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的教育:有意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有制度的教育

正规教育(制度化教育)的主要标志: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废科举,兴学校”,产生于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实施于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特点):(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育发展的过程:古代教育古代中国夏代是最早兴起学校教育形态的六艺教育:1、礼2、乐3、射4、御5、书6、数

汉代的选士制度(人才选拔)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

古代欧洲:特点:1、教会学校教育制度2、骑士制度

近代教育:文艺复兴是标志(欧洲)

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现代教育: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XX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萌芽2、独立3、多样化、4、理论深化

中国:孔子的学说: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的来源

2、“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的来源,(宋代、朱熹)

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个性差异

4、30而立,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年龄差异

5、“三人行,必有吾师,择其易而从之,不易而改之”从师之道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矣悦乎”

7、“温故而知新”方法

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仁爱,忠孝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行相结合

道家《礼记》中的《学记》主X启发式教学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国外:苏格拉底(古希腊)问答三步,第三步,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思索,得出结论)

柏拉图《理想国》(古希腊)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古罗马)

教育学的建立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首先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的

标志:诞生于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影响最深远的1916年美国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杜威的三中心:“1、儿童中心2、活动中心3、生活中心(学生中心)”

传统教育三中心:“1、老师中心2、教材中心3、课堂中心”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学》对我国教育制度有深远影响。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XX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力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信息技术与教育

信息技术带来现代教育的哪些变革?

1、改变着人们的知识观

(1)每隔四年就有75%的知识被更新,(2)老师与学生在知识量的差异越来越少,(3)知识并不完全随着年龄与学历的增加而增加

2、改变着学习教育观

(1)传统的学习不能选择老师、学校、学习内容,是被动的、单一的学习方式

(2)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老师的教育与学生的学提供了开放式的空间,化被动为主动,选择几乎无所不能。

3、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因材施教成为现实(2)人机互动模式(3)实现了师生关系的XX化(4)教学的组织形式被打破(5)改变了老师与学生的角色

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

(1)传统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2)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

(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无年龄段教育

(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学生文化的四个特征

1、过渡性

2、非正式性

3、多样性

4、互补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具有能动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三种理论:1、内发论2、外铄论3、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论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成熟因素: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环境因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4、学校教育:(1)对个体的发展起规X社会方向性作用(2)加速个体的发展(3)具有限时的价值,又有延时的价值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5、个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角度化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个体活动,第二层心理活动,第三层社会实践活动(最高层)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