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F和外源SA对养心菜耐寒性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2.79 KB
- 文档页数:2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55(2):162-168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55 NO.2 2024 doi:10.3969/j.issn.1000-2324.2024.02.004微生物菌剂对菜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刘希港1,刘玉青1,周波4,李静1,2,3,季托1,2,3,范伟5,杨凤娟1,2,3*1.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2. 农业农村部黄淮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 2710183. 山东果蔬优质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山东泰安 2710184.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5. 潍坊市市场监管发展服务中心,山东潍坊 261000摘要:为探究微生物菌剂对菜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用10种微生物菌剂分别对菜心种子和菜心幼苗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菜心种子发芽指数、幼苗生物量、壮苗指数、根系构型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外源稀释400倍的微生物菌剂后,菜心种子发芽指数、幼苗壮苗指数、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叶绿素(a+b)含量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其中种子发芽指数以内生普里斯特氏菌(T1)处理较高,较清水(CK1)处理高出40.7%;幼苗壮苗指数和根系长度以耐盐芽孢杆菌(T4)处理较高,分别较营养液(CK2)处理高出50.0%和87.7%;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和叶绿素(a+b)含量以T1处理较高,分别较营养液(CK2)处理高出154.4%、89.7%、13.5%和19.3%,差异显著。
隶属函数结果表明,稀释400倍的内生普里斯特氏菌(Priestia endophytica)处理对菜心促生作用最好。
关键词:菜心;微生物菌剂;发芽指数;壮苗指数;隶属函数中图法分类号:Q9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0-2324(2024)02-0162-07 Microbial Agents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Growth of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LIU Xi⁃gang1, LIU Yu⁃qing1, ZHOU Bo4, LI Jing1,2,3, JI Tuo1,2,3, FAN Wei5, YANG Feng⁃juan1,2,3*1.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Shandong2. Key Laboratory of Biology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of Horticultural Crops (Huanghuai Reg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Tai'an 271018, Shandong3. Shandong Provinc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Fruit and Vegetable, Tai'an 271018, Shandong4.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Shandong5. Weifang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for Market Regulation, Weifang 261000, ShandongAbstract: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10 types of microbial agents on the germination index of seeds, the biomass, seedling index, root structure, and photosynthetic pigment content of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 seedling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icrobial agents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adding exogenous microbial agents, the germination index of seeds, seedling index, root length, root surface area, root volume, and chlorophyll (a+b) content increased to different degrees. Among them, the germination index of Priestia endophytica(T1) treatment was higher significantly 40.7% than water treatment (CK1). Compared to nutritional liquid (CK2) treatment, the seedling index and root length of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 seedling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50.0% and 87.7% under Bacillus halotolerans (T4) treatment, respectively. The root surface area, root volume, root average diameter and chlorophyll (a+b) content were higher significantly 154.4%, 89.7%, 13.5%, and 19.3% under T1 treatment than nutritional liquid treatment, respectively. The membership func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riestia endophytica 400-times diluted treatment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Keywords: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 microbial agents; germination index; seedling index; membership function收稿日期:2024-01-10 修回日期:2024-04-12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2021BBF02006)和山东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SDAIT-05-10)。
植物抗寒性的调节机制寒冷的气候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为了适应低温环境,植物需要发展出一系列复杂的抗寒机制。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了解到植物抗寒性的调节机制。
一、渗透调节机制植物在寒冷的环境中,面临水分蒸发速度降低、水分吸收难度增加等问题。
渗透调节机制是植物应对低温环境中水分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
通过调节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植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分的流失。
二、低温胁迫信号传导通路植物在遭受低温胁迫时,会启动一系列信号传导通路,以调节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
其中,钙离子、脱落酸、蛋白激酶等信号分子在低温胁迫应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信号分子参与了植物体内的逆境感应和信号转导,促进了植物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物质代谢调节低温环境对植物的物质代谢有着重要影响,植物通过调节相关酶活性,以及一系列生理代谢途径来提高抗寒性。
例如,植物在低温环境下会调节脂类代谢,增加膜脂双层的稳定性;同时,植物还会调节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以维持能量供应。
四、抗氧化系统低温环境会导致植物体内激活氧自由基的产生,进而引发细胞损伤。
为了抵抗这种损伤,植物发展出了一套完善的抗氧化系统,以清除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等有害物质。
这个抗氧化系统的调节是植物对抗低温胁迫的重要策略之一。
五、基因表达调控植物在低温环境中,通过调控一系列功能基因的表达来适应寒冷环境。
通过转录因子的激活和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植物可以迅速调控抗寒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增强植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植物抗寒性的调节机制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调控过程。
渗透调节、信号传导通路、物质代谢调节、抗氧化系统和基因表达调控等多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植物抗寒性的调节网络。
对于了解植物抗寒机理有着重要的价值,也为进一步研究改良作物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植物养分吸收影响研究进展作者:肖质净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2017年第04期摘要:土壤盐渍化严重威胁植物生长。
丛枝菌根真菌(AMF)能够寄生在植物根系,通过多种方式调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促进植物更好地生长。
AMF缓解盐分胁迫的作用十分明显,是改良利用盐碱地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土壤盐渍化;丛枝菌根真菌;养分吸收中图分类号:S1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4-0003-02土壤盐渍化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77万hm2耕地因盐分含量超标受到影响,占全世界耕地总面积的5%。
据估算,到21世纪中期,由于土壤盐渍化而损失的耕地将增加到50%。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微生物能够通过各种机制提高作物的耐盐性,从而改善作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盐生植物的菌根亲和力相对较低,但在很多盐碱环境中仍然能够发现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存在。
目前,很多研究探讨了AMF在植物对抗盐分胁迫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证明AMF能够通过综合机制(如改善植物对矿物养分的吸收)来缓解盐分胁迫。
1 AMF对植物吸收养分磷的影响土壤盐分能显著降低植物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尤其是养分磷,因为磷酸盐离子能与土壤中的Ca2+,Mg2+,Zn2+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沉淀,使土壤有效磷变成无效态。
相关研究表明,相比没有菌根的植株,接种AMF的植株体内磷含量会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植株根系能够充分利用广泛分布的真菌菌丝,促使植株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磷,提高植株对磷的摄取量。
据估计,植株根外菌丝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磷量的80%。
有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盐度(1.2,4.0,6.5,9.5 dS/m)的盐碱地上,没有AMF的阿拉伯金合欢磷含量相对较低(0.6%,0.5%,0.2%,0.1%),而有AMF的阿拉伯金合欢磷含量相对较高(1.2%,1.2%,0.9%,0.6%),说明AMF提高了植株对磷的吸收。
外源物质提高作物抗寒性研究进展作者:裴海荣郭宗端李伟贾洪秀袁凤英王晓龙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第03期摘要:低温是作物遇到的逆境胁迫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提高作物抗寒性,减少低温对作物的不利影响在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
综述了几类外源物质对提高作物抗寒性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外源物质;抗寒性;作物中图分类号:Q94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3-0409-04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3.003Research Progress on Improving the Cold Resistance of Crops by Exogenous MaterialsPEI Hai-rong, GUO Zong-duan, LI Wei, JIA Hong-xiu, YUAN Feng-ying, WANG Xiao-long(Nation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s/Kingenta Ecological Engineering Limited Company,Linshu 276700,Shandong,China)Abstract: Low temperature is a common stress form of crops adversity stress. Improving the cold tolerance of crops is very important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paper reviewed influence of several kinds of exogenous substances on improveing crop cold resistance, and the focus of the future research was also discussed.Key words: exogenous substance; cold resistance; crops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影响着不同种类植物的地理分布。
养心菜栽培技术养心菜(学名:Nelumbo nucifera)是一种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性植物。
养心菜的种植环境和种植方法都与其他植物有所不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养心菜的栽培技术。
选择种植地点养心菜应该种在有良好光线和湿润的环境下,适宜的生长温度是在20~32℃左右。
所以,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该选择光照充足、土壤湿润、空气流通良好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养心菜的生长发育。
而栽培养心菜的水源也很重要。
养心菜常常是种植在浅水区甚至是池塘中,所以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健康生长。
水质适合种植养心菜的主要标准如下:•水质稳定,没有大的波动和水深变化。
•没有污染源。
不要在车站、厂房、机场、污水处理厂等处种植养心菜。
•水深适中。
在蓄水面积较小的情况下,在浅水区域栽种养心菜。
平均水深在50~100厘米之间适合植物长势的发育。
育苗在育苗时,应该采用从种子开始育苗的方法。
将种子在常温下浸泡24小时,然后将种子放置于微湿的沙子中,不需要浸泡在水中。
将沙子放入保温箱,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大约在20~25℃左右。
这样就可以让种子在两周内发芽。
种植1.挖坑在种植之前,要先准备种植池或者是种植的水域,然后挖出有适合大小的坑作为栽培的位置。
坑的大小要根据养心菜的大小和种植密度等因素来灵活调整。
2.放置土壤和施肥将适量土壤放入准备好的坑中,不能放太多土。
不同种类的养心菜所需的土壤种类、肥料和肥料数量都不一样。
因此,在放置土壤的同时,也要适量添加不同品种所需的肥料。
3.种植将育苗好的养心菜种子轻轻抖出,放置到坑里面。
不同品种之间的移植距离需要灵活掌握。
三个月后,可以提前逐渐加深水深,并根据实际生长情况增加肥料。
养护在栽种之后,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防止过浅水水太浅对养心菜的生长不利,因此,要不断地加深水深,最终达到植株的最佳生长水深。
不过,在植株还没有达到最佳的高度之前,浅水不会对植株的健康造成损害,因此,逐步加深水深是很必要的。
养心菜的种植方法1 栽培特性养心菜幼根细白,老熟根呈纺锤形,淡褐色;株高15~40 cm,幼嫩茎秆肉质粗壮,分蘖力强呈丛生状;叶片肥厚,肉质,表面被蜡质,互生,叶形有狭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至卵状倒披针形,先端尖或钝圆,基部窄楔形,边缘光滑或具粗钝齿;花为聚伞花序,黄色小花顶生,萼片5片,肉质化,披针形,长短不一,花瓣5片、黄色,长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雄蕊10枚;心皮5枚,基部合生,骨突果放射状排列。
开花期6~7月,结果期8~9月。
种子长圆形,极细小。
养心菜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在气温5~35℃下均能较好生长,最适宜生长的气温为18~25℃,其耐寒性强,能耐短期的-5℃低温,但低温会影响来年的生长,宿根能耐-30℃低温。
长江流域露地栽培,冬季气温在0~5℃时,要用薄膜或草帘覆盖,以避霜雪,盆栽的可移到向南的屋檐下或阳台上,也可在温室或大棚内越冬。
养心菜也不耐高温,在炎夏的烈日照射下生长变慢、品质下降,生产上应遮阳防雨。
养心菜喜阳光充足,因叶茎肉质化,具景天科植物耐旱力强的特性,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顺畅的砂土或壤土为最好。
栽培管理简单,较少发生病虫害。
2 栽培季节养心菜生长期在3~9月,4~6月生长最旺盛,夏季生长缓慢,冬季地上部分枝叶逐渐枯黄,以宿根越冬,次年3月在根茎外又会萌生新芽。
长江流域4~10月均能进行养心菜的露地生产,在7~8月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应做好遮阳、防雨工作。
露地栽培11月后地上部茎叶转入枯黄状态,地下部根茎于第二年春季重新萌芽长叶。
因此在11月至翌年3月应利用塑料大棚保温覆盖进行保护栽培,以实现周年生产和供应。
3 品种类型目前长江流域大棚栽培的养心菜主要有狭叶和宽叶2个品种,狭叶种叶片狭长,披针形或倒披针形,肉质层稍厚,叶色青绿,叶缘缺刻较浅,开花期为7~8月;阔叶种叶片较宽,倒卵形、椭圆形、卵形,有时稍呈圆形,先端圆钝,基部楔形,长2~ 7 cm,宽达3 cm,肉质层稍薄,叶色淡绿,叶缘缺刻较深,开花期为5~6月。
养心菜的种植方法心菜,又称油菜、油麦菜,属于十字花科莱菔属的一种蔬菜。
它生长迅速,绿叶浓密,富含营养,因此受到了很多种植者的青睐。
下面将介绍心菜的种植方法。
1. 土壤选择与准备:心菜喜欢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所以在种植之前应选择适合的土壤,并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
可以在土壤中添加有机肥或腐熟的农家肥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2. 温度和光照:心菜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2,适合阳光充足的环境。
在夏季高温时,可以将种植盆放在半阴处,以避免叶子被太阳灼伤。
冬季温度较低时,可以使用保温措施,如覆盖农田覆膜,使心菜能够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
3. 种子选择和播种:可以选择心菜的优良品种,一般来说,品种应该具有强抗病能力、耐热性和抗寒性。
播种前,可以将种子在温水中浸泡2-3小时,提高发芽率。
然后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播种盘或育苗箱中,再轻轻覆盖0.5-1厘米的土壤,用喷壶喷水保持湿润。
4. 播种盆的管理:一般来说,心菜的休眠期为6-8天,此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
每天早晚除草,以保持空气流通和促进幼苗的生长。
当幼苗的高度达到5-8厘米时,可以进行移栽,将幼苗移植到多孔透气的花盆或地里。
5. 浇水和施肥:心菜需要保持适量的湿润,但不能过于湿润,以免引起病虫害。
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来决定浇水的频率和水量。
在心菜开始生长后,可以每隔一周施一次液体肥料,以提高植株的养分供应和生长速度。
6. 病虫害防治:心菜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常见的有黄化病、黑斑病、菜蛾等。
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措施,如定期检查植株的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可以利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控制使用的量,以免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7. 收获和储存:心菜一般在生长60-70天后可以开始收获。
当心菜的叶片形成外卷的形状时,就可以开始采摘。
切割时要保留心菜的主干,以便让其可持续生长。
收获后的心菜可以用湿润的纸巾包裹并放入塑料袋中,然后放置在冰箱中储存,最好在3天内食用完毕,以保持其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河南农业2019年第5期(上)ZHI WU BAO HU植物保护AMF能够与宿主植物形成菌根共生体,并通过菌丝更为有效地获取宿主植物根际的矿质营养,特别是改善植物磷营养状况,进而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物竞争力,提高植物抗逆性。
一、丛枝菌根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比对照有显著下降,其中,最低的处理(G. etuicatum)分别降低了47.8%和56.6%。
在皮棉产量方面,两种处理下的产量比对照都有显著增加,分别增长了48.0%和13.6%。
两种处理的丛枝菌根侵染情况表现出与产量的正相关关系 。
二、丛枝菌根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由于日趋增加的环境污染,相当一部分农业土壤不同程度的累积了过量的重金属和类重金属元素。
重金属可通过生物体的富集,然后污染的胁迫性。
在重金属污染情况下,AM真菌能够影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换,从而减轻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植物修复有着极大的潜力 。
AM真菌能够有效地促进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从而修复受污染的环境 。
三、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状态,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通过菌根来提高植物的抗旱性成为一种重要手段。
近年来,越来越多玉米较NM植绿叶面积,而NM植株也经NM植株具有主植物的抗逆增强宿主植物力,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宿主遭胁迫时,AM能迅速启动宿主的胁迫反应系统;另一方面,AM真菌合成了能够抵抗胁迫的化学或生物物质。
现在尚不清楚AM真菌如何激活宿主的胁迫反应系统,也不知道是否有其他机制参与了AM真菌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但可以肯定是丛枝菌根可以扩大宿主的吸收面积,改善宿主的营养状况。
因此,丛枝菌根有利于增强宿主植物抗逆性的作用是由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细胞的综合作用导致的,似乎更符合实际。
养心菜种植技术养心菜别称景天三七、土三七、费菜等,为天科景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于山地林缘、灌木丛中,河岸草丛、较耐阴也较耐旱、较耐寒,在北方能露地越冬,对土壤无严格选择,适应性强,具有较高的栽培价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养心菜种植技术吧!养心菜的生长习性养心菜是一种古老的植物,生于山坡林缘、山谷林下、灌丛、河岸阴湿地方及干燥通风处,忌水湿,对土壤质要求不严,稍耐阴,耐寒,耐干旱瘠薄,在山坡岩石上和荒地上均能旺盛生长,我国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古、宁夏、河南、山西、陕西、河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均有分布。
养心菜的栽培品种1、狭叶品种:叶狭长圆状楔形或几为线形,宽不及5毫米,花期6~7月,果期8月,产甘肃、陕西、山东、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生于海拔1350米左右山坡阴地。
2、宽叶品种:叶宽倒卵形、椭圆形、卵形,有时稍呈圆形,先端圆钝,基部楔形,长2~7厘米,宽达3厘米,花期7月,产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3、乳毛品种:叶狭,先端钝,植株被微乳头状突起,花期6~7月,果期8月,产青海、宁夏、甘肃、陕西、河北、内蒙古,生于海拔3600米以下石山坡草地上。
养心菜的繁殖方法1、分根繁殖:养心菜的分根繁殖于早春挖出根部,按根芽多少,将其分切成若干株,每株带2个以上根芽。
然后按行株距30x15厘米挖穴坐水栽植,覆土后踩实。
2、扦插繁殖:养心菜的扦插繁殖于夏季挑选生长粗壮嫩枝,截成10~15厘米长的茎段,插在插床上,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约经15~20天便可生根成活。
3、种子繁殖:养心菜的种子繁殖于春季4月中旬将种子播于事先准备好的育苗床上,按行距15;20厘米开沟浅播,播后浇水,盖草保墒。
待出苗10%左右时揭去盖草,并进行松土除草。
养心菜的种植技术1、整地施肥: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旱地均可栽培养心菜,但以肥沃的砂壤土耕地和壤土耕地有利于其高产。
提前将耕地深翻晒垡,每亩施入腐熟猪牛粪2000千克或腐熟菜饼100千克加进口三元复合肥50千克做基肥,精耕细耙,按2米的宽度包沟开畦,畦沟深30厘米,畦长20~40米,并开好腰沟和围沟,整平畦面待栽。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紫花苜蓿耐盐性的影响的开题
报告
题目: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紫花苜蓿耐盐性的影响
背景和意义:
盐渍化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问题,特别是在沿海地区,这种
现象更为普遍。
高盐环境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可能导
致植物叶片的萎蔫、根系的生长受阻,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丛枝菌根真菌(AMF)能够在高盐环境下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紫花苜蓿是一种常见的豆科植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紫花苜蓿
具有耐盐性,能够生长在高盐环境下。
然而,关于AMF对紫花苜蓿耐盐
性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AMF对紫花苜蓿耐
盐性的影响,为研究植物耐盐性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内容:
1. 紫花苜蓿根系对不同浓度盐溶液的耐受性;
2. AMF对紫花苜蓿在高盐环境下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3. AMF对紫花苜蓿在高盐环境下的离子平衡的调节作用。
方法:
1. 准备不同浓度的盐溶液,测定其电导率、pH值等物理化学参数;
2. 选定相应盐溶液中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下的紫花苜蓿进行种植;
3. 分别在盐分和清水处理下的不同处理组中接种AMF,对各处理组
和控制组进行观测。
预期结果:
通过观测不同盐分下的紫花苜蓿的生长情况以及AMF的接种情况,可以确定AMF是否能够提高紫花苜蓿在高盐环境下的生长和发育能力,并且从根系解剖、离子平衡等方面进一步探讨AMF的调节作用,为深入研究植物耐盐性提供理论基础。
AMF和外源SA对养心菜耐寒性的影响
养心菜(Sedum aizoon L.)为景天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是一种药食及园林绿化兼用植物,近年来逐步应用于食品、园林和医疗等领域。
低温是影响养心菜冬季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是阻碍其周年生产的关键问题。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促进植物生长,加强植物的抗氧化防御机制,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对植物逆境具有调节作用,且具有毒性小,价格低等优点。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接种AMF可提高韭菜、茄子、菜豆、彩叶草、君迁子等的抗低温能力,SA能提高番茄、甜瓜、黄瓜、草莓等的抗寒性,但接种AMF和
外源SA对养心菜的耐寒性影响尚不清楚。
本试验以养心菜为试材,通过接种AMF (Glomus mosseae-3)和施用外源SA对养心菜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探讨接种AMF
和外源SA对低温胁迫下养心菜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对养心菜进行低温胁迫的研究中发现,0C、5℃、10℃低温胁迫10d后,养心菜的伤害程度因胁迫温度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
0℃低温胁迫对养心菜造成的伤害明显大于5℃和10℃,0℃条件下,养心菜茎叶均软化萎焉。
低温胁迫下养心菜株高、茎粗、干鲜重均显著低于常温下。
2.低温胁迫下养心菜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POD、CAT、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叶绿素
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等抗寒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明显。
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随胁迫温度的下降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绿素含量和Fv/Fm呈下降趋势。
3.通过对低温胁迫下养心菜的生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叶绿素a含量、
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Fo、Fv/Fm与养心菜耐寒性的关系相对较密切,可以作为评价养心菜耐寒性的重要指标;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作为评价养心菜耐寒性的参考指标。
4.低温胁迫抑制了AMF(Glomus mosseae-3)的侵染。
与未接种对照相比,接种AMF的养心菜在株高、根长、干鲜重等方面有明显增加,0℃低温下增长效应更明显,总干重比对照增加7
5.38%。
低温胁迫下,与未接种对照相比,接种AMF能显著抑制养心菜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的升高,使细胞膜伤害减轻;能显著提高养心菜体内SOD、POD和CAT的活性,增强抗氧化胁迫的能力,诱导产生更多的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提高植株体内叶绿素含量和Fv/Fm,明显缓解低温胁迫对养心菜的伤害,增强养心菜对低温胁迫的耐受性。
5.在低温胁迫下,0.5mmol/L、1mmol/L、2mmol/L的水杨酸处理都能促进养心菜生长,1mmol/L的水杨酸处理对养心菜在5℃低温下的增长效应更明显,其总干重比喷施清水对照增加15.89%。
0.5mmol/L、1mmol/L、2mmol/L的水杨酸处理都能抑制低温下养心菜相对电导率和MDA的升高,提高养心菜叶片SOD和P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也减缓低温胁迫期间植物Fv/Fm的下降幅度,减缓了光抑制对植物的伤害,在低温下养心菜的抗寒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同一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对不同温度的作用效果不同。
综合评价的结果表示,1.0mmol/LSA处理对养心菜在5℃低温下的缓解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