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介绍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22.50 KB
- 文档页数:11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简介扬州大学坐落在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美丽古城扬州,外国语学院位于学校中心校区荷花池校区教学主楼。
我校外语专业具有悠久的办学传统,始设于1960年,至今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是江苏省外语人才主要培养基地之一。
外国语学院的前身为扬州师范学院外语科。
1959年,扬州师范学院为适应形势需要,设立外语教研室。
1960年8月,在外语教研室的基础上,建立外语科,设俄语、英语两个专业,招收首批学生76人(俄语专业两个班共50人,英语专业一个班共26人),于1962年7月顺利毕业。
1961年继续招收俄语班,1962年起停止招收新生。
1962年底生物系撤销,该系学生转入外语科学习外语,俄语招收两个班、英语一个班,于1965年暑期毕业。
1965年9月,外语科停办,其教职工并入公共科。
1965年和1970年,为扬州地区举办了两期中学英语师资培训班。
1972年3月,建立外语系,外语专业恢复招生。
1972年至1976年连续招收5届共180名大学普通班学员,前三届学制两年半,后两届学制三年。
1977年恢复高考后,开始招收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学制四年。
1985年9月招收首批“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
1992年5月,驻扬6所省属高校合并组建扬州大学。
1998年8月学校按学科群调整院系结构, 以原师范学院外语系为主体,与其他五所学院外语教研室合并组建外国语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85人,其中专任教师164人,常年聘用外籍教师10余人。
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3人(含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43人、讲师99人,博士39人(含在读)、硕士120人,硕士生导师47人。
学院现有在籍全日制本科学生837人,在籍全日制研究生186人,在籍非全日制研究生365人,在籍成人学历教育学生620人。
学院设有英语(设英语教育和翻译两个方向)、商务英语、日语、朝鲜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六个本科专业和三个大学英语教学部;设有“中外语言文化比较与会通”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设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下设“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等六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一、既古老又年轻的美学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18世纪中叶(1750年),由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加登创建,中间经过康德、歌德、席勒、谢林等人发展,最后由黑格尔集大成,建构起严谨的美学体系。
美学学科名称的历史尽管很短暂,并不等于学科本身的历史也同样短暂,这是两回事,应该加以区分。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美学思想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东方,至少从我国先秦的老子开始就有了美学思想;在西方,至少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开始就有了美学思想。
至于人类的审美意识,那就更早了。
它体现在一定的物化产品中。
(新石器之石刀、早期壁画4、彩陶1—3 )恩格斯说:“有了人,我们就有了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74页)“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2页)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先有审美意识,后有美学思想,最后才有美学这门学科的产生和建立。
当然,这三者不是绝对划分的,它们相互渗透和积累,形成一个历史过程。
(一)前美学时期的回顾所谓“前美学时期”指的是鲍姆加登创立美学这一学科之前的美学历史,亦即18世纪之前美学这一学科尚未成为独立的学科之前的美学阶段。
18世纪以前,美学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原因在于当时的科学还没有发展到严格划分学科的阶段,美学还不可能从哲学、文艺理论、伦理学、宗教中独立出来,成为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以及具有严谨科学体系的学科。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对美和艺术问题进行哲学上的探讨。
例如《国语》中的伍举论美,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关于美和美感问题最早的论述。
伍举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教材P4)孔子(孔子)《论语》中关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论述,主张文与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关于《韶》乐、《武》乐的论述:“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