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矿物概念、类型与构造
- 格式:ppt
- 大小:4.05 MB
- 文档页数:51
矿物知识点总结一、矿物的定义矿物是地球地壳和地幔中含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天然物质。
它们在自然条件下以晶体形式存在,通常具有一定的固定化学式和结晶结构。
因此,矿物是地球地壳和地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球科学和资源勘探有着重要意义。
二、矿物的分类1. 根据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不同,矿物可以分为无机盐矿物、氧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碳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磷酸盐矿物、硼酸盐矿物、钛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其他盐酸盐矿物等多种类型。
2. 根据晶体结构的不同,矿物可以分为单象立方晶系、斜方晶系、正交晶系、单斜晶系、三斜晶系五种晶系。
每种晶系又可分为不同的晶体系统,在地质学中称为晶体系。
3. 根据矿物的成因和产出地点的不同,矿物可以分为火成矿物、沉积矿物、变质矿物等多种类型。
4. 根据应用价值的不同,矿物可以分为工业矿物、宝石矿物、建筑装饰材料等多种类型。
三、矿物的产出地点1. 全球范围内,矿物产出地点主要分布在地球地壳和地幔中的各个地质构造和构造单元中。
根据地质勘探的结果,矿物产出地点可以分为矿井、露天矿、深海沉积矿床等多种类型。
2. 在地球地壳中,矿物产出地点主要分布在各种构造单元和地质体系中。
在地壳岩石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和热力作用,部分元素和化合物在地壳中结晶形成矿物。
3. 在地球地幔中,矿物产出地点主要分布在地幔岩石和地幔流体中。
在地幔岩石的形成过程中,高温高压条件下,部分元素和化合物在地幔中结晶形成矿物。
四、矿物的特点1. 矿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它们通常以晶体形式存在,具有一定的固定化学式和结晶结构。
2. 矿物具有一定的晶体形态和晶体结构。
在矿物颗粒表面通常可以看到一定的晶体形态和晶体结构。
3. 矿物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
它们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会表现出一定的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
4. 矿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它们通常可以在地球科学、资源勘探、工业生产、宝石加工等领域得到应用。
矿物学知识点矿物学是地球科学中独立而重要的一门学科,研究的是地球表面和地下的矿物及其形成、性质、分类和应用。
作为一门深入研究地球内部物质构成和演化的学科,矿物学为我们理解地球的历史变化和资源的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矿物的定义、分类和性质等方面简要介绍矿物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 矿物的定义与特征矿物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无机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通常以固态形式存在。
矿物是地球内部构造和各种地质过程的产物,可以通过地球内部物质的变质、变质和沉积作用形成。
由于地球物质不断运动和变化,矿物种类也非常丰富,目前已知的矿物种类超过4000种。
矿物的特征主要包括化学成分、晶体结构、物理性质和外观特征等方面。
化学成分是矿物最基本的特征,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元素组成,而且元素的组成比例也可以不同。
晶体结构是指矿物中原子或离子排列的有序性,决定了矿物的物理性质和特殊的光学效应。
物理性质包括硬度、比重、断口等方面,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方法进行测试。
外观特征则是指矿物的外部形态、颜色和光泽等方面,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自然晶体形态和外观特征来进行初步鉴定。
二. 矿物的分类矿物的分类主要根据其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进行。
根据化学成分,矿物可以分为几类:元素矿物(如金、银、铜等),氧化物矿物(如磁铁矿、红铁矿等),硫化物矿物(如黄铜矿、辉锑矿等),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等),硅酸盐矿物(如石英、长石等),硫酸盐矿物(如石膏、芒硝等),磷酸盐矿物(如磷灰石、独居石等),硼酸盐矿物(如玻璃石、硼砂等)和硼硫酸盐矿物(如柱硼石、硼铝石等)。
根据晶体结构,矿物可以分为几大类:单质晶体(如金、铂、石墨等),简单化合物晶体(如金红石、岩盐等),硅酸盐类晶体(如长石、石英等),碳酸盐类晶体(如方解石、白云石等),氧化物类晶体(如磁铁矿、赤铁矿等),硫化物类晶体(如辉锑矿、黄铜矿等),硫酸盐类晶体(如石膏、芒硝等),磷酸盐类晶体(如独居石、磷灰石等)和硼酸盐类晶体(如硼砂、玻璃石等)。
矿物学知识点总结矿物学是研究矿物及其性质的科学,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矿物作为地球的基本构成单位,对于地球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矿物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矿物学的基本概念1. 矿物的定义矿物是指地球表面或地壳内能够自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天然物质。
矿物是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自然物质,是地球的基本构成单位。
2. 矿物学的研究内容矿物学主要研究矿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结晶形态、产状、地质成因、分布规律等方面的内容,探讨矿物在地球科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3. 矿物学的发展历史矿物学起源于古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矿物学不断发展。
18世纪至19世纪初,化学分析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矿物学的发展。
20世纪以来,随着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技术的应用,矿物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矿物的分类矿物可以按照其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形态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按照化学成分的不同,矿物可以分为硅酸盐矿物、氧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磷酸盐矿物等不同类别。
按照晶体结构的不同,矿物可以分为立方晶系、四方晶系、正交晶系、单斜晶系、三斜晶系等不同类型。
按照形态的不同,矿物可以分为颗粒状、块状、柱状、片状等不同形态。
三、矿物的物理性质1. 结晶形态矿物在自然条件下具有特定的晶体结构和形态。
晶体形态是矿物学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晶体形态。
2. 光学性质矿物在透射光下表现出特定的光学性质,包括折射、色散、双折射等。
这些光学性质对于鉴定矿物具有重要意义。
3. 硬度硬度是矿物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是指矿物表面抵抗刮擦的能力。
莫氏硬度刻度表是常用的硬度比较方法,它将矿物硬度分为10个等级。
4. 比重矿物的比重是指单位体积下物质的重量,是矿物的重要物理性质。
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比重,比重的测定对于矿物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5. 断口和条纹矿物的断口和条纹是矿物在断裂或刮擦时表现出的特征,断口是指矿物断裂的表面形态,条纹是指矿物在瓷器板上留下的颜色。
地质学中的基本概念岩石矿物和矿床地质学中的基本概念:岩石、矿物和矿床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地球表层过程以及地质现象和事件的科学领域。
在地质学中,岩石、矿物和矿床是基本概念,它们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演化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这三个概念进行详细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的基础知识。
一、岩石岩石是地球壳中最基本的构造单元,是地质学研究的重点对象之一。
岩石由一个或多个矿物质组成,可以通过矿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来进行分类和命名。
根据岩石形成的过程和成分的差异,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熔融岩浆经冷却、固化形成的岩石。
火成岩可以进一步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大类。
侵入岩是在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常见的有花岗岩和辉石岩等;喷出岩是在地表或地壳表层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如玄武岩和安山岩等。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由风、水、冰和重力等作用下,将各种岩屑、有机物等物质搬运、沉积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可以分为碎屑岩、生物化学岩和化学沉积岩。
碎屑岩由碎石、砂石、泥石等碎屑物质经过风化、搬运和沉积形成,如砂岩和泥岩等;生物化学岩是由有机质或生物碎屑经过埋藏、压实和化学作用形成的,如煤和石膏等;化学沉积岩是由水溶液中的物质沉淀而成,如石灰岩和盐岩等。
3.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于地壳内部高温、高压和热液等作用下,原有的岩石重新结晶、变质而成的岩石。
变质岩可以分为接触变质岩和区域变质岩。
接触变质岩是在岩浆侵入地壳时,岩浆和周围岩石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如云母片岩和角闪片岩等;区域变质岩是由于地壳地表下的广泛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片麻岩和石榴子石片麻岩等。
二、矿物矿物是地球壳中构成岩石的基本无机物质,是地球上自然形成的固体物质。
地球上已经发现的矿物有数千种之多,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结晶结构。
矿物可以根据其组成元素和性质进行分类,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和磁铁矿等。
地质人介绍矿物的概念
在古代,人们把采矿种采掘出来的天然矿石块叫做矿物,但现在一般认为,矿物是在地壳的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磁铁矿--炼钢铁主要原料
地壳中发现的矿物约3000种,且绝大部分是固态无机物。
高纯度石英
矿物是化学上均匀的物质,它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
例如自然金化学式-Au,黄铜矿化学式-CuFeS2,等单质和化合物。
石英脉--自然金
固态矿物绝大部分是晶质体,其内部的原子或离子做规律的排列,具有一定的结构。
只有少数“固态”的矿物是非晶质体,其内部原子或离子不规律排列。
原子或离子规律的排列
总之,矿物是稳定于一定物理化学条件的,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最基本单元。
矿物的基本概念
矿物的基本概念是指地球内部自然生成的固态无机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并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独特的物理性质。
矿物是地壳中的基本构成单元,也是构建地球表面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矿物通常由于地质过程中的各种作用,例如岩浆活动、岩石的风化和变质过程等而形成。
矿物具有多样的形态和性质,它们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
矿物的基本单位是晶体,它们由原子或离子经过有序的排列堆积而成。
矿物的晶体结构使其具有特定的物理性质,如硬度、密度、颜色、光泽和透明度等。
这些物理性质可以
用来鉴定和分类不同的矿物。
在地球的不同环境下,矿物的形成和组成会有所不同。
例如,火山喷发时形成的矿物通常富含硅和氧元素,如石英、长石等;而海底沉积物中的矿物则主要由
碳酸盐、硅酸盐和氢氧化物等组成。
矿物的成分还受到矿床类型和地质构造的影响。
一些含矿物的岩石经过地壳变动形成矿床,例如金、银、铜、铁等矿石矿床。
矿物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黄金作为贵金属被用于珠宝制作和货币储备;铁矿石用于制造钢铁;铝矿石用于制造铝制品等。
矿物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然而,矿物资源的开发也面临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综上所述,矿物是地球内部形成的固态无机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它们在地壳中起着重要的地质和经济作用。
深入了解矿物的基本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构成和演化过程,同时也能够促进矿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岩石的矿物学与矿物分类矿物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构成地球壳的各种矿物及其性质、形态和成因等方面的知识。
岩石是地球壳上最基本的矿物组合体,对于了解岩石的形成、演化和变质等过程非常重要。
本文将着重介绍岩石的矿物学基础知识和矿物的分类。
一、岩石的矿物学基础知识1. 矿物的定义和特征矿物是由自然界中无机化合物组成的晶体。
它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并具备特定的物理性质。
岩石本质上是由矿物组成。
2. 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岩石通常由数种不同的矿物组成,这些矿物在岩石中以晶体、颗粒或胶结体的形式存在。
根据岩石中矿物的含量、比例和排列方式,可以划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
3. 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在显微镜下有不同的光学行为,包括折射、吸收、散射和双折射等。
通过观察和测量这些性质,可以对矿物进行鉴定和分类。
4. 矿物的晶体结构矿物是由一定的结晶结构组成的晶体,不同的晶体结构决定了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晶体结构的研究对于矿物的分类和理解其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5. 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具有一系列的物理性质,包括硬度、比重、断口、光泽和磁性等。
这些性质可以作为矿物鉴定的依据,并用于对岩石进行分类和描述。
二、矿物分类的方法矿物的分类是矿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的目的是根据矿物的性质和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别,以便理解和研究矿物的规律和变化。
1. 根据化学成分分类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可以将其分为硅酸盐矿物、氧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碳酸盐矿物和硅酸铝盐矿物等。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根据矿物的主要成分来划分。
2. 根据晶体结构分类晶体结构是矿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矿物的晶体结构可以将其分为正交晶系、单斜晶系、菱方晶系和六方晶系等不同的类型。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侧重于矿物的结晶形态和结构。
3. 根据物理性质分类物理性质是矿物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例如硬度、密度、光泽和颜色等。
根据矿物的物理性质可以将其分为透明矿物、半透明矿物和不透明矿物等。
大一普通地质学知识点矿物矿物是地球内以固态形式存在的天然化合物或元素。
它们具有特定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并且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鉴定和分类。
在地质学中,矿物是研究地质过程和构造演化的基础。
以下是大一普通地质学中常见的矿物知识点:1. 硅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占地球壳岩石总量的大约90%,是地壳最主要的成分之一。
硅酸盐矿物的化学组成以硅酸根离子(SiO4)为基础,包括石英、长石、斜长石等。
石英是最常见的硅酸盐矿物,其化学式为SiO2,具有六方晶系结构。
2. 铁镁矿物铁镁矿物富含铁和镁元素,通常以矿物集合体“橄榄石”来表示。
橄榄石的化学式为(Mg,Fe)2SiO4,具有单斜晶系结构。
除了橄榄石外,镁铁矿也是一种常见的铁镁矿物。
3. 硫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是由硫元素与其他金属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硫化物矿物包括黄铁矿(FeS2)、闪锌矿(ZnS)和黄铜矿(CuFeS2)等。
硫化物矿物往往具有金属光泽和金属特性。
4. 氧化物矿物氧化物矿物是由氧元素与其他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最常见的氧化物矿物是赤铁矿(Fe2O3)和磁铁矿(Fe3O4)。
赤铁矿呈红色,磁铁矿呈黑色。
5. 硫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是由硫酸根离子(SO4)与其他阳离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硫酸盐矿物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石膏(CaSO4·2H2O)、角闪石(CaSO4)和重晶石(BaSO4)等。
6. 碳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以碳酸根离子(CO3)为基础,包括方解石(CaCO3)、白云石(MgCO3)和重晶石(SrCO3)等。
方解石是最常见的碳酸盐矿物,也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7. 硫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以硫酸根离子(SO4)为基础,包括铜矾(CuSO4·5H2O)和石膏(CaSO4·2H2O)等。
硫酸盐矿物往往具有艳丽的颜色。
8. 磷酸盐矿物磷酸盐矿物以磷酸根离子(PO4)为基础,包括磷灰石(Ca5(PO4)3(F,Cl,OH))等。
第三章矿物第一节矿物通论一、矿物的概念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相对稳定的化学成分结构,是组成的岩石基本单位。
解释:1、必须是天然产出的,即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
如果是自然界存在的矿物,是人工在实验合成其成分和性质同天然相同则称人造矿物或合成矿物。
如果自然界不存在的矿物,人工合成的不能称为矿物。
即一般化合物。
如:天然矿物合成矿物金刚石C 人造金刚石C水晶SiO2 人造水晶SiO22、矿物具相对稳定的化学成分,有单质矿物和化合矿物。
单质矿物:是由同种元素化合而成如:金刚石C 自然金Au化合物矿物:由两种以上元素化合而的矿物。
如:水晶Sio2 黄铁砂FeS刚玉Al2O3 赤铁砂Fe2O3。
3、矿物大多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和外表形态、颜色等特征,是我们鉴定矿物的依据。
二、晶体与非晶质体的概念1.晶体的概念晶体是内部质点(化学成分决定)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到的固体物质,或晶体是具有内部格子构造的固体(微观世界),晶体的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排列的规律称晶体构造。
(见p23图)凡是晶体,不论外形是否规则,它们的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的排列而具格子状构造,这是一切晶体的共同特性,也是晶体与其它状态的物体之间的根本区别。
如:水晶和玻璃的区别,成分均为SiO2,玻璃则为非晶质体。
不同的晶体,它们的内部质点不同,其排列方式不同,和晶隔大小(重复周期)不同,从而形成几千种矿物之多。
不同的晶体其质点种类不同,质点的排列方式不同和重复周期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
2.非晶质体非晶质体。
通常指内部质点既不成规则排列,也无几何多面体外形的固体。
内部质点呈不规则排列,不构成格子状构造。
、如:SiO2·nH2O 蛋白石,还有从火山口中喷发出来的岩浆由于冷凝速度快,而来不及结晶,为非晶体质体,称为火山玻璃质岩石。
非晶体可向质体转化。
三.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化学式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是决定矿物一切性质的两个最基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