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六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名单
- 格式:doc
- 大小:263.00 KB
- 文档页数:14
龙源期刊网
《2016年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心理成长指数白皮书》发布
作者:
来源:《中小学德育》2017年第06期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中心联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共同发布《2016年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心理成长指数白皮书》。
本次调查通过对北京市6个中心辖区内
的总计50所中小学学生和家长的量表调查,采集了3万份有效量表,分析北京市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发展状况。
调查从情绪、品行、注意力缺陷、同伴交往、亲社会行为、睡眠和学习7个维度考察学生的心理成长情况。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中心主任谢春风说,调查发现孩子们身上存在一些行为问题,如约8.96%存在异常情绪症状问题,约10.65%存在异常品行问题,约9.61%存在多动问题,同伴交往问题异常比率偏高,约为31.25%。
“近三分之一中小学生存在同伴交往异常问题,并有22.46%的儿童处于边缘水平,这一现象尤其要引起家长重视。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刘靖建议,家长在关心孩子成绩的同时,应多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内心感受。
学校和家长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品行问题,及时进行正确引导。
同时,可以适当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孩子进行全面的品行干预和心理疏导。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5月18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修订)》的通知(2014)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4.04.16•【字号】京教基一[2014]3号•【施行日期】2014.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修订)》的通知(京教基一〔2014〕3号)各区县教委:为推动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精神,结合近年来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广泛听取中小学教师、教科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市教委对《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试行)》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及时报市教委基教一处。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4年4月16日附件1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生涯规划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而,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及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相关要求,在总结十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修订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教育发展不断提高,教育部门和社会逐渐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其成长关键一部分。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制约学生协调发展的因素,如果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让他的生活和成长都会受到歪曲。
由此可见在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今天必须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中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学习能力较强,很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带坏,因此,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骑行走正确的道路的必要条件。
根据素质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浅谈解决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以期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发展趋势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在很早以前,党中央就已经发布了相关的教育工作指示,指出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必须要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培养出良好的心理品质。
由此社会上购教育机构和中小学也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人,就必须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对此,全国各地中小学都开展了一场心理健康教育革命。
如五个一工程,即给学生准备一份新闻小报,在班级设置一个意见信箱,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公共场所安装一部电话,另外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诊室。
很多有条件的学校还专门给学生请来心理专家进行培训和理论知识讲解。
在一些城市,中小学还将提高学生的心理水平的途径,拓展到了对教师的培训中。
比如,在上海市就有教育部门专门为全市的教师骨干开设了心理健康研修班;在辽宁省专门为中小学教师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在天津市专门为心理健康辅导师增设了考核机制,要求职业的心理健康时,必须要有相关的职业证件。
目前,北京市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培养骨干上,花费了大量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名单时间:2016-4-22 10:09:19 点击:60核心提示: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名单(因论文较多,不公布二三等奖)姓名学校论文题目奖项杜德满江西省安义县教研室走进孩子的心灵一等奖李凤杰辽宁大连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故事法在考前心理辅导中的应用一等奖吴晓燕江西省南昌市教科所让未来在你手中——对中学生生涯规划进行干预的思考中学组一等奖周茹辽宁大连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名单(因论文较多,不公布二三等奖)姓名学校论文题目奖项杜德满江西省安义县教研室走进孩子的心灵一等奖李凤杰辽宁大连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故事法在考前心理辅导中的应用一等奖吴晓燕江西省南昌市教科所让未来在你手中——对中学生生涯规划进行干预的思考中学组一等奖周茹辽宁大连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设计中学生心理复原力的团体干预训练中学组一等奖赵娟辽宁大连教育学院学习质量监测中心初二学生网络行为取向规范策略研究中学组一等奖任丹辽宁大连市庄河高级中学学会科学潜意识论可使教师能力产生质变飞跃——用元认知干预技术七天把阿斗塑造成栋梁中学组一等奖林琳严林峰新疆乌鲁木齐市第23中学/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新疆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学组一等奖邵艳芳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0中学关于高一寄宿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干预研究中学组一等奖杨海龙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注意力训练对高一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中学组一等奖董莉莉新疆乌市第68中学中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初探中学组一等奖杨燕燕江西省红谷滩凤凰学校迈向幸福——浅谈如何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中学组一等奖邓正香江西省南昌县清华实验学校探讨教育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学组一等奖王细芬江西红谷滩凤凰学校初中生数学动力建设探析中学组一等奖胡娟江西南昌十三中浅谈如何运用高中生常见心理服务于日常教学中学组一等奖危佑人江西南昌县清华实验学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讨中学组一等奖龚淑兰江西省南昌十五中中学生作弊心理的诱因及其对策中学组一等奖熊文如江西省南昌县清华实验学校以科研为平台大力推进学校心育工作中学组一等奖张艾平江西省进贤县西山学校为青春保驾护航中学组一等奖。
附件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名单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北京市东直门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苹果园中学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小学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天津市天津市实验中学天津市新华中学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第一中学天津市和平区昆明路小学天津市第六十三中学天津市静海县团泊镇团泊小学天津市蓟县第一小学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逸夫回族小学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白塔岭小学唐山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世纪中学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河北省河间市第一中学邢台市第三中学山西省山西省汾西县第二小学校山西省长治市第八中学校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第五中学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山西省长治市第一中学校山西省榆次第二中学校山西省长治学院附属太行中学校山西省实验中学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通辽第五中学包钢第一中学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伊金霍洛旗高级中学赤峰市松山区红旗中学新城分校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光华小学内蒙古包头市昆区包钢实验一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实验小学辽宁省大连汇文中学丹东市第四中学东北育才学校抚顺市第二中学葫芦岛市实验小学锦州市第八初级中学盘锦市高级中学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仙台小学吉林市第二十九中学校永吉县实验小学延吉市第九中学通化市靖宇中学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实验中学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乡小学校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黑龙江省实验中学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鹤岗市第三中学黑龙江省大庆市湖滨学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朝鲜族小学上海市上海市风华中学上海市松江区仓桥学校上海市第一中学上海市宝山区大杨镇小学上海市七宝中学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上海市崇明中学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江苏省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南京市宁海中学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无锡市羊尖中学江苏徐州大屯矿区第一小学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浙江省浙江省温岭市箬横中学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六高级中学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台州市椒江区下陈街道中心小学浙江省永康市大司巷小学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宁波中学杭州市城西中学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滁州实验中学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学马鞍山市第七中学芜湖市南瑞实验学校淮南师范附属小学福建省福建省福州第二中学福州市钱塘小学厦门市金尚中学厦门市金鸡亭中学厦门市同安区新民中心小学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福建省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江西省赣州中学萍乡市第三中学山东省博兴县实验中学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威海市文登区第二实验小学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德润国际学校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河南省河南省实验中学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中学郑州市第一中学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鹤壁市高中河南省许昌实验小学湖北省湖北省黄石市市府路小学宜昌市夷陵区东湖高级中学湖北省宜昌市实验小学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湖北省鄂州市实验小学武汉市东西湖实验小学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湖南省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学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第一中学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小学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育才学校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深圳市南山区同乐学校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广东省中山市实验小学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阳光第七小学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中学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三小学北海市北海中学钦州市外国语学校柳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北海市海城区第一小学海南省海南省国兴中学海南省海南中学重庆市重庆南开中学重庆市兼善中学重庆市南岸区天台岗雅居乐小学校四川省四川省成都市华阳中学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四川省绵竹市紫岩小学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攀枝花市第二初级中学校四川省大英县实验学校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成都市行知小学校贵州省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贵阳市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小学遵义县第一中学六盘水市民族中学贵州省德江县第一中学贵州省黎平县第四中学云南省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一中学安宁市实验学校昆明市五华区龙翔小学云南省个旧市第一高级中学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第四小学丽江市实验学校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拉萨市城关区雪小学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陕西省陕西省西安中学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西安市碑林区大学南路小学陕西省宁陕县宁陕中学甘肃省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嘉峪关市大唐路小学酒泉育才学校嘉峪关市第六中学兰州市第五十四中学白银市育才学校敦煌中学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西宁市长青小学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宁夏育才中学石嘴山市第一中学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第一中学宁夏青铜峡市大坝电厂学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六中学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乌鲁木齐八一中学昌吉市第七中学昌吉州回民中学新疆克拉玛依市南湖中学。
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试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在学习、生活、行为、人际交往、人格发展以及升学就业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适应不良。
因而,在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了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及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有关文件的精神,使我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步入科学、规范和稳步发展的轨道,我们在三年实验与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试行纲要。
一、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一)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创设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形成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1.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立足教育,重在指导。
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培养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交往、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的态度和品质;提高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使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2.发现和矫治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通过各种措施,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消除困惑。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7.10•【字号】京教体艺〔2019〕19号•【施行日期】2019.07.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京教体艺〔2019〕19号各区教委: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的通知》(京发〔2017〕19号)对健康教育提出的工作要求,推动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市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和近年来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广泛听取了中小学教师、教科研部门、教育、卫生、红十字会以及相关高校有关专家的意见,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体艺〔2008〕12号),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现将《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并将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反馈市教委体卫艺处。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9年7月10日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的通知》(京发〔2017〕19号)对健康教育提出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与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体艺〔2008〕12号)的精神,结合近年来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一)中小学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的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健康北京建设,建设健康中国首善之区。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24•【字号】京教函〔2021〕488号•【施行日期】2021.09.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区教委,燕山教委、经开区社会事业局:为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1〕10号),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增强调控情绪、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源头管理,全方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1.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
学校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
按照年级全覆盖的要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班团队会、团体辅导、心理训练、专题教育活动、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
在新生入学、毕业升学、期中期末考试前后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严格按照《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修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同时注重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引导学生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
2.大力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厚植家国情怀,传承奋斗精神,培育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严格落实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和美育课的刚性要求,积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和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结合各学段特点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学生社团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800字(7篇)心理健康教育心得800字篇1这次在北京市朝阳区师范附属小学风雨操场会议厅参加了由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学心理学研究会举办的首届“成均杯”中小学心理健康优课大赛、第六届(20__)学术年会暨游戏心理辅导研讨会专题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
我想就此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在短暂而愉悦的三天培训当中,我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但自己的收获却是不少。
12日上午由伍芳辉教授致开幕词并宣布“成均杯”优课大赛总决赛开始。
通过一天的学习,我被老师们精湛的专业技艺,追求专业成长的情怀和刻苦钻研专业的精神及不断充实自己的勇气所折服。
和他们相比,我感觉我还是刚刚推开心理健康教育的门,往里边好奇的张望的孩子,里边还有许多未开垦的知识园地需要我去付出辛苦和汗水,我相信我会做的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充实。
在13日的上午,是由傅纳博士给我们做专题报告,其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真正的教育是心育”这让我明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它重在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教育要全方位的渗透,不单单只是在课堂上的40分钟。
要多渠道、多方面的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学习我觉得,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坚守这些育人观:鼓励永远比赞美或责备有用。
孩子能做的就不要帮助他。
智慧巧妙地养成孩子规律的习惯。
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承诺。
不要把孩子的学习胃口变坏。
请真正的相信孩子。
不要拿孩子比较。
孩子小时候闯祸比长大后闯祸更有价值。
上帝帮孩子关闭了一扇门,一定帮孩子开启了另一扇门。
委婉而坚定的设限,别因闹而妥协。
管孩子像是放风筝,不能握着不放,也不能放的太快。
不会玩的孩子问题多。
13日下午我们在孟沛欣博士的带领下体验了绘画疗法,绘画疗法它通过创造的意象和场景来表达自己,直观显示内心世界,从而可以绕开咨询中的阻抗,绘画疗法的本质在于唤醒个体潜意识与躯体感觉,碰撞出某种最本源的心理内容。
中间让我们亲自动手画了生命树和家庭海洋馆,并且教会我们该怎么样去解读自己的绘画作品和完成自我修通。
学术研讨学校心理健康测评标准化研究■ 安哲锋 王泊宁(北京工业大学 文法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摘 要:学校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对于帮助学校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制定教育计划以及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阐述了学校心理健康测评工作背景,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现状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学校心理健康测评标准化体系,旨在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测评标准化、规范化。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测评,标准化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10.005Research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School Mental Health AssessmentAN Zhe-feng WANG Bo-ning(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bstract:School mental health assessment is of great signifi cance to help schools understand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atus, make educational plans and provide necessar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work background of school mental health assessmen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constructs the school mental health assessment standardization system, aiming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normalization of school mental health assessment.Keywords: school, mental health assessment, standardization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也不断提升。
正本泽根育人育心作者:胡荣堃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年第08期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加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一所年轻的民办学校,北京市正泽学校自2017年建校之初就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目标,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经过实践探索,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体系。
理念与原则正泽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两个基本理念。
一是心理健康是学生全人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部分。
学校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让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上均展现出完全良好的状态。
二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是教育内在人性关怀的体现,蕴含于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育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活动,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关注人发展的各方面需求。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深层追求与共同目标。
根据以上两个理念,学校形成了两个实践原则。
一是面向全体、重点关注,预防为先。
学校始终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构建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习内容、方式和环境,并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同时坚持预防为先,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是全员参与、全学科关注、全资源整合。
学校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全体教师的责任,每个教师都要在工作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将此作为各学科教育目标落实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同时需要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共同建设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实践和探索1.基于课程融合的团体教育活动基于课程融合的团体教育活动,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团体性教育活动。
“课程融合”一方面是指充分挖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相关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素有机融入;另一方面是指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会、校本特色实践活动中,如针对学生交往中的真实案例开展主题班会,或在各年级游学活动中融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