率较高,球形分子的截留率最大。
其他高分子溶质的影响:当两种以上高分子溶质共存时,其中某一溶质的截留率要高于其单独存在的情况操作条件:温度升高,黏度下降,则截留率降低。
膜表面流速增大,则浓度极化现象减轻,截留率减小。
27.膜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811、凝胶极化引起的凝胶层,阻力为R g2、溶质在膜表面的吸附层,阻力为R as3、膜孔堵塞,阻力为R p4、膜孔内的溶质吸附,阻力为R ap28.名词解释膜组件:由膜、固定膜的支撑、间隔物以及收纳这些部件的容器构成的一个单元浓度极化:在膜分离操作中,所有溶质均被透过液传送到膜表面上,不能完全透过膜的溶质受到膜的截留作用,在膜表面附近浓度升高。
在膜表面附近浓度高于主体浓度的现象。
凝胶极化:当分离含有菌体、细胞或其他固形成分的料液时,在膜表面形成凝胶层的现象。
膜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截留曲线上截留率为0.9的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错流过滤:又称切线流过滤,料液的流动方向与膜面平行,流动的剪切作用可大大减轻浓度极化现象或凝胶层厚度,使透过通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30.膜的孔道特性包括孔径、孔径分布、孔径率第五章萃取1.溶质在液—液两相中达到萃取平衡时,萃取速率为 B 。
A.常数B.零C.最大值D.最小值2.溶质在两相达到分配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 C。
A.相等B.轻相大于重相中的浓度C.不再改变D.轻相小于重相中的浓度3.分配常数与分配系数 C 。
A.完全相同B.数值相同C.分配常数是分配系数的一种特例D.分配系数是分配常数的一种特例4.溶质在两相中的分配平衡时,状态函数与萃取操作形式无关。
5.Henry型平衡关系,y=mx在低浓度范围内适用。
ngmuir型平衡方程,12m xym x=+在高浓度范围适用。
7.弱酸性电解质的分配系数随pH 降低而增大,弱碱性电解质随pH 降低而减小。
8.有机溶剂的选择原则为相似相容性原则。
9.①萃取因子是表示萃取相中溶质的量与萃余相中溶质的量之比。
(对)②萃取分率是表示萃取相与原料液中溶质的量之比。
(对)③萃余分率是表示萃余相与原料液中溶质的量之比。
(对)10.若萃取平衡符合线性关系,并且各级萃取流量之和为一常数,各级萃取流量均相等时萃取分率 A。
A.大B.相等C.小D.不确定11.红霉素是碱性电解质,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水相从pH 9.8降至pH 5.5时,分配系数会B 。
A.不改变B.降低C.先升后降D.增加12.青霉素是较强的有机酸,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时,水相中pH从3 升至6时,分配系数会A。
A.明显降低B.变化不大C.明显增加D.恒定不变13.双水相相图中,系线越长,两相间的性质差别越大。
14.双水相中溶质在两相中的分配主要有静电作用、疏水作用、生物亲和作用。
15.非电解质溶质在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