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名词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16.63 KB
- 文档页数:4
生理学1.生理学2.内环境3.稳态4.神经调节5.体液调节6.自身调节7.反射8.负反馈9.正反馈10.单纯扩散11.易化扩散12.主动转运13.钠-钾泵14.继发性主动转运15.出胞(入胞)16.跨膜信号转导17.受体18.化学门控通道19.电压门控通道20.静息电位21.动作电位22.可兴奋细胞23.极化24.去极化或除极化25.反极化26.超射27.超极化28.刺激29.反应30.兴奋31.阈电位32.阈强度(强度阈值)33.阈上刺激34.阈下刺激35.阈刺激36.兴奋性37.局部兴奋38.电紧张性传播(衰减性传播)39.时间性总和40.空间性总和41.跳跃式传导42.全或无现象43.绝对不应期44.兴奋-收缩耦联45.等长收缩46.等张收缩47.单收缩48.前负荷49.最适初长度50.后负荷51.肌肉收缩能力52.血液(全血)53.血细胞比容54.血清55.血量56.循环血量57.储存血量58.血浆渗透压59.等渗溶液60.低渗溶液61.高渗溶液62.红细胞可塑变形性63.红细胞渗透脆性64.红细胞悬浮稳定性65.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66.血小板黏附67.血小板聚集68.血小板释放69.血小板收缩70.血小板吸附71.生理性止血72.出血时间73.血型74.血液凝固75.凝血因子76.凝血时间77.纤维蛋白溶解78.红细胞凝集79.凝集原80.凝集素81.等张溶液82.外源性凝血途径83.内源性凝血途径84.ABO血型85.心肌自动节律性86.全新舒张期87.窦性节律88.异位节律89.房室延搁90.期前收缩(早搏或期前收缩)91.代偿间歇92.心率93.心动周期94.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95.射血分数96.心指数97.心力储备98.心脏做功量(每分功或分功)99.每搏功(搏功)100.潜在起搏点101.动脉血压102.收缩压103.舒张压104.平均动脉压105脉搏压106.中心静脉压107.微循环108.有效不应期109.等长自身调节110.异常自身调节111.等容舒张期112.血流量(容积速度) 113.血流阻力114.血压115.动脉脉压116.心血管中枢117.血-脑屏障118.血-脑脊液屏障119.呼吸120.平静呼吸121.深呼吸(用力呼吸)122.胸式呼吸123.腹式呼吸124.肺内压125.胸(膜腔)内负压127.通气/血流比值128.比顺应性129.潮气量130.补吸气量132.余气量(残气量)133.肺容量134.深吸气量135.功能余气(残气)量:136.肺活量137.肺总量138.每份通气量139.最大通气量140.解剖无效腔141.肺泡无效腔142.肺泡通气量143.气体交换144.血红蛋白(Hb)氧容量145.血红蛋白(Hb)氧含量146.血红蛋白(Hb)氧饱和度147.紫绀148.氧解离曲线149.无效腔150.肺牵张反射151.中枢化学感受器152.肺通气153.用力呼气量154.氧容量155.肺泡通气量156.功能残气量157.消化158.吸收159.机械性消化160.化学性消化161.胃肠激素162.容受性舒张163.胃排空164.胆盐的肠-肝循环165.基本电节律166.脑-肠肽167.内在神经丛(壁内神经丛,肠神经系统) 168.胃肠激素169.咀嚼170.吞咽171.蠕动172.粘液-碳酸氢盐屏障173.胃黏膜屏障174.蠕动175.呕吐176.分节运动177.食管下括约肌178.体重指数179.超重180.肥胖181.体温182.基础代谢183.不感蒸发184.能量代谢185.体温调定点186.蒸发散热187.食物特殊动力效应188.食物的热价189.食物的氧热价190.呼吸商191.非蛋白呼吸商192.基础代谢率193.肾小球滤过率194.滤过分数195.有效滤过压196肾髓质高渗梯度197.肾小管重吸收198.排泄199.肾糖阈200.球-管平衡201.水利尿202.渗透性利尿20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204.肾单位205. 滤过平衡206. 肾清除率207.皮质肾单位208.近髓肾单位209. 球旁器210.机械屏障的作用211.电化学屏障212.肾小球滤过率213.无尿(尿闭) 214.多尿215.少尿216.感受器217.感觉器官218.适宜刺激219.换能作用220.编码作用221.适应现象222.感受器电位223.简化眼224.老视225.近点226.瞳孔近反射227.瞳孔对光反射228.辐辏反射(双眼会聚)229.近视230.远视231.生理盲点232.感觉适应233.视杆系统234.视锥系统235.色觉236.暗适应237.明适应238.视力239.视野240.双眼视觉241.眼震颤242.气体导243.骨传导244耳蜗内电位245.微音器电位246.前庭自主神经反应247.听阈248.最大可听阈249.神经冲动250. 突触251.突触传递25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253.抑制行突触后电位254.神经递质255.受体上调256.受体下调257.非条件反射258.条件反射259.中枢延搁260.突触后抑制261.特意投射系统262.非特异投射系统263.痛觉264.快痛265.慢痛266.体表痛267.深部痛268.内脏痛269.体腔壁痛270.牵涉痛271.运动单位272.脊休克273.姿势反射274.屈肌反射275.对侧伸肌反射276.牵张反射277.腱反射278.肌紧张279.去大脑僵直280.胆碱能受体281.肾上腺素能受体282.生物节律283.自发脑电活动284.脑电图285.皮质诱发电位286.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287.操作式条件反射288.趋向性条件反射289.回避性条件290.学习291.记忆292.遗忘293.遗忘症294.优势半球295.毒蕈碱样作用296.烟碱样作用297.自主神经系统298.皮层诱发电位299.突触前抑制300.自发脑电图301.第二信号系统302.第一信号系统303.慢波睡眠304.异相睡眠305.激素306.垂体门脉系统307.下丘脑调节肽308.远距分泌309.内分泌系统310.应激反应311.旁分泌312.神经激素313.靶细胞314.垂体门脉系统315.生长激素介质316.促垂体区317.允许作用318.生殖319.主性器官320.附性器官321.副性征(第二性征)323.月经周期324.血-睾屏障325.妊娠326.受精327.精子获能328.黄体细胞329.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30.着床331.分娩1.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2.内环境:将细胞外液视为机体的内环境.3.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的状态.4.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5.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6.自身调节:是指组织及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7.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8.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9.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是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10.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质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11.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在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顺着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的跨膜转运过程.12.主动转运:需要细胞消耗能量才能进行的跨膜物质转运.13.钠-钾泵: 在人类的神经和骨骼肌细胞内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30倍.而细胞外的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2倍,这张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会依靠细胞膜上一种特殊蛋白质的活动,这种膜蛋白称钠泵.14.继发性主动转运:利用一种物质的电-化学驱动力作为能源来驱动另一种物质的主动转运方式.15.出胞(入胞):一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被细胞排除(或摄入)的过程.16.跨膜信号转导:各种信号一般首先作用于细胞膜,膜上某些特殊的蛋白质分子能选择性地接受某些特定信号的刺激,引起细胞膜两侧两侧点位变化或细胞内发生某些功能改变.17.受体:指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某些化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能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蛋白质分子.18.化学门控通道:由某种特定的化学物质决定其开放的通道.19.电压门控通道:由膜两侧跨膜电位改变决定其开放的通道.20.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21.动作电位:细胞在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来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迅速而短暂并可沿细胞膜向远处传播的点位波动.22.可兴奋细胞:人体的神经细胞,肌细胞和部分腺细胞在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这些细胞通常称~.23.极化:将静息时细胞膜两侧保持外正内负的状态.24.去极化或除极化:膜电位由原来静息时的负值向零电位变化的过程.25.反极化:膜电位在到达零电位后继续上升为正值的变化过程.26.超射: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27.超极化:如果膜电位从原来的静息电位水平下降到更低的水平.28.刺激:是指能被机体或组织细胞感受而做出应答的环境变化.29.反应:刺激引起机体内部的代谢及外表的活动发生相应的改变.30.兴奋:一种是由安静变为活动,或由活动较弱变为活动较强,这种反映称~.31.阈电位:细胞膜去极化所能达到的可引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32.阈强度(强度阈值):这个刚能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33.阈上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34.阈下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35.阈刺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36.兴奋性:组织细胞受刺激后发生兴奋的能力,或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37.局部兴奋: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微弱的膜去极化.38.电紧张性传播(衰减性传播):局部兴奋可向周围传播,但随传播距离的增加,其去极化幅度迅速减小以至于消失.39.时间性总和:细胞膜的同一部位先后接受两次或两次以上阈下刺激,在前一个局部兴奋尚未消失以前,紧接着出现的后一个局部兴奋可以叠加在钱一个局部兴奋之上.40.空间性总和:在细胞膜的临近部位,同时给予两次或两次以上阈下刺激,说产生的局部兴奋可通过电紧张性传播互相叠加起来.41.跳跃式传导:兴奋传导从一个郎飞结到下一个郎飞结跳跃式进行的.42.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幅度不依赖刺激强度变化而变化;在传导过程中,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43.绝对不应期:组织接受一次刺激而兴奋的一个较短时间内,它无论再接受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44.兴奋-收缩耦联:连接肌膜电兴奋和肌似滑行收缩的过程.45.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而只改变张力的收缩.46.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张力不变而只有长度的缩短的收缩.47.单收缩:如果给予肌肉一次短促的电刺激,可出现一次动作电位,然后出现一次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形式,此时记录到的曲线呈锯齿状,这种肌肉收缩形式称~.48.前负荷:是指肌肉收缩前就加到肌肉上的负荷.49.最适初长度:最适前负荷时的肌肉初长度.50.后负荷:是指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51.肌肉收缩能力:是指与前,后负荷都无关的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和内在能力.52.血液(全血):由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所组成的流体组织.53.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54.血清:若将未经抗凝处理的血液置于试管中任其自然凝固,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55.血量:是指机体内血液的总量.正常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56.循环血量:大部分在血管系统中快速循环流动.57.储存血量:小部分滞留于肝,肺,腹腔及皮下静脉丛中,流动很慢.58.血浆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和胶体颗粒共同构成.59.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60.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61.高渗溶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62.红细胞可塑变形性: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或特性.63.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64.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65.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是指红细胞在血管中于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66.血小板黏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黏着.67.血小板聚集:血小板与血小板的相互黏着.68.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刺激后可将储存于致密体中物质排除的现象.69.血小板收缩:血小板内存在类似肌肉的收缩蛋白系统,包括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微管和各种相关蛋白.70.血小板吸附:血小板磷脂表面能吸附多种凝血因子.71.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引起的出血可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的现象.72.出血时间:用针刺破耳垂或指尖,自出血开始到出血自然停止的这段时间.73.血型:指血细胞膜上所存在的特异抗原的类型.通常所谓血型,主要是指红细胞血型,根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进行命名.74.血液凝固:是指流动的液体状态下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75.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76.凝血时间:血液自离体至凝固所需的时间.77.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78.红细胞凝集: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液滴加并混合在玻片上,红细胞即聚集成簇的现象.79.凝集原:镶嵌于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特异糖蛋白或糖脂,在凝集反应中起特异性抗原的作用.80.凝集素:血浆中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特异结合的抗体.81.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82.外源性凝血途径:血浆中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特异结合的抗体.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激活因子X而启动的凝血过程.83.内源性凝血途径:完全依靠血浆内的凝血因子逐步使因子X激活而发生的凝血.84.ABO血型: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的凝集原A与凝集原B的情况而将血液分成四型的血型系统.凡红细胞膜只含A凝集原的为A型,如存在B凝集原的为B型,若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就成AB型,这两种凝集原都没有则称O型.85.心肌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86.全新舒张期:心室舒张期的前0.4秒内心房和心室都处于舒张状态.87.窦性节律:以窦房结以正常起搏点的心搏节律.88.异位节律:当潜在起搏点控制部分或整个心脏的活动时就成~.89.房室延搁: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传导速度减慢,延搁时间较长.90.期前收缩(早搏或期前收缩):心室肌被一次额外刺激引起的一次提前的兴奋和收缩,因该次兴奋和收缩是在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91.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伴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92.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93.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机械活动周期.94.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95.射血分数: 每搏量所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96.心指数:在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表面的心输出量.97.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98.心脏做功量(每分功或分功):一侧心室每分种所做的功.99.每搏功(搏功):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所做的功,100.潜在起搏点:其他自律细胞的自律性较低,由于经常受到来自窦房结的快速节律活动的抑制,起本身的自律性通常不能变现出来.101.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对动脉壁的侧压力.102.收缩压:心室收缩射血时,动脉血压快速上升,达最高值.103.舒张压:心室舒张,动脉血压下降,于心舒末期降至最低值.104.平均动脉压:整个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105脉搏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106.中心静脉压: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107.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108.有效不应期: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由0期开始到3期膜内电位恢复到-60mV这一段不能在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109.等长自身调节:指通过心肌细胞本身收缩活动强度和速度的改变以增加心肌收缩能力,从而增加每博输出量的调节方式与心肌初长的改变无关.110.异常自身调节:通过心肌细胞自身长度的改变引起收缩强度的改变.111.等容舒张期:心室肌开始舒张时,室内压迅速下降,动脉瓣关闭心室容积不变,直到室内压下降到底于心房压,房室瓣开启时为止的这段时期.112.血流量(容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液量.113.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是遇到的各种阻力.114.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的侧压力.115.动脉脉压:是指动脉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116.心血管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中与调节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117.血-脑屏障:指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屏障.可限制某些物质在两者间自由交换,故对保持脑组织周围稳定的化学环境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内有重要意义.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可能是血脑屏障的形态学基础.118.血-脑脊液屏障:在毛细血管血液和脑脊液之间存在限制某些物质自由扩散的屏障. 119.呼吸:是指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120.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121.深呼吸(用力呼吸):机体活动时,或吸入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或氧气含量减少时,呼吸将加深加快.122.胸式呼吸:以肋间外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123.腹式呼吸:以膈肌的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124.肺内压:是指肺泡内的压力,可随呼吸运动而发生周期变化.125.胸(膜腔)内负压:指胸膜腔内的压力,在平静呼吸过程,因其比大气压低.:127.通气/血流比值:指肺泡通气量(VA)与每分钟肺血流量(Q)的比值,正常为0.84.128.比顺应性:肺顺应性(L/cmH2O)/肺总容量(L)129.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130.补吸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131.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132.余气量(残气量):最大呼气末,尚存于肺内而不能呼出的气体量.133.肺容量:是指机体肺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联合气量.134.深吸气量:在平静呼气末中做最大呼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135.功能余气(残气)量:平静呼气末仍留存于肺内的气体量.136.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从肺内说能呼出的最大气值,是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之和. 137.肺总量: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138.每份通气量:是指肺每分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139.最大通气量:最大限度地做深而快的呼吸,肺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140.解剖无效腔:是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分支至终末细支气管,这一段呼吸道管壁没有肺泡,因而无气体交换功能.141.肺泡无效腔:是指未参加气体交换的肺泡腔,进入肺泡内的气体可因血液在肺内分布不均匀等原因.142.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143.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以及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过程. 144.血红蛋白(Hb)氧容量:每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氧气量.145.血红蛋白(Hb)氧含量:血液中所含氧气量并非都能达到最大值,每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氧气量.146.血红蛋白(Hb)氧饱和度:血红蛋白含氧量占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数.147.紫绀:血液中去氧Hb含量达5g/100ml以上时,皮肤和黏膜呈浅蓝色.148.氧解离曲线:是表示血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149.无效腔:从鼻腔到肺泡凡没有气体交换的管腔,分为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150.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引起吸气被抑制或肺缩小引起吸气的呼气运动反射,它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151.中枢化学感受器:存在与延髓腹外测表浅部位,对脑组织液和脑脊液中H+浓度变化敏感的化学感受器.152.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153.用力呼气量:是指一次最大呼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 154.氧容量: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称为Hb的氧容量.155.肺泡通气量:是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156.功能残气量:平静呼气末端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等于残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157.消化:食物在消化到内被分解为可吸收小分子物质的过程.158.吸收:食物经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159.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磨碎与消化液混合,并不断向消化道远端推进. 160.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分解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161.胃肠激素:胃肠道黏膜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162.容受性舒张:进食时食物刺激口腔,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部肌肉松弛.163.胃排空: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164.胆盐的肠-肝循环:肝细胞分泌的胆盐排入小肠后,绝大部分由回肠末端吸收,经门脉回肝脏的过程.165.基本电节律:指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一种缓慢的节律性去极化电位变化.166.脑-肠肽:指一些在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呈现双重分布的肽类激素.167.内在神经丛(壁内神经丛,肠神经系统):分布于食管至肛门的消化道壁内.168.胃肠激素:在胃,肠黏膜层散在分布有大量的内在分泌细胞,由这些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169.咀嚼:是由咀嚼肌群顺序收缩而完成的反射性动作.170.吞咽:是指口腔内食物通过咽部和食管送入胃内的一系列动作.171.蠕动:食管肌顺序收缩而产生的一种向钱推进的波形运动.:172.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胃黏膜和胃粘液分泌的碳酸氢盐一起构成了一道抵抗胃酸侵蚀的屏障.173.胃黏膜屏障:由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腔面膜和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构成胃腔与胃黏膜上皮细胞之间的一道生理屏障.174.蠕动:为纵行肌和环行肌协调起来的一种推进性运动.175.呕吐:是将胃及部分肠内容物经口腔强力驱出的动作.176.分节运动:以换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的运动.177.食管下括约肌:在食管末端有一长2~4cm的高压区,在生理上起到类似括约肌的作用. 178.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179.超重:体重指数在25~29.9之间.180.肥胖:体重指数超过30.181.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182.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183.不感蒸发:人体处于较低的环境温度时,水分可从皮肤和呼吸道不断渗出而被蒸发. 184.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185.体温调定点:由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活动所决定的体温恒定水平.186.蒸发散热:指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而散失体热的一种方法.187.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机体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产热额外增加的想象.188.食物的热价: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189.食物的氧热价:通常把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氧气所产生的热量.190.呼吸商:机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和耗氧量的比值.191.非蛋白呼吸商:糖和脂肪氧化的二氧化碳产生量和消耗量的比值.192.基础代谢率:机体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是:清晨,清醒,静卧,未做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五精神紧张期;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保持在20°C~25°c.193.肾小球滤过率:指单位时间内两侧肾脏生成的滤液总量.194.滤过分数:指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正常成年人约为19%.195.有效滤过压:指肾小球滤过动力与阻力之差.其压力高低决定于三种力量的大小,即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嚷内压).196肾髓质高渗梯度:表明肾髓质组织间液是高渗的,而且越接近肾乳头部渗透压越高的现象. 197.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小管液中某些物质重新转运回肾小管周围毛细血液中的过程.198.排泄:机体将代谢终产物,机体内过剩的物质,异物或毒物等经血液循环沿一定途径排除体外的过程.199.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正常值为9~10mmol/L(160~180mg%).。
1、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相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的。
2、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
1. 辐射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
2. 两辐射对称:某些腔肠动物,通过中轴,只有两个平面把它们的身体切成相等的两半。
3. 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消化腔内水的流动,可把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兼有循环作用,故也称为消化循环腔。
4.刺细胞: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每个刺细胞有一核位于细胞的一侧,并有囊状的刺丝囊,囊内贮有毒液及一盘旋的丝状管,对捕食和防御起作用。
1.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个部分。
2.皮肌囊:肌肉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形成的体壁成为皮肤肌肉囊。
即皮肌囊。
3.原肾型排泄系统:由排泄管,焰细胞组成,起源于外胚层,并沿途多次分枝,许多分支相互连接成网状,每个分枝的末端有管细胞,管细上覆盖有帽细胞,两者共同组成焰细胞,原肾型排泄系统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水分的渗透压,同时也排出一些代谢产物。
4.焰细胞:它是原肾型排泄系统的基本单位,有管细胞及帽细胞组成。
是一中空细胞,内有一束纤毛,经常均匀不断的摆动,通过细胞膜的渗透而收集其中的水分,液体,废物,经收集管,排泄管,排泄孔送出体外。
完全消化道:发育为完善的消化管,即有口有肛门,如线虫消化道,食物由口进入,消化后的残渣有肛门排出。
1. 同律分节:除了前端 2 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体节的形态构造基本相同。
2. 次生体腔:位于体壁内侧中胚层和肠壁外侧中胚层之间的空腔。
3. 疣足:是体壁凸出的扁平状突起双层结构,体腔伸入其中,一般每体节一对。
典型的疣足分为背肢和腹肢,背肢垢背侧具一指状的背须,腹肢的腹侧有一腹须,有触觉功能。
4. 闭管式循环:为较完善的循环系统,结构复杂,由纵行血管和环行血管及分支血管组成。
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
P5271.货币失衡:即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
2.通货膨胀:是货币供给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即货币供给大于社会经济活动对货币的实际需要。
3.通货紧缩:也称通货不足,是指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要量,即货币供给满足不了社会经济活动对货币的实际需要。
4.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其中包括了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衣食住行、水电、医疗、教育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
5.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也称批发物价指数,是根据商品的批发价格编制的物价指数,反映包括了原材料、中间品及最终产品在内的各种商品批发价格的变化。
6.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可以反映全部生产资料、消费品和劳务费用的价格的变动。
7.通货膨胀的类型:根据物价上涨的方式(1)公开性通货膨胀:是指市场机制充分运行和政府对物价不加控制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或是政府虽然施加控制,但因通货膨胀的压力太大而未能生效,价格上涨的特征非常明显。
(2)隐蔽性通货膨胀:是指政府当局采取物价管制而使一般物价水平不能自由上升的通货膨胀。
根据物价上涨的速度(1)爬行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年率为2%-3%的状态(2)温和通货膨胀:低于7%的通货膨胀率,或者是低于10%的通货膨胀率(3)恶性通货膨胀:又称极度通货膨胀,物价连续暴涨但持续时间不会太久,货币完全丧失价值贮藏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交易功能。
根据通货膨胀可否预期(1)预期通货膨胀:在经济生活中,人们预计将要发生通货膨胀,无避免经济损失,在各种交易、合同投资中将未来的通货膨胀预先计算进去。
(2)非预期通货膨胀:没有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超出了社会潜在产出之后引起价格水平持续上涨而产生的通货膨胀。
P504(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价格(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上涨,致使生产成本上涨,进而导致物价总体水平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1.机会成本:当一个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用于特定的用途是,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最大的收益。
2.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一个社会用全部的资源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在资源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3.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均衡价格: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需求价格弹性: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交叉弹性:指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相关商品价格的反应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其收入水平变动的反应程度。
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总价格之差。
无差异曲线:指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点所构成的曲线。
预算线: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边际替代率: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价格——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十大名词一第三方理财第三方理财是指那些独立的中介理财机构,它们不代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却能够独立地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判断所需投资工具,提供综合性的理财规划服务。
二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三财富管理财富管理范围包括: 现金储蓄及管理、债务管理、个人风险管理、保险计划、投资组合管理、退休计划及遗产安排。
其主要功能是帮助我们制定及达成财务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是债务重整,可以是子女教育经费,可以是购买汽车或房屋,也可以是退休以后的生活保障。
通过财富管理,不单止可以增加我们的投资收入,而且更可以累积更多的财富,提供更大保障,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和改善我们的生活质素。
金钱是美好的,愈多愈好,这个假设相信是大多数人都同意。
由于食物、居所和其它基本资源都是生活的所需。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累积财富的动力不断增强,也就形成一种竞争性,社会便因此得已繁荣及进步。
大部份人所拥有的金钱要满足自己生活的最低所需,应该都无问题,香港是一个成熟的社会,累积财富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填饱肚子,然后再考虑买一些新玩意。
例如: 电子产品、汽车或者新的家庭用品。
所以,累积财富不只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寻求快乐与幸福。
处身于信息科技发达的社会,人们的时空地域距离不断地拉近,事物变化的速度加快,人们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越加迫切,我们必须正视财富管理,以达至财务及保障得以健康进行。
透过财富管理我们可以更了解自己所面对的风险及知道如何做好风险管理。
我们所面对不同风险,主要包括早逝、失业、自然灾害、个人财产意外及退休生活缺乏保障等。
风险管理的方法则有避免风险、承担风险、转移风险、保险、分散投资及对冲等等。
在管理过程中,作出适当的预算计划,可改善入不敷支的情况及进行债务管理、从而减轻债务。
四 CPI、PPI、PMI、GDP、欧债、美元、原油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一个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它是统计部门收集和整理的若干个物价指数中的一个。
1.发热(fever):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发热.2.热型:许多发热性疾病时,体温曲线的形状可有一定规律性,称为热型.3.稽留热(continued fever):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度,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4.弛张热(remittent 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5.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至39度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多见于布氏杆菌病。
6.间歇热:体温聚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7.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8.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9.症状(symptom):患者主观感受到不舒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10.体征(sign):医师客观检查到的患者身体方面的异常改变。
11.水肿(edema):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12.咯血(hemoptysis) :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称咯血.13.牵涉痛(referred pain):是指内脏器官或深部组织的疾病引起的疼痛,可在体表的某一部位也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区.14.发绀(cyanosis):又称紫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15.中心性发绀:由于心肺疾病导致SaO2降低所指的发绀.16.呼吸困难(dyspnea):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17.三凹征:吸气性呼吸困难时,患者表现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
肽键: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分子氨基酸的羧基通过脱去水分子后所形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
2. 等电点:在某一pH溶液中,氨基酸或蛋白质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或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成点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或蛋白质的等电点。
3. 模体:在蛋白质分子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并发挥特殊的功能,称为模体。
4. 结构域: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多个结构紧密的区域,并行使特定的功能,这些区域被称为结构域.5。
亚基:在蛋白质四级结构中每条肽链所形成的完整三级结构。
6. 肽单元:在多肽分子中,参与肽键的4个原子及其两侧的碳原子位于同一个平面内,称为肽单元。
7. 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破坏,从而改变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称之为蛋白质变性。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
DNA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分子稳定的双螺旋空间构象破环,双链解链变成两条单链,但其一级结构仍完整的现象称DNA变性.2。
Tm:即溶解温度,或解链温度,是指核酸在加热变性时,紫外吸收值达到最大值50%时的温度.在Tm时,核酸分子50%的双螺旋结构被破坏。
3. 增色效应:核酸加热变性时,由于大量碱基暴露,使260nm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称之为增色效应.4. HnRNA:核内不均一RNA。
在细胞核内合成的mRNA初级产物比成熟的mRNA分子大得多,称为核内不均一RNA。
hnRNA在细胞核内存在时间极短,经过剪切成为成熟的mRNA,并依靠特殊的机制转移到细胞质中.5。
核酶:也称为催化性RNA,一些RNA具有催化能力,可以催化自我拼接等反应,这种具有催化作用的RNA分子叫做核酶。
6. 核酸分子杂交:不同来源但具有互补序列的核酸分子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适宜条件下形成杂化双链,这种现象称核酸分子杂交.第三章酶1. 酶: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1、灭菌法(sterilition):用物理方法杀灭与手术区和伤口接触物品上的微生物。
2、抗菌法:又称消毒法,用化学方法消灭微生物。
有高压蒸汽,煮沸,火烧。
3、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时,一方面钾离子由细胞内逸出,与Na,H交换增加,使细胞内液的H浓度降低,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另一方面,远曲肾小管NaK交换减少,NaH交换增加,使H排出增多,导致反常性酸性尿4、等渗性脱水:又称混合性脱水,最易发生。
水钠成比例丧失,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
5、牵引痛:内脏疾病引起身体体表某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6、会聚现象:牵引痛的部位与患者的内脏部位有一定的解剖关系他们都受同一脊髓节段的后跟7、神经所支配该部位的躯体和内脏痛觉纤维进入同一阶段的脊髓后角内并和同一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即为~ 8、有效循环血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的血量,依赖充足的血容量,有效地心排出量和良好的周围血管阻力。
9、休克(shock)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10、冷休克:在感染性休克中,出现血管收缩,皮肤苍白,湿冷,甚至有紫绀少尿或无尿。
11、中心静脉压(CVP)代表右心房或者胸腔段腔静脉内压力的变化可反映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12、MODS:在严重创伤、感染和休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或者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个以上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必须靠临床干预才能维持的综合征。
13、ARF:急性肾衰肾排泄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减退,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持续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到正常一半,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氮质血症。
14、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急性呼吸衰竭,共同病理变化为肺血管内皮及肺泡损伤,肺间质水肿等病人呼吸急迫,困难并有缺氧表现。
15、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表现体温>38或<36,心率>90次/分,呼吸急促>20次/分或过度充气,PaCO2<4.3kPa,白细胞>12x10^9/L或<4x10^9/L,或未成熟白细胞>1/10.血液透析(hemodialysis)利用血液透析器代替部分肾功能,清除血液中的蛋白质有害物质,纠正体内电解质和维持酸碱平衡16、择期手术:某些外科疾病,施行手术迟早不影响治疗效果,应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
中国古代文论名词解释一、先秦部分1 .《论语》的“兴、观、群、怨”说《论语•阳货》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提出了“兴、观、群、怨”说。
用现代的话说,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
2 .《论语》的“思无邪”说《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提出了“思无邪”说。
“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
《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
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3 .《论语》“诗可以怨”说孔子在《论语•阳货》提出了“诗可以怨”。
“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
《诗经》中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揭露,如著名的民歌《魏风》中的《硕鼠》、《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桑柔》、《民劳》等,都是“怨刺上政”的作品。
“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
古代乃至现代的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有批评和揭露黑暗现实的内容,例如屈原、杜甫、白居易、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的批判黑暗政治的诗歌都可以说是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1、电子导电回路:n凡是依靠物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回路称之为电子导电回路。
载流子:自由电子2、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载流子:离子+电子3.电解池:✓由外电源提供电能,使电流通过电极,在电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装置。
⏹载流子:电子+离子➢电子导电回路中只有单纯的电子(空穴)流动;➢电子—离子导体串联回路中两种载流子是通过电极/溶液界面的氧化还原反应传递电荷的,并且导电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化学反应。
几个重要概念⏹第一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物体,即载流子为自由电子(或空穴)的导体,叫做电子导体,也称第一类导体。
第二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的离子运动而导电的导体叫做离子导体,也称第二类导体。
⏹电化学体系:两类导体串联组成的,在电荷转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有物质变化的体系。
⏹电化学反应:在电化学体系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电极/溶液界面(两类导体界面)发生的电化学反应。
➢阳极(anode):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原电池(-)电解池(+)➢阴极(cathode):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原电池(+)电解池(-)电解质:溶于溶剂或熔化时形成离子,从而具有导电能力的物质电解质溶于水时,同时存在两种变化:⏹电离作用:中性原子或分子形成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水化作用:物质与水发生化合叫水化作用,又称水合作用。
离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导致水分子定向排列,这样的结果破坏了水层的四面体结构,离子不能裸露存在。
➢溶剂对溶质的影响:离子水化减少溶液中自由分子的数量,同时增加离子的体积;➢溶质对溶剂的影响:带电离子的水化破坏附近水层的四面体结构,改变邻近水分子层的介电常数。
⏹活度系数:活度与浓度的比值,反映了粒子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
影响溶液电导的主要因素:➢离子数量➢离子运动速度离子本性:半径跟价数,半价大,价数低,则速度低温度:抛物线,温度高,导电率加强。
1、旋光法:应用旋光仪测量旋光性物质的旋光度以确定其含量的分析方法。
2、旋光度:偏振光通过光学活性物质的溶液时,其振动平面说旋转的角度,用α表示。
3、光学活性物质:分子结构中有不对称C原子,能把偏振光的偏振面旋转一定角度的物质。
4、运动黏度:也叫动态黏度,是指在相同的温度下,液体的绝对黏度与其密度的比值,㎡/s5、绝对黏度:也叫动力黏度,是液体以1cm/s的流速流动时,在每1c㎡液面上所需切向力的大小,Pa·s。
6、限量元素:在食品卫生要求中有一定限制规定的元素,包括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和那些有害元素。
7、T检验:用以比较一个平均值与标准值之间或两个平均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8、F检验:是通过计算两组数据的方差之比来检验两组数据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9、回收率:在未知量的样品中加入标准物质称为加标样品,同时测定未知量样品和加标样品,所加入的标准物质的量的变化值称为回收率。
P=(X1-X2)/m *100%(X1——加标样品测定值;X0——试样本底测定值;m——加入标准物质的质量;10的负6级回收率在90%以上,10的负9级在80%,大多为70%,最低不能小于70%)10、酸价:中和1g油脂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11、过氧化值:每千克油脂能氧化碘离子的毫克当量数。
12、碘价:每100g油脂所吸收的的氯化碘或溴化碘换算为碘后的克数。
13、羰基价:用羰基价来评价油脂中氧化物的含量和酸败程度。
14、相对密度:15、精密度:是指多次重复测定某一样品时,所得测定值的离散程度。
(它代表测定方法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准确度高的方法精密度必然高,而精密度高的方法准确度未必高。
)16、准确度:一定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通常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表示。
反应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准确度的高低可以用误差或回收率来表示,误差越小或回收率越大则准确度越高)17、系统误差:是指由固定的原因造成的,在测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反复出现,有一定的方向性的误差。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糖类1.单糖(monosaccharide)由3个或更多碳原子组成的具有经验公式(CH2O)n的简糖。
2.寡糖(oligoccharide)由2~20个单糖残基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3.多糖(polysaccharide)20个以上的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多糖链可以是线形的或带有分支的。
4.构型(configuration)一个有机分子中各个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
在立体化学中,因分子中存在不对称中心而产生的异构体中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列关系。
有D型和L 型两种。
构型的改变要有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组成,从而导致光学活性的变化。
5.构象(conformation)分子中由于共价单键的旋转所表现出的原子或基团的不同空间排列。
指一组结构而不是指单个可分离的立体化学形式。
构象的改变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组成,也无光学活性的变化。
6.醛糖(aldose)一类单糖,该单糖中氧化数最高的C原子(指定为C-1)是一个醛基。
7.酮糖(ketose)一类单糖,该单糖中氧化数最高的C原子(指定为C-2)是一个酮基。
8.对映体(enantiomer)互为实物与镜像而不可重叠的一对异构体。
如左旋乳酸与右旋乳酸是一对对映体。
9.差向异构体(epimer)同一不对称碳原子,各取代基取向不同,而产生两种差向同分异构体。
如α-D-吡喃葡萄糖与β-D-吡喃葡萄糖;与葡萄糖互为差向异构体的有:甘露糖(C2),阿洛糖(C3),半乳糖(C4)。
10.异头物(anomer)仅在氧化数最高的C原子(异头碳)上具有不同构形的糖分子的两种异构体。
11.异头碳(anomer carbon)环化单糖的氧化数最高的C原子,异头碳具有羰基的化学反应性。
12.变旋(mutarotation)吡喃糖,呋喃糖或糖苷伴随它们的α-和β-异构形式的平衡而发生的比旋度变化。
13.糖苷(dlycoside)单糖半缩醛羟基与别一个分子的羟基,胺基或巯基缩合形成的含糖衍生物。
1 The Lost Generation: This term is applied to the American writers who lost the traditional values as a result of the war and fought hard to seek new values and beliefs to fill the void of the post - war world which was full of physical wounds as well as mental chaos.2 Jazz age :It refers to the 1920s, a time marked by frivolity, carelessness, hedonism and excitement in the life of the flaming youth. Fitzgerald is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the term and many of his literary works portray it.3 Iceberg Theory : It is a term used to describe the writing style of American writer Ernest Hemingway. The meaning of a piece is not immediately evident, because the crux of the story lies below the surface, just as most of the mass of a real iceberg similarly lies beneath the surface.4 Harlem Renaissance:It refers to the Blossoming (1918 –1937) of African American culture, particularly in the creative arts, centered in Harlem in New York City. As a literary movement, it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all later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black literature and consciousness worldwide. Central to the movement were efforts to explore all aspects of the African American experience and to reconceptualize "the Negro" independent of white stereotypes.5 Transcendentalism: Transcendentalism has been defined philosophically as "the recognition in man of the capacity of knowing truth intuitively, or of attaining knowledge transcending the reach of the senses." The main notions include: a) living close to nature; b) the dignity of manual labor; c) the divinity in man in his own right; d) one great brotherhood among all the people; e) self - trust and self – reliance.6 Imagism:Imagism was a spirit of revolt against conventionalities rather than a goal set up as in itself a permanently lasting objective. All poetic language is the language of exploration. The point of Imagism is that it does not use images as ornaments. The image is itself the speech. The image is the word beyond formulated language.7 Free Verse : Free verse is rhymed or unrhymed poetry free from conventional rules of meter. The aesthetic and musical effect of free verse is achieved through rhythms and cadence of natural speech.8 International theme:It refers to novels that are set against a large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usually between Europe and America, and centered on the confrontation of the two different cultures with two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representing two different value systems.9 Hemingway Code Hero:It refers to some protagonists in Hemingway's works. In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Hemingway's novels, life is full of tension and battles; the world is in chaos and man is always fighting desperately a losing battle. Those who survive and perhaps emerge victorious in the process of seeking to master the code with a set of principles such as honor, courage, endurance, wisdom, discipline and dignity are known as "the Hemingway code".the spirit of code hero▪Endurance: to accept pain, even loss▪Pride: of knowing that one has done one’s best▪Courage: act truly according to one’s own nature▪Will: to face defeat or victory▪He is a man of action but not a thinker.10 Puritanism:American Puritanism was the practice and belief of Puritans who were a group of serious and religious people ,and carried a code of value and a philosophy of life. To them, religio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ey accepted the doctrine of predestination, original sin, total depravity and limited atonement for God’s gra ce. They also believed in hard working, piety and sobriety. In a word, American Puritanism exerted great influences upon American thought and literature.11American Romanticism : American Romanticism is the literary movement stretching from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through the outbreak of the Civil War. It exhibited from the very outset distinct features of its own. 1) It was in essence the expression of a “a real new experience” and contained “an alien quality”. 2) As a logical result of the foreign an d native factors at work, American romanticism, was both imitative and independent. Those features can be found in the major works by the writers such as Washington Irving, Nathaniel Hawthorne and Walt Whitman.12Modernism: It is term referring to the art, poetry, literature, architecture, and philosophy of Europe and America in the early twentieth-century. In general, modernism is marked by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1) the desire to break away from established traditions, (2) a quest to find fresh ways to view man's position or function in the universe, (3) experiments in form and style, particularly with fragmentation--as opposed to the "organic" theories of literary unity appearing in the Romantic and Victorian periods.13 Stream of Consciousness:It is the continuous flow of sense-perceptions, thoughts, feelings, and memories in the human mind. In literary works, it refers to the literary method of representing such a blending of mental processes in fictional characters, usually in an unpunctuated or disjointed form of interior monologue.14IMAGERY: A common term of variable meaning, imagery includes the "mental pictures" that readers experience with a passage of literature. It signifies all the sensory perceptions referred to in a poem, whether by literal description, allusion, simile, or metaphor.15Surrealism is an artistic movement doing away with the restrictions of realism and verisimilitude that might be imposed on an artist. In this movement, the artist sought to do away with conscious control and instead respond to the irrational urges of the subconscious mind. From this results the hallucinatory, bizarre, often nightmarish quality of surrealistic paintings and writings. Sample surrealist writers include Frank O'Hara, John Ashberry, and Franz Kafka.16Expressionism in literature, especially drama, flourished in the early 1900's. Expressionist playwrights try to portray life as modified and distorted by their personal interpretation of reality. . Characters in expressionist drama tend to be one-sided, standing for single ideas and attitudes. They are placed in situations in which the objects of the outer world are distorted to reveal the tortured minds of the characters or the dramatist. Playwrights achieve these effects with symbolic settings, bizarre lighting, and nonrealistic acting. Eugene O'Neill is a major American expressionist playwright.17Beat Generation : Beat generation is a term applied to a group of American poets and novelists of the 1950s and 1960s who were in romantic rebellion against the culture and value systems of America. They expressed their revolt through the literary works of loose structure and slang diction.18Calvinism: It the religious teachings of John Calvin and his followers. Calvin taught that only certain persons, the elect, were chosen by God to be saved, and these could be saved only by God’s grave. Calvinism forms the basis for the doctrines and practices of the Huguenots, Puritans, Presbyterians(长, and the Reformed churches.19 American Realism: In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Civil War brought the Romantic Period to an end. The Age of Realism came into existence. It came as a reaction against the lie of romanticism and sentimentalism. Realism turned from an emphasis on the strange toward a faithful rendering of the ordinary, a slice of life as it is really lived. It expresses the concern for commonplace and the low, and it offers an objective rather than an idealistic view of human nature and human experience.20 Symbolism: It is a movement in literature and the visual arts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Symbolism was an aesthetic movement that encouraged writers to express their ideas, feelings, and values by means of symbols or suggestions rather than by direct statements.21American Naturalism : American naturalism is a literary tendency that prevailed in 1890s. American naturalists wrote about the helplessness of man, his insignificance in a cold, amoral world, and his lack of dignity in face of the crushing forces of environment and heredity. They reported truthfully and objectively, with a passion of scientific accuracy and an overwhelming accumulation of factual detail. They told the gloomy, ugly side of the society in a despairing tone.22Local Colorism: As a literary trend, local colorism made its presence felt in the late 1860s to early 70s .Local colorists concerned themselves with present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local characters of their regions. They tended to idealize and glorify, but they never forgot to keep an eye on the truthful color of local life. The ultimate aim of the local colorists is to create the illusion of an indigenous little world with qualities that tells it apart from the world outside.23American Dream : A popular belief that people can achieve success, whether it is wealth, fame or love through honest hard working in a new world of liberty, equality, chances and promises.24Gilded Age, originally referring to the post-Civil War period in the United States, came to represent an era of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characterized by ruthless pursuit of profit, government corruption,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and vulgarity in taste and manners。
一、名词解释。
1.速率分离过程: 在某种推动力(浓度差、压力差、温度差、电位差等)的作用下, 有时在选择性透过膜的配合下, 利用各组分扩散速度的差异实现组分的分离。
2.平衡分离过程: 借助分离媒介(如热能、溶剂或吸附剂), 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成两相系统, 再以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相平衡的两相中不等同的分配为依据而实现分离3.泡点: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 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的压力, 或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 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的温度。
4.绝热闪蒸: 已知流率、组成、压力和温度(或焓)的液体进料节流膨胀到较低压力产生部分汽化。
5.最小回流比: 是精馏操作条件的一个极限。
当回流比减至某一数值, 使为达到规定的分离程度所需理论板数趋于无穷多时, 此回流比即为最小回流比6.清晰分割: 指的是多组分精馏中馏出液中除了重关键组分(HK)之外, 没有其它轻组分;釜液中除了轻关键组分((LK)之外, 没有其它轻组分。
二、7.反应精馏: 反应精馏是一种将反应过程和精馏过程结合在一起, 且在同一个设备内进行的藕合过程。
三、8.吸附过程:当用多几性的固体处理流体时, 流体的分子和原子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吸附过程。
四、9.超临界流体萃取:以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 从固体或液体中萃取出某种溶质的单元操作过程。
五、填空。
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 因为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
2.衡量分离的程度用分离因子表示, 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是固有分离因子。
3.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 因此需加入分离剂来达到分离目的4.汽液相平衡是处理气液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 相平衡的条件是所有相中温度压力相等, 每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
5.吸收因子为A= , 其值可反应吸收过程的难易程度6.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蒸出塔、用再沸器的蒸出塔、用蒸馏塔。
7.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 可用泡露点方程确定。
1、出口倾销是大型出口垄断厂商为了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在垄断国内市场并取得垄断高价的前提下,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方式大量出口,争夺国外市场的行为。
2、财政关税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其税率往往是根据国家的需要和对贸易量的影响制定的。
一般保持较低水平。
3、期汇交易指买卖双方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按照所签订的远期合同规定,在未来的约定时间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
4、国际储备指一国官方现有的可以无条件地用来弥补国际收支赤字或干预外汇市场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资产。
5、外直接投资是一国居民为了在国外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进行的对外投资,它可以是在国外建立自己的全资子公司或分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也可以通过收购兼并当地的公司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也可以与当地的企业联合投资建立合资企事业或合作企业。
6.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7.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8.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9.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
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名词解释第一章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重置投资:由于厂房、机器的磨损,需用折旧费重新购置被磨损掉的机器设备等,即用折旧费进行的投资。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第二章投资: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成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投资成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第三章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实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下降,债券价格不会再上升,于是抛出全部债券,换回货币,不再购买债券,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的情况。
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和收入反比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LM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IS-LM模型: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凯恩斯区域:LM成水平状态的区域古典区域:LM成垂直状态的区域。
第四章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中医诊断学》名词术语解释1、审察内外:诊察疾病时,要有整体观念,既要审察其夕卜,还要审察其内;并要把病人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加以审察。
2、辨证求因:分析四诊所得的一系列具体症状,根据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原因之所在,为临床论治提供依据。
3、症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病人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
如:发热、头痛等。
4、证: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热等方面作出病理性概括。
5、四诊合参:通过望、闻、问、切,将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有机地综合起来,全面系统地分析病情,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称为“四诊合参”。
6、舍脉从症:指辨证过程中,在症真脉假的情况下,必须舍脉从症。
如症见痞、满、燥、实等,脉反见迟细。
则症反映的是实热内结胃肠,是真;脉迟细是由于热结于里,阻滞血脉流行,属假,此时,当舍脉从症。
7、舍症从脉:指辨证过程中,在症假脉真的情况下,必须舍症从脉。
例如:伤寒,热闭于里,症见四肢厥冷,而脉滑数,脉所反映的是真热,症所反映的是由于热邪内伏,格阴于外,出现四肢厥冷,是假寒,此时当舍症从脉。
8、得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精彩内含,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见于正常人,或虽病但脏腑功能未衰,预后良好。
9、失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
神衰的表现。
神志昏迷,或言语失伦,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目暗睛迷,瞳孔呆滞,面色晦暗,表情淡漠呆板,反应迟钝,动作不灵,强迫体位,呼吸异常,大肉尽脱。
表示正气已伤,病情严重,预后不好。
10、撮空理线:患者神识不清,出现不由自主的动作,手臂向上伸举为撮空,两手呈理线状为理线。
撮空理线是失神的一种表现。
系病情危重,元气将脱。
ll、循衣摸床:形容神志昏迷的病人,用手摸弄衣被或抚摸床缘的症状,这是热伤心神,邪盛正虚的一种危候。
12、目暗睛迷:眼睛混浊晦暗,没有光彩,活动迟钝,反应缓慢或视物模糊。
13、回光返照:太阳将落时反射的光,比喻没落以前的景象。
外科学名词解释【完整版】1、腹外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穿过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的情况。
2、直疝三角是指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所构成的三角形区域。
3、早期胃癌指的是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都属于早期阶段。
4、小胃癌是指早期胃癌中,癌灶的直径在10mm以下的情况。
5、微小胃癌是指早期胃癌中,癌灶的直径在5mm以下的情况。
而一点癌则是指癌灶的直径在1mm以下的情况。
6、麦氏点是指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
其体表投影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
7、肝蒂是指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的区域。
8、第一肝门是指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的区域。
9、Glisson纤维鞘是指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的区域。
10、第二肝门是指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的区域。
11、第三肝门是指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的区域。
12、胆囊三角(Calot三角)是指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域。
13、Mirizzi综合征是指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
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14、夏柯氏三联征(Charcot三联征)是指肝外胆管结石引起的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的症状。
15、瑞罗茨五联征(Reynolds五联征)是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引起的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和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的症状。
16、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
17、解剖复位是指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和对线完全良好的情况。
(1)单体:即化合物。
指具有一定分子量、分子式、理化常数和确定的化学结构式的化学物质。
(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有效部位群:含有两类或两类以上有效部位的中药提取或分离部分。
(6)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
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7)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8)pH梯度萃取法:以pH成梯度的酸水(碱水)溶液依次萃取,以亲脂性有机溶剂溶解的碱性(酸性)成梯度的成分,使各成分依次分离的方法。
(9)溶剂提取法:是根据天然药物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而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中溶解出来的办法。
(10)糖含义: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
(11)苷含义:苷类是糖和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又称“配糖体"。
非糖部分称“苷元"或“配基";连接的键称“苷键”;中间的原子称“苷原子"。
(12)两相酸水解法(样品+酸水+苯/氯仿):即在反应混合液中加入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苷元一旦生成即进入有机相,避免了与酸长时间接触,从而获得真正的苷元。
(13)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分子中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合物。
分子中多具有酚羟基,有一定的酸性.(14)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子中以苯丙基为基本骨架(C6-C3)构成的化合物。
包括香豆素类和木脂素类化合物.(15)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中间三个碳(C6-C3-C6)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学成分。
1.1 名词解释·逻辑数据:指程序员或用户用以操作的数据形式。
·物理数据:指存储设备上存储的数据。
·联系的元数:与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个数,称为联系的元数。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至多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和E2的联系称为“1:1联系”。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可以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和E2的联系是“1:N联系”。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可以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和E2的联系称为“M:N联系”。
·数据模型:能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独立于计算机系统、完全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反映企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的数据模型。
·结构数据模型(或逻辑数据模型):与DBMS有关的,直接面向DB的逻辑结构、从计算机观点对数据建模的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型(层次)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格表达实体集的数据模型。
·外模式: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概念模式: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
·内模式:DB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
·外模式/模式映象:用于定义外模式和逻辑模式之间数据结构的对应性。
·模式/内模式映象:用于定义逻辑模式和内模式之间数据结构的对应性。
·数据独立性:应用程序和DB的数据结构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
·物理数据独立性:在DB的物理结构改变时,尽量不影响应用程序。
·逻辑数据独立性:在DB的逻辑结构改变时,尽量不影响应用程序。
·主语言:编写应用程序的语言(如C一类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称为主语言。
·DDL:定义DB三级结构的语言,称为DDL。
·DML:对DB进行查询和更新操作的语言,称为DML。
·过程性语言:用户编程时,不仅需要指出“做什么”,还需要指出“怎么做”的语言。
·非过程性语言:用户编程时,只需指出“做什么”,不需要指出“怎么做”的语言。
·DD(数据字典):存放三级结构定义的DB,称为DD。
·DD系统:管理DD的软件系统,称为DD系统。
2.1名词解释·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格表示实体集,外键和主键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型。
·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包括模式名、诸属性名、值域名和模式的主键。
·关系实例:关系模式具体的值,称为关系实例。
·属性:即字段或数据项,与二维表中的列对应。
属性个数,称为元数(arity)。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域。
·元组:即记录,与二维表中的行对应。
元组个数,称为基数(cardinality)。
·超键:能惟一标识元组的属性或属性集,称为关系的超键。
·候选键: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称为候选键。
·主键:正在使用的、用于标识元组的候选键,称为主键。
·外键:属性集F是模式S的主键,在模式R中也出现,那么称F是模式R的外键。
·实体完整性规则:实体的主键值不允许是空值。
·参照完整性规则:依赖关系中的外键值或者为空值,或者是相应参照关系中某个主键码。
·过程性语言:编程时必须给出获得结果的操作步骤,即指出“干什么”及“怎么干”的语言。
·非过程性语言:编程时,只需指出需要什么信息,不必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即只要指出“干什么”,不必指出“怎么干”的语言。
·无限关系:指元组个数为无穷多个的关系。
·无穷验证:验证公式真假时需要进行无限次验证。
3.1 名词解释·基本表:实际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表,称为基本表。
·视图:是从基本表或其他视图中导出的表,它本身不独立存储在数据库中,也就是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的数据。
·实表:是对基本表的别称。
·虚表:是对视图的别称。
·相关子查询:SELECT语句嵌套时,子查询中查询条件依赖于外层查询中的值,因此子查询要反复求值供外层查询使用。
这种子查询称为相关子查询。
·联接查询:查询时要从多个基本表中提取数据,此时把多个基本表写在同一层的FROM子句中,这种查询形式称为联接查询。
·嵌套查询:查询时要从多个基本表中提取数据,此时把多个基本表分别放在不同层次上的FROM子句中,这种查询形式称为嵌套查询。
·交互式SQL:在终端交互方式使用的SQL语言。
·嵌入式SQL:嵌入在高级语言的程序中使用的SQL语言。
·共享变量:嵌入的SQL语句和主语言语句间传递信息的变量,称为共享变量。
共享变量先由主语言程序定义,再用SQL的说明语句说明,然后SQL语句就可使用这些变量。
·游标:游标是与某一查询相联系的符号名。
游标有游标关系和游标指针两层含义。
在游标打开时,游标(指针)指向查询结果的第一个记录之前。
·卷游标:在游标推进时,可以进退自如的游标。
4.1 名词解释·数据冗余:指同一个数据在系统中多次重复出现。
·函数依赖(FD):在关系模式R(U)中,FD是形为X→Y的一个命题,只要r是R的当前关系,对r中任意两个元组t和s,都有t[X]=s[X]蕴涵t[Y]=s[Y],那么称FD X→Y在关系模式R(U)中成立。
·平凡的FD:如果X→Y,且Y⊆X,则称X→Y是一个“平凡的FD”。
·FD集F的闭包F+:被F逻辑蕴涵的函数依赖全体构成的集合,称为F的闭包,记为F+,即F+={ X→Y | F⊨X→Y}。
·属性集X的闭包X+:从已知的FD集F使用FD推理规则推出的所有满足X→A的属性A 的集合,称为X的闭包,记为X+,即X+={属性A | X→A在F+中}。
·FD的逻辑蕴涵:如果从已知的FD集F能推导出X→Y成立,那么称F逻辑蕴涵 X→Y,记为F ⊨X→Y。
·FD集的等价:对于两个FD集F和G,有F+=G+,则称F和G是等价的依赖集。
·最小依赖集:设F是属性集U上的FD集,Fmin是F的最小依赖集,那么Fmin应满足下列四个条件:Fmin+=F+;每个FD的右边都是单属性;Fmin中没有冗余的FD;每个FD的左边没有冗余的属性。
·无损分解:设关系模式R,F是R上的FD集,ρ={ R1,…,Rk }是R的一个分解。
如果对R中满足F的每一关系r,都有r= ⋈πRi(r),那么称分解ρ相对F是“无损分解”。
·泛关系假设:指数据库中每一个关系都是全部属性构成的关系的投影,此时,由全部属性构成的关系称为泛关系。
·chase过程:根据已知FD集,对R分解成ρ构造的初始表格的值进行修改,使之符合FD 集,这个过程称为chase过程。
·保持FD:设关系模式R,F是R上的FD分解,ρ={ R1,…,Rk }是R的一个分解,如果有∪πRi(F)⊨F,那么称分解ρ保持FD集F。
·1NF:如果关系模式R的每个关系r的属性值都是不可分的原子值,那么称R是1NF的模式。
·2NF:如果R是1NF的模式,且每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R的候选键,那么称R是2NF的模式。
·3NF:如果R是1NF的模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那么称R是3NF的模式。
·BCNF:如果R是1NF的模式,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那么称R是BCNF 的模式。
·多值依赖(MVD):设关系模式R(U),X和Y是U的子集,Z=U-X-Y。
对于R的关系r,若在r中存在元组(x,y1,z1)和(x,y2,z2),就也应存在元组(x,y2,z1)和(x,y1,z2),那么称MVD X→→Y在模式R上成立。
·联接依赖(JD):设关系模式R(U),R1、…、Rn是U的子集,并满足U=R1∪…∪Rn,ρ={ R1,…,Rn }是R的一个分解。
如果对于R的每个关系r都有mρ(r)=r,那么称JD *(R1,…,Rn)在模式R上成立。
5.1名词解释(1)·软件工程:研究如何用科学知识、工程方面的纪律指导软件开发的过程,以提高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这样的一门学科称为“软件工程”。
·软件生存期:软件生存期是指从软件的规划、研制、实现、投入运行后的维护,直到它被新的软件所取代而停止使用的整个期间。
软件生存期通常分为六个阶段:规划阶段,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程序编制阶段,调试阶段,运行维护阶段。
·数据库工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软件工程,但又有自己特有的特点,所以特称为“数据库工程”。
·数据库系统生存期:我们把数据库应用系统从开始规划、设计、实现、维护到最后被新的系统取代而停止使用的整个期间,称为数据库系统生存期。
这个生存期一般可划分成下面七个阶段:规划,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实现,运行和维护(2)·实体:可以区别的客观存在的事物,称为实体。
·实体集:同一类实体构成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实体类型:实体集中实体的定义,称为实体类型。
·实体标识符:能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称为实体标识符。
有时也称为关键码(key),或简称为键。
(3)·联系:一个或多个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称为联系。
·联系集:同一类联系构成的集合,称为联系集。
·联系类型:联系集中联系的定义,称为联系类型。
(4)·属性:实体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基本属性:不可再分割的属性,称为基本属性。
·复合属性:可再分解成其他属性的属性,称为复合属性。
·单值属性:同一实体的属性只能取一个值,称为单值属性。
·多值属性:同一实体的属性可能取多个值,称为多值属性。
·导出属性:通过具有相互依赖的属性推导而产生的属性,称为导出属性。
(5)·联系的元数:一个联系涉及到的实体集个数,称为该联系的元数。
·联系的连通词:联系涉及到的实体集之间实体对应的方式(指对应一个还是多个实体),称为联系的连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