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工业区建设中科研项目介入平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10.69 KB
- 文档页数:5
2007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省社科联指令性系列研究项目)编号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200701101 王长华王宏斌燕赵文化系列研究200701102 荣宁燕赵文化的几次嬗变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200701201 杨思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通俗读物200701202 张燕京当代西方逻辑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看200701203 刘建平归纳逻辑中的哲学问题研究200701301 梁久丰在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大格局下,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200701302 吕瑞华河北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研究200701303 杨印山职业培训与提高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素质的研究200701304 牟致瑞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200701305 苗绘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的民间金融支持问题研究200701306 薛忆萍关于构建我省农村现代市场体系的研究与思考200701307 刘丽“乡政村治”背景下国家权力与村民自治权力的互动关系研究200701308 时国轻新形势下河北民间信仰及其组织管理研究200701309 王秀娟发挥乡村文化资源在河北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200701310 李海新河北省新型农民培育引导机制研究200701401 孙雷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与职能分工200701402 陈晓永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河北的影响——基于关联经济角度的分析200701403 张辰辰京津冀都市圈协同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200701404 万杰京津冀经济圈农产品物流研究200701405 杜丽娟港口经济与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200701406 王敏达河北省临港工业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及指标体系研究200701407 靳红构建曹妃甸工业生态园区系统战略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200701408 冯玫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障碍因素研究200701409 杨兰阁河北省沿海城市发展的基础及辐射作用200701410 孙玉娟基于协同效应的产业转移与河北省产业发展战略200701501 胡庆胜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形势、思路与对策200701502 刘艳华河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与对策研究200701503 蔡久志河北省钢铁企业循环经济的实践及发展对策200701504 史宝娟河北农业循环经济运作与支撑体系研究200701505 李新慧河北循环消费体系研究200701506 吴凡资源型城市发展困境与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701507 刘玉梅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200701508 王朝梁河北省循环经济视域下环境税法律制度研究200701601 刘启生河北省农村社会救助财政政策研究200701602 李颖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0701603 张雪林河北省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200701604 赵晓华农民养老权益法制化保障研究200701605 王庆位河北省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0701606 李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阶段的现实障碍与应对策略—以我省部分试点县为例200701607 杨文杰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北省农村流动人口特征分析与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研究200701608 史玉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及对策研究200701609 侯云霞共建共享和谐河北——河北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问题现状调查与研究200701610 刘文艳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200701611 太阳舜对比日本农村社会保障之经验,研究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200701612 申玉兰石家庄市全面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对策研究2007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立项名单(重点项目)编号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200702001 王刚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成本缺失问题研究200702002 杨英法构建和谐社会在城乡接合部面临的难题及其破解200702003 曹晔河北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200702004 魏进平基于文化认同的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对策研究200702005 郭慧敏冀西北沙区治理及沙产业综合开发对策200702006 任万兴选举的正功能与反功能研究200702007 于开宁燕赵水文化研究与建设构想200702008 牛运功河北省动漫产业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200702009 云书海中国当代电视文化“低俗化”的特征、成因及对策研究200702010 王会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博弈的原则、策略及意义200702011 任丽君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和谐管理研究200702012 杨雅如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地方制度供给的实证研究200702013 武菊芳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200702014 杨金田河北省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体制性障碍研究200702015 段国旭建设沿海强省的财政反贫困政策抉择200702016 张华社新形势下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监管模式及政策研究200702017 宋晓英胡振锋招标投标机制引入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研究200702018 沈小平河北省统筹城乡发展研究200702019 谢占海唐山港曹妃甸港区集装箱码头发展研究战略研究200702020 王艳宁河北省保安服务法律问题研究2007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般项目)编号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200703001 张喜荣语篇能力发展观在二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200703002 刘英茹论现代礼仪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200703003 李翔和谐校园构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3004 杜舒娟关于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其对策研究200703005 宋朝霞大学生团体训练与其心理素质变化的相关性研究200703006 马千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学校德育课程200703007 李春梅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200703008 张翠红新时期我国成人高校招生制度面临的挑战和改革对策研究200703009 孙连勇河北省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关系研究200703010 翟敬华现代远程教育在自学考试助学及成人函授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00703011 吴洪成河北省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研究200703012 武志峰河北省农业经济投入产出评价研究200703013 步秀君科学发展观在河北省小城镇发展建设中的理论及应用研究200703014 张卫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质量与费用控制策略研究200703015 李卫中区域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协调共进研究200703016 张润东河北省文化产业人力资源评价及创新管理研究200703017 李忠华循环经济、临港优势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以唐山为例200703018 孙东波承德优势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应用对策研究200703019 马庆栋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与邢台特色主导产业的集群发展研究200703020 宋效中我国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难点问题研究200703021 毛清华河北省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困境分析和对策研究200703022 李小青秦皇岛农村地区要素禀赋结构与乡镇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培育研究200703023 李林杰对我国城市化效率的实证分析及相关建议200703024 孟永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研究200703025 张双才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200703026 王重润房地产业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200703027 张海霞河北省工业园区绿色投资预警评价体系研究200703028 张素娟大力发展农民旅游,促进和谐河北建设200703029 胡君河北省宗教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研究200703030 刘苗荣诚信机制:和谐社会的基本伦理内核200703031 李君奇权力与权利的和谐—和谐社会构建的宪法学思考200703032 韩月利网络隐私权的司法保护200703033 白立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于唯物史观之研究200703034 李秀红封闭与开放:村民自治中的矛盾关系研究200703035 宫敬才马克思的经济哲学范畴研究200703036 祁红梅信用缺失带来的知识产权风险研究200703037 张慧珍行政文化在行政人格塑造中的影响200703038 张会清恢复性司法理念对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挑战200703039 黄连珍关于中招公平公正问题的研究与探索200703040 杨继昭和谐文化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200703041 高素英河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自主创新能力研究200703042 尹奋勤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0703043 曲谏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土地的利用与发展200703044 苗泽华河北省医药企业营销道德与监管机制研究200703045 臧秀清基于系统模糊优选的河北省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体系研究200703046 白玉冬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研究200703047 欧阳广通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200703048 刘士卓破解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难题—河北省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典型调查200703049 李靖环大学社团及班级心理辅导对新生入学心理调试的实验研究200703050 陈山榜李塨评传200703051 王荣耕太行山东麓早期古矿冶遗址考察200703052 郑艳玲河北地域文化与《邯郸记》200703053 王菱菱辽宋金元国有借贷研究200703054 吕变庭海河域古代科学文化史研究200703055 郑清坡民国时期农村社会调查研究200703056 陈瑞青俄藏黑水城宋代军政文书研究200703057 李素梅铁凝小说伦理叙事研究200703058 刘根生文学阅读的负面效应及其对策分析200703059 李丽南北朝时期南北史书词汇比较研究200703060 孙微燕赵杜诗学文献研究200703061 张莉现代汉语多义词研究200703062 赵秋棉文化产业中的冀派内画200703063 刘桂荣视觉文化中的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和谐构建200703064 寇学臣中国书法章法幅式研究200703065 梁波新农村建设中影视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0703066 张会珍乡村公共阅览计划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200703067 孙荣欣河北省新闻网站在文化大省建设中的特殊作用200703068 李会增我国环渤海农村群体育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200703069 彭春江河北省体育产业现状及结构研究200703070 张绰庵河北省民间武术发展路径研究200703071 邵艳梅农民工公共生活文明素养研究200703072 任新社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研究200703073 姚淑媛“霸王条款”:法律规制的路径选择200703074 乔利平“物权法”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研究200703075 刘立宏农村发展中的社会稳定问题研究200703076 陈俊香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200703077 崔勇河北省创新型人才开发战略措施研究200703078 杨树丽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防止腐败2007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立项名单(青年项目)编号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200704001 曹荣芳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实施现状200704002 杨飞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研究200704003 张金河北省高校科技人才现状分析及引进、培养策略研究200704004 崔童鹿“中西合璧”教育理念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200704005 黄学萍河北省高校职业指导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200704006 陈兰新大学生创新能力自我塑造的动力研究200704007 安兰朋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200704008 王敬花社会公益基金保值增值途径研究200704009 阚景阳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金融体系建设与金融创新研究200704010 刘俊萍优化主导产业链体系,提高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协调连动作用200704011 彭剑君河北省乡镇财政与经济发展研究200704012 张玉梅京津冀都市圈旅游业协同发展研究200704013 宋雅楠河北省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200704014 刘春梅河北省开展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研究200704015 苏擘从生态角度论消费社会语境下的精神生态200704016 赵建欣产业化进程中农户参与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决策机制及政府管理对策——基于河北农户的实证研究200704017 朱景晖河北省新农村信息资料网络建设研究200704018 孙菊芳推进依法信访,促进社会和谐200704019 任红梅如何使社会主义司法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在司法裁判文书中得到切实体现200704020 李振良中西医学互补的哲学基础研究200704021 樊明达新闻失真的责任免除空间与司法保障机制探讨200704022 尹彦品和谐河北语境下刑事和解制度研究200704023 刘建民和谐社会中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200704024 田海舰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理依据和现实基础200704025 任桂芬河北省实现创新型社会的知识产权发展对策研究200704026 江献军和谐社会背景下刑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保护问题研究200704027 王书军我省农民工培训中的市场失灵及政府角色定位研究200704028 邢红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精神文化建设问题研究200704029 李素英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研究200704030 段迎君新农村建设视角下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研究200704031 李艳双河北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研究200704032 邢兆强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0704033 段世江城乡统筹框架下的河北省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模式研究200704034 汪远忠农民工与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200704035 靳志刚河北省太行山区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200704036 王振猛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研究200704037 赵晓峰河北地区“国家重点文保建筑”历史文化与保护利用研究200704038 金久红司马迁叙事与当代口述史学200704039 魏红星《左传》人物心态及其历史嬗变200704040 郭小丽俄罗斯弥赛亚意识与第三国际——试析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文化因素200704041 杨金花《毛诗正义研究》——以诗学为中心200704042 王慧青数字技术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问题研究200704043 郭中然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情感的影响及其干预对策研究200704044 蒋津君河北省高校乒乓球俱乐部运行机制研究200704045 李春芳职业篮球赛事对河北省群众体育文化的影响200704046 史东林河北城市社区体育文化构建研究。
曹妃甸物流管理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息进步,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并且越来越受到宽广企业和人民群众的青睐。
曹妃甸港口已成为大北方重要的现代化港口,随着港口业务量的日益增长,对现代化物流管理平台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本文主要从曹妃甸物流管理平台的建设与运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阐述物流管理平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建设和运营物流管理平台,以满足曹妃甸港口多样化业务的需求。
通过对物流管理平台的详尽分析,提出了详尽的建设和运营建议,为曹妃甸港口延伸产业链,提升经济实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曹妃甸港口;物流管理平台;建设;运营;经济进步一、引言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全球化各国之间的贸易逐步增多,物流行业变得越来越重要。
物流业对于经济进步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物流管理平台是现代化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曹妃甸港口而言,建设一个功能强大、可靠性高的物流管理平台是其将来长期进步的重要方向。
本文主要从曹妃甸物流管理平台建设与运营入手,阐述物流管理平台的重要性以及在曹妃甸港口中建设和运营物流管理平台的详尽思路和实施措施,旨在满足曹妃甸港口业务量不息增长的需求。
二、物流管理平台的概述1.物流管理平台的定义及功能物流管理平台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集中化管理的物流信息平台。
其作用是优化物流流程,简化操作,搭建基础平台,对物流业务进行集中化、标准化处理;为物流行业各企业提供信息共享、集约化管理、优化物流配送的决策支持方案,从而提高物流行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物流信息共享、订单跟踪、利润分析、数据分析、库存管理、车辆管理等功能,通过物流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无缝协作等功能,能够提高物流效率,减小企业物流成本,为港口经济进步提供坚实保障。
2.物流管理平台的进步需求随着经济不息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行,曹妃甸港口不仅业务量不息增长,而且港口经济也开始向物流延伸。
物流行业是曹妃甸港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曹妃甸港口务必引入现代化物流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的物流管理,以满足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
曹妃甸,打造循环经济典范——访唐山市曹妃甸区区委书记陈
学军
董贺义;杨新民
【期刊名称】《中国工程咨询》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中国工程咨询》:陈学军书记(以下简称陈学军),您好。
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前夕,《中国工程咨询》杂志遵照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专题宣传报道工作的部署,并结合我刊宣传国家投资建设领域相关工作成就的定位,我刊拟重点报道一批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切实开展循环经济探索并取得显著示范作用的先进典型。
【总页数】5页(P4-8)
【作者】董贺义;杨新民
【作者单位】中国工程咨询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360度”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打造新型监管方式 [J], 张伟
2.曹妃甸工业区携手阿科凌打造海水淡化项目新典范 [J],
3.渤海明珠——曹妃甸——访唐山曹妃甸工业区发展改革局局长朱越杰 [J], 杨新民
4.曹妃甸如何打造循环经济典范 [J], 宋阳标
5.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六农场设施蔬菜种植打造“升级版”农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曹妃甸是环渤海地区唯一不需要疏浚航道和开挖港池即可建设大型深水码头的天然港址,曹妃甸与陆地间广阔的浅滩为临港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三十多个权威部门和单位对曹妃甸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勘察、研究和论证,提出了五十多项研究成果,为曹妃甸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6年7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曹妃甸时指出:曹妃甸是一块“黄金宝地”,一定要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把曹妃甸规划好、建设好、使用好,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
2007年5月1日,温家宝总理视察曹妃甸时强调:把循环经济作为立区之本,不仅要把曹妃甸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港城,而且要使其能够坚持永续的利用和发展。
把它建成环渤海地区的“耀眼明珠”。
遵照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港口及临港产业发展需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经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反复研究、多次论证、充实完善,形成了《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一、战略意义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新世纪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
开发建设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以下简称曹妃甸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家能源交通发展战略,调整优化我国北方地区重化工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快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引领现代工业走循环经济之路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国家继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后的又一重要举措。
它的开发建设不仅对唐山、对河北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促进环渤海地区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1、开发建设曹妃甸示范区,是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的需要。
加入WTO后,我国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能源原材料进口量大幅快速增长,“北煤南运”的格局将长期存在,而目前环渤海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至今还没有形成具有战略支配地位的深水大港,难以适应国际能源、原材料市场竞争的需要。
主动接轨曹妃甸融合互动促发展
无
【期刊名称】《唐山经济》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乐亭作为全省第一沿海大县,环抱京唐港、毗邻曹妃甸,区位条件独特,滩涂资源丰富,处在省市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前沿,县委、县政府坚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谋划发展,做深对接曹妃甸文章,加快“四个全国一流”建设步伐,努力在唐山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中争当先锋。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中共乐亭县委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26
【相关文献】
1.主动接轨错位发展--北仑接轨上海的几点思考 [J], 叶双猛
2.实现抓党建与促发展融合互动 [J], 曹志;
3.承接辐射主动介入玉田县积极对接曹妃甸开发建设 [J], 朱士武;甄红远;张宝双
4.主动接轨上海提升农业层次——关于诸暨市农业接轨上海的调查与思考 [J], 楼
志远
5.抓应用促发展实现与国际工程公司接轨 [J], 林炳荣;秦文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海水淡化综合利用技术取得新进展发布时间:2011-11-14信息来源:新华社作者:杨守勇记者从河北省科技厅获悉,地处唐山市的曹妃甸工业区建设以来,唐山市科技局积极谋划推进海水淡化综合利用,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集成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示范,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大唐电厂的2万吨/日海水利用工程已经完成并投入运行,在进口设备国产化、国产设备的可靠性、超滤的应用、SWRO膜的回收率、脱盐率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为整个项目实施提供了前期示范。
二是曹妃甸工业区10万吨/日海水淡化厂谋划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中石油公司、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综合利用研究所和华润曹妃甸电厂筹建处四家联合签订了框架协议,共同建设10万吨/日规模的曹妃甸工业区海水淡化厂,其中一期工程为5万吨/日规模。
根据协议规定,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为用地提供方,中石油公司为出资方,华润曹妃甸电厂为蒸汽供给方,天津海水综合利用研究所为技术依托方。
华润曹妃甸电厂用于海水淡化的一期两台30万千瓦项目已得到批准,海水淡化厂建设社会反响强烈,业主投资积极性很高。
三是依托河北理工大学,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已具雏形,初步具备了为唐山市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的能力。
目前唐山市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发中心已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唐山市科技进步奖三项,2项科研项目通过专家鉴定,发表科技论文中有20余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3篇。
四是主动跟踪国际前沿技术,对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工艺进行了新的探索。
与美国秦氏膜公司合作建立制造及研发中心并批量生产该海水淡化技术所用膜组件,并在唐山建设日产1000-5000吨淡水的示范工程。
目前,唐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美国秦氏膜公司和唐山冀东水泥集团公司已达成联合开发框架协议,在共同探索海水淡化新的工艺装备产业化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曹妃甸工业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审定稿)曹妃甸工业区规划建设管理局2010年2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与用地兼容性 (3)第三章工业用地 (5)第四章公共服务及居住用地 (14)第五章建筑间距与建筑物退让 (17)第六章建筑物的高度和景观控制 (21)第七章城市绿地 (26)第八章停车场及出入口设置 (27)第九章市政公用设施 (30)第十章附则 (33)附录一术语、名词解释 (34)附录二计算规则 (3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地把曹妃甸规划好、建设好、使用好,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总体要求,为了加强工业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环境质量,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河北省城市规划条例》、曹妃甸工业区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工业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范围:凡在工业区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翻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工程设施的,均按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
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地块,按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各类专业性用地项目规划应符合已颁布的各类专业技术规范及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与用地兼容性第五条曹妃甸工业区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一、居住用地(R)二、公共设施用地(C)三、工业用地(M)四、仓储用地(W)五、对外交通用地(T) 六、道路广场用地(S)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八、绿地(G)九、特殊用地(D)十、水域和其它用地(E)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可兼容性应符合表2-1规定。
1、●允许设臵(无限制条件);○可以设臵(有限制条件);╳为不允许设臵2、商住楼为地上1层或1-2层为商业服务用房、其它部分为住宅的楼房建筑第七条凡须改变绿地、道路广场、体育、市政、工业、仓储等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2-1《建设用地可兼容性表》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划调整的有关规定程序和权限批准后执行。
前言2004年为配合曹妃甸码头和钢铁厂建设的推进,进一步完善正在编制的《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区域规划所受唐山市规划局的委托,承接了《曹妃甸工业区城市发展空间研究》的工作。
2004年2月,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组成了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香港大学、中国钢铁协会、中国金属协会、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所组成的研究小组。
2004年2-3月,项目组开展了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走访了唐山市发改委、国土局、水利局、交通局、环保局、林业局等市直部门,走访了南堡开发区、南堡盐场、海港开发区、京唐港港务局,唐海县等唐山南部地区相关城镇及相关单位。
同时为更好地开展基础资料的筹集和调研,项目组还走访了河北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时开展了相关城市的对比研究,包括宁波市城市规划院、宁波市北仑区规划局、上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宝钢集团、北京首都钢铁集团等单位,力图充分听取各单位提出的规划要求和指导性建议。
2004年4月,项目组参与了围绕钢铁厂建设、通路工程建设、供水供电设施建设、铁路建设等多方面的技术协调会,以便随时了解项目进展,有利于规划的协调和统筹安排。
2004年5月底,项目组向唐山市规划局、发改委汇报研究初步成果,听取了局、委领导对完善项目提出的宝贵意见。
2004年6月底,项目组提交了阶段成果,作为“曹妃甸工业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的议程之一,在会上向省、市领导进行了汇报,并按照会议纪要的精神准备下一步的工作。
2004年7-9月,项目组在院内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组开展工作协调。
完成战略层面的研究成果,并着手开展工业区总体规划的编制。
2004年9月底,在河北省建设厅主持下,对《曹妃甸工业区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纲要评审。
2004年10月-12月,围绕新近出现的曹妃甸港区煤码头选址问题、工业区铁路网系统规划、港区布局总体规划的调整问题以及一系列近期建设项目如钢铁厂选址、华润电厂疏运交通、铁路西堤走向等多方面开展大范围,高强度的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