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欣赏:智斗》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教案名称:《智斗》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智斗》这首歌曲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背景、歌曲风格等。
2. 通过学习《智斗》,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歌曲《智斗》的简介:歌曲的背景、作者、歌曲风格等。
2. 歌曲《智斗》的词曲分析: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3. 歌曲《智斗》的演唱技巧:正确的发音、呼吸、情感表达等。
4. 歌曲《智斗》的实践应用:分组演唱、合唱等形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智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听歌曲《智斗》的片段,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二、歌曲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2. 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演唱技巧(15分钟)1. 教师讲解正确的发音、呼吸、情感表达等演唱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智斗》,注意掌握演唱技巧。
四、分组演唱(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独唱、二重唱、三重唱等。
2. 各组学生轮流演唱《智斗》,其他学生欣赏并提出意见。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智斗》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演唱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3. 教师提出课后练习要求,鼓励学生回家后多加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智斗》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2.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八年级音乐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音乐基本概念及其分类;2.音乐欣赏;3.音乐创作;4.合唱排练。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音乐基本概念及其分类1.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导入: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回顾并复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高、节奏、音色等,并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分类,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3.讲解:详细讲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对人的情感和心理产生的影响。
4.练习:分组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音乐进行欣赏和分析,并逐个介绍自己所选的音乐类型。
第二课时:音乐欣赏1.导入:复习上节课讲解的内容,让学生再次回顾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讲解:向学生介绍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技巧,如聆听音乐时的注意事项、分析音乐的要素等。
3.欣赏: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并用所学的音乐概念和分类进行分析。
4.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他们所聆听的音乐的特点、表达的情感以及自己的欣赏感受。
第三课时:音乐创作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简短的音乐,让学生体验音乐创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2.讲解:向学生介绍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编写简单的曲子、选择合适的乐器等。
3.创作:分组让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短的音乐作品,并通过乐器演奏或口头演唱的方式进行呈现。
4.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创作作品,其他组同学进行欣赏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课时:合唱排练1.导入:复习合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合唱的声部划分、齐唱和分唱等。
2.排练:分组让学生进行合唱排练,每个小组选择一首适合八年级学生的合唱曲目,并进行多次排练。
3.整合:安排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合唱表演,学生间互相观摩和评价,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4.总结:对合唱表演进行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合唱体验和收获,并进行集体评价。
八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案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音乐教育在他们的身心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有一个系统而富有启发性的教案,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他们的音乐能力。
本文将提供一个八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案,旨在引导教师有效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包括音调、节奏、音乐符号等;2.学习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3.掌握基本唱歌技巧和合唱表演技巧;4.培养学生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通过创作和演奏自己的音乐作品;5.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其将音乐与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音乐基本概念的讲解,如音调、节奏、音乐符号等;2.音乐欣赏和分析的教学,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3.唱歌技巧和合唱表演的教学,包括发声、气息控制、节奏感等;4.音乐创作的教学,鼓励学生通过编曲、改编等方式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5.音乐鉴赏的教学,引导学生欣赏与分享音乐作品,了解音乐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投影仪、音频设备等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概念和欣赏音乐作品。
2.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讨论、分工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3.活动设计与实践操作:设计音乐游戏、合唱演唱、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他们对音乐的亲身体验。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音乐基本概念的讲解1.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音乐概念,如音调、节奏等,帮助他们复习基础知识。
2.通过多媒体展示和示范,解释音乐符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音乐概念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课:音乐欣赏和分析1.选择一首古典音乐作品,播放并引导学生欣赏。
2.帮助学生通过听觉和情感感受,分析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八年级音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伴奏的演奏方法。
2.通过合唱,培养学生的音乐合作能力和协调性。
3.学会欣赏不同类型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音乐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生学习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伴奏的基本演奏方法。
2.合唱一首包含不同音乐元素的曲目。
3.欣赏和鉴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4.学生创作一段小提琴独奏曲目。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学习1.介绍和解释什么是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及它们的演奏方法。
2.通过演奏示范,让学生听和模仿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演奏。
3.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熟悉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演奏方法。
第二课:合唱曲目的学习和排练1.选择一首包含不同音乐元素的曲目,如节奏、和声等。
2.分析曲目的结构和要点,引导学生理解曲目意图。
3.进行整体合唱练习,加强学生的音乐合作能力和协调性。
第三课:音乐作品的欣赏和鉴赏1.选择一段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进行欣赏。
2.引导学生聆听和分析曲目的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
3.让学生表达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并进行讨论。
第四课:创作小提琴独奏曲目1.简要介绍小提琴独奏曲目的基本结构和表现形式。
2.引导学生思考并确定自己要表达的音乐情感。
3.让学生进行创作和演奏,鼓励他们展现个人魅力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以小组演奏和合唱成绩进行评分。
3.对学生的音乐创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资源准备:1.录音设备或音乐播放器,用于播放音乐作品。
2.乐器,如小提琴、钢琴等,用于实际演奏示范。
3.教材和乐谱,用于教学参考和学生辅助学习。
六、教学延伸活动:1.开展音乐比赛或演出,让学生展示所学的音乐技巧和表演能力。
2.选定一部音乐剧或歌剧,进行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创作活动。
3.组织参观音乐会或艺术展览,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艺术修养。
八年级下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表演能力。
3. 通过音乐素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的音乐教学内容如下:1. 音乐基本知识a. 乐器的分类和音色b. 音乐的元素:节奏、旋律、和声、音乐形式等2. 音乐鉴赏a. 听音乐,感受音乐b. 音乐欣赏活动3. 音乐的创作与表演a. 创作音乐作品b. 合唱歌曲的排练和表演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一首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a. 学习乐器的分类和音色,通过听觉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b. 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例如节奏、旋律、和声等,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音乐鉴赏:a. 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和表现力。
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b. 音乐欣赏活动,例如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参与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4. 音乐的创作与表演:a. 学生们分组进行合唱歌曲的排练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b. 学生们进行音乐创作,可以选取诗词或自己的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元素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听力测试,评价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 通过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来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现力。
3. 对学生的音乐创作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创新和发挥想象力。
五、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可以包括音乐作品的录音和视频,乐器的实物或图片,以及音乐创作和表演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
六、教学心得: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合作意识和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并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智斗》教案教学目标:一、聆听本单元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和《智斗》两京剧片段,感受体验京剧的各项音乐知识。
二、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
体验、认识、理解京剧艺术的行当及唱腔板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在京剧的音乐中进入教室(动作可自由。
)二、导入。
1、老师让学生唱一唱上一节课的《唱脸谱》并且说出歌曲中有几种脸谱及各种脸谱的特点(多媒体同时播放一段京剧,让学生注意京剧中的脸谱、行头、人物的动作、表情等。
)2、老师、同学们:你们对京剧知道多少?(学生畅所欲言)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特别是脸谱、服装等,是中国物质文化的宝贵遗产。
你们喜欢吗?三、欣赏感受。
(一)《包龙图打坐在开分那府》。
1、老师出示脸谱问: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这个脸谱吗?代表什吗?(正义,铁面无私)常用来代表谁?(包公、张飞。
)2、师:对他们都是正义的象征,今天咱们讲一个关于包公的故事。
(先简介一下《铡美案》的剧情,激起同学的愤慨。
师:咱们先看一下包公是怎样对待忘恩负义的陈世美的?3、大屏幕放录音唱段,老师提出问题,哪部分情绪激昂,哪部分节奏舒缓。
(先照对歌词,有助于学生对唱词的理解。
)放录音第二遍,师生互填表。
4、拓展延伸。
让学生舒一下情怀,假如你遇到如此情况,是刚正不阿主持正义,还是顺水推舟做个人情?(学生自由议论,热烈发言。
)(二)《智斗》。
1、下面咱们再听一段(屏幕播放一段少年表演的《智斗》唱段)问同学们觉得他们唱的好吗?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
让学生谈出本唱段与上面唱段的异同。
(生:都是京剧唱腔,但服装、脸谱不同。
)2、刚才咱们看了少年的表演,他们把剧中人物形象刻画得很好。
(师简介一下剧情。
引出三个人物。
)3、师:再欣赏一遍正式唱段。
(屏幕出示唱段。
边听边填表。
)学生根据上一课的学习以及对京剧的了解,结合本课情况,师生共探讨一下:生1:京剧行当:是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及社会属性(身份、职业)等划分的,但更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来划分的。
智斗-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性。
2.理解音乐元素和音乐表现手段对音乐的影响。
3.学会分析和解析音乐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1.音乐元素和音乐表现手段的综合运用;2.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解析。
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时间(分钟)多元世界音乐欣赏与体验30音乐表现手段之声音、节奏、旋律40音乐元素综合运用与分析50音乐作品欣赏和解析40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多元世界音乐欣赏与体验(30分钟)通过播放不同地域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可以在欣赏时引导学生注意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因素。
步骤二:音乐表现手段之声音、节奏、旋律(40分钟)1.声音的表现手段:教师可以播放不同的声音素材,例如水的流动、钟表的滴答声、风吹树叶的声音等,让学生通过听音乐的方式理解声音的表现手段。
2.节奏的表现手段:讲解节奏的定义和基本知识,例如拍子、节拍、节奏图形等。
通过节奏的表现手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中的节奏。
3.旋律的表现手段:教师可以准备不同的旋律素材,从简单的音阶到复杂的曲子,让学生逐渐了解音乐中旋律的表现。
步骤三:音乐元素综合运用与分析(50分钟)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的音乐作品,带领学生分析其中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段,并让学生学会如何将音乐元素综合运用在音乐创作中。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个现代流行歌曲,从中挖掘出歌曲的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元素,并讲解这些元素是如何综合运用的。
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音乐元素来创建自己的音乐作品。
步骤四:音乐作品欣赏和解析(40分钟)通过学习前面的内容,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分析音乐作品,并了解音乐元素的综合运用,带领学生一起欣赏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并从中挖掘出其中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段。
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和解析音乐作品,并得到音乐欣赏和鉴赏的基本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性,掌握音乐元素和音乐表现手段对音乐的影响,学会分析和解析音乐作品。
智斗-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音乐鉴赏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西方音乐史的基本内容和流派。
3.熟悉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形式和流派。
4.意识到音乐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密切关系。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其能够欣赏并分析音乐作品。
2.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其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乐器演奏、声乐表演等方面的发展。
情感目标1.通过音乐教育,塑造学生积极向上、开朗豁达的个性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其在音乐表演中体验合作和团结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知识点一:音乐鉴赏1. 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音乐鉴赏是指通过感官和心理的活动,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2. 音乐鉴赏的方法音乐鉴赏方法包括音乐作品分析法、情感体验法、历史文化法等。
3. 节拍、节奏与音乐形式简单介绍节拍、节奏的概念,以及常见音乐形式如二段、三段、复合三段等。
知识点二:西方音乐史1. 古典音乐介绍古典音乐的起源、代表人物、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浪漫主义音乐介绍浪漫主义音乐的起源、代表人物、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知识点三:我国民族音乐1. 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形式与演奏乐器简单介绍我国传统音乐的基本形式如曲调、曲式、乐器等。
2. 著名的民族音乐流派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流派如京剧、评剧、黄梅戏、川剧等。
知识点四:音乐与文化、社会1. 音乐与文化简单介绍音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表现。
2. 音乐与社会介绍音乐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音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演讲法通过教师的演讲,让学生了解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对音乐的影响。
2. 听音乐法通过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感受,鉴赏、分析,从而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和素养。
3. 课堂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促进思维的碰撞,启发新思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音乐作品。
4. 观察实践法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和实践演奏,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其演奏、表演、创作等能力。
《智斗》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感受《智斗》的音乐风格和背景故事。
2. 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能够进行简单的演唱。
3.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能够进行简单的演唱。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感受《智斗》的音乐风格和背景故事,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音乐课件、乐器、演唱伴奏等教学素材。
2. 安排教室作为音乐课堂,确保环境安静、适合学习。
3. 提前播放《智斗》的音乐,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组织学生进入音乐教室,播放《智斗》的音乐片段,请学生欣赏。
2. 请学生说出这首音乐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
3. 介绍《智斗》的作曲者和背景,导入本课的主题。
(二)新课学习1. 播放《智斗》的音乐,请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 讲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并请学生尝试分析这首音乐的特点。
3. 讲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表达,请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内涵。
4. 组织学生进行歌唱练习,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歌曲的情感。
5. 分组表演,请学生通过音乐和表演展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三)互动环节1. 邀请学生提出自己对音乐的疑问或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音乐经验和感受,相互学习和交流。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和理由,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四)小结与作业1. 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的基本要素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歌曲,培养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
3. 提醒学生注意保护嗓子,合理安排练习时间。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会演唱并理解歌曲《智斗》的主题旋律和歌词内容。
2. 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和勇敢机智品质。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智斗》教案《智斗》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名剧,理解剧情内容。
2、知道三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尝试用各种颜色来代表剧中的人物。
3、感受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不同之处,知道它们都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
体验、认识、理解京剧艺术的行当及唱腔板式。
教学过程:一、欣赏《智斗》。
1、完整欣赏戏曲,让幼儿初步感知戏曲。
(1)、这一部影片和我们平时看的电影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京剧。
)(2)、和传统的京剧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在什么地方?(现代京剧。
)(3)、戏曲里出现了几个人物?分别是谁?(4)、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2、分段欣赏。
1、欣赏戏曲的前半段“这个女人不寻常——我必须察言观色将他防”。
(1)、三个人在剧中的表情、动作是怎么样的?(2)、三个人有对话吗?(3)、这一段主要是什么意思?教师小结:胡传魁、刁德一带领了忠义救国军回到了沙家浜,他们想知道共产党的伤病员都转移到什么时候地方去了,于是来到了阿庆嫂的春来茶馆,刁德一想试探阿庆嫂是不是共产党,而阿庆嫂同时也在试探他们俩是不是真的想打日本鬼子。
于是,就在春来茶馆展开了一场没有枪声的斗争。
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这三个人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在剧中各自的表情、动作、还有他们一人一句唱出自己心中所想的,知道他们在为下面的试探做准备。
3、欣赏戏曲的后半段。
(1)、这一次他们有对话了吗?(2)、是谁和谁的对话?刁德一为什么要和阿庆嫂对话?胡传魁怎么没有说话呢?(3)、阿庆嫂的表现如何?有没有被他们发现不对的地方?教师小结:因为阿庆嫂救过胡传魁的命,所以胡传魁对阿庆嫂是感恩不尽,非常的相信她,但是刁德一怀疑阿庆嫂是共产党员,想通过试探从她的口中知道伤病员躲藏在什么地方?可阿庆嫂很聪明,她并没有上刁德一的当,刁德一的问题被她用几句简单的话就回答过去了。
二、讨论: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各是什么样的人?1、教师小结:阿庆嫂——沉着、勇敢、机智、灵活,是一个英雄;胡传魁——愚蠢、残暴,是一个草包司令;刁德一——狡诈、凶狠、阴险,是一个汉奸。
初中音乐智斗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智斗》这首歌曲的背景及作者,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唱《智斗》,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合唱水平。
4.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学会《智斗》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声乐技巧。
2. 理解歌曲中的民族精神,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情感。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的把握。
2. 歌曲情感的准确表达。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乐谱。
2. 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智斗》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民族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歌曲欣赏(15分钟)1. 教师详细介绍《智斗》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2. 教师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学唱歌曲(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法和呼吸技巧。
2.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如特殊音阶、节奏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中的民族精神和情感表达。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练习,提高演唱水平。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5分钟)1. 教师播放《智斗》歌曲,让学生跟唱。
2.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训练。
二、合唱练习(2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进行合唱练习。
2.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合唱技巧,如声部协调、音量控制等。
三、课堂展示(10分钟)1. 教师邀请部分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演唱《智斗》歌曲。
2. 引导学生对演唱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团结协作精神和合唱技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合唱水平。
智斗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智斗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智斗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智斗音乐的表演技巧和演唱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智斗音乐的定义和特点介绍。
2. 智斗音乐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技巧讲解。
3. 学生进行智斗音乐的排练和表演。
4. 学生欣赏和分析经典智斗音乐作品。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智斗音乐的示范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智斗音乐的基本概念。
2. 知识讲解:介绍智斗音乐的特点,如歌词含义深刻、曲调优美动听等。
同时,讲解智斗音乐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技巧,如情感表达、舞台表演等。
3.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智斗音乐进行排练和表演。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演唱和表演中注意情感的表达,合理运用舞台布景和服装等元素。
4. 欣赏分析:教师播放一些经典的智斗音乐作品,带领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教学资源:1. 智斗音乐的示范视频。
2. 经典智斗音乐的音频资源。
3. 舞台布景和服装等道具。
教学评价与反馈: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
2. 学生参与排练和表演的表现能力。
3. 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智斗音乐作品进行改编和创作,并进行演唱和表演。
同时,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学生进行交流和演出,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和舞台表现能力。
《智斗》教案《智斗》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智斗》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智斗》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欣赏选段,使学生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传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2.了解京剧的知识。
能分辨京剧人物行当,说出京剧的伴奏乐器,了解京剧的发展与革新。
3.了解本剧剧情,把握剧中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认识和理解剧情的矛盾冲突、角色所处的环境以及当时的情绪表现等方面;同时,让学生对京剧艺术的行当及唱腔板式有一些了解。
教学难点京剧知识,尤其是京剧的唱腔板式;选段的时代背景及人物形象理解教学方法用教学软件观看《斗智》选场教学课时2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导入、京剧简介《沙家浜》及选场剧情简介作业一.导入你看过CCTV的曲艺频道吗?曲艺频道最有名的曲艺是什么?导入京剧简介二.京剧简介P69/教参(一)京剧1.京剧的形成于发展:戏曲剧种形成及名称变化2.“国粹”3.现代京剧(二)京剧的唱腔P691.京剧的唱腔种类颇多,重点是二黄和西皮二黄:流畅、舒缓,是一种平和、稳重、深沉、抒情的腔调,适合表现沉思、忧伤、感叹、悲愤、压抑的情绪。
西皮:流畅、活泼、跳动、有力,是一种明朗、刚劲、激昂的腔调,适合表现喜悦、激动、高昂及愤怒的情绪。
2.京剧的板式P69-70泛指节拍和节奏形式。
其实质性含义有两种。
其一,指其板眼形式,亦即节拍形。
通常,强拍被称作“板”,弱拍或次强拍被称作“眼”。
其二,指下板的形式,即节奏形式,例如:唱腔中字随板出的称作“迎头板”;后半拍出字的称“腰板”;散板曲调不点板眼,只在一句唱腔终了时才下一板,因而称作“截板”或“底板”。
板式的种类大致分为四类:(1)一板三眼类(四拍子)。
如:慢三眼、快三眼。
(2)一板一眼类(二拍子)。
如:原板、二六。
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音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智斗音乐的特点,学习歌曲《智斗》,能够准确演唱歌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1. 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歌词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难点:1. 歌曲的节奏感把握。
2. 歌词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播放设备。
3. 学生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具有智斗特点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类型的音乐?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智斗音乐的历史和特点。
二、歌曲学习1. 教师播放歌曲《智斗》,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3. 教师讲解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
4.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合作学习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位学生担任领唱,其他学生配合。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观察并给予指导。
3. 各小组进行展示,教师点评。
四、情感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的智斗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教师总结,强调勇敢、机智的品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表演展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表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加入动作和表情。
2.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教师点评。
3. 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给予奖励。
六、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智斗音乐的特点和歌曲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课后再次聆听歌曲《智斗》,思考歌曲对自己的启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听、唱、讨论、表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智斗音乐的特点,学习了歌曲《智斗》,并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智斗(教材分析):《沙家滨》选段《智斗》、《智取威武山》选段《打虎上山》是选自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欣赏内容。
也是教育部推广的京剧进校园的作品。
该课通过对现代京剧代表作品的赏析和学唱、做动作来感受,体验我国民族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的风格、韵味以及它的风格和特点。
(设计思路):1、抓住锲机,循循善导学生基本上对京剧是陌生的,为了让学生对学习更具兴趣,我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为:怎样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产生对京剧的兴趣。
又怎么在一节课中教给学生最好的“走近京剧”的方法。
为此,以学生的不感兴趣入手,紧抓住这个真实的信息,试图去扭转乾坤。
从初步感受现代京剧的到区别“印象中的京剧”的不同,教给学生学会自主探索的方法,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2、感受京韵,巧妙构思。
引领学生“看京剧----听京剧----学京剧。
以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对比手法,引出京剧的行当、行头。
从行当再到戏曲的背景介绍,再到学唱,学做。
环环相扣。
从唱腔赏析到学唱,再到学做动作等的表演形式。
让学生在学中探究,在学中悟。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了解四大须生及四大名旦,还有净行和丑行的演员。
2、(1)学习演唱《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感受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瑰宝,体验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
赏析《智斗》选段(2)赏析《沙家浜》选段《智斗》学做京剧表演基本动作。
3、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京剧的念白,唱腔。
2、模仿京剧表演艺术形式教学过程:教具准备:影片剪辑:《沙家浜》选段《智斗》,《智取威虎山》简介;《打虎上山》唱段。
(一)创设情境播放《说唱脸谱》、《门前情思大碗茶》乐曲,学生边听边走进教室。
(二)互动学习(出示课件)1、导入:老师提问:刚才播放的歌曲大家发现了什么?(它们里面都有京剧)老师:我们对于传统京剧不是很感兴趣,那是因为传统京剧的节奏感,腔调和用的乐器跟现代音乐不一样,所以刚才放的那两首现代音乐里面加入了传统京剧,我们就比较容易接受。
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欣赏:智斗》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对著名现代京剧唱段的欣赏,感受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异同点。
2、在对昆曲唱段欣赏的过程中,学生领略昆曲的美妙唱腔,激发对我国戏曲的探索和热爱。
(二)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何为昆曲及昆曲逢唱必舞的表演特色,并能够辨别京剧和昆曲。
2、简单了解现代京剧的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探究、讲授昆曲《游园惊梦》,学生了解昆曲的艺术特点。
2、通过欣赏现代京剧《智斗》《打虎上山》,学生了解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在唱腔、伴奏等方面的不同。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现代京剧及昆曲的特色,感受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不同唱腔风格。
难点:能够辨别昆曲和京剧。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同学们,前两次课我们初步感受了传统京剧,领略了传统京剧的美妙唱腔,这一节课,我们将去体味的是现代京剧,看看现代京剧又有哪些艺术魅力,它与传统京剧有哪些不同?
2【讲授】进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