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课程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13 KB
- 文档页数:5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生态平衡一、教学目的:1.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草原上的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
2.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沙尘暴生成的原因。
3.为维护生态平衡,明确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二、教学重点:知道草原上的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
三、教学难点:能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活动手册、有关草原和沙尘暴的图片、影视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在生态瓶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其中动植物的生长?”“生态瓶中的某些条件改变了,就会使整个生态瓶内生物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
在自然界里也一样,一些条件因素发生了改变,也可能使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有可能带灾难性的后果。
”“今天我们就研究维护生态平衡这个话题。
”(二)探究过程1.研究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
草原上的鹰、兔、草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设想事物链的一个环节发生了变化,会发生什么现象?(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2)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连锁反应。
”推测:如果上述现象发生了草原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子、草的减少?让学生讨论后作出分析。
(对老鹰、兔子的猎杀;防止兔子与牛羊争牧草而进行的猎杀和驱赶;为了发展经济而过度的放牧;环境的恶化导致草的生长困难。
)2.沙尘暴发地之一的资料介绍。
让学生阅读P57,介绍宁夏腾格里沙漠的有关情况。
师介绍:发菜是一种藻类,因风干的发菜形状,色泽酷似妇女的头发而得名。
它大多生长在干旱的草原、荒漠、平滩荒地和低山小丘,我国的甘肃、陕西、青海、新疆均有生产,而宁夏最为著名。
猎隼又叫鹘,是一种凶猛的鸟,上嘴钩曲,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黄色,驯熟后可帮人打猎。
猎隼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近年,由于猎隼在中东一些国家是王宫贵族的宠物,一种身份的象征,在境外1只经过驯化、体型高大的猎隼价格很高,因此在我国西北地区猎杀、猎捕和走私猎隼的情况非常严重。
生态平衡-苏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平衡是指自然界中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和微小变化引起的稳定状态。
2.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学会了解和保护生态环境。
3.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生态平衡的表现和原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生态平衡。
1. 了解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自然界中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和微小变化引起的稳定状态。
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平衡,种种问题随之而来,例如气候变化、物种灭绝等。
2. 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学习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了解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我们每个人能为环境保护做出的贡献。
例如,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分类垃圾等。
3. 实验和观察生态平衡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生态平衡的表现和原理。
例如,观察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建立生态瓶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平衡的定义、重要性和保护。
2.教学难点:生态平衡的实验和观察,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说故事、提问、实验观察、集体讨论等。
1.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教师介绍今天的课程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通过图片、视频、场景等,创设生态平衡破坏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讲解生态平衡1.教师通过图示、实际例子等,讲解生态平衡是什么。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3. 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1.教师讲解减少塑料袋使用、分类垃圾等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
2.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找出更多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法。
4. 实验和观察生态平衡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生态平衡。
2.通过建立生态瓶等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态平衡的表现和原理。
5. 总结回顾,布置作业1.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讲故事、自由发言等方式,总结和回顾本节课程的知识点和要点。
2.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布置相应的练习和作业。
《生态平衡》教案一、教材分析《生态平衡》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的内容,在教材的47-50页。
从整个单元来看,《生态平衡》一课是本单元的结束课,也是最终需要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
有了前三课对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初步认知,再加上前一课有关食物链的学习,都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就这一课来看,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块:一是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二是分析生态平衡遭破坏的原因;三是探讨如何维护生态平衡。
在教学过程与设计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计算、观看图片和视频等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的直接因素,其根本在于破坏了稳定的食物链,打破了生态平衡,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爱护和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到这课为止,学生已建立了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初步感受了生态平衡的意义。
这一课将把研究视角推广到草原上,具体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这几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学习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还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撑。
因此,在建构“生态平衡”这一科学概念时,需要通过图示加以理解。
引导学生依据具体事例,通过合理的分析、有依据的推测,理解自然界的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从而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三、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2、能够以“草、兔、鹰”之间的食物关系为例,分析草原生态失衡的原因。
3、能自己动手做一个生态缸。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的概念。
难点:认识到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遭到破坏生态系统都可能失去平衡。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材料六、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设疑导入。
(二)引导探索,建立概念1.生态系统的概念。
(1)师:在画面中你看到哪些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里?(2)你知道,这些生物在草原上分别扮演着哪种角色?(3)草原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它们相互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4)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在学习活动中大胆合作、交流,积极探索研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
3. 树立主动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点】
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喂鸟器的材料、信纸、A4 纸。
2.学生准备:彩笔。
【教学过程】
附:板书设计
4生物 空气
蓝天生态系统保
白云(非生物)
护
泥土环境
水
石头
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生态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生态平衡。
教材第47-50页内容。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与前面的教学内空容是紧密联系的,在学生学习的前面《寻找生物的家园》、《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有趣的食物链》的知识基础上综合学习,是本单元的综合。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破坏生态平衡的相关资料、计算、做生态瓶等探究活动,体会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到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的直接因素,其根本在于破坏了稳定的食物链,打破了生态平衡,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爱护、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意义,从小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在学生对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已有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从整体上指导学生认识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从知识角度来说,是以前所学教学内容的综合和延伸。
从能力培养角度来说,它需要综合地认识自然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从思想教育渗透角度来看,它着重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通过了解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种种后果,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三、设计思想1、反例教育、情感体会、概括总结、培养环保意识。
2、通过自已模拟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
探究性实验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建立生态平衡的概念,保护生物圈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对目前的生态现象做出判断。
能够参与讨论人类危害环境的行为。
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2、知识与技能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
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
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五、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大胆合作、交流,积极探索研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
2、科学知识目标在学习中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草原上各种动植物之间的生态平衡关系,认识沙尘暴生成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能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通过学习能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树立主动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落实为行动。
教学的重难点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都可能失去平衡。
难点:认识到人类的破坏活动是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重要原因,树立主动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落实为行动。
教学预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在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的基础上,我对这节课的教学预设如下:一、创设情景、观察描述1、展示课件:“美丽的草原”和“沙尘暴”。
2、看了这草原和沙尘暴,你有什么感受?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1、请同学们想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长期保持稳定(相等或分别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在较长时间内处于稳定状态,且在遭遇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从受冲击的状态恢复到稳定状态,人们把生态系统的这种稳定状态称为生态系统平衡,通称为生态平衡。
三、分析推理,证明猜想(一)探究草原的生态平衡及人类对草原生态的破坏1、你为什么觉得草原美丽?(教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2、那草原上有哪些动植物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草、兔、狼、鹰、、、、)3、那草原上的这些动植物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呢?你能画出几条食物链吗?(生:在实验报告单上写出食物链)4、画完以后,谁愿意把你画的食物链展示给全班同学。
(实物投影展示)5、分析推理:刚才同学们说草原很美丽,那现在我们以“草兔鹰”为例,请同学们认真分析推理,如果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发生了变化,会发生什么现象?草原还会那么美丽吗?(独立分析论证、小组交流讨论、填写报告单)6、全班交流讨论,分析推论,形成共识。
《生态平衡》教学设计课题:生态平衡教材版本:苏教2001课标版学科年级:六年级下册学时:1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与前面的教学内空容是紧密联系的,在学生学习的前面《寻找生物的家园》、《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有趣的食物链》的知识基础上综合学习,是本单元的综合。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破坏生态平衡的相关资料、计算、做生态瓶等探究活动,体会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到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的直接因素,其根本在于破坏了稳定的食物链,打破了生态平衡,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爱护、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意义,从小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在学生对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已有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从整体上指导学生认识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从知识角度来说,是以前所学教学内容的综合和延伸。
从能力培养角度来说,它需要综合地认识自然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从思想教育渗透角度来看,它着重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通过了解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种种后果,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设计思想1、反例教育、情感体会、概括总结、培养环保意识。
2、通过自已模拟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
探究性实验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建立生态平衡的概念,保护生物圈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对目前的生态现象做出判断。
能够参与讨论人类危害环境的行为。
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2、知识与技能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
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
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我国自然保护区情况介绍以及有关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的资料。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生态平衡课程教案教学内容:1、生态平衡(1)生态平衡的概念(2)生态平衡的特征2、生态平衡失调(1)生态平衡失调的概念(2)生态平衡失调的特征(3)生态平衡失调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教学目的:1、掌握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特征2、掌握生态平衡失调及其标志3、了解生态平衡失调的影响因素及对策4、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生态观点去观察分析一些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生态平衡的特征以及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
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引入)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长期保持稳定(相等或分别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在较长时间内处于稳定状态,且在遭遇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从受冲击的状态恢复到稳定状态,人们把生态系统的这种稳定状态称为生态系统平衡,通称为生态平衡。
二、生态平衡的特征(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输入和输出平衡)。
(二)、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三)、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生态平衡示意图三、生态平衡失调(一)、概念当外界干扰压力(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很大,使生态系统的变化超出其自我调节能力限度时, 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随之丧失。
此时,系统结构遭到破坏,功能受阻,整个系统受到严重伤害乃至崩溃.(二)、导致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原因1、生态系统内部原因在生态系统中引进一个新种或者某个主要成分的消失都可能给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
2、自然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或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对人类和生物的有害因素。
3、人为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为造成的生态平衡失调。
(三)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标志1、平衡失调的结构标志主要表现群落中生物种类减少;种的多样性降低;结构渐趋简化。
2、生态平衡失调的功能标志在功能上表现为能量流动受阻或物质循环障碍。
(四)解决生态平衡失调的对策1、明确由于人类利用自然与自然资源的能力会不断提高 , 对自然与自然资源的干预程度也会越来越大 ,生态系统永远保持平衡状态是不可能的。
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1.能够自觉地开展一些爱护生物的宣扬活动和实践活动。
2。
能够做一个简约的生态瓶。
科学知识:1.知道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2。
了解桑基农业。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
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改变的影响。
2。
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本节课的课题,并问:“谁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什么是生态平衡?”二、新课1、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师讲解并描述:生态系统是指生物连同它们四周的环境。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假如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肯定的水平改变不大,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出示图片,请同学观测图片中的生态系统。
2、制作生态瓶〔1〕鱼缸养鱼。
〔2〕种小草要求:同学回家后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并记录生长过程。
同时各小组争论:A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状况会怎么样?B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C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D各小组进行争论,并全班汇报。
师介绍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并请同学课后查阅资料它们意义。
3、生态平衡对人类的重要性出示P38页的三幅图。
讲解并描述在日常生活中,生态平衡常常遭到人为的破坏。
这三幅图片都反应了人类在破坏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会有什么的改变?各小组争论并汇报。
请同学们阅读P39和资料并争论问题。
同学阅读资料,争论并回答。
读活动记录上和图表,说说你对鹿和狼的关系的看法。
4、爱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了解各种动植物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师讲解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及我国怎么爱护珍稀动植物。
请同学们说说我们应当怎么爱护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创新教案教材分析本课以前三课为基础上,引入生态平衡的概念。
通过引领学生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分析生态失衡的危害性,以及开展模拟生态的活动,带领学生学习环境科学的初级知识,倡导保护环境,共同维护生态平衡。
本课教学内容延续了本单元第1课中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和上一课的食物关系,围绕生态平衡这个主题,从建立概念、认识现状、探讨保护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个方面,建立生态平衡的概念。
教材紧接第3课内容,从生态系统谈到生态平衡,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什么是生态平衡,揭示出本课的中心概念。
然后,指导学生模拟生态平衡,自制生态瓶,使学生在模拟中领悟生态平衡涉及的诸多要素。
接下来,又指导学生做一个泥土和小草的密封瓶,促成发现缺少任何一种组成部分,生态就难以达到平衡状态,从而明确生态平衡的组成要素中还包括非生物因素。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模拟瓶与密封瓶中的状况与自然生态的对应关系,启发学生预测在改变环境的情况下,瓶中的生物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认识到生态环境的脆弱,进一步强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第二方面,了解人类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教材首先指出破坏生态平衡的任何环节,都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甚至酿成灾难,然后列举了三个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滥施农药杀死土壤中的生物,造成土壤板结,减少有效耕地面积;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气候恶劣,加速土壤沙漠化;过度捕捞使水产资源骤减甚至枯竭,使水生物种难以恢复。
接下来,提出还有哪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问题,启发学生回忆,并由此引出亚利桑那州出现的白尾鹿事件,揭示当食物链遭到破坏,生物间促进与抑制作用消失后,就会导致生态失衡,甚至造成巨大灾难。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鹿灾”的原因,寻找解决方法,强化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并为下面内容的展开埋下伏笔。
第三方面,介绍保护生态平衡以及珍稀物种的途径,引导学生研讨保护生态平衡的方法。
此方面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四种保护途径,它们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制作喂鸟器、建设生态工程。
苏教版科学六下《生态平衡》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1.能够自觉地开展一些保护生物的宣传活动和实践活动。
2。
能够做一个简单的生态瓶。
科学知识:1.知道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2。
了解桑基农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
2。
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本节课的课题,并问:“谁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什么是生态平衡?”二、新课1、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师讲述:生态系统是指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出示图片,请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生态系统。
2、制作生态瓶(1)鱼缸养鱼。
(2)种小草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并记录生长过程。
同时各小组讨论:A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情况会怎么样?B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C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D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全班汇报。
3、生态平衡对人类的重要性出示P38页的三幅图。
讲述在日常生活中,生态平衡经常遭到人为的破坏。
这三幅图片都反应了人类在破坏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会有什么的变化?各小组讨论并汇报。
读活动记录上和图表,说说你对鹿和狼的关系的看法。
4、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了解各种动植物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师讲解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及我国怎么保护珍稀动植物。
请学生们说说我们应该怎么保护生态平衡。
苏教课标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生态平衡》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
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
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最新资料推荐------------------------------------------------------ 苏教版科学六下《生态平衡》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1.能够自觉地开展一些保护生物的宣传活动和实践活动。
2。
能够做一个简单的生态瓶。
科学知识:1.知道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2。
了解桑基农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
2。
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本节课的课题,并问:谁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什么是生态平衡?二、新课 1、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师讲述:生态系统是指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1 / 10一定的水平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出示图片,请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生态系统。
2、制作生态瓶(1)鱼缸养鱼。
(2)种小草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并记录生长过程。
同时各小组讨论:A 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情况会怎么样?B 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C 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D 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全班汇报。
3、生态平衡对人类的重要性出示 P38 页的三幅图。
讲述在日常生活中,生态平衡经常遭到人为的破坏。
这三幅图片都反应了人类在破坏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会有什么的变化?各小组讨论并汇报。
请同学们阅读 P39 和资料并讨论问题。
学生阅读资料,讨论并回答。
读活动记录上和图表,说说你对鹿和狼的关系的看法。
4、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了解各种动植物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师讲解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及我国怎么保护珍稀动植物。
请学生们说说我们应该怎么保护生态平衡。
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课程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课程教案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l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对目前的生态现象做出判断。
2能够参与讨论人类危害环境的行为。
3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4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l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
2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
3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
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我国自然保护区情况介绍以及有关
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建立生态平衡概念。
1.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要
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有着一定的食物联系,形成
了复杂的食物网,而这些生物与他们所生存的环境也就构成了一个生
态系统。
2.出示一张动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图:你知道一个完整的生态
系统中要有哪些成员吗(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的物质)
3.说说这些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4.讲述: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数量
通常都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变化不大,这时这个系统就能达到平
衡状态,我们在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板书课题)
5.师举例说明。
二、学习新课
1.模拟生态平衡。
(1)制作鱼缸养鱼的生态瓶。
看37页图文说明,学习方法。
设计要求:
A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
B瓶中生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生态瓶必须透明,让生物得到阳光并便于观察。
D生态瓶的采光以比较强的`散射光为好,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
光。
饲养提示:
A鱼的生命较脆弱,可用螺蛳替代养。
B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长陪同,注意安全。
(2)制作小草的生态瓶。
设计这两个生态瓶时为什么要密封?
(3)预测一下,:
A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情况
会怎么样
B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4)提问:说说这个生态瓶中有哪些成员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
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
(5)学生制作生态瓶。(课堂组装一种,要求回家观察记录)
2.知道破坏生态平衡会带来严重后果。
(1)谈话: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
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
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2)讨论书上38页的三幅图:图上人们的行为会给这个生态系
统带来影响吗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
(3)师举例说明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蛇与庄稼的故事。
(4)启发学生回忆还有哪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5)阅读书上39页资料,思考讨论:
在这个亚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狮、狼是什么关系?
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人们的这样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数量过大,又带来了什么问题?
现在人们这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种解决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态学
家,你会建议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说说理由。
3.知道保护生态平衡的途径。
(1)谈话:既然生物们在他们生存的环境中都起着维持一定生
态平衡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相应的建立起各个自然保护区,我们
国家业已建立了226个自然保护区,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吗
这些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哪些生物
(2)教师适当介绍我国一些着名的自然保护区情况。(也可借助
图片录像资料)
(3)讨论:国家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以建立自然保护
区,那么我们同学自己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呢?
三、巩固应用
1.谈话:现如今国家为了保护生态平衡还建设了不少生态工程
呢,你听说过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吗?
2.师介绍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