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香菱学诗》、《群英会蒋干中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复习学案 鄂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9.80 KB
- 文档页数:7
香菱学诗概括主要内容
《香菱学诗》是曹雪芹所著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段情节。
香菱是贾宝玉的丫鬟,她热爱诗歌,但因从未接触过诗歌,故在林黛玉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写诗。
在这个过程中,香菱不断虚心求教,认真钻研,最终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这段情节主要讲述了香菱在林黛玉的指导下学习写诗的过程,表现了香菱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也展示了林黛玉的才华和文学素养。
在学诗的过程中,香菱不断受到黛玉的启发和指导,逐渐掌握了写诗的技巧和方法,写出了一些较好的诗篇。
香菱学诗的过程,也是她个人成长和进步的过程,她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最终获得了自己的文学成就。
此外,这段情节还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环境和文学传统。
在《红楼梦》中,诗歌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形式,是贵族家庭中的消遣和娱乐,也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香菱学诗正是在这个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她学习的不仅是诗歌的格律和技巧,还有中国文学的传统和历史。
通过香菱学诗的情节,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历程,也可以感受到《红楼梦》中的文学思想和艺术魅力。
《红楼梦》之香菱学诗《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有香菱学诗一段。
香菱搬到蘅芜苑,想跟宝钗学诗,宝钗委婉拒了,叫她先把大观园的门摸清;香菱又找黛玉,才有黛玉教香菱学诗这一段。
黛玉教的学诗门径是,先五律,后七律,再到七绝,然后上窥陶谢诸家。
这条门径,是古人学诗比较正统的路途。
最近有些体会。
聊以记之。
从五律入门,学的是平仄声韵,对仗,相粘,相错,以及炼字,揣摩,优游涵泳。
香菱本来就有点古学功底,平仄应该是通的,所以格律被黛玉一点就明白了。
黛玉教她写诗,一上来香菱用功的点就是“炼字”。
黛玉缘何推荐她先看王维的五律,盖王维诗工整,字句皆斟酌出,遣词造句极准。
香菱体悟“大漠孤烟直”,体悟的正是王维的“炼字”工夫。
学诗也要学对仗。
古人的对仗本领,是从四六骈俪中训练来的,像李商隐,杜工部一类句工的诗人,骈文必定是极好。
《红楼梦》里没有提香菱怎么训练对仗,只是从对话中强调了体味“诗眼”,“炼字”的本事,宝玉说,你已经“得了”,得的应该是古诗的字句那种“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下一字如画龙点睛的境界,是一种玩汉字游戏的优雅技巧。
到了这层,香菱便可以入诗社了。
所以黛玉说闺阁之玉不外传,自知多是一些雅好,文字游戏而已。
说到这里扯点闲话。
自古官宦家庭,大多有诗教,相信沉废在闺阁之中的诗作真是太多了,连名家的作品,如大诗人李白,也是“十佚其九”,虽说是很遗憾的事,但是写古体诗,本身第一目的并非流传,而是陶冶性情,这一点其他的文学体式很难与之相比。
比如现代诗,滥觞于西方的自由体,也叫诗,但是它不渊雅,体式太自由了,情感不受克制,带进节奏里容易患中二病,精神病之类的;当不了文字游戏来玩,一当文字游戏,就俗烂了,因其语句的精炼感不如古诗,白话诗的作者可能会宣称,我们也会纠结于哪里该不该换行,哪里要不要用“了”——我看现代诗,只看思想和意象,以及理路这些东西。
对于那些悄悄多了一个“了”字的感觉,如果汉字工夫过关,是不会错过的,已经渗到肌肉记忆了。
《香菱学诗》内容简介《香菱学诗》是人教版初中三年级上册的课文,进入该课文学习之前,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整理《香菱学诗》内容简介,希望对理解全文有帮助。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由香菱到潇湘馆拜访黛玉时请求学诗写起,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
段落大意:基本可以分为黛玉指导读诗和香菱练习写诗两个阶段。
第一部分为第1~3段,主要写黛玉指导香菱读诗。
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两层:20 香菱学诗目录第一层为第1段,主要写黛玉略说律诗的章法、对仗和平仄,并强调了“立意”是诗的头等大事。
肯定了香菱的聪明才智,给香菱安排了所读书目的顺序。
主要赞扬林黛玉的见解与善于教育。
第二层主要是讨论诗,也就是林黛玉所说的“讲究讨论”。
实际上是检查香菱“完成作业”的情况,林黛玉要香菱自己谈对诗的领悟,自己只适时加以点拨,表现了林黛玉善于启发教育。
而香菱也不负所望,达到黛玉教育的预期目标,将王维诗中的炼字功夫说得头头是道,还能说出对诗境的独特领悟与理解。
第二部分是4~8段,主要写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练习写诗的过程。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全部分紧扣“苦志”来构思文章。
这一部分按香菱写诗由失败到成功的过程又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就是写作第一稿的过程,第一稿是在“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的情况下写成的,遭到了宝钗的否定,得到了黛玉的中肯评价。
第二层亦即第二稿是在如痴如醉的苦思下完成,被宝钗评价为偏题,林黛玉则评价为只有景色,缺少人的灵性。
第三层就是写香菱在阶前竹下“挖心搜胆”终于在梦中偶得,写诗获得成功。
《香菱学诗》内容简介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九年级语文《香菱学诗》人教实验版五四制【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香菱学诗》二. 本周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1. 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 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二)过程方法目标1. 学习小说塑造香菱这一人物形象的手法。
2. 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 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3. 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四. 知识分析:《香菱读诗》1. 简介曹雪芹及其作品《红楼梦》:①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和创作。
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先世是汉人,约于明代后期编入满洲旗籍,属正白旗,身份是“包衣”,即满洲贵族的家奴。
曾祖父曹玺曾任江宁织造。
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漕监察御史,极受康熙帝宠信。
曹家在康熙时期成为有权有势、显赫一时的贵族世家。
雍正初年,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打击,曹被罢官,家产抄没,家道衰落。
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贫苦,但仍然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曹雪芹幼子夭亡,由于他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不久在贫病交迫中死去,终年未满50岁。
②《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和版本。
曹雪芹完成了《红楼梦》的前80回,这部分在他去世前就已传抄问世;书的后半部分,据研究基本上也已经完成,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行世,后来终于遗失。
120回本《红楼梦》的后40回,究竟是谁续作,红学界还有不同看法,不过一般认为是高鹗续补。
《香菱学诗》赏析《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很有情趣的一个片段,它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并苦心写诗的经过,赞美了这位精华灵秀的薄命女儿。
香菱来到大观园后,有了黛玉这样的老师,她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诗的境界中,自由呼吸,驰骋思维,让想象遨游于天地之外。
她苦读诗书,苦索佳句,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作诗。
笔者通过这个情节,表现了香菱对诗歌的追求及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赞美了她的专注、勤勉的学习精神。
此外,笔者通过黛玉教香菱学诗的情节,也极大地丰富了黛玉的形象,我们从中真切地感受到黛玉除了孤傲自许外,还有热情开朗,坦率纯真,诲人不倦的一面。
赏析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正面描写)“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其专心若此,不能不令人赞叹。
)当香菱拿到写作诗题后,“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
如此茶饭无心,或坐卧不定”终得一首,因措辞不雅黛玉要求她重写,她“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说明浮想联翩;“抠土”说明反复斟酌;“皱眉”说明用字不妥:“含笑”说明有了奇句,感到满意、欣慰。
)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
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了“不过有了,难道这个首还不好?”(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水准。
)对这样一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笔者正确描写了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苦心学诗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侧面描写)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香菱学诗》课文原文《香菱学诗》课文原文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
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
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
你可不许腻烦的。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
”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
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香菱学诗》、《群英会蒋干中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复习学案鄂教版班级姓名[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相关文学文化知识。
2、熟悉课文内容,掌握小说主题思想及写作特点等。
一、文学知识1、《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又名。
小说以、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之称。
作者,名,字,号,代家。
全书共120回,后四十回为所续。
据说此书“批阅十载,”,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
都云作者痴,。
”2、《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长篇历史小说。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00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号。
作者以编写的史书《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
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曹操、孙权、张飞、周瑜等等,这些人物可以说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文不甚深,”是这部小说的语言风格。
清代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杨慎《临江仙》一词放在卷首,使之成为提挈全书的卷首词,对全书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使词与书相得益彰,并流传于世。
“滚滚长江东逝水,。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3、《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金圣叹称之为“”之一。
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描写了林冲由到变化过程,也是封建社会的最典型的例子。
4、香菱学诗的过程,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
第一境界——“悬想”:昨夜西风凋碧树,。
第二境界——“苦索”:衣带渐宽终不悔,。
第三境界——“顿悟”:众里寻他千百度,。
二、名著人物1、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一事。
2、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也被称为“赛诸葛”。
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3、“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
4、《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
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_______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_______ 东和:_______ 收二川:_______七擒:_______ 北拒:_______ 排八阵:_______6、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7、《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_______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_______8、“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名)之口。
9、“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暇”指的是( )。
10、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_______ ,_______ 。
三、默写文中涉及的诗句及作者。
(1)大漠孤烟直,_______ 。
()(2)_______ ,古砚微凹聚墨多。
()(3)暧暧远人村,_______ 。
()(4)渡头余落日,_______ 。
()(5)日落江湖白,_______ 。
()(6)_______ ,万户捣衣声。
()四、课文研究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先是其次其三是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品评香菱三首诗的优劣第一首: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首: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首:精华欲掩料应难,彩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这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作用?5、本文通过周瑜三次笑和三次大笑,成功刻画了周瑜这一形象,请体会周瑜“笑”的含义,并说说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6、曹操看信后杀掉了蔡瑁、张允,明知“中计”,却称二人是“怠慢了军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7、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哪些地方描写了风雪?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五、阅读白居易的《夜雪》,完成(1)、(2)题。
夜雪已讶衾枕冷,复风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此诗新颖别致,立意不俗。
对“夜雪”的描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夜雪的?《香菱学诗》、《群英会蒋干中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复习学案答案一、文学知识1、《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社会现实。
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全书共120回,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
据说此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00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号湖海散人。
作者以陈寿编写的史书《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
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曹操、孙权、张飞、周瑜等等,这些人物可以说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这部小说的语言风格。
清代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杨慎《临江仙》一词放在卷首,使之成为提挈全书的卷首词,对全书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使词与书相得益彰,并流传于世。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3、《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
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描写了林冲由安于现状、委曲求全到丢掉幻想、毅然杀死仇敌,走上反抗道路的变化过程,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
4、香菱学诗的过程,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
第一境界——“悬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苦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顿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名著人物1、赤壁之战失街亭2、吴用智取生辰纲3、武松4、关羽大意失荆州(温酒斩华雄)5、六出祁山、东和孙吴、收取东川西川、七擒孟获、北拒曹魏、摆设八阵图。
6、大闹天宫7、示例:(1)武松打虎(花和尚倒拔垂杨柳)(2)鼓上蚤时迁,轻功上乘,善于偷盗。
8、曹操9、林黛玉、贾宝玉10、(1)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
(2)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
(3)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4)嫉贤妒能,公瑾暗设计3.默写出文中涉及的诗句及作者。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2)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陆游(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4)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王维(5)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王维(6)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四、课文研究1、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
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
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
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
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
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
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3、第一首: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
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