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120.04 KB
- 文档页数:1
一、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彼得一世改革目的是()①发展资本主义②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③实现富国强兵④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答案解析:D。
彼得一世改革时的俄国封闭、落后,从题干可知,这段话强调的是沙皇的权力,彼得一世改革,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所以答案选C。
2.在彼得一世的法令中曾有这样的规定: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主,服从于他是上帝的旨意。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
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
这段法令体现了彼得一世改革的哪部分内容()A.军事B.经济C.政治D.教育答案解析:C。
从题干可知,这段话强调的是沙皇的权力,彼得一世改革,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3.改革后的俄国在与哪个国家的斗争中取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A.芬兰B.瑞典C.荷兰D.波兰答案解析:选B。
识记题,俄国打败了北方的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4.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批和执行判决之权。
”该规定反映了这次改革()A.结束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B.保留了封建农奴制残余C.缓和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D.保证了农民的民主权利答案解析:B。
从题干可知,改革后,依然保留了地主对自己领地的一些权利,相应地农奴也并没有完全获得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受地主控制,也就是说封建农奴制并没有完全清除。
5.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产生积极作用的历史事件是()A.1861年改革 B.明治维新 C.罗斯福新政 D.宪章运动答案解析:A。
选项A.1861年改革就是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从而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选项B.明治维新是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选项c.罗斯福新政是为了美国面临经济大危机所采取的措施。
选项D.宪章运动是英国工人阶级发动的运动。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性质和历史影响,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材料,探究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及局限性,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认识到改革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通过学习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为国家富强做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
【教学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提问:上图中的历史人物是哪两位?学生回答:沙皇彼得一世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教师引导:照片上的两位沙皇对俄国的强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彼得一世改革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奠定了基础。
他们为何要改革?改革最终为俄国带来什么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一)彼得一世改革1.教师讲解:17世纪末期,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
沙皇彼得一世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亲自参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并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
提出问题:请指出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学生回答:内容:政治上,设立参政院,掌管国家行政事务。
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
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设立常备军和海军,开办炮兵学校、海军学校培养专门军事人才。
发展文化教育,改革社会习俗。
影响:为俄国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有利条件,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2.教师提问:从彼得一世推行改革的具体措施上,我们能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学生回答:勇于改革创新,善于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文化,具有革旧图新的魄力。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拉丁美洲独乂15动时间19世纪上半期背景(1)16世纪至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多数地区都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2)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的影响概况1810年起,整个拉丁美洲地区掀起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起义烽火燃遍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范围)。
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反殖斗争是典型代表性质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参加者土生白人、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影响(1)粉碎了西班牙、葡萄牙长达3个世纪的殖民统治(2)建立的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的政治版图(3)为拉丁美洲之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4)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反殖斗争时间:1813年开始斗争对象:西班牙殖民者主要史实(1)玻利瓦尔在南美洲北部领导反殖民斗争:①1813年,领导委内瑞拉人民起义;②1819年,大败西班牙军队,成立由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组成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玻利瓦尔当选总统,当选总统后继续领导南美洲的独立运动;③1825年,独立的上秘鲁以玻利瓦尔名字命名国家玻利维亚(2)圣马丁:在南美洲南部领导反殖民斗争,使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评价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相互支援,领导南美绝大多数地区的人民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创建了新兴独立国家,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二、印度民族大起义时间1857—1859年原因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依靠东印度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印度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1)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许多从事棉纺织业的手工业者破产(2)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引起封建王公不满(3)取消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土兵宗教信仰参加者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了权力的封建王公导火索1857年“涂油子弹事件”主要史实(1) 1857年,印度爆发了 “土兵”起义,后发展为席卷北部和中部的全民族反英大起义(2) 英军攻陷德里,乘势进攻章西城,章西女王率军抵抗。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是什么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他继位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沙皇彼得一世改革内容俄国在18世纪初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欧各个国家,俄国对内对外都面临着很大危机,于是彼得一世改革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
彼得一世改革使得俄国国力大大增强,成为了当时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大军事帝国,那么彼得一世改革具体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的呢?18世纪初期,彼得一世改革之前,俄国依然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其他欧洲国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甚至在尼德兰和英国,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以俄国大大落后于其他国家。
就在此时伟大的彼得大帝上台之后,便开始着手国内的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国家军事军队,加强国防建设,全力夺取出海口。
第二,改革健全国家的行政机构。
第三,对宗教进行改革,削弱教会势力,加强皇权。
地四,改革并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第五,兴办工业,以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第六,鼓励发展商业和贸易,提高商人在国内的地位。
彼得一世改革使得俄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得到很大改变,增强了国家军事实力和国际地位,并且使俄国成为了当时的强国。
此外彼得一世改革还使俄国走上了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彼得一世改革更是俄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运动。
当然俄国能有这样的发展,和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的雄才大略是分不开的。
沙皇彼得一世改革背景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俄国的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发展,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人民成为了封建地主剥削的对象,而且愈演愈烈,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而且沙皇的专制权力进一步加强,有发展成绝地君主制的趋向。
第二,俄国经济发展水平非常地下,政局不稳加上战乱不断导致生产活动遭到破坏,出现了很多荒芜的田地,农奴和农民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初中历史世界史问答题1、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背景、内容、意义、这次改革有什么启示?(课本第49-50页)答:646年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
背景:7世纪时,古代日本的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646年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
主要内容:A土地属于国家,国家每六年按人口把田地分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受田者死后归还国家;B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意义: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这次改革的启示?答: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改革获得成功,说明隋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很大;还说明了日本善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使国家得到发展和进步2、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成就、背景、条件以及意义(影响)[课本第59--63页]答:1)1487─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非洲的好望角;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到达印度,找到了通向东方的新航路;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但他自己认为到达了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
2)开辟新航路的背景、条件和意义(影响):背景:①14—15世纪,欧洲各国的社会生产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起来;②意大利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③随着商业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西欧国家对财富的渴望更加强烈,《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的流传,激起了西欧人对东方的神往④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条件:A当时人们的地理知识已有很大进步,很多人相信地球是圆的,无论是向东向西,一直向前均能到达东方;B当时的航海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为远洋航行提供了条件。
影响(意义)①开辟新舯是继郑和远航之后人类航行史上的又一壮举。
它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把世界逐渐结为一体,对欧洲以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背景)指导思想、实质答: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背景):14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思想领域展开反封建斗争,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思维导图+知识梳理(1-22课)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1-22课)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课程标准: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对象:西班牙和葡萄牙(巴西)性质: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
范围: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英雄: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反对西班牙)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原因: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时间:1857--1859年力量:士兵(主力),农民、手工业者、王公(领导者)。
英雄:章西女王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程标准: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一、彼得一世改革背景: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目的:向西方学习(方式),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评价:积极意义: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改革)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861年。
领导者:亚历山大二世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四个要素:资本、劳动力、市场、原料评价: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及复习提纲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美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2、背景: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3)内容: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
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4)作用: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彼得一世改革浅析彼得一世改革摘要:俄国近代改革是从彼得一世改革开始的。
18世纪初,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也是俄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他把俄国引入欧洲文明,开辟了俄国历史的新时代,使俄国由一个落后、封闭的国家开始变为一个进步、开放的国家。
从而成功地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性一步,为俄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俄国彼得一世彼得一世改革近代俄国历史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既波澜壮阔,又谜团纷纭的图式:这里有彼得一世急行军式追赶西欧的大规模改革,这里有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开明君主制”,这里有进入资本主义时期的俄国农奴制改革,这里有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的斯托雷平改革……图式中一系列改革对俄国的发展都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下面重点分析彼得一世改革。
在俄国历史上,彼得一世可以称得上是一位颇有政治经验、有所作为的封建君主,尤其是在政治生涯中重要建树之一的改革活动,不仅使他在世界近代史上闻名遐迩,而且把俄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被恩格斯誉为“真正的伟人”[1]。
一、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改革是在俄国经济、军事、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而进行的,可以说是当时俄国社会所提出的要求,也是俄国历史本身发展的必然产物。
1.在经济上,在农奴制度下,农奴常年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地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强制。
农奴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有行政、司法的权力。
列宁曾经说过:“在俄国维持得最久、表现得最粗暴的农奴制同农奴制并没有什么区别”[2]。
在残酷的剥削与压迫下,农奴没有生产积极性,不满情绪极高。
这种状况使俄国经济技术落后,发展极为缓慢。
在商业方面,俗语说:“无农不稳,无商不富。
”当时的俄国商品奇缺,严重依赖于外国进口如生铁、枪支、弹药、呢绒、纸张等。
在出口商品中,大多是农业原料,如亚麻、柏油、木材等。
因此,俄国对外贸易受制于西欧国家,使俄国商人在国内外贸易中缺乏竞争力,必须靠国家行政手段来扶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