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 能源的分类有哪些
- 格式:docx
- 大小:66.16 KB
- 文档页数:2
能源如何分类一次能源:自然界存在,可以直接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加工转化后形成的能源产品,如电力、汽油可再生能源:不断的获得补充的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替代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能源系统,如氦能、合成汽油清洁能源: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污染较少的能源,如风能、电能简述煤中水分对工业利用的利弊利:在燃烧粉煤时,煤中含有适量水分,可以防止粉煤的散失,并适当改善炉膛的辐射能;水分可作为加氢液化和汽化的供氢体不利:在煤的运输中,增加了无效运输量和运输成本;燃烧时,降低了煤的发热量;贮存时,使煤易碎裂,加速煤的氧化和自燃,在冬季使煤装卸困难;炼焦时延长炼焦时间,并使焦炉的使用寿命缩短;机械加工中,水分高的煤难以破碎和筛分,降低生产效率,损坏设备煤有机质的分子结构有哪些特点?描述结构的参数有哪些?煤结构单元的外围组成部分?特点:煤的主体是三维空间的高分子物质;煤结构单元的核心为缩合芳香环;煤结构单元外围为烷基侧链和官能团煤中氮氧硫的存在形式;结构单元之间的桥键;煤的分子量;低分子化合物不同煤化程度的结构差异参数:(1)芳碳率:芳香碳与总的碳原子数之比(2)芳氢率:芳香结构的氢原子数和总的氢原子数之比(3)芳环率:芳香环数与总环数之比外围部分:杂原子官能团,烷基侧链,桥键,硫醚键什么是石油?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理化性质?结构上与煤有哪些异同?我国石油有哪些特点相对密度在0.85--0.95之间,属偏重的常规石油;H/C原子比偏低;含N量相对较高;Ni多V少;轻馏分少,空馏分多简述氧气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以及氢能利用方式利用方式:直接燃烧,燃料电池发电,核聚变氧气纯化的方法(1)催化纯化:氢气和氧气、一氧化氮和氧气(2)金属氧化物法:储氢材料用来提纯氢气,储氢合金有稀土系(3)低温吸附法: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炭,分子筛和硅胶(4)低温分离:生产纯度第,但可大规模生产(5)变压吸附分离:要求处理的原料气是高氢的,氢的体积含量最小大于25%(6)无机膜分离:采用钯合金膜可制得6N以上的超高纯氢氢气的特点及制备技术特点:所有元素中氢重量最轻;所有气体中,氢气导热性最好;氢是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居各种燃料之首;氢燃料性能好,点燃快;可燃范围宽,燃点高,燃烧速度快;无毒,燃烧清洁;氢可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金属氢化物出现;氢能的能量转换形式多;氢可在热力发动机中产生机械能,可以燃烧产生热,可以在燃料电池中直接发电;氢的来源广没有储存量限制,制氢原料多制备技术:(1)化石燃料制备氢:目前主要的制备方法成熟、廉价,但资源环境问题未解决(2)生物质为原料制氢,光合效率、水土面积、集中和储运成本问题(3)水分解制氢,利用电化学、光化学和热化学方法制氢,但太阳能的收集、高品质热能和电能产生方法是问题氢气的存储技术有哪些物理储氢:加压气态储氢,液化储氢,孔材料储氢化学储氢:金属氧化物储氢,非金属氧化物储氢,有机化合物储氢太阳能的优缺点有点:储量大,年辐照量是目前世界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最大的能源资源;分布广泛,可直接开发利用,环保无污染可自由免费使用缺点:分散,能量密度低,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能在Kw/m2,不稳定,受季节、昼夜、天气影响,太阳能利用设备的初投资较大实现太阳能利用的途径有几种?具体利用方式有哪些?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温室,太阳能干燥光伏转换:太阳能电池、路灯、电围栏、光伏水泵光化学能转换:植物光合作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光电分解水制氢影响光催化和光电转化效率的因素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受激电子-空穴对存活寿命;逆反应的程度;pH值;光强;反应物弄的;温度;无机离子化学电池分类一级电池:电池中的反应物质进行一次氧化还原反应并放电后,不能再次利用的电池,有普通锌锰电池,纽扣电池,碱性锌锰电池二级电池:放电后经充电可使电池中的活性物质获得重生,恢复工作能力,可多次重复使用,有铅蓄电池,Ni-Cd电池,Zn-Ag电池燃料电池:连续的将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化学电池化学电池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功能负极(阳极):由还原性强的材料组成,工作时提供电子,发生氧化能正极(阴极):由氧化性较强的材料组成,工作时接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由水,酸碱盐溶液构成,工作时提供电子流通的场所隔膜:由玻璃纤维,高分子等绝缘材料,用于阻隔正负电极,避免其直接发生反应什么是燃料电池?工作原理?优点?定义:一种可以等温、直接的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原理:电极提供电子转移的场所,阳极催化燃料,阴极催化氧化剂导电离子在将阴阳离子分开的电解质内迁移,电子通过外电路做功并构成回路有点:高效率、无污染、无噪声,可有功率密度高,工作温度低,启动快,使用寿命长;燃料多样性什么是锂电子电池?工作原理?对负极材料有哪些要求要求:锂贮存量高;Li在C中的嵌入脱嵌反应快,;锂电子在电极材料中的存在状态稳定;在电池的充放电循环中,碳负极材料体积变化小;电子导电性高;碳材料在电解液中不溶解。
能源的分类与特点
能源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和相应特点:
1. 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它们是经过漫长地质年代形成的,储量有限,不可再生。
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有一定影响。
2.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
这些能源来源广泛,可持续利用,对环境较为友好。
3. 核能:通过核反应释放能量。
核能的能量密度高,但也存在安全风险和核废料处理等问题。
4. 传统能源:指在人类历史上长期使用的能源,如木柴、煤炭、油灯等。
传统能源在现代社会的使用比例逐渐减少。
5. 新型能源:随着技术发展而出现的能源,如氢能、海洋能、地热能等。
新型能源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在技术和成本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
能源的特点包括:
1. 有限性:大部分能源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化石能源。
2. 可替代性:不同能源之间可以相互替代,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变化,能源的选择也会发生变化。
3. 环境影响:能源的使用和生产过程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如温室气体排放、污染等。
4. 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在全球的分布并不均匀,这会影响各国的能源供应和利用。
5. 重要性:能源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支撑,对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能源的分类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评估和利用各种能源,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能源有关知识点总结能源是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它是支撑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经济运转的基本要素。
能源主要包括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三大类。
本文主要从能源的种类、利用方式、发展趋势以及环境问题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能源的种类1.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指的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经过数百万年地质作用形成的矿物燃料。
它是目前全球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广泛应用于发电、工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
但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2.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可以不断再生的自然资源。
与化石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具有不污染、可持续利用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能源的主要替代方向。
目前,可再生能源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未来能源发展的主流趋势。
3.核能核能是指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等方式释放出的能量。
核能具有高效、清洁、稳定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替代化石能源的能源形式。
但是,核能的安全问题、核废料处理等也是目前核能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能源的利用方式1.发电发电是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发电方式包括燃煤发电、燃气发电、核能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
其中,燃煤和燃气发电是目前主要的发电方式,但由于其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和颗粒物等污染物,使得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了未来发电方式的主要方向。
2.工业生产工业生产是能源利用的重要领域,包括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
这些行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能源利用效率对工业生产的成本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3.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包括航空、航运、公路等各种运输方式。
石油为交通运输提供主要能源,但是由于石油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交通运输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发展替代石油的清洁能源成为了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趋势。
三、能源的发展趋势1.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成为了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
能源的分类和形式能源是指能够进行工作的物质或物理系统,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活的基础。
根据能源的分类和形式,能源可以分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形式上可以分为化石能源、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一、传统能源1. 化石能源化石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煤炭是一种黑色的固体燃料,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工业生产和家庭取暖等方面。
石油是一种黄色的液体燃料,被用于交通运输、化工生产、发电等领域。
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燃料,被广泛应用于燃气发电、城市燃气供应等领域。
然而,化石能源的开采和使用会导致大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2. 核能核能是指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核能主要通过核裂变和核聚变来释放能量。
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轻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目前主要应用于核电站的发电。
核聚变是指轻核融合成重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目前仍在研究中。
核能的优点是能量密度高,但核能开发利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和核废料处理问题。
二、新能源1. 太阳能太阳能是指从太阳辐射中获取的能量。
太阳能主要通过光伏发电和热能利用两种方式来应用。
光伏发电是指将太阳能光子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广泛应用于家庭光伏发电、光伏电站等领域。
热能利用是指利用太阳能的热量进行加热和热能转换,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供暖等领域。
2. 风能风能是指利用风的动力来产生能量。
风能主要通过风力发电来应用,即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转动,进而产生电能。
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但受到风速和风能资源分布的限制。
3. 水能水能是指利用水的动力来产生能量。
水能主要通过水力发电来应用,即利用水的流动或水位差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水轮机驱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能。
水力发电是一种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但受到水资源和地理条件的限制。
4. 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指利用生物质作为原料来产生能量。
生物质能主要包括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燃料和生物质气体三种形式。
生物质发电是将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生物质燃料是指利用生物质转化为固体、液体或气体燃料来供能;生物质气体是指通过生物质发酵产生的气体,如沼气、木炭气等。
能源的六个分类
1、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从可再生自然资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
能和潮汐能等抽取能量以满足人类需求的可替代能源。
它不仅在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具有广
泛的应用,而且其使用涉及的技术系统也十分成熟。
2、石油:石油是一种无机物,主要含有碳和氢元素,其他化合物以少量含量存在。
石油既可用于煤炭替代,也可直接作为燃料来使用。
石油能源尤其在运输方面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至今也仍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3、核能:核能是利用原子能的原理,通过将原子核分解或聚变,转化为用于发电的
物理和化学原理,从而获得大量的能源的过程。
由于核能的能量转换效率极高,几乎可以
把一小点的原料投入得到大量的能源,故核能被誉为无私的能源。
4、地热能:地热能是利用地下岩石层地温差,发电和补充采暖加热系统能源的过程,是利用深层地下热量资源开采利用的一种新型能源。
其原理就是地下岩石层中的热水,通
过地热井将热量带上地表,进行发电和采暖供热。
5、燃气能源:燃气能源是从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生物质气等燃气类物质中提取能
源で、可替代石油、煤炭等,作为发电燃料来使用。
燃气能源具有发电效率高、可用量大、排放物少等特点,已成为世界主要能源之一。
6、高科技能源:高科技能源是指利用高科技设备和技术,实现能量转变、储存以及
利用以满足人类能源需求的过程。
目前,该领域的商业应用主要是太阳能、风力能和海洋能。
高科技能源是一种低成本能源,并且环境友好,可以帮助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量。
能源有哪些能量是指各种能量(如热能、电能、光能和机械能等。
)或可用于工作的物质,是指能直接或通过加工转化获得有用能量的各种资源。
能源分类1、按来源的角度分类:(1) 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如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生物能(2) 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如原子核能、地热能(3) 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2、按开发利用状况分类:(1)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生物能源。
(2)新能源,如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早期和风能。
3、按属性分类:(1)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能和海洋能。
(2)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和核能。
4、按转换传递过程分类:(1)一次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
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生物能。
(2)二次能源,如电、气、汽油、柴油、焦炭、洁净煤、激光能源等。
【直通真题】能源按转换传递过程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下列属于“二次能源”的一组是:A.沼气、焦炭、核电B.煤、石油、天然气C.煤、核能、海洋能D.水能、风能、核能【解析】“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地热、生物质能和海洋温差能等。
“二次能源”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产品,如沼气、焦炭、汽油、柴油、电力、蒸汽、核电等。
A项,沼气、焦炭、核电均由一次能源加工而得,属于二次能源,正确。
B项,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一次能源,错误。
C项,煤、核能、海洋能属于一次能源,错误。
D项,水能、风能、核能属于一次能源,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能源的分类一、能源的分类能源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经开始能够满足人类需求。
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来源分为3类: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
①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
除直接辐射外,并为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的产生提供基础。
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
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
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②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如原子核能、地热能等。
③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
如潮汐能。
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
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
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公里不等。
地壳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状的岩浆,厚度为2900公里。
火山爆发一般是这部分岩浆喷出。
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中心温度为2000度。
可见,地球上的地热资源贮量也很大。
2、按能源的基本形态分类,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前者即天然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后者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能源产品,如电力、煤气、蒸汽及各种石油制品等。
一次能源又分为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及生物质能)和非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
根据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天然能源)和二次能源(人工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并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的能量资源,一次能源包括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其中包括水、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三种能源是一次能源的核心,它们成为全球能源的基础;除此以外,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也被包括在一次能源的范围内;二次能源则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量资源,例如:电力、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能源都属于二次能源。
【常识积累】关于能源分类小常识能源是指人类能够获取利用的能量资源。
1、按来源分类第一类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能,包括化石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生物质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资源。
第二类是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资源,主要是核裂变能、核聚变能及地热能资源。
第三类是地球和月球、太阳等天体之间有规律的运动所形成的能源,如潮汐能等。
2、按能否再生分类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可连续再生、连续利用的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称非再生能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等。
3、按使用类型分类分为传统能源(又称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两种。
常规能源包括:水电、汽油、蒸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新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核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4、按转换传递过程分类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它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太阳能、水力、风力、波浪能、潮汐能、地热、生物质能和海洋温差能等等。
二次能源是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产品,例如:电力、蒸汽、煤气、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酒精、沼气、氢气和焦炭等等。
刷题巩固01下列既是一次能源,又是新能源的是:A.核能B.水电C.汽油D.蒸汽02下列关于能源分类表述错误的是:A.水能是一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属于清洁能源B.电能是一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属于清洁能源C.太阳能是一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属于清洁能源D.石油是一次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不是清洁能源【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核能是一次能源,也是新能源,A项正确。
水电、汽油、蒸汽都是二次能源,且不是新能源,故B、C、D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2.【答案】B解析:B项错误,电能主要来自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是二次能源。
故正确答案为B。
化学选修4能源知识点总结一、基本能源概念1. 能源的定义和分类能源是指可以促使物体发生变化或者驱动某些过程的物质或者现象。
根据能源的来源和形式,能源可以分为传统能源和非传统能源。
传统能源主要包括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非传统能源则包括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2. 化石能源的形成和利用化石能源主要是指成因于生物遗体、生物碎屑等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矿物质、燃料等。
其利用可以满足人类的能源需求,但同时也会导致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
3. 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通过自然过程不断产生和更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其利用具有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对于缓解环境问题和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二、化石能源的利用和问题1. 化石能源的利用和转化化石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它们被广泛用于发电、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
在利用过程中,煤炭通常通过燃烧来产生热能,而石油和天然气则可以提取燃料和化工原料。
2. 化石能源的问题和环境影响化石能源的利用会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问题。
此外,化石能源的开采也会对地表和地下环境造成破坏,引发地质灾害和生态问题。
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发展1. 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其利用方式包括光热能利用和光电能利用。
光热能利用是通过集热器等设备将太阳光转化为热能,用于供热或发电;光电能利用则是通过光伏电池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
2. 风能的利用风能是指大气运动过程中的动能,可以通过风力发电装置将其转化为电能。
风能利用的优点是无污染、可再生和资源广泛,但也面临着风速不稳定和设备成本高等问题。
3. 水能的利用水能是指水流、水位差等形式的动能,可以通过水电站等设备将其转化为电能。
水能利用的优点是效率高、储存方便和可调节性强,但也会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产生影响。
四、能源转化和利用技术1. 燃烧技术燃烧是指将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能和其他产物的过程。
科学认识不同种类的能源能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目前主要以化石燃料为主,然而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科学认识不同种类的能源,寻找更加环保、可持续的能源替代品,以推动能源革命和可持续发展。
一、化石能源化石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它们是数十亿年前蕴藏在地下的有机物质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
化石能源具有能量密度高、易储运、可供大规模利用的特点,是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
然而,化石能源的使用释放大量的碳排放和有害气体,是造成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二、可再生能源1.太阳能太阳能是指利用太阳光产生热能或电能的能源,是一种清洁、环保、无限的能源。
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主要包括太阳能热利用和太阳能光电利用。
太阳能的利用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2.风能风能是利用自然风力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的能源。
它具有分布广、不受地域限制、清洁环保的特点,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风能的开发利用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3.水能水能是指利用水资源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的能源。
水能利用主要包括水力发电和潮汐能利用。
水能是一种稳定可靠、可再生的能源,对保持生态平衡、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生物能生物能是指利用生物质转化为热能或电能的能源。
生物质可以来自农作物秸秆、植物残渣、园林废弃物等,也可以来自城市垃圾、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
生物能的利用符合循环利用、资源协调利用的原则,能够有效地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核能核能是指核反应释放的能量,主要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形式。
核能具有能量密度高、资源丰富等优势,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在能量的能源。
然而,核能的开发利用也需要解决核废料处理、核安全等问题,确保核能利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结语科学认识不同种类的能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能源的特点和利弊,推动绿色、可持续的能源转型。
高三化学新能源知识点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新能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高三化学中的新能源知识点,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新能源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一、太阳能太阳能是指以太阳辐射能为基础的能源。
它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污染物。
太阳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有两种:光热利用和光电利用。
1. 光热利用:太阳能热系统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供给家庭和工业生产使用。
常见的光热利用设备有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集热器等。
2. 光电利用:太阳能光伏系统通过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光伏电池是太阳能光电利用的核心装置,其原理就是将光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
二、风能风能是利用风的运动能量产生的可再生能源。
通过风力发电,我们可以将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风力发电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新能源技术之一,具有环保、可持续的特点。
风力发电设备一般由风轮、齿轮箱和发电机组成。
风力发电的原理是风轮转动,带动齿轮箱传动,最终驱动发电机发电。
三、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指利用生物质作为燃料来发电或供热的能源形式。
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主要以农产品秸秆、森林废弃物以及生活垃圾等为原料。
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有生物质燃烧和生物质气化两种。
1. 生物质燃烧:利用生物质作为燃料,直接进行燃烧发电或供热。
常见的生物质燃烧设备有生物质锅炉和生物质热电厂等。
2. 生物质气化:将生物质在高温、低氧的环境中进行气化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进而发电或供热。
生物质气化技术可以实现生物质能的高效利用。
总结:新能源是实现清洁、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重要途径。
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是高三化学中重要的新能源知识点。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知识,我们不仅可以扩展化学知识面,还能够为未来的能源产业做出贡献。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引起对新能源的关注和重视。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化学常识:高中化学科目常见能源一、化学常识:高中化学科目常见能源从理论上讲,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
实际上,要求作为电源的原电池的电压要达到一定值,电容量比较大,经济和携带方便等。
现在已制成多种用途的化学电源,下面将常用的几种做以下介绍。
一、干电池普遍用在手电和小型器械上的干电池,外壳锌片作负极,中间的碳棒是正极,它的周围用石墨粉和二氧化锰粉的混合物填充固定,正极和负极间装入氯化锌和氯化铵的水溶液作为电解质,为了防止溢出,与淀粉制成糊状物。
电池放电时反应如下:负极(Zn):Zn-2e—=Zn2+正极(C):2NH4++MnO2+2e—=2NH3+MnO+H2O 电池总反应:Zn+2 NH4Cl+MnO2=ZnCl2+2NH3+MnO+H2O 正极产生的氨将在炭电极周围形成气态的绝缘层,这种情形可由于Zn2+离子向炭极迁移而防止,Zn2+离子和氨分子反应生成配合离子,如[Zn(NH3)4]2+。
新制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V,如此的干电池是“一次”电池,不能充电再生。
赶忙下载:常见的化学电源.doc二、高考化学必备知识点:高中化学科目常见能源尽管是复制粘贴来的,然而觉得对你还有用。
帮你看过了,还不错!因为我回答问题都比较喜爱自己回答,然而那个地点的东西万一打错,专门容易误导!见谅!K+:焰色反应紫色Na+:焰色反应黄色Ba2+:加入SO42-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Ca2+:焰色反应砖红色,加入Na2CO3后产生白色沉淀AL3+:加入NaOH后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Fe3+:加入KSCN变为血红色或加苯酚变为紫色。
Fe2+:先检验原溶解液无Fe3+,先加强氧化剂(K2Cr2O7、HNO3、H2O2酸性KMnO4、HClO……)然后检验有没有Fe3+。
Cu2+:一样为蓝色溶液,加入OH-产生蓝色沉淀。
A g+:加入Cl-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NH4+:加入OH-,加热产生无色气体,可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蓝。
能源可以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1.按来源和形成过程分类:一次能源(Primary Energy Sources):指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铀矿(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波浪能)等。
二次能源(Secondary Energy Sources):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得到的能源,如电力、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氢能等。
2.按是否可再生分类: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在人类生命周期内能够自然恢复或几乎无限供给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
非可再生能源(Non-Renewable Energy):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能源,一旦消耗无法短期内恢复,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铀(用于核能)等。
3.按能量转换和利用形式分类:机械能(Mechanical Energy):通过物体的位移或转动产生的能量,如水力发电利用水的流动产生机械能。
热能(Thermal Energy):包括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和地热能等。
电能(Electrical Energy):通过发电机将其他形式的能源转换为电能。
化学能(Chemical Energy):储存在燃料(如化石燃料、生物质燃料)或电池中的能量。
4.按环境影响分类:清洁能源(Clean Energy):指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小或零排放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电、地热能、核能(如果妥善处理废物的话)。
非清洁能源(Non-clean Energy):使用过程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和有害物质的能源,如燃煤、燃油等传统化石能源。
5.按地理位置和开发条件分类:本地能源(Local Energy Resources):易于在当地获取和利用的能源,如小型水电、太阳能热水器等。
远程能源(Distant Energy Resources):需要远距离传输才能到达用户的能源,如大型水电站、核电站等。
高中化学能源知识点总结一、能源的基本概念能源是指可以提供能量的物质或现象。
在高中化学中,能源的分类主要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而二次能源则是指通过一次能源转化而来的能源,例如电能、煤气等。
二、化学能与能源化学能是指物质内部化学键所蕴含的能量。
当化学反应发生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光能等。
因此,化学能在能源转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燃烧反应就是一种典型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的过程。
三、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地球上最常用的能源之一,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它们都是由古生物遗骸在地下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能量,但同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影响。
四、核能核能是通过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
核裂变是当前核电站主要使用的能源形式,通过控制重核的裂变反应来释放能量。
而核聚变则是一种潜在的清洁能源,但目前技术尚未完全成熟。
五、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
这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六、能量转换和守恒能量转换是指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在任何能量转换过程中,总能量的量是守恒的,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这一原理被称为能量守恒定律。
七、能源的利用效率能源的利用效率是指能源在转化和使用过程中的有效利用程度。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例如,通过改进工业生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使用节能设备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八、能源与环境能源的使用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空气污染。
因此,发展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九、能源的储存和运输能源的储存和运输是能源利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高考化学能源知识点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而在高考化学中,能源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掌握化学能源知识点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能源的来源和转化,还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化学能源的种类、储存与转化、利用与危害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化学能源的种类化学能源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是指那些以化石为主要原料提取或制造的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这些能源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储存在地球深处数百万年的碳元素,从而导致大气中碳含量的增加,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利用化石能源的同时,也要注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积极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那些能够自我更新、不会枯竭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
这些能源来源广泛,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在现代社会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环境友好型的能源。
二、储存与转化能源储存与转化是化学能源的重要环节。
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是目前储存化学能的主要方式之一。
这种技术基于电化学电池的原理,通过反应物与媒介物之间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来储存能量。
电化学储能技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蓄电池和燃料电池。
蓄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器件。
而燃料电池则是一种能够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
这两种技术在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光电转化也是一种重要的储存和转化化学能的方式。
通过光电化学电池,我们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或者化学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光电池利用了光电效应和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三、利用与危害化学能源的利用带来了便利和高效,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危害。
首先,化石能源的燃烧释放的废气和废水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如煤炭的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致使大气污染和酸雨的发生。
燃料和能源(氢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等)
燃料和能源:
1.能源的分类:
2.各种能源的特点:
(1)传统燃料。
柴草是农村使用的重要能源,但它的利用率低,且污染严重。
(2)化石燃料。
这是人们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它们的蕴藏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最终会枯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3.我国的能源状况
(1)能源种类。
我国的能源种装有化石燃料、水能和核能,其中化石燃料和水能的人均值太低,核能—一铀已探日月的储量很低,仅够4000万干瓦核电站运行 30年。
(2)我国能源的总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从改革开放以来~直到1995年逐年增加,从1995年开始有减少的趋势。
(3)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只有9%,能源节约的空间很大。
4.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1)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①要有足够的空气;
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重要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3)煤作燃料的利弊问题:
①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②煤直接燃烧时产生SO2等有毒气体和烟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③煤作为固体燃料,燃烧反应速率小,热利用率低,且运输不方便;
④可以通过清洁煤技术,如煤的液化和气化以及实行烟气净化脱硫等,大大减少燃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煤燃烧的热利用率。
(4)新能源的开发:
①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燃煤在能源结构中的比率,节约油气资源,加强科技投入,加快开发新能源等;
②现在正在探索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风能和氢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