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残疾的评定
- 格式:pptx
- 大小:700.10 KB
- 文档页数:25
耳朵残疾评定标准耳朵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耳朵功能受损或丧失的病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听力和生活质量。
为了对耳朵残疾进行准确评定,制定了一系列的评定标准,以便医生和专业人士能够对患者的耳朵残疾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
首先,对于耳朵残疾的诊断,需要进行全面的听力评估。
这包括声导抗、听阈测定、言语识别测试等多种听力测试项目,以确定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和类型。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了解患者的听力水平,为后续的评定工作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其次,需要对患者的耳部结构进行详细的检查。
通过耳鼻喉科医生的专业观察和检查,可以确定患者的耳部结构是否存在异常,比如耵聍堵塞、中耳炎、鼓膜穿孔等情况。
这些异常情况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听力功能,需要在评定中进行充分考虑。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听觉功能。
通过声音定位、声音辨别、听觉反射等测试项目,可以了解患者的听觉功能是否正常。
这些测试项目可以帮助评定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听觉功能状态,为评定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在评定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
耳朵残疾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比如无法正常交流、听不清电话等问题。
因此,评定标准中需要考虑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程度,以便全面评估患者的耳朵残疾情况。
最后,评定标准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耳朵残疾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比如焦虑、抑郁等问题。
因此,在评定标准中需要考虑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
综上所述,耳朵残疾评定标准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听力、耳部结构、听觉功能、日常生活影响和心理健康状况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全面、客观的评定,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解决耳朵残疾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听力评残标准
听力评残是指对具有听力障碍的人进行评定,以确定其听力损失程度和对生活和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
评定听力残疾需要严格的标准和方法,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评估指标
评价残疾程度的最基本标准是听力损失程度。
听力损失的测量通常采用声阈(threshold)的概念,这是一种衡量响度的单位。
以分贝为单位,声阈越高,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例如,如果一个人在500赫兹的声阈是40分贝,意味着他需要40分贝的声音才能听到这个频率的声音。
基于这个标准,听力损失通常被定义为一系列声阈高于正常范围的情况。
评估方法
评估残疾程度采用的方法可以是客观的或主观的。
主观的方法通常是听力测试,当被评估者听到声音时,他们需要使用指定的反应(例如按下按钮或举起手)来表明他们听到了什么。
客观的方法通常是通过生理测试,例如检查听神经或声波反射。
这些测试基本上不依赖于被评估者的反应,而是了解其内部机制。
听力损失定义
听力障碍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个级别来评估。
这些级别的定义如下:
轻度听力损失(20-40分贝):当轻度听力损失时,被评估者可能会因周围噪音的影响而听不到某些较柔和的声音,例如低语或远处的声音。
中度听力损失(41-70分贝):当中度听力损失时,被评估者可能会需要大声说话才能听到,并可能错过大多数正常交流中的语音。
结论。
2023年听力残疾评残标准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严重损害,以致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的声音,从而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为了规范听力残疾的评定工作,保障听力残疾者的权益,制定了听力残疾评残标准。
一、听力残疾评残原则听力残疾评残遵循科学、公正、透明的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对听力损失程度进行评估,并据此确定残疾等级。
二、听力残疾评残标准根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14标准,听力残疾评残标准如下:1.双耳听力损失≥91dB 一级残疾2.双耳听力损失≥81dB 二级残疾3.双耳听力损失≥71dB 三级残疾4.双耳听力损失≥56dB 四级残疾5.双耳听力损失≥41dB或一耳≥91dB 五级残疾6.双耳听力损失≥31dB或一耳≥71dB 六级残疾7.双耳听力损失≥26dB或一耳≥56dB 七级残疾8.双耳听力损失≥19dB或一耳≥41dB 八级残疾9.双耳听力损失≥15dB或一耳≥31dB 九级残疾10.双耳听力损失≥10dB或一耳≥26dB 十级残疾三、听力残疾评残程序1.由工伤职工所在单位填写《劳动鉴定申请表》,申请劳动鉴定。
特殊情况下,职工可直接申请。
2.提供历次病、伤、残医院治疗的原始病历,属因工伤残的,需持工伤事故调查报告及有关材料;属职业病的,需持卫生部门授权的职业病防治所(院)提供的诊断资料;属精神病的,需持精神病院的诊断资料;其它情况的,需持有说服力的证明等报劳动鉴定委员会。
3.劳动鉴定委员会应认真审定申请及附件材料,对资料不全或情况不明的不予受理。
4.对符合条件的,统一安排鉴定,并把鉴定的时间、地点、人员提前通知企业及有关人员。
5.劳动鉴定委员会应当委托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或者聘请有鉴定资格的医生组成专家组对被鉴定人员进行丧失劳动能力的医学诊断。
6.专家组对伤残、病残职工的状况,写出定性、定量的诊断意见,由劳动鉴定委员会确定伤病或伤残等级,并发给等级证明书。
残疾人评估标准残疾人评估标准是指对残疾人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类管理的一套准则和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为残疾人提供相应的福利和服务,并为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套常用的残疾人评估标准。
一、身体残疾评估标准:1.运动功能:评估个体的肌力、协调性、灵活性以及运动控制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如肢体肌力测试、平衡测试等。
2.感觉功能:评估个体对触觉、听觉、视觉等感觉刺激的接受和处理能力,如触觉敏感度测试、听力测试、视力测试等。
3.运动障碍程度:评估个体在日常活动中的行动能力和功能障碍的程度,如行走能力评估、病理姿势评估等。
二、智力残疾评估标准:1.智力水平: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如智力测验、认知功能评估等。
2.学习能力:评估个体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如学习成绩评估、医学技术学习能力评估等。
3.言语沟通:评估个体的言语表达和沟通能力,如言语能力评估、语言流利度测试等。
三、精神残疾评估标准:1.行为和情绪:评估个体的行为表现和情绪状态,如自卑程度评估、社交行为评估等。
2.认知功能:评估个体的思维能力和认知功能,如认知功能测验、心理状态评估等。
3.社会功能:评估个体的社交和生活能力,如社会适应能力评估、职业技能评估等。
四、视力残疾评估标准:1.视力水平:评估个体的视力水平和视觉功能,如视力测验、视野测验等。
2.眼球运动:评估个体的眼球运动能力和调节能力,如眼球运动功能评估、眼球调节能力测验等。
3.视觉障碍程度:评估个体视力障碍的程度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视觉功能评估、日间照明需求评估等。
五、听力残疾评估标准:1.听力水平:评估个体的听力水平和听觉功能,如听力测验、听觉阈值测验等。
2.听觉障碍程度:评估个体听力障碍的程度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听觉功能评估、听力对话能力评估等。
3.听觉言语能力:评估个体的听觉言语能力和听说交流能力,如听觉言语能力测验、听说交流评估等。
综上所述,残疾人评估标准包括身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和听力残疾等方面的评估。
双耳听力受损的评残标准
双耳听力受损的评残标准是指针对因工伤、职业病或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双耳听力受损的个体进行评残,以确定其残疾程度并给予相应的残疾评定。
根据《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军人优待条例》的相关规定,双耳听力损失的评估标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听力损失度量的方法
目前,评估双耳听力损失的主要方法是纯音听阈法和语音听阈法,其中纯音听阈法被广泛应用。
通过双耳听力测试,医生可测量出被评估者的听力损失程度,并进行相应的评定。
二、听力损失程度的分类
根据双耳听力损失的程度,将其划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
其中,轻度听力损失是指听阈在25dB HL以下,中度听力损失是指听阈在25-40dB HL之间,重度听力损失是指听阈在41-70dB HL之间。
三、相应的残疾等级
根据残疾人身体、智力、精神和视力听力等残疾的程度和影响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等因素,将残疾划分为一至四级。
根据双耳听力损失程度,分别对应着一级至三级残疾等级,其中,一级残疾是指双耳听力损失属于重度听力损失。
总体来说,评估双耳听力受损的评残标准相对明确,但评定过程需要严谨认真,以确保被评估者得到合适的残疾评定及相应的保障。
残疾证评定标准因国家和地区而异,各地的评定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常见的残疾证评定标准一览表,这只是一个概括,具体标准可能因地区而异:
1. 肢体残疾:
-丧失或丧失使用一只手臂或手的功能;
-丧失或丧失使用一条腿的功能;
-丧失或丧失使用一只手和一条腿的功能;
-双上肢或双下肢残疾。
2. 视力残疾:
-视力残疾程度达到一定标准,可能涉及最佳矫正视力或视野范围。
3. 听力残疾:
-听力损失程度达到一定标准,可能涉及对听力损失的具体测量。
4. 言语残疾:
-言语功能受到影响,可能包括发音、表达能力等方面。
5. 智力残疾:
-智商水平低于一定标准。
6. 精神残疾:
-严重的精神障碍,可能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等。
7. 多重残疾:
-同时存在多种残疾,如肢体残疾与智力残疾的组合。
8. 慢性疾病:
-一些慢性疾病,如脑瘫、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能根据疾病的影响程度进行评定。
请注意,以上仅为常见的残疾证评定标准,具体的评定标准可能根据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法规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残疾证评定时,个体的具体情况和医学诊断也将被考虑。
建议咨询当地卫生部门、残疾人联合会或相关政府机构以获取准确的、最新的评定标准。
听力残疾评定标准1.定义听力残疾是指听觉系统功能障碍或缺陷引起的听力障碍,涵盖了听力损失、听力障碍和聋。
2.评定标准(1)听力损失a、轻度听力损失:听力阈值在26—40dB之间;(2)听力障碍a、听觉性语言障碍:对语音的准确识别和理解能力受到显著影响,表现为听话困难,特别是带有噪音的复杂言语,如群体会话、电话交谈和听取广播、电视节目等;b、听觉性注意力障碍:对听觉信息的有效注意和处理能力缺乏,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分神、听力疲劳、认真认真听取的持续时间短等;c、听觉性情感障碍:难以通过听觉信息获得情感体验,表现为对情感反应的缺乏或迟缓、情绪难以表达和理解、与他人的情感互动能力有限等。
(3)聋a、轻度聋:又称听觉残疾,指听力阈值在41—55dB之间,能够通过助听器帮助部分听取言语信息;b、中度聋:听力阈值在56—70dB之间,需要较大的声音才能听到人的正常说话声,不能通过一般助听器帮助;c、重度聋:听力阈值在71—90dB之间,需高噪声来进行交流,使用助听器音量大,容易出现语音错误的情况;d、极重度聋:听力阈值超过90dB的又称全聋,不能理解任何语言声音,需通过手语、口语、读唇等非听觉手段进行沟通。
(1)官方评估标准:由相关聋人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共同制定,在国家范围内施行。
评估结果比较权威。
(2)自我评估: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的听力测试软件或者在线测试来自行评估。
(3)专业机构评估:寻找专业听力评估机构或医院,进行听力测验或听力诊断。
4.治疗与康复(1)使用助听器:对于轻度聋和中度聋的患者,可以使用助听器以增加听力、帮助听取言语;(2)使用人工耳蜗:对于重度聋和全聋的患者,人工耳蜗是帮助他们改善听力、提高言语能力的有效手段;(3)听力康复:听力康复包括言语训练、认知训练、情感治疗和语言康复等多种方法,这些康复措施可以帮助聋人改善听力、提高语言能力、促进社会适应和就业能力。
5.结论听力残疾是一个严重的残疾类别,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听力残疾等级评定标准
一、听力残疾评定的原则
1、听力残疾的评定应该以诊断听力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诊断基础,以其所影响的听
觉功能为主要评价标准。
2、听力残疾评定应该体现残障者个体差异,考虑到残障者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社会饱和度等因素,采用多维度考察,有针对性地对其听力功能进行评定。
3、听力残疾评定应该平衡社会功能和共同感知水平,评定技术应考虑残障者的社会
交往能力和社会融合水平,综合评定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满足不同社会需求。
等级一:
正常听力功能:在正常的声音环境和安静的室内环境中,能够清晰地理解书面和口头
的指令和比喻,能够快速地捕捉重要信息,能够跟他人正常交流,符合正常听力诊断标准。
单耳失聪残疾鉴定标准单耳失聪残疾鉴定标准探讨引言单耳失聪,即单侧听力丧失,是一种常见的听觉障碍。
它不仅可能由遗传因素、耳部疾病、感染、噪声暴露等多种原因引起,而且可能给个体在社交、教育、工作等方面带来诸多困扰。
正确认识和对待单耳失聪,特别是建立科学、公正的残疾鉴定标准,对于保障该类群体权益,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单耳失聪概述概念与成因单耳失聪,指的是某个体一侧耳朵的听力显著下降或完全丧失,而另一侧听力基本正常。
其成因多种多样,包括先天遗传因素、耳部疾病(如中耳炎、耳硬化症等)、外部因素(如长时间接触高强度噪声、耳部外伤等)。
影响与挑战单耳失聪可能导致一系列生活和工作上的挑战。
例如,声音定位困难、沟通效率下降、听力疲劳等。
在职业选择和发展上,也可能受到一定限制,特别是在需要高精度听觉的行业中。
二、国际法规与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WHO在《残疾人士权益公约》中强调了残疾评定的多维性,包括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
对于单耳失聪,公约建议各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评定标准,确保残疾人士能够享受平等的权益和服务。
美国国家标准局(ANB)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局发布的《听力损失技术报告》详细规定了听力损失的分类、评定方法和助听设备的选择标准。
对于单耳失聪,报告建议结合听力学检查、言语识别能力测试等手段,进行综合评估。
三、我国残疾鉴定标准与流程法规依据我国《残疾人保障法》及其实施细则对残疾鉴定做了明确规定,其中针对听力残疾的鉴定标准包括纯音听力损失程度、言语识别能力等因素。
鉴定原则与流程在进行单耳失聪残疾鉴定时,医疗机构应遵循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
鉴定流程通常包括:接受申请、初步检查、听力学评估、言语测试、综合评定、出具鉴定意见等步骤。
四、测试手段与评估方法测试手段* **声导测量**:通过声导抗仪检查中耳功能,排除中耳病变对听力的影响。
* **听力图分析**:通过纯音测听了解听力损失程度及类型。
听力残疾分几级每级什么状态关键信息项:1、听力残疾级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各级听力残疾状态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评定听力残疾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听力残疾可能带来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听力残疾的定义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111 听力残疾的分类原则听力残疾的分级主要依据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程度,同时参考言语识别率等指标。
112 听力残疾的级别划分听力残疾一共分为四级,分别为一级听力残疾、二级听力残疾、三级听力残疾和四级听力残疾。
12 一级听力残疾平均听力损失大于 90 分贝。
122 状态描述基本上听不到任何声音,难以依靠听觉感知声音信息,在没有辅助器具的帮助下,无法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
123 日常生活影响在生活中面临极大的困难,如无法通过正常的交流获取信息、参与社交活动受限、难以独立完成需要听力协助的任务等。
13 二级听力残疾131 听力损失程度平均听力损失在 81 90 分贝之间。
132 状态描述能听到较大的声音,但对于较细微的声音和言语难以分辨,在安静环境下可能借助助听器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但在复杂的声音环境中交流仍存在较大障碍。
133 日常生活影响对日常生活产生明显影响,如在与他人交流时需要对方提高音量、在工作和学习中可能需要特殊的支持和辅助。
14 三级听力残疾平均听力损失在 61 80 分贝之间。
142 状态描述能听到近距离较大的声音,对于一般强度的声音和言语理解有困难,借助助听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交流状况。
143 日常生活影响在交流、学习、工作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便,需要他人适当配合和环境的优化。
15 四级听力残疾151 听力损失程度平均听力损失在 41 60 分贝之间。
残疾证一级的标准摘要:1.残疾证一级的定义2.残疾证一级的评定标准3.残疾证一级的申请流程4.残疾证一级的优惠政策正文:【残疾证一级的定义】残疾证一级是指因疾病或意外伤害导致身体功能严重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长期照顾的残疾人。
在我国,残疾证一级是认定残疾人身份和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
【残疾证一级的评定标准】残疾证一级的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视力残疾:一级视力残疾是指双眼视力低下,即使经过矫正,双眼视力仍低于0.02。
2.听力残疾:一级听力残疾是指双耳听力损失程度达到90 分贝以上,无法通过助听器改善。
3.言语残疾:一级言语残疾是指因言语障碍导致正常交流严重受限。
4.肢体残疾:一级肢体残疾是指因肢体缺失、畸形、瘫痪等原因,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5.智力残疾:一级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水平低于正常水平,无法适应社会生活,需要长期照顾。
6.精神残疾:一级精神残疾是指精神疾病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需要长期治疗和监护。
【残疾证一级的申请流程】申请残疾证一级需要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本等相关证件,到当地残联部门进行申请。
申请人需填写《残疾人申请评定表》,经过残联部门审核通过后,由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残疾评定。
评定结果报送残联部门备案,最后发放残疾证。
【残疾证一级的优惠政策】持有残疾证一级的残疾人可以享受以下优惠政策:1.生活补贴:根据当地政府规定,一级残疾人可享受一定的生活补贴。
2.医疗优惠政策:一级残疾人在医疗机构就诊时可享受优先挂号、就诊、检查、取药等便利,部分医疗费用可以享受减免。
3.社会保障:一级残疾人在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等方面可享受优先保障。
4.教育优惠政策:一级残疾人在接受教育时可享受免试、降分、免费等优惠政策。
5.其他优惠政策:一级残疾人在就业、创业等方面可享受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
总之,残疾证一级是对残疾人身份和程度的一种认定,持有一级残疾证的残疾人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听⼒残疾证条件我们知道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听⼒不好的⼈,他们往往很多时候是没有办法像正常⼈那样读书⼯作,这样的话是可以去办理残疾证的,那么办理残疾证条件是怎样的呢?下⾯就由店铺⼩编为⼤家解释⼀下相关内容,供⼤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家有帮助。
⼀、听⼒残疾证条件根据残疾评定标准即国务院批准的《第⼆次全国残疾⼈抽样调查残疾标准》规定,凡要求申办《残疾⼈证》的申请⼈,必须符合下列申办资格和必要条件之⼀者:(⼀)视⼒残疾:(双眼)必须是通过各种药物、⼿术及其它疗法⽽不能恢复视⼒者(或经医疗机构认定不能通过上述疗法恢复视功能的)。
(⼆)听⼒残疾:(双⽿)必须经过治疗⼀年以上不愈者。
(三)⾔语残疾: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语障碍,⽽不能进⾏正常的⾔语交往,必须明确病因,经过治疗⼀年以上不愈者。
(四)精神残疾:必须是精神病患者持续⼀年以上未痊愈者。
(五)智⼒残疾:智⼒明显低于⼀般⼈的⽔平,并显⽰适应⾏为障碍者。
(六)肢体残疾:是指⼈的肢体残缺、畸形、⿇痹所致⼈体运动功能障碍。
对因病或因交通、⼯伤、意外等事故造成的肢体伤害的残疾评定,必须在最终治疗结束后经过⼀年以上功能锻炼不能恢复的(截肢、截瘫,关节融合术后等⽆法恢复功能的除外)。
(七)多重残疾的残疾等级以残疾最重的等级为准。
⼆、残疾证有什么⽤?1、持有残疾证的残疾⼈可享受低保或持残疾⼈贫困证的⼀级肢体、视⼒、智⼒、精神、多重及60周岁以上的⼀级听⼒、语⾔的重度残疾⼈,可享受重度残疾⼈⽣活补助。
2、残疾⼈托(安)养⽅⾯,⼀级重度残疾⼈(不含听⼒、语⾔、视⼒残疾)或18⾄60周岁⼆级重度残疾⼈(不含听⼒、语⾔、视⼒残疾),集中托养:低保户、贫困户的对象补助每年补助现⾦按各地政策规定⾦额发放。
通过上⽂的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就是对于听⼒有问题的话如果治愈⼀年还是没有起⾊的话是可以去办理残疾证的。
以上这些就是店铺⼩编为⼤家整理的相关内容,如果还有疑问或者是进⼀步的要求,可以咨询店铺相关律师。
听⼒残疾的鉴定标准【医疗事故鉴定标准】听⼒残疾的鉴定标准是怎样的1、听⼒残疾的定义听⼒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不同程度的听⼒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语声(经治疗⼀年以上不愈者)。
听⼒残疾包括:听⼒完全丧失及有残留听⼒但辨⾳不清,不能进⾏听说交往两类。
2、听⼒残疾的分级列表如下:级别平均听⼒损失(dBspl)⾔语识别率(%)⼀级>90(好⽿)<15⼆级71—90(好⽿)15—30三级61—70(好⽿)31—60四级51—60(好⽿)61—70《注》:本标准适⽤于3岁以上⼉童或成⼈听⼒丧失经治疗⼀年以上不愈者。
听⼒残疾的检查⽅法1、测试环境要求裸⽿听⼒测试应在测听室进⾏,对⽿聋定残普查亦可在安静房间内(本底噪⾳<50dBA)进⾏,室内应限制⾮测听⼈员⼊内。
⾔语识别率测试在普通安静房间内进⾏,⽤当地⼈发⾳,其⾔语声约70dBSPL(正常说话声),房间本底噪⾳⼩于50dBA。
2、评定⽅法:(1)⾏为测听法:通过观察受试者对不同频率、不同刺激声强的听性⾏为反映,来判断其听⼒损失。
(2)⾔语识别率测试:⽤听话识图法识别双⾳节词,测试者在受试者好⽿侧并排⽽坐,间距半⽶,测试者(当地⼈)⽤正常⾔语声发⾳,注意避开受试者视觉,通过观察树试者对双⾳节词的正确识别,确定其⾔语识别率。
测试⽤具:汉语双⾳节词测听图卡。
3、计算公式(1)平均听⼒损失:指(A)500HZ、(B)1000HZ、(C)2000HZ听⼒损失分贝数之和的均值。
平均听⼒损失(dB)=3(2)⾔语识别率:指受试这正确回答数与测试总数之⽐。
正确回答数⾔语识别率(%)=测试卡⽚总数《注》:1、纯⾳听⼒测试,在安静房间每个频率连续测试三次,其中有2次测试结果相同⽅可确认听⼒残疾等级,结合⾔语识别率测试结果,对照听⼒残疾分级标准评定等级。
2、⾔语识别率测试,可选⽤与本⽅案配套的汉语双⾳节词测试图⽚及听录⾳磁带,对⽅⾔地区可选⽤当地⼈发⾳,⾳量控制在正常⾔语声(约70Dbspl)。
1、当双耳听力损失大于等于31分贝或者一侧耳朵的听力损失大于等于71分贝,称为轻度耳聋。
2、听力稍感困难可评定为伤残等级为九级,双耳听力损失大于等于41分贝或者一侧耳朵听力损失大于等于91分贝称为中度耳聋。
3、听力困难程度为轻度困难评定伤残等级为八级,
4、双耳听力损失大于等于56分贝称为重度耳聋,可评定为伤残等级七级。
5、双耳听力大于等于71分贝称为严重耳聋,听力严重困难,可评伤残等级为六级。
6、双耳听力大于等于81分贝为严重困难,可评伤残等级为五级。
7、双耳听力大于等于91分贝称为极度聋,可评伤残等级为四级。
8、双耳绝对全聋对一百分贝毫无反应,简称全聋即没有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