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PPT演示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07.00 KB
- 文档页数:74
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重症康复是指针对严重疾病或损伤导致身体功能严重受限的患者,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综合运用各种康复手段,旨在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综合性医疗服务。
发展历程重症康复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重症康复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重症康复已成为康复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为越来越多重症患者带来福音。
目标全面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团队协作原则个体化原则原则重症康复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体包括减轻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肌肉力量、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心理调适等。
重症康复遵循以下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综合运用各种康复手段,全面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
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和恢复情况,逐步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难度。
多学科团队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重症康复目标与原则适应症:重症康复适用于多种严重疾病或损伤导致身体功能严重受限的患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骨折、关节置换术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禁忌症:虽然重症康复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但仍需注意以下禁忌症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存在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存在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的患者。
存在严重疼痛或无法耐受康复训练的患者。
其他不适合进行重症康复的情况。
适应症与禁忌症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等方法,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
意识状态评估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 )等量表,全面了解患者的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评估应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 )等,评估患者的言语表达和理解能力。
言语功能评估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等,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
吞咽功能评估肌力评估采用徒手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试等方法,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
肌张力评估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等,评估患者的肌张力水平。
关节活动度评估通过量角器等工具,测量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估采用Berg平衡量表、Tinetti平衡与步态评估等,评估患者的平衡与协调功能。
前言随着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提高,重症康复开始成为关注的热点。
如何界定重症康复的内涵、其工作模式是什么?目前尚无统一认识。
在此背景下,我们启动了中国神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的编写。
旨在明确基本思路,为规范神经重症康复医疗行为提供参照。
本共识由国内康复、重症等领域资深专家共同讨论,以循证医学研究为证据;历时10个月,经过多次分组座谈讨论和互审修改,最终完稿。
本共识围绕重症患者功能及相关临床问题,将神经重症患者作为一个整体去认识,以实现重症救治、并发症处置及康复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幸存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本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概述、神经重症康复管理、影响神经重症康复的临床常见问题及处理原则。
第一部分概述1 概念神经重症康复是一个超早期介入的综合康复治疗体系。
是在早期康复理念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神经重症”康复特点,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有效控制原发病及并发症,保证医疗安全前提下,尽早选用适宜的康复技术进行康复治疗,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激发康复潜能,促进快速康复的目的。
2 目标加快神经重症患者功能恢复进程,降低病残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促进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3 原则3.1 加强监护,保障康复技术操作的标准化和安全性。
3.2 具备条件者,尽早离床,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
3.3 在评定基础上,确定阶段性康复目标。
3.4 确定超早期标准化ABCDE组合康复程序[1]A唤醒,B呼吸训练,C适度镇静,D谵妄的监控,E早期移动和\或运动练习。
3.5 可以选用针对性物理因子治疗及中医药辩证施治。
3.6 营养支持,循序渐进恢复患者耐力。
3.7 强调多学科合作,关注整体康复。
3.8 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宣教应列入康复计划。
4 介入及暂停时机4.1 康复介入时机4.1.1 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稳定后,立即开始。
4.1.2 入ICU/NICU 24—48h后,符合以下标准:心率P>40次/分或P<120次/分;收缩压(SBP)≥90或≤180mmHg,或/和舒张压(DBP)≤110mmHg,平均动脉压(MBP)≥65mmHg或≤110mmHg;呼吸频率≤35次/分;血氧饱和度≥90%,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FIO2)≤60%,呼末正压【呼气末正压】(PEEP)≤10cmH2O;在延续生命支持阶段,小剂量血管活性药支持,多巴胺≤10mg/kg/min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1mg/kg/min[2],【多巴胺≤10ug/kg/min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1ug/kg/min】即可实施康复介入。
前言随着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提高,重症康复开始成为关注的热点。
如何界定重症康复的内涵、其工作模式是什么?目前尚无统一认识。
在此背景下,我们启动了中国神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的编写。
旨在明确基本思路,为规范神经重症康复医疗行为提供参照。
本共识由国内康复、重症等领域资深专家共同讨论,以循证医学研究为证据;历时10个月,经过多次分组座谈讨论和互审修改,最终完稿。
本共识围绕重症患者功能及相关临床问题,将神经重症患者作为一个整体去认识,以实现重症救治、并发症处置及康复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幸存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本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概述、神经重症康复管理、影响神经重症康复的临床常见问题及处理原则。
第一部分概述1 概念神经重症康复是一个超早期介入的综合康复治疗体系。
是在早期康复理念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神经重症”康复特点,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有效控制原发病及并发症,保证医疗安全前提下,尽早选用适宜的康复技术进行康复治疗,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激发康复潜能,促进快速康复的目的。
2 目标加快神经重症患者功能恢复进程,降低病残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促进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3 原则3.1 加强监护,保障康复技术操作的标准化和安全性。
3.2 具备条件者,尽早离床,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
3.3 在评定基础上,确定阶段性康复目标。
3.4 确定超早期标准化ABCDE组合康复程序[1]A唤醒,B呼吸训练,C适度镇静,D谵妄的监控,E早期移动和\或运动练习。
3.5 可以选用针对性物理因子治疗及中医药辩证施治。
3.6 营养支持,循序渐进恢复患者耐力。
3.7 强调多学科合作,关注整体康复。
3.8 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宣教应列入康复计划。
4 介入及暂停时机4.1 康复介入时机4.1.1 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稳定后,立即开始。
4.1.2 入ICU/NICU 24—48h后,符合以下标准:心率P>40次/分或P<120次/分;收缩压(SBP)≥90或≤180mmHg,或/和舒张压(DBP)≤110mmHg,平均动脉压(MBP)≥65mmHg或≤110mmHg;呼吸频率≤35次/分;血氧饱和度≥90%,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FIO2)≤60%,呼末正压【呼气末正压】(PEEP)≤10cmH2O;在延续生命支持阶段,小剂量血管活性药支持,多巴胺≤10mg/kg/min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1mg/kg/min[2],【多巴胺≤10ug/kg/min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1ug/kg/min】即可实施康复介入。
前言随着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提高,重症康复开始成为关注的热点。
如何界定重症康复的内涵、其工作模式是什么?目前尚无统一认识。
在此背景下,我们启动了中国神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的编写。
旨在明确基本思路,为规范神经重症康复医疗行为提供参照。
本共识由国内康复、重症等领域资深专家共同讨论,以循证医学研究为证据;历时10个月,经过多次分组座谈讨论和互审修改,最终完稿。
本共识围绕重症患者功能及相关临床问题,将神经重症患者作为一个整体去认识,以实现重症救治、并发症处置及康复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幸存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本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概述、神经重症康复管理、影响神经重症康复的临床常见问题及处理原则。
第一部分概述1概念神经重症康复是一个超早期介入的综合康复治疗体系。
是在早期康复理念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神经重症”康复特点,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有效控制原发病及并发症,保证医疗安全前提下,尽早选用适宜的康复技术进行康复治疗,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激发康复潜能,促进快速康复的目的。
2目标加快神经重症患者功能恢复进程,降低病残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促进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3原则3.1加强监护,保障康复技术操作的标准化和安全性。
3.2具备条件者,尽早离床,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
3.3在评定基础上,确定阶段性康复目标。
3.4确定超早期标准化ABCDE组合康复程序[1]A唤醒,B呼吸训练,C适度镇静,D谵妄的监控,E早期移动和\或运动练习。
3.5可以选用针对性物理因子治疗及中医药辩证施治。
3.6营养支持,循序渐进恢复患者耐力。
3.7强调多学科合作,关注整体康复。
3.8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宣教应列入康复计划。
4介入及暂停时机4.1康复介入时机4.1.1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稳定后,立即开始。
4.1.2入ICU/NICU24—48h后,符合以下标准:心率P>40次/分或P<120次/分;收缩压(SBP)≥90或≤180mmHg,或/和舒张压(DBP)≤110mmHg,平均动脉压(MBP)≥65mmHg或≤110mmHg;呼吸频率≤35次/分;血氧饱和度≥90%,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FIO2)≤60%,呼末正压【呼气末正压】(PEEP)≤10cmH2O;在延续生命支持阶段,小剂量血管活性药支持,多巴胺≤10mg/kg/min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1mg/kg/min[2],【多巴胺≤10ug/kg/min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1ug/kg/min】即可实施康复介入。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前言随着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提高,重症康复开始成为关注的热点。
如何界定重症康复的内涵、其工作模式是什么?目前尚无统一认识。
在此背景下,我们启动了中国神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的编写.旨在明确基本思路,为规范神经重症康复医疗行为提供参照。
本共识由国内康复、重症等领域资深专家共同讨论,以循证医学研究为证据;历时10个月,经过多次分组座谈讨论和互审修改,最终完稿。
本共识围绕重症患者功能及相关临床问题,将神经重症患者作为一个整体去认识,以实现重症救治、并发症处置及康复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幸存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本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概述、神经重症康复管理、影响神经重症康复的临床常见问题及处理原则。
第一部分概述1概念神经重症康复是一个超早期介入的综合康复治疗体系。
是在早期康复理念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神经重症”康复特点,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有效控制原发病及并发症,保证医疗安全前提下,尽早选用适宜的康复技术进行康复治疗,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激发康复潜能,促进快速康复的目的....感谢聆听...2目标加快神经重症患者功能恢复进程,降低病残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促进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3原则3.1加强监护,保障康复技术操作的标准化和安全性。
3.2 具备条件者,尽早离床,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3.3 在评定基础上,确定阶段性康复目标.3.4 确定超早期标准化ABCDE组合康复程序[1]A唤醒,B呼吸训练,C适度镇静,D谵妄的监控,E早期移动和\或运动练习.3.5可以选用针对性物理因子治疗及中医药辩证施治.3。
6 营养支持,循序渐进恢复患者耐力。
3.7强调多学科合作,关注整体康复。
3.8 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宣教应列入康复计划.4 介入及暂停时机4。
1 康复介入时机4.1.1 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稳定后,立即开始。
4。
1。
2入ICU/NICU 24—48h后,符合以下标准:心率P〉40次/分或P<120次/分;收缩压(SBP)≥90或≤180mmHg,或/和舒张压(DBP)≤110mmHg,平均动脉压(MBP)≥65mmHg或≤110mmHg;呼吸频率≤35次/分;血氧饱和度≥90%,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FIO2)≤60%,呼末正压【呼气末正压】(PEEP)≤10cmH2O;在延续生命支持阶段,小剂量血管活性药支持,多巴胺≤10mg/kg/min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1mg/kg/min[2],【多巴胺≤10ug/kg/min 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1ug/kg/min】即可实施康复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