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4.1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教学设计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关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这一观点,是为深入学习细胞的知识作铺垫,属了解水平。
教材通过事例从几个方面提供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因此,该内容的教学目标定为“举例说出”。
在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是学生没有学习过的,这些结构层次都属于基本概念,因此需要理解学习。
不仅理解生命系统的这些结构层次的含义,还应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是层层相依,紧密相联的,同时,还应初步理解生命系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因此,教学目标定为“举例说明”。
在分析组成生命系统的多层次关系的基础上,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设计思路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
四、教学中的其他问题及对策
本节教材涉及较多的初中知识,同时,由于时间相隔较长而容易遗忘,因此,本节教学除完成知识上的教学目标之外,还具有熟悉学生,了解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尽量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
二是不要仅仅拘泥于具体的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从系统的角度看待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以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是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教学策略,并注意教师列举的事例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热点相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为师者说:习题目标(没有目标,从来就没有对理想的追求)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
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
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内容涉及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生命系统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让学生初步了解到,生命科学的研究是从这些层次上展开和深入的,而细胞是其他生命系统层次的基础,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由于本模块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来展开教学内容的,后续各章依次讲述了这一基本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变化等,因此,本章既是后续各章的基础,又具有统领本模块的作用。
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从最小的细胞开始,到最大的系统生物圈,尽管生命系统复杂多样,大小不同,但它们层层相依,都离不开细胞这个最基本的生命体。
基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本模块要研究的对象,本章还从以下几个角度比较全面地认识细胞。
(1)非细胞形态的病毒必须依赖于细胞生活和繁殖的提示:SARS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而安排在章首,除激发兴趣之外,还重在说明:病毒只有依赖于细胞才能生活,从而更加说明了细胞的重要性。
(2)以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为题的资料分析:用不同的资料,如单细胞生物的运动和分裂、人的生殖和发育、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和艾滋病破坏人体免疫细胞,分别从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运动、繁殖、生长与发育、应激性和稳态5个方面说明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的。
积累探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与疑,疑则诱发探究)积累探索1 探索SARS病毒、HIV病毒的结构,它们是如何生活和繁殖的?是如何危及人的生命的?方法:讨论法、文献法、上网查寻法方法指导:生物的结构决定其功能,因此了解某生物要先弄清该生物的结构,然后再弄清其生理过程及他们的生理功能。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教材分析: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
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
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过程与方法】:(1)尝试将你所获得的文字、图表信息表达出来。
(2)自主学习: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资料收集和整理生物学史资料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
(2)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1、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2、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四、教学策略: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本节课根据我校推行的翻转课堂模式:A课+B课。
设计以下几个环节:1、根据教材内容提前备课,编制适合学生自学的学案,录制疑难点的解决微课。
上课时推送到学生的平板上。
2、A课:设计层层递进的自学任务单,学生根据任务单先沉浸阅读课本,独立完成学案内容,如有疑难可观看相应微课。
3、B课:小组内讨论解决组内疑难问题,如有疑问,写到问题单呈交老师,班内解决。
4、最后教师总结点评疑难问题,完成本节课的练习题。
五、教学用具: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ppt幻灯片六、教学过程学情分析细胞的部分知识,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成分,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构成的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学生在七年级就已经学过。
由于间隔的时间过长,学生对这些知识难免遗忘或记忆模糊不清。
此外,初中生物主要集中于宏观学习,学生对于微观部分具有极强的兴趣。
学生对非典的记忆不是很深刻和熟悉,而埃博拉病毒是最近几年关注度极高的病毒,因此在教学中用埃博拉病毒代替SARS病毒讲解非细胞结构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细胞。
人教版必修一生物教案篇一:高一生物必修一人教版全套教案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第2节细胞的分化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第4节细胞的癌变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一、教学目标:【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了解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
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
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
高中生物生物圈到细胞教案班级: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圈和细胞的概念及其关系;2. 掌握生物圈的组成和功能;3. 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4. 能够描述生物圈与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1.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等;- 生物圈由生物体、非生物体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所构成。
2. 生物圈的组成和功能:- 讲解生物圈的主要组成部分:生物体、生态系统和生态区域;- 分析生物圈的功能:维持生物多样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
3. 细胞的概念:-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体都由一个个细胞组成;- 解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
4. 细胞与生物圈的关系:- 探讨细胞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参与生态系统的运转;- 强调细胞通过物质的吸收和排出、能量的转换等过程与生物圈相互联系。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生物圈和细胞的概念及重要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基本认识。
2. 实验:进行相关实验,观察细胞结构、功能等,增进学生对生物圈和细胞的理解。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生物圈与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
教学评估:1. 小测验: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物圈和细胞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问答等环节的表现,看是否能积极参与。
教学反思: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教学教案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及其范围。
2. 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能够描述生物圈与细胞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 生物圈的概念及其范围。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1. 生物圈与细胞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生物学教材。
2. 教具:地球仪、细胞模型、显微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的概念及其范围。
2. 新课导入:介绍生物圈的概念,解释其范围,如地球表面到大约10千米的高度,以及地下约10千米的深处。
3. 教学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生物圈的理解,引导他们思考生物圈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5. 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模型,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6.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生物圈中的不同生物,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圈与细胞之间的关系。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内容。
10. 课后辅导:对学生在课后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和辅导。
六、教学拓展1. 引入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等。
2. 讨论生物圈内的不同生态系统,如森林、海洋、草原等,并分析其特点和功能。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七、课堂练习1.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生物圈和细胞的理解。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样本。
八、案例研究1. 选择一些具体的生物案例,如细菌、植物、动物等,让学生研究其在生物圈中的角色和功能。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物如何通过细胞结构和功能来实现其生存和繁衍。
九、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生物圈和细胞之间的关系。
2.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生物案例,分析其如何在生物圈中生存和繁衍,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课标解读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原因简单了解即可。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可结合图片来识记。
3.生命系统中各个层次间的关系及各层次的判断是本节重点,应通过讲练理解和掌握。
●教学地位在高考试卷中涉及本课时的知识点的命题相对较少,但从课程编排的角度上,它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节课,担负着初高中相互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任务,即绪论课。
如何使学生产生对本模块的学习,甚至整个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要解决的首要目标。
●教法指导1.生物体的结构决定功能,因此了解某生物应先弄清生物体的结构,然后再剖析其生理过程及生理功能。
如SARS病毒、HIV病毒的结构→生活增殖等→总结其危害。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课时的难点。
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图片如P5龟的生命系统层次,提出问题如生命系统包括哪几个层次?从小到大如何排列?继而拓展延伸如把龟换做大肠杆菌或一棵白杨树呢?课前自主导学的知识2,让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多样性,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1.给你一滴水,在显微镜下你可看到很多的物体,你如何判断它们是不是生物?2.能用富含有机物的液体去培养流感病毒吗?3.诗词“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里描述的水稻和稻田里的青蛙隶属的生命系统层次相同吗?●教学流程设计课前自主探究:①阅读教材P2~4,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及思考交流1”;②阅读教材P4~6完成“【课前自主导学】知识2及思考交流2”。
⇒步骤1:情景导课:以【新课导入建议】中的一种或两种设问方式导出课题。
⇒步骤2:建议通过提问板书如以窗外的一棵常见植物为例写出其所有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等。
⇒步骤3:采取抢答方式完成【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的“问题导思”并指出“并非一切生物均由细胞构成”。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 1 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课时安排
2 课时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第一章走进细胞的引入,让他们体会一下学习细胞的好处。
板书〗第1 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边思考边回答。
〖生答师提示〗1. 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 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此外,SARS病毒还
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问题〗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
板书及问题〗一、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列表说明(板书)〗选列出问题空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教师总结。
表1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思考与讨论〗1. 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 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
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
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
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
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小结〗让学生思考之后看第四页第一二段。
(第一课时完)
复习引入〗略。
板书〗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问〗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可以分为那些层次?为什么说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列表说明(板书)〗选列出问题空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教师总结。
表2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思考与讨论〗 1.提示: 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 发生变化。
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
应当指出 的是,生物圈只有 1 个。
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 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
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 官、系统等层次。
2. 提示: 细胞层次; 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 没有细胞就没有
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 一系
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 提示: 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 但不是生命系统, 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
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小结〗略
〖作业〗课后练习一二题。
〖答案〗 1. ( 1)活细胞: A 、D 、G 、I ;( 2)死细胞: B 、E ;( 3)细胞的产物:
C 、F 、 H 。
2. (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 种群层次;( 3)群落层次。
拓展题 1. 提示:不是。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 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 提示: 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 其意义具有两面性, 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
不全面的。
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 毒的药物和疫苗, 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从否定的角度看, 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 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 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
环境共同组成
地球上只有一 个生物圈
生 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