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MIS的系统实施与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MIS的使用规划标题:MIS的使用规划引言概述:管理信息系统(MIS)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手段,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处理、传递和利用的系统。
MIS的使用规划是指对MIS系统的使用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从MIS使用规划的角度出发,探讨MIS的使用规划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明确MIS系统的功能和目标1.1 确定MIS系统的主要功能:首先要明确MIS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递和利用等方面。
1.2 设定MIS系统的目标: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需求,设定MIS系统的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决策支持等方面。
1.3 确定MIS系统的发展方向: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确定MIS系统的发展方向,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二、制定MIS系统的实施计划2.1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根据MIS系统的功能和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项目进度、人员配备、资源投入等方面。
2.2 确定实施的阶段和步骤:将MIS系统的实施分为不同的阶段和步骤,逐步推进,确保实施的顺利进行。
2.3 确定实施的时间表和预算:根据实施计划,确定实施的时间表和预算,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并控制成本。
三、建立MIS系统的管理机制3.1 设立专门的MIS部门:建立专门的MIS部门负责MIS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3.2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MIS系统中的数据和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损坏。
3.3 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建立MIS系统的绩效评估机制,定期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四、培训和支持MIS系统的用户4.1 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为MIS系统的用户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帮助他们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和功能。
4.2 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建立及时的技术支持渠道,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解决系统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MIS的使用规划一、引言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指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组织内外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以支持管理决策和组织运营的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MIS的使用规划,包括MIS的定义、目标、关键功能、实施步骤和监控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二、MIS的定义MIS是一种集成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科学的信息系统,它能够帮助组织收集、分析和利用内外部信息,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和业务运营的工具。
MIS的主要特点包括信息的自动化处理、信息的集成和共享、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等。
三、MIS的目标1. 提高决策效率:通过MIS的使用,管理层可以更快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基于准确的数据进行决策,从而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提升组织运营效果:MIS可以帮助组织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风险,从而提升组织的运营效果。
3. 加强信息管理:MIS可以帮助组织对信息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四、MIS的关键功能1. 数据收集和存储:MIS需要能够收集和存储组织内外的各种数据,包括销售数据、财务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等。
2. 数据处理和分析:MIS需要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生成有用的信息和报告,支持决策和业务运营。
3. 决策支持:MIS需要提供各种决策支持工具和模型,帮助管理层进行决策分析和预测。
4. 信息共享和协作:MIS需要提供信息共享和协作的平台,方便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5. 安全和风险管理:MIS需要具备安全和风险管理的功能,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MIS的实施步骤1. 确定需求:首先,组织需要明确自身的需求和目标,确定MIS的实施范围和重点。
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设计MIS的系统架构、数据库结构、界面和功能等。
3. 开发和测试:根据设计,进行系统开发和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MIS简述系统实施的步骤引言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缩写,是指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对企业的管理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储存、处理和分析,从而辅助企业决策和管理的系统。
MIS系统的实施是指将MIS系统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际操作中,使得企业能够充分利用MIS系统的功能和特点,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步骤实施MIS系统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在实施MIS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指对企业目标、业务流程、信息需求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从而明确实施MIS系统的目标和功能需求。
需求分析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整个MIS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案。
因此,需求分析是MIS系统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2.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MIS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设计。
系统设计需要明确系统的层次结构、数据模型、功能模块、界面设计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系统设计的目标是满足企业需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
3.系统开发系统开发是指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进行系统的编码、测试和调试,最终形成可用的MIS系统。
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会用到各种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
开发人员需要按照设计要求,逐步完成各个功能模块的开发,并进行相应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4.系统集成与部署系统开发完成后,需要对各个模块进行整合和测试。
系统集成是指将各个模块进行组合,并进行整体测试,以确保各个模块之间的协同工作正常。
系统部署是指将已经集成测试通过的系统部署在企业的服务器和客户端设备上,使得用户能够正常访问和使用系统。
5.系统运维与优化系统运维和优化是MIS系统实施过程中的长期任务。
系统运维是指对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包括数据备份、性能监控、安全管理等。
系统优化是指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系统进行性能调优和功能扩展,以满足企业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1. 什么是系统实施?
2. 为什么说系统实施不当也容易导致系统失败?
3. 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任务有哪些?
4. 系统实施阶段为什么需要各方面的人员参加?
5. 系统调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6. 程序中出现的错误有哪些?逻辑错误有何特点?
7. 模块调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8. 子系统调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如何避免存取冲突?
9. 系统调试能否排除所有错误?
10. 白盒法、黑盒法测试系统有何特点,实际应用中如何选用?
11. 什么是系统转换?系统转换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12. 系统转换有哪几种方式?大型复杂系统应选择何种转换方式为宜?
13. 为什么必须对用户各方面人员进行培训?
14. 如何准备基础数据?
15. 系统试运行期间,需要做好那几方面的工作?
16. 为什么要设立系统运行管理维护部门?他们的职责是什么?
17. 系统维护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8. 当软件维护量急剧增加时,说明系统出现了什么问题?
19. 为什么说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20. 系统评价体系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21. 系统直接经济效益如何计算?
22. 系统间接效益如何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