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北师大版
- 格式:pdf
- 大小:636.76 KB
- 文档页数:9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后,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是初中学段几何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和应用。
通过学习相似三角形,学生可以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但对于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运用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几何问题感兴趣,但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学会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4.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相似三角形,激发学生兴趣;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3.实践性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2.准备相似三角形的课件和教学素材;3.准备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如:在同一平面内,有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这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相似三角形的特征。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同时,通过PPT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AA相似定理、SSS相似定理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解答。
二 相似三角形一 【考点汇集】【考点1】相似三角形:(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2)判定相似.SSS 三边对应成比例;SAS 夹角相等 两边对应成比例 ;两角相等【考点2相似三角形性质.(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对应中线,对应高线,对应角平分线之比 相似比 (3)周长之比等于 ;(4)面积之比等于 .【考点3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图形.(1)平行型:(A 型,X 型) (2)交错型:(3)旋转型: (4)母子三角形:二 【经典例题回放】【例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EB=1∶2,若S △AEF =6,则S △CDF = .【例2】如图,△ABC 中,DE ∥BD ,AD ∶DB=2∶3,则S △ADE ∶S ECB = .【例3】如图,Rt △ABC 中,∠ACB=Rt ∠,CD ⊥AB 于D .(1)若AC=4,BC=3,则AD= ,BD= ,CD= ; (2)若AB ∶BC=1∶9,则AD ∶BD= .【例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BC=18cm ,P 、Q 是三等分点,DF 延长线交AED CBFE DCBAABCDEA BCDEABCD DA BCABCD EDABCED CCBADBC 于E ,EQ 延长线交AD 于F ,则AF=_______.【例5】如图,在△ABC 中,AB>AC ,边AB 上取一点D ,边AC 上取一点E ,使AD=AE ,直线DE 和BC 的延长线交于点P . 求证:BP ∶CP=BC ∶CE .【例6】如图,CD 是Rt △ABC 的斜边,AD 是高线,∠BAC 的平分线交BC ,CD 于E ,F .求证:(1)△ACF ∽△ABE ; (2)AC ·AE= AF ·AB .【例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过点B 作BE ⊥CD ,垂足为E ,连结AE ,F 为AE 上一点,且∠BFE=∠C .(1)求证:△ABF ∽△EAD ;(2)若AB=4,∠BAC=30°,求AE 的长; (3)在(1),(2)条件下,若AD=3,求BF 的长.【例8】如图,Rt △ABC 中,∠BAC=Rt ∠,AB=AC=2,点D 在BC 上运动(不能到点B ,C ),过D 作∠ADE=45°,DE 交AC 于E . (1)求证:△ABD ∽△DCE ;(2)设BD=x ,AE=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当△ADE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E 的长.三 【速度与准度大比拼】一、判断题:1.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BEDAPBE DCAFBFED CABEDCA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1∶4,则它们的周长之比为1∶2( )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 )4.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400、1000,而另一个三角形是顶角为1000的等腰三角形,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 二、填空题:1.如图,Rt △ABC 中,∠ACB =900,CD 是AB 边上的高,若AC =5cm ,CD =4cm ,则AD = cm ,AB = cm .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AE 交CD 于点F ,若AB =7cm ,CF =3cm ,则AD ∶CE = .3.如图,矩形ABCD 中,E 是BC 上的点,AE ⊥DE ,BE =4,EC =1,则AB 的长为 . 4.CM 是△ABC 的中线,AB =12,AC =9,AC 上有一点N ,且∠ANM =∠B ,则CN = .5.梯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O 作EF 平行于底,与腰AD 、BC 相交于E 、F ,若DC =14,OF =8,AE =12,则DE = .6.如图,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44cm 2,点F 在AD 上,点E 在AB 的延长线上,Rt △CEF 的面积为112.5cm 2,则BE 的长为 cm . 三、选择题:1.已知21=b a ,则b a a+的值为( )(A )21 (B )32 (C )31 (D )432.如图,已知△ADE ∽△ACB ,且∠ADE=∠C ,则AD :AC=( ) (A )AE :AC (B )DE :BC (C )AE :BC (D )DE :AB3.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DE ∥BC ,如果23=DB AD ,AE=15,那么EC 的长是( ) FEDC B AB CE DA NMCB AOFEDCB AFEDCBAABCDABCD EAB CDEAB CDE(A ) 10 (B ) 22. 5 (C ) 25 (D ) 6 4.如图,△ABC 中,DE ∥BC ,D CE AD E S S ∆∆=2,则 ABCADES S ∆∆=( ) (A )41 (B ) 21 (C )32 (D )94 5.如图,DE 是三角形ABC 的中位线,△ADE 的面积为3cm 2,则梯形DBCE 的面积为( )A 、6cm 2B 、9cm 2C 、12cm 2D 、24cm 26.如图,E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D 上的点,AE =21ED ,BE 交AC 于F ,则FCAF=( ) A 、21 B 、31 C 、32 D 、417.如图,△ABC 中,D 是AB 上的点,不能判定△ACD ∽△ABC 的是以下条件中的( )A 、∠ACD =∠B B 、∠ADC =∠ACB C 、AC 2=AD ·AB D 、AD ∶AC =CD ∶BC8.如图FD ∥BC ,FB ∥AC ,53=BC FE ,则FBAD=( ) A 、52 B 、53 C 、32D 、859.梯形ABCD 的两腰AD 和BC 延长相交于点E ,若两底的长度分别为12和8,梯形ABCD 的面积等于90,则△DCE 的面积为( )A 、50B 、64C 、72D 、5010.如图,已知△ABC 的面积为4 cm 2,它的三条中位线组成△DEF ,△DEF 的三条中位线组成△MNP ,则△MNP 的面积等于( ) A 、161cm 2 B 、81cm 2 C 、41cm 2 D 、1cm 211.如图,E 是AC 的中点,C 是BD 的中点,则EDFE=( ) A 、21 B 、31 C 、32 D 、41FE DCBAD FEC B A ODFECBAABDE ABCDEDCBAFECADB1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AB 的中点,F 在AD 上,且AF =21FD ,EF 交AC 于点O ,若AC =12,则AO =( )A 、4B 、3C 、2.4D 、213.如图,E 是矩形ABCD 的边CD 上的点,BE 交AC 于点O ,已知△COE 与△BOC 的面积分别为2和8,则四边形AOED 的面积为( )A 、16B 、32C 、38D 、4014.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AB =3CD ,E 为对角线AC 的中点,直线BE 交AD 于点F ,则AF ∶FD 的值等于( ) A 、2 B 、35 C 、23D 、115.如图,AD 是Rt △ABC 斜边上的高,DE ⊥DF ,且DE 和DF 分别交AB ,AC 于E ,F . 求证:BDBEAD AF .16.如图,有一块三角形土地,它的底边BC=100米,高AH=80米,某单位要沿着地边BC 修一座底面是矩形DEFG 的大楼,当这座大楼的地基面积最大时.这个矩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四 【我过关了吗?】1.△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2、10、2,△A 1B 1C 1的两边分别为2和1,如果△ABC ∽△A 1B 1C 1,那么△A 1B 1C 1的第三条边的长度等于( )A .25B .2C .5D .22 2.已知△ABC ∽△A ′B ′C ′,如果∠A=55°,∠B=100°,则∠C ′等于( ) A .55° B .100° C .25° D .30° 3.如果△ABC ∽△DEF ,且AB=2,AC=4,DE=23,则DF 等于( ) A .3 B .4.5 C .6 D .以上都不对 4.下列说正确的是( )A .不全等的三角形一定不是相似三角形;B .不相似的三角形一定不是全等三角形FGH M AB CDE DCAEFOE DCBAEFDCBAC .相似三角形一定不是全等三角形;D .全等三角形不一定是相似三角形 5.若等腰△ABC ∽等腰△A 1B 1C 1,∠A=50°,则∠B ′的度数( ) A .50° B .80° C .75° D .50°或80°或75°6.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它们的面积差为230cm ,那么它们的面积之和为( )A .274cm B. 276cm C. 278cm D. 280cm7. 下列各组图形中,一定相似的是( )A .底角为20°B .邻边之比为1:2的两个平行四边形C .各有一个角是20°的两个平行四边形D .有两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矩形 8.下列各图形中,一定相似的是( )A.两个平行四边形B.两个直角三角行C.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梯形D.有一个角为60度的菱形9.若把△ABC 各边分别缩小为原来的3倍,得到△A 1B 1C 1,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ABC 与△A 1B 1C 1不一定相似; B .△ABC 与△A 1B 1C 1的相似比为1:3; C .△ABC 与△A 1B 1C 1各对应角不相等 D .△A 1B 1C 1与△ABC 的相似比为1:3 10.有一个内角等于120度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A.相似B.全等C.既不相似也不全等D.无法确定11. △ABC 的各边之比为2:5:6,与其相似的另一个△A 1B 1C 1的最大边为18cm ,那么它的最小边长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