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第3单元 中国地理 第5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60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模板一、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指的是人类所能利用的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和能量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包括了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多个方面。
二、中国的土地资源•中国土地资源丰富,境内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多种类型的土地•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中国的主要农业区集中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林地资源广泛分布,包括森林、灌木林、竹林等,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是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水域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和海洋,中国有丰富的内陆水资源和海洋资源三、中国的水资源•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衡•水资源主要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等,是重要的水资源和运输通道•内陆湖泊包括青海湖、洞庭湖等,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中国的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但面临着过度开发和水污染的问题四、中国的气候资源•中国气候多样,包括亚热带、温带、寒带等多种类型的气候区域•中国的气候资源对农业、能源开发、旅游等有重要影响•北方地区冬寒夏热,南方地区温暖湿润•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气温随海拔变化而下降五、中国的动植物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环境•中国的动物资源包括大熊猫、华南虎、金丝猴等珍稀物种•中国的植物资源包括松树、竹子、银杏等,在国际市场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六、中国的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资源大国之一•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铁矿石、铜、铝、锌等金属矿产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稀有金属如钨、锡、锂等也有很高的开采价值七、中国的能源资源•中国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是中国主要的能源来源•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八、中国的海洋资源•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中国的近海渔业资源丰富,包括各种鱼类、海产品等•中国的海洋油气资源也很丰富,沿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油气勘探和开发•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如沙、石油、天然气等以上是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知识点模板,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情况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地理》上册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单元大气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附:参考书目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地理》下册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附:参考书目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选修)《地理》第一册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第二单元城市的地域结构
第三单元文化景观
第四单元旅游活动
第五单元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附:参考书目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选修)《地理》第二册
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
第四单元荒漠化的防治
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
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第八单元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
第九单元交通运输的建设
第十单元海岛和海域的开发
第十一单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第十二单元城市新区的发展
第十三单元地理区域研究(选学)
附:参考书目。
人教高中地理2023新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运动与地图的制作2. 世界地理坐标与经纬度的测定3. 区位与版图的认识4. 地图与地图的投影方式第二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 基础的天文知识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3. 地球的内部构造和外部地貌4. 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第三单元:地球的水资源1. 水资源的分布与问题2. 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3. 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4. 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单元:地球的气候1. 气候的形成与变化2. 气候与生物3. 气候与人类活动4. 气候变化与应对第五单元:地球的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人口问题2.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3. 城市与城市化4. 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第六单元:地球的资源与环境保护1. 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2. 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3. 环境问题与保护4.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第七单元:地球的区域1. 区域的地理概念与划分2. 世界主要区域3. 中国的区划与区域文化4. 区域发展与合作第八单元:国际交往与全球问题1. 国际交往的基础知识2. 中国与世界3. 世界发展与中国机遇4. 全球问题与应对第九单元:地理科学的方法与工具1. 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3. 地理调查与设计方法4. 地理科学发展与应用的前景以上是人教高中地理2023新教材的目录内容。
每个单元都涵盖了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地球与地理领域的知识,并提升他们的地理素养。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点1.中国的四至点,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四至点:最东点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约135°E;最西点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约73°E;最北端在黑龙江省的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约53°N;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
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6个)2.中国的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省会(34个)黑龙江黑哈尔滨吉林吉长春辽宁辽沈阳河北冀石家庄河南豫郑州山西晋太原山东鲁济南北京京北京天津津天津湖北鄂武汉湖南湘长沙江苏苏南京江西赣南昌浙江浙杭州安徽皖合肥上海沪上海广东粤广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福建闽福州海南琼海口台湾台台北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云南云或滇昆明贵州贵或黔贵阳四川川或蜀成都重庆渝重庆西藏自治区藏拉萨陕西陕或秦西安甘肃甘或陇兰州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青海青西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乌鲁木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3.中国主要的地形单元名称(1)山: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喜马拉雅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小兴安岭.长白山.武夷山.横断山脉.台湾山脉(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4)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5)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4.中国主要地形单元的特点(1)四大高原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远看是山,近看是川;世界最高、我国最大;②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③黄土高原:世界上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④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2)四大盆地①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周山环绕,内部平坦;②准葛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盆地,沙漠、戈壁广布,边缘有绿洲;③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沙漠、戈壁广布,东部多沼泽、盐湖,是典型的内陆高原荒漠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称;④四川盆地:是最发达的盆地,号称天府之国,多低山丘陵,仅成都平原较平,多紫色土,又称紫色盆地。
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下面是一些中国自然资源的知识点:1.煤炭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储量丰富。
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南等地区。
2.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油消费国,而石油资源储量较为有限。
主要发现在大庆、胜利、南海和新疆等地。
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较多,在青海、四川盆地等地开发较为集中。
3.铁矿石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和进口国,也是重要的铁矿石产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平原和阿拉善盟。
4.稀土资源: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稀土产出国,约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
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西、甘肃等地,对于高科技和军工产业有重要战略意义。
5.钨、锡等有色金属资源:中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有色金属矿山国家,钨储量约占全球的70%以上,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等地;锡资源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
6.水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
黄河、长江、珠江是中国三大主要河流,湖泊方面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都是国内最大的淡水湖。
不过,水资源在分布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
7.林木资源:中国是世界上第四大森林覆盖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
8.渔业资源:中国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沿海地区有大量的鱼类、对虾和贝类等资源。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渔业生产国和消费国。
9.矿泉水资源:中国也是矿泉水资源大国,有世界上最多的矿泉水种类。
矿泉水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10.土地资源:中国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包括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压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以上是中国自然资源的一些知识点,展示了中国在能源、水资源、矿产和农业等方面的丰富资源。
这些资源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支撑,也对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挑战。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1.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可以分为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南部高原地区、西北干旱地区、东北平原地区等。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
2.经济区位:中国的经济区位可以分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经济开放区、内地开放区等。
沿海地区因为靠近海洋,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而沿边地区则紧邻其他国家,具有区位优势,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3.人口分布: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均。
4.气候特征:中国的气候特征多样,可以分为东亚季风气候区、西北干旱气候区、西南季风气候区等。
东亚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的特点,而西北干旱气候区则干旱少雨。
5.山脉地形:中国的山脉众多,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山脉、大别山等。
这些山脉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有重要影响,也为中国的地理特点增添了诸多风景。
6.水系分布:中国的水系分布广泛,主要有长江、黄河、淮河、珠江、辽河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7.地势特点:中国的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平原地区较多,西部则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西部地区海拔较高,地势险峻,而东部沿海地区则平坦,适宜农业经济的发展。
8.自然资源:中国的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水力资源等。
这些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均,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东部地区水力资源较为充沛。
9.人文景观:中国的人文景观丰富多样,包括长城、故宫、颐和园、兵马俑等。
这些景点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
10.经济特点:中国各地的经济特点也有很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以制造业和出口为主导,而西部地区则以资源开发为主导。
这种差异造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总之,中国区域地理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多样。
以上只列举了一些典型的知识点,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值得深入研究。
高二地理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去年的地理教学,三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从上个学期期末检测的成绩来看,三个班在全县名列前茅,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
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
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
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习它们的分布及特点。
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对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分布。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碳、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中国四大地区的概况和自然地理特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线,尤其是秦岭-淮河线在中国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
其次是四大地理区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
教学难点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线两侧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措施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第二篇第三单元第5课时一、单项选择题(杭州西湖月考)冰岛位于大西洋中北部,它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
冰岛有“极圈火岛”之称。
该岛冬季温和,1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夏季气温不高,7月平均气温在10℃。
苔原是冰岛主要的地带性植被。
结合“冰岛活火山带分布图”,回答1~3题。
1.组成冰岛的岩石主要是( A )A.玄武岩B.大理岩C.页岩D.石灰岩2.冰岛的活火山带东西两侧的板块分别是( C )A.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C.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3.该岛冬季较温和的主要原因是( D )A.地热资源丰富B.纬度位置较低C.受极地东风影响D.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
第1题,结合材料反映冰岛主要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故其主要的岩石为喷出岩——玄武岩。
第2题,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洲板块的张裂边界。
第3题,由于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故该岛冬季较温和。
(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于9月26日~28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先后访问我国大连、北京和上海。
出席了中俄原油管道工程竣工仪式,两国签署了《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联合声明》。
据此回答4~5题。
4.在梅德韦杰夫访问期间,莫斯科和我国大连、北京和上海相同的现象是( D )A.正午物体影子逐渐变短B.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C.盛行西北风D.昼渐短,夜渐长5.在俄罗斯国家馆中,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C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俄罗斯和中国的地理现象分析。
第4题,访问时间为9月26-28日,由于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四城市均位于北半球,故都出现昼短夜长,且昼变短,夜变长。
D项正确。
第5题,四图反映的景观依次为:A: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B表示印度泰姬陵;C表示俄罗斯红场;D表示美国白宫。
(黑龙江六校协作体高三一模)位于爱尔兰西北部海岸的一块巨型海蚀柱(见左下图)25年来无人登顶,近日一位名叫伊恩米勒的探险家成功完成这项惊险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