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嘉陵区未来规划蓝图
- 格式:doc
- 大小:6.71 MB
- 文档页数:2
南充南海新城规划作为南充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南海新城在城市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新区正以“一体两翼”的战略发展格局引领全区发展大局。
“一体”是指围绕两大发展引擎作用加快城市发展,“两翼”是指以高铁新城为核心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新区。
其中高铁新城位于南充东北部、长江北岸、南部新区与南部科学城的交界处,是连接南充中心城区与高坪、蓬安与西充三县的重要枢纽。
规划总面积约51.6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约34.85平方公里,涵盖三个功能区:一是核心功能区;二是南北向快速通道;三是南部高铁枢纽(连接南充)。
该功能区是一个“一心多节点”的城市空间结构——南部新区中心片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片区以及城市主要功能片区形成“一轴三心四核”的空间结构——一轴指南北向高速通道;三心指综合服务中心、南部商务中心、西部商务中心和高端产业中心;四核指以南北向快速通道为核心的产业服务核;五核指四个核心功能区域的融合发展区。
该板块与高坪、蓬安之间的交通格局保持不变,实现“一主、两副、多节点”的功能定位。
规划图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1.68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约51.68平方公里。
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西起北绕城高速,东至西充县界,南至高坪城区与高坪区交界处,北至长江北岸。
(一)分区范围:在规划中以规划区内部的东西向道路划分四个分区:1、高铁新城核心区:包括高坪城区与西充县之间部分区域;其中核心区包括高铁新城范围;以及南北向道路沿线区域;2、南部新区中心片区:包括南绕城高速以南、西充县界以东至长江北岸的区域;其中三个功能区的划分参考高铁片区为本规划用地划分标准。
3、综合交通枢纽片区:包括高坪区城投公司地块、高坪区白鹭湖公园地块等区域。
4、生活服务功能区:包括白鹭湖公园等区域。
(二)城乡结合部:指高铁新城城中北部地区用地范围的周边及相邻村庄地区。
其中包括城市规划区内已建成道路沿线区域即南北向道路沿线地块以及原南顺县行政区域范围内已建道路沿线地块。
目录第一部分、规划修编相关要素分析 (2)一、原规划剖析 (2)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背景分析 (4)三、发展条件分析 (6)四、发展策略及对策分析 (9)第二部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15)一、县域生产力布局 (15)二、县域交通系统布局 (16)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17)第三部分、中心城市规划 (18)一、南部县城城市性质的确定 (18)二、城市规模及规划年限 (19)三、城市发展方向的确定 (19)四、中心城区发展思路及策略: (21)五、城市功能布局结构形态 (23)六、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25)第四部分、新“五城”建筑全面启动 (18)南部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构思第一部分规划修编相关要素分析一、原规划剖析(一)原规划要点1、城市性质:南充市一级中心城市,以重点发展商贸、轻工为主的山水园林城市。
2、城市人口及用地规模:近期:人口为30万人,用地15.19k㎡,人均62.17㎡远期:人口为40万,用地达35.02 k㎡,人均83.39㎡远景:人口为80万人,用地达60 k㎡,人均100㎡3、形态布局结构:“一轴、两片、三心、四区”的功能结构。
一轴:嘉陵江生态轴两片:主城片区和江东片区三心:城市新区中心、老城传统商业中心和江东组团中心四区:2个工业产业区、一个仓储区、一个风景区。
4、城市发展方向:北延、西拓、南进、东补北延——向北延伸至五面山脚下,濠口村和江东岸的长滩河一线,与红岩子风景区的满福坝景区内的农民新村及旅游服务设施相呼应,交融发展。
西拓——因兰渝铁路和高速公路均在县城西端由北至南通过,加之西向用地情况良好,无不良地质灾害,地势较平坦,故此区有很强的吸引力。
将兰渝铁路“97规划”中的位置向西移至金星镇大刀山后梁家湾——黑石崖一线,以拓出大片可建设用地。
在此重点发展公共设施和居住。
南进——将唐巴公路向南移,大幅度向南进军至枣儿。
在此重点发展工业。
东补——河东镇在原基础上适当扩充,东至河东收费站,北达长滩河北侧,此区主要进行自身完善。
南充市嘉陵区棚户区改造工作规划(2018年-2020年)为切实做好我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着力解决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委《关于做好棚户区调查摸底和2018-2020年改造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党的群众工作路线,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将城市棚户区改造与改善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相结合,不断加大棚户区改造步伐,促进嘉陵城市建设实现健康协调发展。
二、规划原则(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嘉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科学确定棚户区改造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优先安排连片规模大、住房条件困难、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项目。
(二)以人为本,依法推进。
棚户区改造应充分尊重棚户区居民的意愿,在得到95%以上棚户区居民支持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棚户区改造中涉及拆迁补偿安置,应严格执行城市房屋拆迁、评估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保障拆迁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群众得到实惠。
(三)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职能和引导作用,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策配套、自求平衡”的模式,积极争取政策融资,充分吸纳民间资本,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棚户区改造工作。
(四)统筹兼顾,同步配套。
坚持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报批、同步实施,组织好新建安置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和商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绿化、环保、无障碍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切实改善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南充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川府函〔2024〕61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南充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川府函〔2024〕61号南充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厅:你们关于审批《南充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南充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南充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加快建设南充临江新区,打造四川东向北向开放合作高地,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北部中心城市和嘉陵江绿色生态经济带示范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南充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61.3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81.1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34.3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444.00平方千米以内。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三区三带、一心一圈”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加强嘉陵江流域生态保护,强化农业空间保护利用,加快中心城区、西充、蓬安一体化发展,推动交通干道沿线城镇协同联动发展。
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大城乡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全面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水平。
南充市吉安镇发展规划方案一、背景介绍南充市吉安镇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
本规划方案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推动吉安镇全面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繁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1. 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小城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2. 发展壮大各类产业,促进经济增长;3.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
三、发展任务1. 投资吸引和产业发展- 加大对吉安镇的投资引导力度,引进优质项目,促进产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拓展旅游产业,充分挖掘吉安镇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
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网络,加强道路、桥梁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加强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需求;- 大力推动数字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吉安镇的智能化发展。
3.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对污染治理的力度,改善环境质量;- 推进生态建设,修复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提倡低碳生活方式,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
4. 社会事业发展- 加强教育事业发展,投资建设学校和教育设施,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
四、具体措施1. 投资吸引和产业发展- 设立吉安镇产业发展基金,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优质项目投资建设;- 成立产业发展推广机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各类产业发展;-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加强景区建设和文化活动推广。
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市道路建设,修建快速路、主干道和支路,提高通行能力;- 打造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加强供水管网和供电网建设,提高供水、供电能力;- 推动吉安镇的数字化建设,建设智慧城市。
浅谈南充文峰片区滨水空间规划作者:闻丽媛来源:《科技资讯》2012年第35期摘要:文峰片区拥有独特的自然山水环境条件,结合山水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策略,从生态规划、文化塑造以及空间营造三方面来建设片区滨水活动空间,使得城市人工环境与山水自然环境和谐相融,为城市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打造一个富有山水特色的滨水空间。
关键词:文峰片区山水城市滨水空间中图分类号:TU984.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059-01文峰片区位于南充市区南端,嘉陵区文峰镇。
片区南临内环绕城高速,西靠212国道。
嘉陵江从北端顺时针环抱,形成片区三面临水,呈“半岛”状,结合山体构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江水流经此段水流平缓,江面开阔,河岸线绵长,为发展滨水空间创造了良好条件。
运用山水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策略来进行滨水空间建设,对营造片区良好的人居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山水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策略山水城市的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既要实现山水城市的内涵要求,也要满足滨水空间的基本功能需求,应该遵循生态原则、文化原则、亲水原则等多项原则,在生态保护上注重“生态连续”,文化塑造上实现“多元共生”,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共生,空间营造上充分展示“山水辉映”的滨水空间形象。
结合文峰片区山水特色,延续城市肌理,沿片区滨水活动带布置商业、文化、娱乐、创意、度假休闲等城市高效空间节点,形成“民俗文化、生态湿地、水上运动、现代商务、现代教育”和“度假休闲”六个滨水主题空间,打造丰富的滨江景观序列构成一条活力的滨江景观带。
2 南充文峰片区滨水空间生态保护措施2.1 生态廊道建立嘉陵江滨水绿色廊道与片区山体绿色廊道之间的联系。
保留片区内的生态林地,将坡度较大或不能用于建设的用地也作为林地,通过翠湖、大河沟、渭中沱、三湾塘、十里沟等自然水体打造生态廊道,与嘉陵江岸绿化廊道相连,形成多层次、稳定的自然生态群落和绿色廊道。
南充市嘉陵区棚户区改造工作规划(2018年-2020年)为切实做好我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着力解决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委《关于做好棚户区调查摸底和2018-2020年改造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党的群众工作路线,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将城市棚户区改造与改善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相结合,不断加大棚户区改造步伐,促进嘉陵城市建设实现健康协调发展。
二、规划原则(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嘉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科学确定棚户区改造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优先安排连片规模大、住房条件困难、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项目。
(二)以人为本,依法推进。
棚户区改造应充分尊重棚户区居民的意愿,在得到95%以上棚户区居民支持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棚户区改造中涉及拆迁补偿安置,应严格执行城市房屋拆迁、评估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保障拆迁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群众得到实惠。
(三)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职能和引导作用,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策配套、自求平衡”的模式,积极争取政策融资,充分吸纳民间资本,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棚户区改造工作。
(四)统筹兼顾,同步配套。
坚持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报批、同步实施,组织好新建安置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和商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绿化、环保、无障碍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切实改善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南充市嘉陵区棚户区改造工作规划(2018年-2020年)为切实做好我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着力解决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委《关于做好棚户区调查摸底和2018-2020年改造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党的群众工作路线,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将城市棚户区改造与改善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相结合,不断加大棚户区改造步伐,促进嘉陵城市建设实现健康协调发展。
二、规划原则(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嘉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科学确定棚户区改造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优先安排连片规模大、住房条件困难、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项目。
(二)以人为本,依法推进。
棚户区改造应充分尊重棚户区居民的意愿,在得到95%以上棚户区居民支持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棚户区改造中涉及拆迁补偿安置,应严格执行城市房屋拆迁、评估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保障拆迁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群众得到实惠。
(三)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职能和引导作用,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策配套、自求平衡”的模式,积极争取政策融资,充分吸纳民间资本,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棚户区改造工作。
(四)统筹兼顾,同步配套。
坚持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报批、同步实施,组织好新建安置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和商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绿化、环保、无障碍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切实改善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嘉陵区委113工作思路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嘉陵区委113工作思路的概述如下:嘉陵区委113工作思路是指嘉陵区委根据当前的工作形势和发展需求,制定的一套系统的工作思路和策略,旨在推动嘉陵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全区居民的幸福生活。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嘉陵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大环境下,嘉陵区委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提出科学合理的工作思路,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嘉陵区委113工作思路的核心是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中心,以民生为导向。
在经济发展方面,嘉陵区委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经济竞争力。
在民生改善方面,嘉陵区委将注重解决群众关切,加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投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环境保护方面,嘉陵区委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嘉陵区委113工作思路的目标,嘉陵区委将致力于优化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风廉政建设,推动全区干部作风转变。
同时,嘉陵区委将积极引导各方力量参与到工作中来,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作用,形成推动嘉陵区发展的强大合力。
总之,嘉陵区委113工作思路立足于当前的发展需求和工作实际,以创新、发展、民生为核心,致力于推动嘉陵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嘉陵区不断努力奋斗。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详细说明:2. 正文:本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详细阐述嘉陵区委的113工作思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2.1 工作思路要点1:介绍嘉陵区委在113工作中的第一个要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详细说明该要点的背景和意义,解释为什么这个要点对嘉陵区委的工作至关重要。
- 阐述嘉陵区委在该要点上的具体做法和措施,包括制定的目标、实施的步骤和措施等。
- 分析该要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案。
南充市青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四川省环科院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二O一五年三月1 规划背景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北纬30°35′~31°51′,东经105°27′~106°58′之间。
南北跨度165km,东西跨度143km,全市幅员面积12494km2。
南充市辖顺庆、高坪、嘉陵三个区(县级)和西充、南部、蓬安、营山、仪陇五个县以及阆中市。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发展背景的改变,南充城市发展进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为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城市发展需要,南充市于2008年7月委托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并委托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同步编制《南充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010年11月,四川省环境保护厅以川环建函[2010]539号文出具南充市城市总体规划环评的审查意见。
2011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11]253号文出具对新一轮的南充市城市总规进行批复。
青松片区位于南充市高坪区,是南充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紧邻江东新区(二期),地处沿江二台地上,是江东新区和青松休闲景区的衔接地带,属城市密集建设区向生态保留区过渡的控制发展地带。
目前,青松片区周边的安汉新区、江东新区(二期)、斋公山片区和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均已进行了开发建设,随着青松片区周边的建设条件(如将军大桥、望鹤路、林海北路等的建设)日益完善,青松片区从城市偏远区域成为具体开发建设条件的区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将为城市塑造风貌独特的居住小区。
根据新一轮的城市总规提出的关于“拥江发展、三城同构”的城市格局和“建设具有良好人居环境和良好创业环境的文化名城”的发展战略要求,南充市将会有更多机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市将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南充市航空航天产业招商地图及产业招商方案设计南充市航空航天产业招商地图及产业招商方案设计一、南充市航空航天产业现状及发展潜力分析南充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全国唯一“豆腐文化之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文化优势。
同时,南充市在航空航天产业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南充市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体系,涉及到了航空器、航空航天零部件、航空发动机等多个领域。
南充市航空航天产业在国内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仍然有着不小的发展空间。
南充市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潜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良好的交通条件:南充市是连接中国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重要通道,目前已经建成2个客运车站、1个货运总站和2个机场,铁路、公路和航空交通网络相对完善。
2、目前合适的产业政策:南充市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在此地设立企业,提供优越的营商环境,同时还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的投资。
3、人才资源丰富:南充市拥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
受益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南充市紧邻成都、重庆等一线城市,这些城市拥有着相对完善的高等教育资源和科研机构,在人才储备方面有很大优势。
二、南充市航空航天产业招商策略1、政策层面(1)制定支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
南充市政府将对投资于航空航天产业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
例如,有计划地在航空航天产业的基础设施、研究开发、人才引进、资金扶持等方面提供财政支持。
(2)服务好企业。
南充市政府将提供全程服务,帮助航空航天企业了解市场、寻找投资机会,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
2、项目吸引(1)航空器制造。
南充市优先考虑引进航空器制造企业,建设航空器研制、制造、维修、检测等一条龙产业链。
(2)航空发动机制造。
南充市针对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要抓住发动机研制和制造这两个环节,在高标准平台上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品质,推动南充市从低端的制造业向高端的智能制造业转型。
(3)航空电子、电源、机电一体化等零部件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