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上的街市
- 格式:pptx
- 大小:2.99 MB
- 文档页数:16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0天上的街市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天上的街市》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寓言、神话、传说”。
《天上的街市》是一篇充满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天上的街市的寓言故事,传达了正义、勇敢、善良等美德。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引人入胜,寓意深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寓言、神话和传说的故事,对这类题材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课的课文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词汇和文言文表达方式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能够默写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寓言故事,进行创意写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善良、正义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默写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运用课文中的寓言故事,进行创意写作。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理解课文中的寓意,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情感教学法:通过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PPT、图片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词,了解课文大意;准备笔记本,记录课堂要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天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天空中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20课 天上的街市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理解诗歌内容。
2.理解诗歌的主题、形象和意境,品味作者感情。
3.理解诗歌中的联想和想象,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知识点01 诵读。
【即学即练1】(一)、诵读诗歌,扫清文字障碍。
了解文体知识。
【知识点一】:字词。
缥缈..(pi āo mi ǎo ) 灯笼.(long ) (1)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定然:必定。
(3)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4)珍奇:珍贵而奇异。
(5)闲游:悠闲地游玩。
【知识点二】:文体知识。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学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第一部诗集《星空》。
《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知识精讲目标导航期。
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于1921年4月和次年暑假两度回国。
面对当时中国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但五四期间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语)。
所以,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绪,虽然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
这是《星空》给人的整体阅读印象。
而《天上的街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世界。
【知识点三】:读准字音,读好韵脚。
(1)本诗的韵脚有“星”“灯”“市”“奇”“广”“往”“游”“走”,这样的押韵有什么好处?参考示例:押韵使诗歌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七年级上册语文20课《天上的街市》课堂笔记第一部分:课文内容概述1. 课文主题:《天上的街市》是一篇文言文读本,讲述了一个人在梦中游览到了天上的街市,见到了各种各样的奇特景象和神奇物品的故事。
2. 故事情节:主人公在梦中游览到了天上的街市,看到了种种奇异的商品,比如卖着眼泪的摊子、卖着闲言碎语的小贩等。
在街市中,主人公还遇到了一位老者,老者告诉主人公这是一个供应人间所有需求的地方。
主人公被呼唤醒来,发现原来这只是一个梦。
3. 故事主题:通过讲述主人公在梦中游览到天上的街市的故事,表达了对世俗人情的总结,以一种诙谐的形式倡导人们要摒弃市井琐事,追求真理。
第二部分:课文语言点分析1. 文言语气:《天上的街市》是一篇文言文读本,其语言古雅清丽,使用了大量的古代成语、对偶句和排比句,体现了古代文人的修辞功底。
2. 修辞手法:在《天上的街市》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如对偶句“人或兽,草木或土石,无不荷载,供求殊多”,排比句“商品满街,珠玉金银,美玉菱花,一一玲珑剔透,钏环环、奇巧无伦,真是珠泪飞入、帘上翠黛”的使用,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力。
3. 句式特点:《天上的街市》中文句清丽流畅,句式结构简洁明快,运用了大量的并列句和长句,体现了文言文的句式特点。
第三部分:课文学习收获1. 对于学生来说,《天上的街市》作为一篇古代文言文读本,语言难度较大,但通过学习和理解,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通过学习《天上的街市》,学生可以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采,感受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境界,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3. 在课文学习中,老师可以结合现代社会的情景,启发学生对《天上的街市》的反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远离市井之累,追求真善美。
第四部分:课文学习方法共享1. 语文学习方法:在学习《天上的街市》时,学生可以选择默读或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言文的认识与理解。
7年级上册语文20课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的一首现代诗,被选入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二十课。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美丽、繁华的天上街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第一节:诗人将街灯和天上的明星互比,描绘了一幅璀璨光明的景象。
街灯代表的是现实生活场景,天上的明星是自然景象,非常写实,仿佛一切美好都在此刻显现,让人流连驻足。
- 第二节:诗人通过类比的手法,幻想着天上美丽的街市可能存在的珍奇,是人世间所没有的。
这一好奇心,充分打开了读者的想象之门。
- 第三节:诗人借用牛郎织女的典故,同样是在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只好寄托到牛郎织女的幻想中。
- 第四节:诗人把幻想变成现实,具有务实的浪漫精神。
诗歌虽没有表明,但是描写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已然完成了变革,故事的结局被诗人更改了,这是一种务实精神的体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课堂笔记
一、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等。
二、词语积累
珍奇:稀奇少见。
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三、课文解析
1.本文主题:通过描绘天上的街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结构梳理:第一节:由现实中的街灯引入想象,描绘了天上街市的美丽和繁
华。
第二节:进一步描绘了天上街市的珍奇物品和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第三节:由流星引入想象,表达了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3.写作特点:(1)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了一个充满幸福和自由的
天上街市。
(2)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表达了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四、重点难点解析
1.“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中“定然”一词能否去掉?为什
么?不能去掉。
“定然”表示肯定,说明诗人对自己的想象有把握,表明诗人坚信美好世界存在于想象之中。
去掉则没有这种效果。
2.“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中“朵”是否用错了?为
什么?没有用错。
“朵”是量词,流星本是天上一闪即逝的亮光,而“朵”
则是表示形状的量词,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流星比作一朵朵的灯笼,突出了流星的光亮和形状,使描绘更加生动形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4、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重点:品味诗歌语言。
三、难点:对诗歌主题的探讨。
四、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你们每天晚自修回家的路上,那淡淡的月色,隐约闪着几颗星星的夜空,是否吸引了你的目光?我请大家一起来看图片,领略星空的美景。
Powerpoint(下面简称PP):星空图片。
这是画家和摄影师向我们展现的星空色彩图,那在诗人眼里星空又是怎样的?请大家打开课文《天上的街市》,走近郭沫若,走进他的星空世界。
(二)简介作者:问:大家以前有无接触过郭沫若和他的文章?出示投影:郭沫若先生简介。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三)整体感知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读一读,完成两件事:①圈出不熟悉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解决。
②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得流利。
2、个别学生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后纠正字音、节奏。
3、老师配乐范读,学生思考:从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星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结:跟着郭沫若,我们领略了别样的星空风光图,那美丽的天上的街市,珍奇的物品、骑着牛儿的牛郎织女、似流星的灯笼,是否吸引了你的目光,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读出自己。
七年级20课天上的街市意思
摘要:
一、全文概述
二、天上的街市主题解析
三、课文内容详解
四、课文欣赏与拓展
正文:
一、全文概述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首描绘夜空美景的诗篇。
诗歌通过对天空中的流星、天街、灯火等元素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诗人浪漫主义情怀。
全文分为四个小节,每个小节都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不同的天空景象。
二、词语解释
1.缥缈:形容空中的景象遥远、模糊、若有若无。
2.街灯:指城市中用于照明道路的灯光。
3.明星:指夜空中发光的星星。
4.陈列:指将物品摆放出来供人观看、选购。
三、诗句赏析
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这里,诗人将地面上的街灯比作天上的明星,引发读者对天空的遐想。
2.“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诗人进一步展开了想
象,描绘了一个繁华的天上街市。
3.“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这一句通过推测,展现了天上街市的繁华与富饶。
四、主题思想
本诗主题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天上的街市”是一个象征,代表着人们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诗人通过对天空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繁荣昌盛、灯火辉煌的天上世界,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五、课后拓展
1.学习本诗后,可以尝试描绘自己心目中的美好世界,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2.了解郭沫若的其他作品,感受他的文学风格和创作特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课文解析第20课《天上的街市》一、简介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府通缉,流亡日本,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主编作品有《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1952年4月9日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二、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
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
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回国。
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
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集《星空》表达了这一思想感情。
例如,他在《仰望》中写道:“污浊的上海市头,干净的存在,只有那青青的天海!”《黄海中的哀歌》中写道:“浪又浊,漩又深,味又咸,臭又腥,险恶的风浪,没有一刻的宁静,滔滔的浊浪,早已染透了我的深心。
我要几时候,才能恢复得我的清明哟!”他在五四高潮时期对祖国的憧憬陡然归于破灭,诗人的一度兴奋激动陷入了苦闷伤感,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
他在《星空》集的《献诗》中写道:“啊,闪烁不定的星辰啊!你们有的是鲜红的血痕,有的是净朗的泪晶——在你们那可怜的幽光之中,含蓄了多少深沉的苦闷!”就是这个时期,1921年10月24日,写下了《天上的街市》,这首诗第一次发表在1922年《创造》季刊第1卷第1期上,后来收入《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