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丑小鸭 教学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3
第3课丑小鸭教案设计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丑小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丑小鸭成长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多样性的价值观。
3.提高学生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悟丑小鸭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多样性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丑小鸭》的故事情节。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丑小鸭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2.故事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丑小鸭》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2)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丑小鸭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讨论题目:从丑小鸭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学到了哪些道理?4.情感体验(1)教师邀请学生扮演丑小鸭,其他学生扮演故事中的其他角色。
(2)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丑小鸭在不同阶段的情感变化。
(1)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多样性的价值观。
6.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故事,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多样性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丑小鸭》的故事,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感悟丑小鸭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2.通过小组讨论、情感体验等环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多样性的价值观。
3.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点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主题。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材:《丑小鸭》故事原文。
2.图片:丑小鸭、鸭子、白天鹅等角色的图片。
3.视频素材:动画版《丑小鸭》片段。
4.课后作业模板:关于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多样性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丑小鸭的心理变化,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挫折。
三年级《丑小鸭》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丑小鸭》这个故事,该故事选自教材第四章《寓言与故事》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主题,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丑小鸭、鸭妈妈、小鸟等角色形象,学习生词、短语,以及进行情感教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丑小鸭》的故事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2. 通过故事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培养他们自信、勇敢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故事中角色形象的分析,以及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学习生词、短语,以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丑小鸭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丑小鸭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初读故事: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了解故事情节。
3. 精读故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形象,理解故事主题。
a. 丑小鸭为什么受到其他动物的嘲笑?b. 丑小鸭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c. 丑小鸭变成了什么?4. 生词、短语学习:教师展示生词、短语卡片,引导学生学习。
5. 例题讲解:讲解故事中的一个关键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巩固所学内容。
7. 情感教育:讨论丑小鸭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培养自信、勇敢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丑小鸭》2. 板书内容:a. 故事角色:丑小鸭、鸭妈妈、小鸟等。
b. 生词、短语:孤独、嘲笑、自信、勇敢等。
c. 故事主题: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故事内容,画一幅丑小鸭成长过程的画。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进行故事表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b. 开展以“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敢品质。
丑小鸭教案设计教案简介本教案设计以安徒生童话《丑小鸭》为素材,旨在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和接纳自己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将能够加深对自我认知的理解,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不同,并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丑小鸭》的基本情节和寓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能够感知环境中的美和不美。
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4.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难点:引导学生从丑小鸭的经历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不同。
教学准备•安徒生童话《丑小鸭》的故事书或电子版。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具。
•学生绘制画面的纸和颜料。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丑小鸭》这个故事吗?可以简单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的情节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丑小鸭》的基本情节,并提醒学生在听故事时思考一些问题。
故事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的方式呈现《丑小鸭》故事的主要情节,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故事的几个重要环节。
2.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寓意,例如:为什么丑小鸭会觉得自己不像其他小鸭子?丑小鸭最后变成了什么?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分组讨论(1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丑小鸭的经历对他的影响,以及他最后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2.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向其他组汇报讨论结果。
画画绘本制作(20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描绘自己对故事中的场景的想象,并用颜料绘制在纸上。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自由发挥创造,画出自己心目中的丑小鸭场景。
3.学生完成后,可以将绘制好的画面展示给全班同学。
分享与总结(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画面,并简单介绍自己为什么这么画。
丑小鸭的开头中间结尾的提纲
开头:
1.描述一个富有生机的农场,动物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2.引入一个不同寻常的小鸭子,它与其他动物外貌不同,被农场里的
动物排斥和孤立。
3.小鸭子渐渐感到自己与众不同,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份。
4.小鸭子决定离开农场,寻找一个接纳他的地方。
中间:
1.小鸭子先后来到湖泊和森林,但都被拒绝。
2.小鸭子继续旅程,来到一个温暖的小屋,但主人担心它会弄脏屋子,还是将其赶走。
3.小鸭子开始变得越来越疲惫和绝望,但不愿放弃。
4.小鸭子遇到一群良善的鸟类,它们告诉他,他是天鹅的幼崽。
结尾:
1.小鸭子随着鸟类到达一个美丽的湖泊,湖泊里有许多优雅的天鹅。
2.小鸭子惊讶地发现自己跟湖泊里的天鹅非常相似,它找到了真正属
于自己的家。
3.小鸭子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与其他天鹅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4.小鸭子学到了一个宝贵的教训,不再怀疑自己的独特价值,也不再
受他人的评判。
以上为丑小鸭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提纲。
根据这个提纲,可以进一步展开每个部分的细节,撰写一篇1200字以上的故事。
《丑小鸭》案例分析教学提纲
一、引言
1.引入《丑小鸭》故事,介绍案例的背景和重要性。
2.提出讨论的目的和问题。
二、案例描述
1.介绍《丑小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2.描绘丑小鸭在家庭和群体中的困境与挫折。
3.引出故事中的转折点和人物关系的变化。
三、案例分析
1.分析丑小鸭的身份认同问题。
a.丑小鸭与家庭成员的不同之处。
b.丑小鸭与其他动物的隔阂。
c.丑小鸭逐渐发现自我独特价值。
2.分析丑小鸭的心理成长和自尊问题。
a.丑小鸭在群体中的排斥感受。
b.丑小鸭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c.丑小鸭通过吃苦耐劳获得自信和尊重。
3.分析故事中角色的变化和互动关系。
a.丑小鸭与母鸡的母子关系的转变。
b.丑小鸭与天鹅的相识和相互影响。
c.其他动物对丑小鸭的改变态度。
四、案例讨论
1.引导学生就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
2.学生讨论丑小鸭的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教训。
3.学生对自身成长中遇到的类似问题进行反思和分享。
五、案例启示
1.介绍案例中所揭示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案例中的重要经验和教训。
3.鼓励学生应用案例中的启示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六、案例应用
1.提供其他类似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
3.分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解决方案。
七、总结
1.回顾案例的要点和分析过程。
2.总结案例中的教育意义和启示。
3.强调学生应将案例中的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丑小鸭》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具体内容为《丑小鸭》一文。
该文描述了一个生来与众不同的小鸭,在历经磨难和歧视后,终于成长为一只美丽的天鹅的故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丑小鸭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从故事中体会到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丑小鸭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体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丑小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主人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圈画出生字词。
3. 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生字词的意思,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丑小鸭为什么受到歧视?它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丑小鸭》2. 生字词:异类、歧视、孤独、成长、美丽3. 课文结构:丑小鸭的成长历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思考:丑小鸭为什么能在逆境中成长?它的经历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3)小练笔:以“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为主题,写一篇日记。
2. 答案:(1)见生字词卡片。
(2)示例:丑小鸭在逆境中成长,是因为它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品质。
它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要轻易放弃,要相信自己,勇敢面对困难。
丑小鸭教案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丑小鸭教案适用对象:幼儿园大班学科领域:语言表达教学目标:通过讲述《丑小鸭》这个寓言故事,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自我认知和接纳他人的理解。
教学时间:1课时(约40分钟)教学方法:讲授、互动游戏教学工具:图片、故事书、小鸭子玩偶、音乐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丑小鸭》是一部经典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和众不同的小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孤独、羞辱,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引导幼儿理解和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
故事情节如下:一天,一只独特的小鸭子孵化出来了。
他的外观和其他小鸭子完全不同,长得非常丑且笨拙。
他被其他小鸭子嘲笑和排挤,感到非常伤心。
于是,他离开了家园,开始了自己的漂泊之旅。
小鸭子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寻找属于自己的地方。
他遇到了很多不同的动物朋友,包括一只猫、一只鸡和一只老鼠,但他发现他们并不是真正适合他的伙伴。
最后,小鸭子来到了一个湖边,看到了一群美丽的天鹅。
他们非常友好地迎接小鸭子,并告诉他,他们认为小鸭子是最美丽的天鹅。
小鸭子意识到他其实是一只天鹅,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他和天鹅们一起生活,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2.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帮助幼儿通过故事的情节,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不同并不代表不好。
•引导幼儿理解和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培养友善和包容的态度。
3.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丑小鸭》这个寓言故事的情节与寓意。
•引导幼儿发表对故事中人物情感变化的观察和感受。
4. 教学准备:•打印《丑小鸭》故事的图片。
•准备一本《丑小鸭》的故事书。
•准备一个小鸭子玩偶。
•选择一段适合的背景音乐。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师幼一起观察小鸭子的图片,询问幼儿对小鸭子的感觉。
2.引导幼儿对“丑小鸭”这个词有什么了解,了解他们对“丑”这个词的理解。
步骤二:讲故事(15分钟)1.使用图片或故事书,讲述《丑小鸭》的故事情节。
《丑小鸭教案教学内容》第一章:丑小鸭故事梗概1.1 教学目标:了解《丑小鸭》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重点:掌握《丑小鸭》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
1.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1.4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欣赏法。
1.5 教学内容:1.5.1 故事梗概介绍:讲述《丑小鸭》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丑小鸭的出生、成长、历经磨难最终变成白天鹅的过程。
1.5.2 故事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探讨故事的主题思想,如勇敢面对困境、追求美好、自我认知等。
第二章:丑小鸭角色分析2.1 教学目标:了解《丑小鸭》中的主要角色,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人物形象思维。
2.2 教学重点:掌握《丑小鸭》中的主要角色,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
2.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
2.4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分析法。
2.5 教学内容:2.5.1 主要角色介绍:介绍《丑小鸭》中的角色,如丑小鸭、鸭妈妈、鸡、猫等。
2.5.2 角色性格特点分析:分析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如丑小鸭的善良、勇敢、坚韧不拔等。
第三章:丑小鸭故事情节分析3.1 教学目标:深入理解《丑小鸭》的故事情节,分析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的故事情节思维。
3.2 教学重点:掌握《丑小鸭》的故事情节,分析情节发展。
3.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情节发展的分析能力。
3.4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分析法。
3.5 教学内容:3.5.1 故事情节梳理:梳理《丑小鸭》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3.5.2 情节发展分析:分析《丑小鸭》情节的发展,引导学生思考情节背后的意义。
第四章:丑小鸭故事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理解《丑小鸭》故事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4.2 教学重点:掌握《丑小鸭》故事的主题思想。
4.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主题思想的探讨能力。
丑小鸭的开头中间结尾的提纲
题目:丑小鸭的开头、中间、结尾的提纲
提纲:
I. 开头
- 描述小鸭子孵化的过程,其他小动物对小鸭子的嘲笑。
- 小鸭子感到自卑,离开了自己的家。
II. 中间
- 小鸭子开始了漫长的旅程,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
- 小鸭子不断地被排斥,开始感到绝望,但还是坚持继续前行。
- 小鸭子在一个温暖的家庭中找到了一点归属感,但最终还是离开了。
III. 结尾
- 小鸭子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其他动物都感到惊讶。
- 小鸭子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发现自己的家人和其他小动物都已经变得和蔼可亲,他们欢迎小鸭子的归来。
- 小鸭子发现自己并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丑小鸭的开头中间结尾提纲:
I. 开头
A. 简介丑小鸭
B. 描述鸭子家庭对丑小鸭的态度
C. 丑小鸭离开家庭
II. 中间
A. 描述丑小鸭在湖边的生活
B. 描述丑小鸭成长的变化
C. 丑小鸭受到其他动物的欺凌
III. 结尾
A. 描述丑小鸭成为美丽的天鹅
B. 描述其他动物对丑小鸭的惊讶和赞美
C. 总结丑小鸭的成长历程和重要启示
注:此提纲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小学语文《丑小鸭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丑小鸭》。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丑小鸭的成长过程和故事情节。
3.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会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 学会尊重他人,不歧视和排斥不同的个体。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丑小鸭》是一篇关于一只出生时外表丑陋的小鸭子,经历种种困难和挫折,最终成长为一只美丽的天鹅的故事。
2.2 生字词学习1. 丑陋:外貌难看的样子。
2. 排斥:不接纳或不喜欢。
3. 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丑小鸭的成长过程。
3.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2 教学难点1. 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丑小鸭的共鸣和情感投入。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和表演。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互动和合作。
4.2 教学手段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和动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制作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3. 提供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丑小鸭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丑小鸭吗?它是什么样子的?5.2 朗读课文1. 学生自告奋勇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纠正发音和表达不清的地方。
5.3 理解课文内容1.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课文中的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丑小鸭为什么会被排斥和嘲笑?它是怎么应对困难的?5.4 学习生字词1.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小学《丑小鸭》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丑小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表达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表演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表演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接纳自己的独特之处,培养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丑小鸭》故事原文阅读。
故事情节分析和角色分析。
2.2 教学资源:《丑小鸭》故事文本。
图片、卡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丑小鸭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丑小鸭为什么会被其他动物嘲笑和排斥?3.2 故事阅读:学生分组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3.3 情节和角色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每组选择一个情节或角色进行分享和展示。
四、课堂活动4.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来表现角色。
4.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分享和讨论。
五、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角色进行绘画创作,并写一段关于这个角色的描述。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角色扮演等。
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创意发挥。
6.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绘画创作和家庭讨论。
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他们的描述和观点表达。
七、教学反思7.1 课程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7.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丑小鸭的故事内容提纲一、故事梗概丑小鸭是一只不像其他小鸭子的母鸡孵出的小鸭,因为它长得与众不同,不仅丑陋而且笨拙。
丑小鸭生活在一个鸟类的家庭中,但是因为自己的外表,它并未得到家族成员们的认可。
于是,丑小鸭在家族成员们的嘲笑和排挤下不得不离开了故乡。
丑小鸭离开故乡后,开始了自己的漫长旅程。
在旅途中,它遇见了大自然的美妙和无尽的可能性。
尽管丑小鸭一直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家,但是它坚持向前。
它看到的美好景象让它成为了一只聪明的鸭子。
当丑小鸭再次遇到它的家族时,它已经不再是那个丑陋笨拙的小鸭,而是一只美丽聪明的鸟。
二、故事内涵1. 排除歧视丑小鸭的家族成员并没有接受它或爱它,甚至嘲笑它。
这种歧视和排挤会导致伤害和孤独,尤其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够理解不同之间的差异并优雅地体现其美丽,那么我们就可以共处和谐,让自己获得强大的能力。
2. 见地和心智成长故事通过丑小鸭在旅途中的经历,表达了成长。
在旅途中,丑小鸭经历了许多事情,敢于面对新的环境和不同的动物世界。
这种经历让它获得了宝贵的见地和心智成长。
3. 坚持不懈故事中讲述了丑小鸭在寻找家的过程中坚持不懈的努力,它没有被挫败,也没有放弃。
这可以激励我们坚定信念不断努力。
4. 领导者和群众故事提供了几个反面例子,这些例子深刻的反映了领导者和人们的关系。
领导者可以是反映自己想法的人,也可以是善良和温柔的人。
当领导者只关注自己,或者把自己的权力和角色放在任何人的利益之前时,会产生不好的负面效应。
三、可持续性故事提醒我们,我们要保护自然、爱护我们的家。
我们必须要耐心地等待,寻找我们内心的美丽和光荣,并为使其成为现实而努力。
我们必须学习在危机和挑战中寻找机会,以便更好地建设我们的未来。
四、教育意义故事的教育意义非常丰富,可以让读者了解到歧视的危害和坚持的重要性。
故事染能鼓励我们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故事,读者还可以学习到保护环境和人与动物关系的重要性,激励年轻一代去追求并实现他们的梦想。
丑小鸭的开头中间结尾的提纲
开头:
1.描述农场里的一只小鸭子,外表与其他小鸭子截然不同,显得丑陋。
2.小鸭子经常受到其他动物和小鸭子的欺负和嘲笑,感到自卑和孤独。
3.小鸭子跑到湖边,看到大天鹅群从天上飞过,被它们的美丽和自由
所吸引。
中间:
1.小鸭子离开农场,踏上了自己的冒险旅程。
2.小鸭子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被它们当作怪物或娱乐对象。
3.小鸭子与一只善良的老婆婆相遇,老婆婆带它去了一个安全的湖泊
生活。
4.小鸭子在湖泊上遇到了自己的亲生家人,一群大天鹅。
5.大天鹅们接纳小鸭子,它们告诉小鸭子原来它一直是一只天鹅,而
不是小鸭子。
6.小鸭子茅塞顿开,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美丽。
结尾:
1.小鸭子与大天鹅们一起生活,并成为了大家庭的一员。
2.小鸭子不再感到自卑,它学会了自信与友善,帮助其他动物。
3.小鸭子和其他动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的生活
环境。
4.小鸭子的故事传遍了农场和湖泊周围的各个角落,成为了一个鼓励个体独立和尊重他人差异的寓言故事。
5.故事结束时,读者能够领悟到人们应该看重内在的美丽,尊重他人的差异,以及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3 丑小鸭教学提纲
2 请指出下列图片的出处
《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
这些作品有何共同之处?
作者相同安徒生体裁相同童话
3 什么是童话?它有什么特点?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想象、幻想、夸张、拟人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4丑小鸭安徒生
5 作者介绍
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他生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
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
代表作有《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6 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
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
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
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
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遭到别人的嘲笑排挤。
但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
正是由于这种深厚的生活体验,丑小鸭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动感人。
这正应验了作者本人的话:“生活本身就是童话。
”
7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1.结合课后注释自学本课生字词;
2.用序号标出本文的段落层次,并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8字词检查
绶shòu 木屐jī丑陋lòu 讪笑shàn 嫉妒jídù
来势汹汹xiōng 灌木guàn
9整体感知1、速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一只丑小鸭经历曲折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
10 2、说说这只丑小鸭所经历的种种挫折和打击。
11 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大家怎样对待它?
季节地点人物事件
夏天养鸭场(1-3)雄吐绶鸡\全体鸡鸭和鸭妈妈\女佣人受尽欺负
夏天沼泽地(4-13) 野鸭们\公雁\猎人\猎狗受排斥\遭猎杀\受歧视夏天老太婆家(14-32) 老太婆\猫\母鸡不被理解\不受重视\被
嘲笑
秋天灌木林的水面(33-35) 天鹅向往与羡慕
冬天农民家里(36-38) 小孩和女人被追打
春天花园的湖里(39-47) 人们和天鹅被赞美
12 3、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
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13 问题探究
1、丑小鸭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14 -----在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艰难困苦。
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经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幸福一定会来到身边。
15 理解质疑
2、怎样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16 ----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金子总
是要发光的”。
17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因为丑小鸭心中有着恒久的梦想:向往美好,不懈追求,自己也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
18 理解质疑
4、当丑小鸭变成天鹅,大家赞美丑小鸭,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一颗好的心”是
指什么样的心?
19 -----丑小鸭感到难为情,一方面是觉得自己卑微和渺小,另一方面是只有他自己清楚,
他还是原来的他,只是环境不一样了。
“一颗好的心”指善良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
20 从丑小鸭的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
逆境之中不沮丧,赞扬声中不骄傲,永远拥有一颗善良平常心,才能健康成长。
21 问题研究:
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
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22 ----如果说一开始他还是被迫离家流浪,不得不逃离野鸭和追逐的猎人;那么当他已经在
农家安定下来却仍然不满足,仍然要“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那完全是出于对美好大自然、美好生活的努力追求,他并为此受尽磨难。
当他一见到天鹅时,就不顾生死地飞向他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最终获得了幸福。
23 1、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2、命运无轨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自己。
3、在拼搏中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原来也可以变成“白天鹅”
24 逆境成才名言警句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斐休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巴尔扎克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
•人在逆境里比在顺境里更能坚持不屈。
遭厄运时比交好运时更容易保全身心。
——雨果
•请记住,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强、毅力和信心。
——列夫·托尔斯泰
25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