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宝石鉴定仪器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39.00 KB
- 文档页数:37
第二章珠宝鉴定仪器珠宝鉴定仪器是宝石鉴定的主要工具,熟练使用宝石鉴定仪器,准确观察、测试是宝石鉴定人员的必备技能。
§1 放大镜和宝石显微镜一、应用1、放大检查:观察宝石的表面特征和内部特征(1)据包裹体鉴别天然石/人工石(2)查找优化处理迹象(3)初步确定单折射、双折射并估计双折率(4)观察断口,解理以便鉴别宝石(5)观察加工质量、抛光工艺以及外部瑕疵(6)观察拼合石等2、钻石净度(用10倍放大)二、放大镜1、构造:由一个透镜或多个透镜组合而成(1)双凸透镜:由单个双凸透镜组成,价廉,常小于3倍(2)双组合镜:由两个平凸透镜组成(3)三组合镜:由一对凸透镜和两个凹凸透镜粘合而成,视域宽,质量好,10倍常用。
2、质量要求(1)无球面差(消球面差、消像差)即中央准焦后,边部也同时准焦(2)无色差:放大镜不能产生色散等的颜色(3)放大镜前工作距不小于25mm(4)常用的为10倍(5)钻石分级用放大镜必须无蓝色镀膜3、使用方法放大镜尽量贴近眼睛,宝石距放大镜2.5cm(10×)左右观察。
M=d/F M——放大倍数D—明视距离(人眼看物体最清楚而不易疲劳的距离,一般为25cm)F——放大镜的焦距10×放镜的焦距为F = d/M = 25cm / 10 = 2.5cm三、宝石显微镜1、构造:宝石显微镜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光学系统(透镜系统):目镜、物镜、变焦系统(2)照明系统:包括底光源、顶光源、光强调节钮、电源开关等(3)机械系统:包括支架、焦距调节旋钮、锁光圈、宝石夹等放大倍数 = 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变倍镜倍数(变倍镜象一个大的透镜,常用的为2×的)2、调节与使用打开光源,清洁宝石,置宝石夹上(1)据双眼宽度调节的目镜间距(2)调节两眼焦距正确使用宝石显微镜时准焦步骤如下:a、对准目的物b、旋转准焦螺旋,使一无调焦装置的目镜准焦c、使另一具调焦装置(用准焦螺旋)的目镜准焦。
第13章宝石鉴定仪器13.1折射仪13.1.1折射仪原理所有的折射仪均是根据光的全反射原理制成。
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总是折离法线,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增加入射角达到某一定数值时,光线会从两介质的接触界面穿过,此时折射角等于900,所对应的入射角为全反射临界角。
如果再增加入射角,光线将按反射定律返回原介质,即发生了全反射(图10-1)。
图10-1 光的全反射及临界角图10-2 标准型折射仪外观全反射原理:所有以小于临界角的角度与界面相遇的光线将进入光疏介质;所有以大于临界角的角度与界面相遇的光线将返回光密介质。
13.1.2折射仪的结构标准型折射仪的外观和结构如图10-2、10-3所示。
主要组成部分有:⑴半球形棱镜:用高折射率的铅玻璃制成,折射率可以达到1.96,但是铅玻璃的硬度比较低,,易于磨损变形,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金刚石和立方氧化锆棱镜的硬度高,但是色散也高,需要同时使用单色光光源。
⑵单色光光源:一般使用钠光源或发黄光的二极管。
⑶内标尺:可以直接从标尺上读出宝石折射率,读数精度0.01。
⑷三角形棱镜:改变光传播方向。
⑸一组透镜:放大图象。
10.3 标准型折射仪结构10.4 折射仪的亮区与暗区在使用标准型折射仪时,必须使用折射液,以保持宝石和半球形棱镜之间良好的光学接触。
有许多液体可以使用,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折射液的折射率必须大于待测宝石的折射率。
常用的有二碘甲烷(折射率1.742);二碘甲烷+溶解硫(折射率1.78);二碘甲烷+溶解硫+四碘乙烯(折射率1.81)。
在折射仪中,棱镜相当于光密介质,待测宝石相当于光疏介质。
折射仪上未放宝石时,,从目镜中可以看见一条明亮的光带,放置宝石后,光带被阴影边界分为暗区和亮区(图10-4)。
暗区:与折射的光线所对应;亮区:与全反射的光线所对应;阴影边界:与临界角的数值相对应。
临界角的数值取决于相接触的两介质的折射率。
折射仪棱镜的折射率一定,临界角的数值由宝石的折射率决定。
第二篇宝石鉴定仪器第一章常规宝石鉴定仪器第一节镊子和放大镜一、宝石镊子宝石镊子是一种具尖头的夹持宝石的工具,内侧常有凹槽或“#”纹以夹紧和固定宝石.宝石镊子可根据尖端的大小不同分为大、中、小号,中号和大号可适用于大颗粒宝石,小号则适用于颗粒小的宝石。
镊子还可分为带锁和不带锁两种(见图2-1-1)。
对于特殊种类的宝石,如珍珠,配有专门的珍珠镊子(见图2-1-2)。
使用镊子时应用拇指和食指控制镊子的开合,用力须适当,过松夹不住,过紧会使宝石“蹦”出。
在显微镜下操作时,可将手或镊子置于显微镜的工作台(载物台)上,使宝石稳定及减轻手部疲劳。
弹簧宝石夹是另外一种类型的宝石镊子,可配备在多种宝石检测设备上,如宝石显微镜、台式分光镜等,使用起来方便简单(见图2-1-3)。
二、放大镜对于宝石鉴定来说,利用光学放大是至关重要的。
在很多情况下,仔细观察宝石的外部和内部特征可提供大量的有意义的信息。
放大镜是最常用、最简便的宝石鉴定工具,它的正确使用也是宝石工作者的基本技能(见图2-1-4)。
能长时间清晰观看而不易感到疲劳的最短观察距离称为明视距离。
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约为25cm。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明视距离和放大镜的焦距有关,即:放大倍数=清晰影像的最小距离(明视距离)/放大镜的焦距放大镜的放大倍数经常用“X”来表示,如10倍(10X)。
(一) 放大镜的结构常见的放大镜有:1)双凸透镜由单个的双凸透镜构成,价格便宜,放大倍数常小于3倍(即3X)。
2)双组合镜由两个平凸透镜组成。
3)三组合镜由一对无铅玻璃做成的凸透镜和两个由铅玻璃制成的凹凸透镜粘合而成。
其中三组合镜最为常用,不仅视域较宽,而且消除了图像畸变(球面像差)和彩色边缘现象(色像差)。
最常用的为10X放大镜。
25X、30X、50X的放大镜因其放大倍数大,观察视野小,焦距短而难于操作。
放大倍数越大的凸透镜,其视域边缘像差也就越明显。
大于3倍的单透镜有明显像差。
判断宝石用三组合镜的质量,最好是观察方格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