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电子与微电子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微电子制造技术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微电子制造技术是当今信息时代的重要支撑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微电子制造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从微电子制造技术的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微电子制造技术的新进展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高品质电子产品需求的日渐增加,微电子制造技术在整个电子产业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微电子制造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和升级。
1、新型晶体管的涌现在微电子制造技术中,晶体器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在达到4nm左右时遇到了困境。
但随着新型晶体管的涌现,这一限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突破。
例如,半金属半绝缘体场效应晶体管(FinFET)和多峰形蜗牛晶体管(MBCFET)等,在提高晶体管性能的同时,降低了功耗和散热问题,有望成为未来计算机芯片制造的新选择。
2、3D打印技术的应用3D打印技术的出现,为微电子制造技术带来了全新的突破。
该技术可以用于制造传统的电子元器件,也可以用于制造微纳米制造模板,甚至可以用于直接打印出基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材料的电子元件。
这些技术对于微电子制造的材料和器件研究,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3、高清晰度显示器的生产高清晰度(High-Definition,简称HD)显示器可以提供更加清晰明晰的显示效果,已经成为移动设备、电视机等电子产品市场的主流趋势。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微电子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加强高清晰度显示器的制造技术。
例如,在制造宽色域显示器时,采用了类似于“白色LED + 红绿蓝荧光粉”的方式,提高了显示器的亮度和色彩还原度。
二、微电子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除了新型晶体管、3D打印和高清晰度显示器等技术的突破,微电子制造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发展:1、低功耗和高信噪比低功耗和高信噪比是微电子制造技术需要持续发展的一个方向。
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各种传感器的应用日益广泛。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方向,涉及到微电子器件、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认识和介绍。
1. 专业概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等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研究微电子学和集成电路技术,培养学生具备设计和制造微型电子器件、集成电路,以及开发应用相关技术的能力。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2. 学科发展历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它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
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随着集成电路(IC)技术的崛起,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80年代至今,随着半导体工艺、器件和封装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3. 专业培养目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微电子学与集成电路技术的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掌握微电子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测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在电子信息、通信等行业从事技术研发、生产与制造、工程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4. 专业课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半导体物理与工艺等多个方向的知识。
其中,常见的课程包括:•微电子学基础•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制造工艺•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测试与可靠性等5. 就业前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包括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半导体工艺、电子信息产业等。
毕业生可以在半导体企业、电子设备制造企业、通信设备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技术研发、生产与制造、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高新技术六大技术领域一般认为,高技术包括六大技术领域,12项标志技术和9个高技术产业。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六大高技术领域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它们将在本世纪获得迅速发展,并通过广泛的实用化和商品化,成为日益强大的高技术产业。
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为标志的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核心;以光电子技术、人工智能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前导;以超导材料、人工定向设计的新材料为标志的新材料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支柱;以航天飞机、永久太空站为标志的空间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外向延伸;以深海采掘、海水利用为标志的海洋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内向拓展。
六项高技术领域中的12项标志技术,是已经萌发但还远未成熟的前沿技术。
本世纪的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将缩小,但由于高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强制性渗透改造了这些传统产业部门,因此这些产业的绝对产量和产值不会萎缩。
(一)信息技术领域信息技术是六大高技术的前导。
主要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
信息技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当前信息技术主要表现在:(1)集成电路。
目前世界上1兆位和4兆位的动态随机存储器芯片已得到广泛应用,16兆位的芯片也已产生。
此外,光子集成电路和生物集成电路的研制开发也已获得重大进展。
(2)电子计算机。
目前世界上计算机的装机台数超过一亿,超巨型计算机速度已超过100亿次。
现在的计算机,类似人的左脑进行逻辑思维方面的工作。
而形象思维方面的工作则要通过人的右脑完成。
为解决形象思维问题,人们正在研制神经计算机和模糊计算机。
神经计算机从微观上以自底到顶的方式接近人脑,而模糊计算机则是从宏观上,以从顶到底的方式接近人脑。
(3)软件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由两部分技术组成,即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
知识和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创新、传播和应用等环节的运行,将以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为前提。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领域。
这门学科集计算机科学、通信科学、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控制科学等多个学科于一身,具有广阔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本文将从该专业的定义、历史、现状和未来四个方面来探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定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集计算机科学、通信科学、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控制科学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
该专业主要研究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術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通过使这些技术达到一种协同效应,实现电子元器件、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方面的互相融合,从而促进电子信息科技的发展和前进。
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历史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无线电技术、电信技术以及电子管技术等迅速发展,人们也开始意识到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对社会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相关领域,逐渐形成了如今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不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质开始显现,是在20世纪70年代。
那个年代,计算机技术逐渐得到了发展,而且人们渐渐意识到通过集成电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计算机的性能。
在此基础上,微电子技术、数字电路技术、通信技术等相关学科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如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并在国家的信息化战略计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在国际上,该专业已经成为一个引领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学科。
在中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也是国家着力发展的领域之一。
深圳市、杭州市、南京市、成都市等地也设立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院校,如深圳大学、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等。
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特点分类和应用摘要:微电子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简要介绍微电子的发展史,并且从光刻技术、氧化和扩散技术、多层布线技术和电容器材料技术等技术对微电子技术做前景展望。
关键词:微电子晶体管集成电路半导体。
微电子学是研究在固体(主要是半导体)材料上构成的微小型化电路、电路及系统的电子学分支,它主要研究电子或粒子在固体材料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并利用它实现信号处理功能的科学,以实现电路的系统和集成为目的,实用性强。
微电子产业是基础性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它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快,除了技术本身对国民经济的巨大贡献之外,还与它极强的渗透性有关。
微电子学兴起在现代,在1883年,爱迪生把一根钢丝电极封入灯泡,靠近灯丝,发现碳丝加热后,铜丝上有微弱的电流通过,这就是所谓的“爱迪生效应”。
电子的发现,证实“爱迪生效应”是热电子发射效应。
英国另一位科学家弗莱明首先看到了它的实用价值,1904年,他进一步发现,有热电极和冷电极两个电极的真空管,对于从空气中传来的交变无线电波具有“检波器”的作用,他把这种管子称为“热离子管”,并在英国取得了专利。
这就是“二极真空电子管”。
自此,晶体管就有了一个雏形。
在1947年,临近圣诞节的时候,在贝尔实验室内,一个半导体材料与一个弯支架被堆放在了一起,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就诞生了,由于晶体管有着比电子管更好的性能,所以在此后的10年内,晶体管飞速发展。
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集成电路(IC)。
到1959年,就有人尝试着使用硅来制造集成电路,这个时期,实用硅平面IC 制造飞速发展.。
第二年,也是在贝尔实验室,D. Kahng和Martin Atalla发明了MOSFET,因为MOSFET制造成本低廉与使用面积较小、高整合度的特点,集成电路可以变得很小。
微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电子技术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受到了广泛关注。
微电子技术专业的建设方案应该确保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能够全面发展,掌握在微电子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个关于微电子技术专业的建设方案,详细介绍了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
一、专业背景和建设目标微电子技术专业的建设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在微电子产品设计、制造和检测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该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在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行业中持续成长和发展。
二、课程设置1.电子电路基础:介绍微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电子元器件基本特性、二极管和晶体管等。
2.微电子学基础:深入讲解微电子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包括半导体物理学、固体电子学和VLSI技术等。
3.微电子器件与工艺:介绍主要的微电子器件和工艺技术,包括MOSFET、BJT、MEMS、CMOS工艺等。
4.微电子测量技术:重点讲解微电子产品的测试和测量技术,包括功率谱分析、频谱分析和差分电路测试等。
5.微处理器原理与设计:介绍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于微处理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微电子器件模拟与设计:引导学生掌握微电子器件的模拟仿真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7.微电子工程实践:通过实验和项目实践,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加深对微电子技术的理解。
8.专业英语:将英语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便于他们在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他人的意思。
三、实践教学环节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熟练应用于实践,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具体包括:1.实验室建设:建设现代化的微电子实验室,配置先进的设备和工具,满足学生实验和项目实践的需求。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日益广阔。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到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领域,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和电子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且目前国内外电子产业表现出极高的发展潜力,尤其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兴起,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都离不开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支持。
此外,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如无人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领域也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前景优越。
其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多样化。
电子科学与技术作为一个庞大的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应用。
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专业方向,如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光电子技术与光通信等。
这些不同的专业方向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趋势。
例如,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都在不断推陈出新,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通信技术领域,随着物联网和5G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对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研发提供更多的机会,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投入进去。
因此,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多样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发展选择。
此外,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还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作为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例如,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专项资金投入、技术研发的政策支持等,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简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IST)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等。
其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电子、通信、计算机、信息处理、光电子、微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无线及卫星通信等诸多领域。
在当今信息时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通讯、计算机、互联网、移动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历史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20世纪初,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电子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为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兴起,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例如,自动驾驶技术、无人机技术、智能家居系统等均涉及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领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电子物理学:研究电子器件及其特性,包括半导体材料、光电器件、量子器件、传感器等。
2. 通信技术:研究通信系统的设计、构建和优化,包括数字通信、模拟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无线通信等。
3. 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构建和优化,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科学计算等。
4. 信息处理与传输:研究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处理、显示和推荐等技术,包括数字信号处理、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
5. 微电子技术:研究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包括CMOS工艺、集成电路设计、器件加工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领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
以下是其主要应用领域:1. 通信领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最早应用领域之一,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中,包括宽带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微电子技术是指将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系统集成到微小尺寸的半导体芯片中,使设备的体积更小、功耗更低、效率更高,在通信、计算机、军事、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日趋成熟和广泛。
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晶体管技术20世纪5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了第一片晶体管,德州仪器公司又在1958年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集成电路芯片,这时的微电子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集成电路技术20世纪70年代,集成电路技术开始快速发展,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芯片集成度不断提高,生产成本也得到显著降低。
同时,微电子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中。
第三阶段:微纳电子技术21世纪以来,微电子技术进入了微纳电子技术阶段。
采用奈米尺度制造工艺,制造出了能够处理大量信息的微型芯片,设备更加小巧,更加高效。
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微电子技术在科技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就是计算机与通信领域。
除此以外,微电子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电力等领域。
1.计算机与通信领域计算机和通信行业是微电子技术最核心的应用领域。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市场需求也愈发庞大。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着计算机能耗的降低,效率的提高。
CPU的运作速度也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
随着物联网的兴起,人们对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微电子技术的成熟发展,助推了这些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2.医疗领域微电子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涉及到心血管疾病、肺部病毒、糖尿病等疾病的检测和治疗。
例如,随着医学治疗手段的不断推广,微电子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心脏起搏器、人工晶体眼等器械中,大大的提高了治疗效果。
3.工业和电力行业工业和电力领域也是微电子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随着智能制造和智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微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1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2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技术3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5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计算机技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效结合,使信息的处理速度,传递速度得到了惊人的提高,从此人类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是人类信息传播和处理手段的革命。
•1、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和(c )•A.医疗技术B.勘探技术•C.计算机技术D.生物工程技术•2、王选院士主持研制了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这一伟大发明处于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 b)•A.第二次革命时代 B.第三次革命时代•C.第四次革命时代D.第五次革命时代•3、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第一次打破了时空限制的•是( a)•A、语言的使用•B、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C、文字的创造D、印刷术的发明•4、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是(a )。
•A、语言的使用B、文字的创造•C、汉字的使用D、印刷技术的发明•5、小杰对电脑说“请关机",电脑马上执行了关机•命令,这其中主要应用了人工智能中的(c)•A、图像识别技术B、指纹识别技术•C、语音识别技术D、字符识别技术•6、为了测试汽车安全气囊的安全性,用计算机制•作汽车碰撞的全过程,结果“驾驶员”头破血•流。
这里使用了哪种计算机技术(a )•A、虚拟现实技术B、语音技术•C、智能代理技术D、碰撞技术•7、Word 2000软件中有一个“大眼夹”,当用•户插入图片时,它会提示相关信息,表明它•具有()。
•A、自主性 B、主动性•C、适应性 D、智能性•8、在英国某些超市里,顾客付款时只需在收银•台处输入自己的指纹即可完成付款,请问这•主要应用了( )技术。
•A、人工智能技术B、语音技术•C、虚拟现实技术D、多媒体技术。
新技术革命名词解释一、定义新技术革命是指20世纪中叶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兴技术变革浪潮。
二、主要技术领域1.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新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
它包括计算机技术(从大型机到微型机、超级计算机等不断发展,计算能力大幅提升)、通信技术(如从传统的电话通信发展到现代的光纤通信、卫星通信、5G等高速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不断向更小尺寸、更高集成度发展,是电子设备性能提升的基础)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和传输变得极为便捷,推动了全球的信息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方式,例如电子商务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购物、交易等活动。
2.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领域。
基因工程能够对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和改造,例如转基因作物的培育,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抗病虫害能力等;细胞工程可用于细胞融合、克隆技术等方面,克隆动物就是细胞工程的成果之一;发酵工程在食品、医药等行业广泛应用,如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啤酒、抗生素等;酶工程则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进行生产,如在洗涤剂中添加酶制剂以提高洗涤效果。
3. 新能源技术-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凸显,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备受关注。
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新型的水能利用技术)、核能(如第三代、第四代核电站技术,提高安全性和能源利用效率)、地热能、生物质能等。
太阳能光伏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风能发电则是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发电,这些新能源具有可再生、清洁等优点,有助于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
4. 新材料技术- 新材料技术致力于开发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材料。
例如,高性能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超导材料(在低温下电阻为零,可用于制造超导磁悬浮列车等高效能设备)、纳米材料(尺度在纳米级别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用于药物载体、高性能电子元件等方面)、智能材料(能够感知环境变化并作出响应的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等。
你该知道的微电子技术知识二大爷公司笨笨收集微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以半导体集成电路为核心的高新电子技术, 它在二十世纪迅速发展, 成为近代科技的一门重要学科。
微电子技术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心脏, 对航天航空技术、遥测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家用电器产业的发展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微电子技术是军用高技术的核心和基础。
军用高技术的迅猛发展,武器装备的巨大变革,在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结果。
微电子技术的渗透性最强,对国民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经济实力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把微电子技术作为最要害的技术列在高技术的首位,使其成为争夺技术优势的最重要的领域。
一、基本概念简介: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 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
它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 是微电子学中的各项工艺技术的总和。
微电子技术是在电子电路和系统的超小型化和微型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核心是集成电路, 即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 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按照一定的电路互联, 采用微细加工工艺, 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如硅和砷化镓)上, 并封装在一个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
与传统电子技术相比, 其主要特征是器件和电路的微小型化。
它把电路系统设计和制造工艺精密结合起来, 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因而成本低, 可靠性图1微电子技术中元器件发展演变特点:微电子技术当前发展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系统级芯片( System On Chip ,简称SOC 概念的出现。
在集成电路(IC )发展初期,电路都从器件的物 理版图设计入手,后来出现了 IC 单元库,使用IC 设计从器件级进入到逻辑级, 这样的设计思路使大批电路和逻辑设计师可以直接参与 IC 设计,极大的推动了 IC 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