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髋膝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实施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8.62 KB
- 文档页数:2
临床护理路径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护士根据路径表的内容对15例其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了有计划性、有针对性、有预见性的护理。
结果:15例患者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患者和家属均满意。
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护理,规范了护士的行为,提高了护理的质量,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降低了住院的费用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避免了护理工作的遗漏和疏忽,杜绝了护理的并发症。
关键词:临床路径;关节置换术;护理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由于膝关节疾病导致功能受限的就诊患者越来越多,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因保守治疗无法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时而选择了行膝关节置换术[1]。
临床路径是以时间为横轴,将诊疗的项目按时间进行了细化的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它为每一个病种都设立了一套标准化的诊疗及护理规范和程序,使患者就医与护理过程中的内容详细化、规范化、程序化,做到了步步明晰,步步有据可依[2]。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15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杜绝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使社会的参和理解得到了提升,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5例患者中,男6例,女9例;年龄55-65岁的10例,65-75岁的5例;单膝关节置换的11例,双膝关节置换的4例。
2、护理路径2.1入院1—3天(术前准备工作)心理疏导: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问题,介绍成功病例。
耐心的讲解手术适应症,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并让患者现身说法及发放关于膝关节的宣传手册,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顾虑的心理,减轻其心理负担,树立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去接受治疗。
协助完善术前检查: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护理人员应随同前往,转变角色以提高依从性。
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麻醉方式、手术方法及时间、术中的配合,术后各种管道的注意事项,四肢功能锻炼的方法及重要性,使病人能积极配合并对手术充满信心。
25天15天
骨科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工作入院评估
一级护理*10131
主要护理工作防跌倒评估、压疮评估、疼痛评估普食
主要护理工作入院相关介绍患肢牵引固定护理@主要护理工作清洁护理镇痛
主要护理工作
饮食指导
0.9%氯化钠注射液(塑瓶)160045帕瑞昔布钠 40mg iv bid 04102或 氟比洛芬脂 50mg iv bid 043051口服镇痛
塞来昔布 0.2 P.O bid 041601洛索洛芬 60mg P.O tid 041306萘普待因 2# P.O tid 041086消肿
0.9%氯化钠注射液(塑瓶)鹿瓜多肽 8-10ml VD qd 血栓通 300mg vd qd 053133甘露醇 250ml VD bid/tid 草木犀流浸液片 2# P.O tid 041083金天格 2# P.O tid 02505
主要护理工作安排抽血与检查术前抗凝(必要时)主要护理工作
按医嘱给药
低分子肝素钠 0.4ml IH qd 术前抗骨质疏松治疗(必要时)主要护理工作
患肢石膏/牵引固定护理
鲑降钙素注射液 50U im qd 12108
主要护理工作
疼痛护理
心电图、胸片*35201/*39302主要护理工作协助医生伤口处理血常规+血型*31249主要护理工作协助床上大小便尿常规+镜检*31255主要护理工作
体位放置、指导功能训练
大便常规+潜血*31256肝、肾功能*31205/*31206感染八项*31233凝血功能
*31257
主要护理工作
重点医嘱
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最全版)【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即针对患者住院不同时间段(入院时、术前、术后及出院时)制订标准化的健康教育内客,并按健康教育流程实施健康教育。
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知识的达标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住院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P<0. 01)。
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模式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多以文字叙述和口头指导为主,由于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不同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为此,笔者将临床路径应用于患者手术前后健康教育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科收治98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排除并存内科严重疾患,如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严重高血压病等。
符合以上条件的患者60例,完全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1~98岁,平均66.8岁。
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3~94岁,平均67. 6岁。
两组患者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其性别、年龄、疾病、麻醉及手术方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
1.2 方法1.2.1 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负责(夜间急诊患者由次日当班护士进行)采取临床路径健康教育。
对患者健康教育时间分为入院时、术前、术后及出院时,并针对不同时间健康教育内容制订标准化的健康教育流程。
按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流程制作若干张教育材料和图文并茂的教育卡片,宣传材料以健康教育路径的内容为主,教育卡片主要为术后康复训练,如膝关节等张练习、直腿抬高练习的图片,并解说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2016 年版)一、人工髋/ 膝关节置换术康复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已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 )。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常规- 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临床表现1)下肢运动功能障碍2)站立/ 步行功能障碍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2. 影像学检查:X 线片显示人工髋关节(三)康复评定分别于入院后1-3 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9-11 天进行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
.1. 一般临床情况评定2. 康复专科评定1)伤口情况评定2) 下肢围度评定3) 下肢血液循环状况评定4) 髋关节关节活动度评定5) 下肢肌力评定6) 转移/ 负重能力评定7) 步态评定8)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康复医学》 (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 一般临床治疗2. 康复治疗安全活动指导与健康教育1) .2) 物理因子治疗3) 肌力训练4) 关节活动度训练5) 转移能力训练6) 下肢负重训练7) 步行训练,包括助行器选择与使用训练8)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3. 常见并发症处理1)感染处理2)血栓处理出现骨折、假体脱落、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和严重合并症时需专科会诊与转诊。
(五)标准住院日14-21 天(六)进入路径标准1.骨科已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 ),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和严重合并症;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住院期间辅助检查项目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3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 )心电图、胸片;(4 )髋关节X 线片;(5 )下肢静脉血管超声;(6 )D 二聚体。
2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论 著髋膝关节疾病属于骨科临床上常见疾病,通常会导致患者的疼痛感并使患者活动能力受到限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
据初步统计,我国每年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达到数百万[2]。
通过实施关节置换手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然而,另一方面,高昂的手术费常常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3]。
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确定一种既能减少医疗成本,又能提高治疗护理质量的先进治疗模式。
目前,临床路径的实施已经能够满足临床上的需要。
本文将对临床路径在骨科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了102例实施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1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18例,年龄在55~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6±4.5)岁,行单侧髋膝关节置换者46例,行单侧股骨头置换者5例;实验组男性36例,女性15例,年龄在56~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7±4.2)岁,行单侧髋膝关节置换者45例,行单侧股骨头置换者6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人工关节型号以及手术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 对照组仅采取传统的治疗模式,在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功能锻炼时间等方面不作统一的规定,按时记录下相关数据。
若有并发症发生,则及时向相关人员反映,并记录在案。
骨科髋膝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实施体会黄海舟(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骨外科 广东茂名 525000)【摘要】目的 总结临床路径在骨科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实施体会。
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2例实施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模式,实验组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
分析骨科髋膝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实施体会发表时间:2016-04-05T16:12:44.037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20期作者:陈永祥[导读] 结论临床上对骨科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临床路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绥化市人民医院 152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科髋膝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实施的体会。
方法选择在2011年07月至2014年02月收治的104例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模式,观察组52例患者在临床常规模式的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首次功能锻炼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分析和探讨骨科髋膝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实施的体会。
结果临床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首次功能锻炼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满意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方面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住院费用、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功能锻炼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满意率等方面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对骨科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临床路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髋膝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体会;治疗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骨外科2011年07月至2014年02月收治的104例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对临床病例的总结,分析和探讨骨科髋膝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实施的体会。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104例均为我院骨外科2011年07月至2014年02月收治的102例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年龄在46至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2.5岁,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9例;观察组52例患者年龄在44岁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7±3.0岁,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0例。
湖南省直中医院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骨一科刘志豪一、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S72.00)行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外旋畸形。
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片显示股骨颈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年龄65岁以上且骨折按Garden分型为Ⅲ型、Ⅳ型的患者。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
4.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差,或相对高龄患者建议行半髋关节置换术。
(四)标准住院日18-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72.00股骨颈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股骨颈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1-3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