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实战演练
- 格式:docx
- 大小:107.43 KB
- 文档页数:2
语文学科导学案
《奇妙的对联》
【当堂训练】
1.选择恰当的下联
上联:霍去病下联:( )
A.高渐离
B.李太白
C.辛弃疾
2.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南京名园瞻园有一副对联,下联词、句序已打乱,请根据所给上联调整出下联。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顺序已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调整好的下联:
3.补对联
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
上联:“,,弃之可惜”
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4.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5.拟下联
上联:满园春色好
下联:
1。
对联题1.根据下面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
⑴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下联:⑵上联:书林须漫步下联:2.张强同学想在“父亲节”那天送给父亲一副赞联,他已经想好上联,请你帮助他写出下联。
上联:披星戴月耕农田下联:3.班级准备开展以“友谊”为主题的班会,请你设计一条横幅,要求突出班会的主题,上下句对应,构成对偶句。
4.阅读下列对联,说说这些对联分别适用于什么场所。
⑴店满春风春满座,门盈喜气喜盈门。
( )⑵巧成千家服,温暖万人心。
( )⑶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 )5.请你以“勤学苦练”为话题,拟写一副自勉对联。
6.教师节之际,李利为老师制作了一张贺年片,她想在贺年片上写上赞颂的话语,请你为她设计对仗工整的上下句,要求上下句形成对偶。
7.花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中下联语序错乱,请你根据上联,调整下联。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错乱的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8.欣赏对联,联系我们所学的古诗文,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⑴黄鹤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 )⑵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 )⑶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9.写出下面对联所赞颂的名人。
⑴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 )⑵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 )10.王强同学学过下面几篇课文,拟出了上联,请你根据了解的知识,对出下联。
⑴(《我的叔叔于勒》)上联:十年思盼,于勒成摇钱树;下联:。
⑵(《春夜喜雨》)上联:绵绵春雨润万物;下联:⑶(《岳阳楼记》)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借景抒怀;。
11.一位同学读过《水浒传》后,拟了一个上联,请你以《西游记》的内容拟出下联。
上联: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
下联:12.下面这副对联的上联与下联对仗不够工整,请改动一下上联,使之符合对联的要求。
上联:登高望远,青山绿水千帆过;下联:放歌纵酒,日暖泥融万木春。
奇妙的对联(5篇)奇异的对联(5篇)奇异的对联范文第1篇(一)学问与技能1.积累有关对联学问。
2.把握对联特点,基本能够对对联。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同学喜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纪晓岚常常伴随乾隆皇帝外出游玩。
有一次,乾隆皇帝观察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
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索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
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
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一鸥游”。
乾隆是个很聪慧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纪晓岚道:水上一鸥游。
乾隆快乐大笑。
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中以对对联为乐,布满了情趣。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对联世界,一探对联的奥妙。
(二)对联基础学问1.对联常识对联,也叫楹联、楹贴、对子。
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
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
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化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2.对联特点活动探究:快速阅读课本77页,请同学们说出探究的结果,共同总结对联的特点。
⑴字数相等。
一般状况下,在同一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需相等。
还须留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消失相同的字。
⑵词性相同,即上下联相应部分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详细地说,就是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副对副,数量对数量,方位对方位。
⑶结构相应,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
⑷声调和谐。
①节奏相同。
如上联:扫千年旧习,下联:树一代新风。
②平仄相对。
(现在不作要求)③末字上仄下平。
(上联末字应为仄声字,下联末字应为平声字。
)⑸意境相合。
上下联意境要完善和谐。
如:A、求名应求万世名发财当发大笔财。
×B:一代园丁乐千年学子悲。
×(三)总结对联特点(四)合作探究实战演练1.给高一(1)班贴对联。
对联教案⼀、教学⽬标:1、了解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
2、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3、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教学重点:1、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2、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三、教学过程:(⼀)导⼊:(宋)王安⽯的《元⽇》诗:爆⽵声中⼀岁除,春风送暧⼊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就是对联,今天我们学习对联的有关知识,并学会写简单的对联。
(⼆)、教学⽬标展⽰:今天我们要学习:1、对联起源2、对联特点3、学对歌诀4、对联种类(三)、讲析⽬标:1、对联起源:要求筛选出要点:对联是⼀种独特的⽂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千多年,到了五代,⼈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幸寅逊撰词,昶以其⾮⼯,⾃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副。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称春联为“桃符”。
2、对联特点:⼀、要字数相等,断句⼀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要平仄相合,⾳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仄声,下联末句尾字⽤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不能重复。
举例:少壮不努⼒,⽼⼤徒伤悲。
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对联专题训练专题训练(四)对联1. 在吉林省“北国书香节”来临之际,某校举办了“书香一瓣沁我心”活动,掀起了读书、评书的热潮。
请你根据活动内容自拟一副对联。
(每联不少于5个字)上联: ________________下联: ________________2. 某校利用寒假时间开展了“对联拥军”活动,号召全校同学在春节前,为老红军、老战士或有军人正在部队服役的家庭,送去慰问的对联。
以下是一名同学拟写的上联,你能帮助他对出下联吗?上联:军民携手固国防下联: ________________3. 为了备战明日的“海澜杯篮球赛”,几位参赛队员正和老师一起排兵布阵,谋划攻防策略;几位文艺骨干正在排练啦啦队舞;两名文学爱好者也没闲着,正在为队员拟写加油对联。
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不畏强队,长风破浪待明日下联: ________________4. 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
只填序号即可。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②避恶遍插茱萸枝③几处笙歌留朗月④角粽投江祭诗魂(1) 元宵节上联: ________________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2) 端午节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下联: ________________(3) 中秋节上联: ________________下联:万家箫管乐中秋⑷重阳节上联:延年畅饮菊花酒下联: ________________5. 经营二手图书的张伯要为自己的书店选副对联,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上联:锦绣成文,原非我有下联:琳琅满架,唯待人求B. 上联:远求海外珍本下联:精印人间好书C. 上联:楚辞汉赋,江山何磅礴下联:夏鼎周钟,金石足光辉D?上联:不是本店铺,扁鹊难医微恙下联:若非此效药,华佗无奈小疾6. 对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
成语也可以对对联,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井然有序一杂乱无章。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对联一、单选题1.筹备组准备在墙上配一副对联。
组长写好了上联“麦浪涌绿波稼穑园前留愿景”,三位组员各自对了下联,请你挑选最合适的一个()A.犁轻耕沃土古今黎庶乐耕耘B.田风传野籁桑麻事内话来年C.农桑扶社稷千载耕耘皆事业2.班级准备开展“英雄有为保家卫国”主题演讲活动,需要在会场上挂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为下联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语句,最合适的一项是()上联:百岁春秋,铁马金戈,千里征尘安社稷;下联:三军将士,寒冬酷暑,____。
A.一腔热血长城铸B.热血一腔铸长城C.一腔热血铸长城D.热血一腔长城铸3.活动组准备在教学楼大厅的柱子上贴一副对联,上联用:“金石清卷,自强不息,展万里鸿鹄志。
”请你帮忙挑选下联。
()A.林中松柏,胸罗万卷,情随云水寄天涯。
B.草木为伴,黄卷随行,系苍生乐与忧。
C.学海无涯,艰苦奋斗,做参天栋梁材。
D.学海引舟,师长恩重千古心。
4.小文因站在进馆口左边,她只看见了门口对联的上联为“书从疑处翻自悟”,下联可能是()A.万卷书中寻妙语B.百科四库集三秦C.馆藏万卷益君智D.文到穷时自有神5.【我推敲】“校园戏曲节”将至,学校打算将校园内的一座亭子临时改造成简易戏台,你觉得最适合张贴的楹联是()A.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B.千秋事业转眼过万里江山咫尺间C.韶光染色如蛾翠绿湿红鲜水容媚D.花木清香庭院翠琴书雅趣画堂幽6.(钦州浦北期中)下面是某位同学根据端午节写的一段文字。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若把“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拟作下联,下列最适合选作上联的一项是()A.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B.赛龙舟鼓声阵阵传四海C.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D.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7.(北京昌平区期中)诗经文化早已浸透在文人的血脉之中,很多名胜古迹的楹联中都有它的影子。
一、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训练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
(1)假日,小张来到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小岛。
这里曾经一片荒芜,人迹罕至,可如今却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他不由得吟出了“碧岛增绿树绿增岛碧”,可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
有一次,偶然间看到了介绍长白山的风光片,说长白山原本叫白山,只因这里气候寒冷,经常下雪,山上积雪不化而得名。
听到这里,小张脑海中灵光一闪,对出了下联:下联:________(2)上联:今日称雄考场,谁拔头筹?下联:________【答案】(1)白山落雪花雪落山白(或:白山添白雪白添山白)。
(2)他年尽忠华夏,我绘宏图。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上联可知,抓住了所写事物为“岛”,以及岛的颜色为“碧”,为山增绿的是“树”,下联就要围绕“山”来写,山的颜色为“白”,白的原因是“雪”。
找到这些规律结合词性就很容易对出下联。
(2)上联是一个问句,问的考场中谁会取胜,下联应该考虑我为什么考试,所以理所当然是为国家做贡献。
明确所写内容后结合词性完成对联即可。
故答案为:⑴白山落雪花雪落山白(或:白山添白雪白添山白)。
⑵他年尽忠华夏,我绘宏图。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
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
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⑵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是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
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2.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
春暖花开,一秀才入京赶考,投宿一大户人家。
是夜秀才灯下苦读,窗上素纱,窗外花园,月光之下,夜莺展翅,蝴蝶飞舞,影子映到窗上,宛如荷花、牡丹,不觉随口吟出一上联:月照纱窗,莺蝶飞舞,映出芙蓉牡丹。
初高中对联题专项训练一、例题分析1. 有人读完《水浒传》和《西游记》后,写了一副对联,下面是下联,请你拟出上联。
上联:下联:梁山好汉疾恶如仇杀富济贫得人心解析下联是个主谓结构,停顿格式4/4/4/3。
前四字是两个名词构成的,“疾恶如仇”为成语,“杀富济贫”是由两个动词并列构成的。
最后三字为动宾结构。
下联也应符合这些要求,可拟为“西游师徒从善如流相邀除魔应天道”。
2. 下面是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
上联是“三尺讲台迎冬夏”,横批为“润物无声”,请拟出下联。
解析两联都应围绕赞颂老师默默奉献这个中心。
上联停顿为4/3。
“三尺讲台”为偏正短语,“三尺”是数量词,“讲台”是名词,“迎冬夏”是动宾结构,宾语是表示季节的词。
下联可对“一支粉笔写春秋”或“两鬓染霜送(谱)春秋”或“满园桃李笑春秋”。
一、例题分析例如:下面是福州市“城市名片”对联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其下联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上联:商贸繁荣两塔擎天光禹域下联:□□□□三山载福毓榕城A.人杰地灵B.四季如春C.人文鼎盛D.海西明珠按理说,这一题很简单,只要稍微有点对联知识,就能轻而易举地选出正确的答案C。
可是同学们的答题并不容乐观,据统计,只有40%的同学选了C,而另外60%的同学与这题的分数失之交臂。
这些情况在启示我们,决不能对这一“旧题”掉以轻心,要切实掌握住对联的特点和有关知识,并适当的予以训练,这种题目还是很好做的。
二、解题技巧点拨1.明其特点我们在做题之前,首先要明确对联的特点,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有些同学只所以在这一题上失分,很多原因就是不知道对联的特点。
试想,连对联有什么特点都不知道,能对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吗?对联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字数相等。
对联可长可短。
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联(对句)也应当是多少字。
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因此,我们在作对时,首先要考虑这一点。
(2)句式一致。
实战演练·知能提升1.(2015·苏州中考)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
①松间鸣好鸟②鸟鸣山更幽③泉和万籁声④风定花犹落⑤窗外见南山答:(1)上联:;下联:;(2)上联:;下联:。
答案:(1)①⑤(2)④②2.(2014·龙岩中考)【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
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上联:长辈言传明祖训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答案(示例):身教家风3.(2014·泉州中考)网友们观看湖头端午活动网络直播后,想“拼凑”一副对联表达感受,邀请你参与,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
祭关帝歌招魂传统习俗独具特色宅家中聚网友答案(示例):亲身参与真切体验(感受)4.(2014·宁夏中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忠厚传家久下联:诗书继世答案(示例):长5.(2014·包头中考)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今日称雄考场,谁拔头筹?下联:答案(示例):他年尽忠华夏,我绘宏图。
6.(2014·遵义中考)在“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的综合性学习中,学校将举办“汉字听写大赛”,大赛现场要挂一副对联。
请根据你学过的对偶知识,拟写一副对联。
上联:下联:答案(示例):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7.(2014·仙桃中考)中央电视台在春节期间推出了关于“家风”的系列采访,将传统家教从私人平台放大到整个社会,引起了积极反响。
你所在的社区准备开展“家风”的主题活动,请你为本次主题活动补写对联。
上联:扬家风,继优良传统下联:答案:示例一:树正气,建和谐社区示例二:育英才,享幸福生活8.(2014·莱芜中考)莱芜地处泰沂山区中段,钟灵毓秀,旅游资源丰富,山、水、林、洞,峡、泉、潭、瀑,种类齐全。
有水光潋滟的雪野湖、沟深壑险的齐鲁大峡谷、风光旖旎的雪野农博园、天上人家王石门;更有雪野鱼头、棋山炒鸡、莱芜羊汤、口镇南肠等地方特色美食。
下联:稳扎稳打,应急有备护生命之舟横批:未雨绸缪正文:临危不惧,预案先行筑安全壁垒,险象环生,果断应对守生命家园。
疾风骤雨,预警信号亮红灯,洪水猛兽,避险措施护安康。
火光冲天,消防队伍速出动,浓烟滚滚,应急演练显神通。
地震山崩,抗震救灾显决心,抗灾救援,无私奉献筑希望。
洪水肆虐,转移安置保民生,灾后重建,众志成城绘蓝图。
危机四伏,应急预案细安排,防范未然,生命至上铭心间。
稳扎稳打,应急有备护生命之舟,临危不惧,齐心协力保平安。
自然灾害,挑战重重,预案助力化险为夷,社会动荡,风险交织,应急有备守护家园。
岁月如歌,安全意识常伴左右,岁月静好,应急预案永驻心间。
团结协作,共筑安全防线,众志成城,共创美好未来。
备而不忘,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保平安。
安全重于泰山,应急预案为基石,生命高于一切,应急行动显担当。
安全第一,警钟长鸣在心头,应急响应,行动迅速护家园。
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保平安,科学应对,应急预案护生命。
临危不惧,勇担重任,预案助力保安康,稳扎稳打,临危不惧,应急有备护家园。
自然灾害,无情肆虐,预案先行筑防线,人间有爱,众志成城,应急行动显担当。
防范于未然,预案编织生命网,应急有备,守护家园谱新篇。
安全至上,应急预案护生命之舟,临危不惧,团结一心筑安全堡垒。
险象环生,预案先行保平安,疾风骤雨,应急有备护家园。
预防为主,安全意识常相伴,临危不惧,应急预案护生命。
安全第一,警钟长鸣在心头,应急响应,行动迅速护家园。
岁月静好,应急预案永相伴,团结协作,共筑安全防线。
《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第一篇:《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对联》主题活动案例一、主题提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唐诗、宋词、元曲更体现出古代文化的博大与精深,而对联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着中国文化,发展至今,更显其精妙与独到。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逢过年还保留着贴春联的习俗,在一些旅游地也经常能见到对联,但现在的孩子由于对这种文化了解甚少,所以显得莫不关心。
小学语文第七册有《春联》一课,学生通过学习已对春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些学生提出来,他们还发现有些人家墙壁上也挂着类似春联的句子,砌新房上梁时也要贴,那么这些是不是也叫春联呢?他们觉得了解的还不够深入,还想进一步了解。
为进一步宏扬中国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通过活动,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对联,了解中国的文化。
二、活动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对联的起源、形式、类型以及有关对联的故事等。
2、在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有能力的学生学写一些简单的对联。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的集体研究,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懂得生活中中处处有学问,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一)选题分组1、谈话激趣大家通过学习已对春联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类似的句子?这些也是春联吗?通过讨论,学生得知这些不叫春联,而是对联,春联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2、师出示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教师这里有一幅奇特的对联,有谁能读一读。
请学生读一读。
3、这幅对联应该怎样读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师讲述有关这付对联的故事。
4、你们还想了解对联的哪些方面?5、学生分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把学生的问题板书出来。
《高考复习——对联》教学案例凌海二高中赵文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对联相关知识,并学习拟写对联;过程与方法: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形式对联的兴趣,备战高考。
重点:通过训练了解题型,探究备考对策。
难点:掌握对联基本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故事一:引发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
、故事二:介绍“囍”字的来历。
、故事三:引出新课对联。
三、研习新课:、介绍对联:(一)对联的概念: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对联的特点和要求: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解读高考:()新课标规定:高中学生能在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
()《考试说明》中虽然没有对“对联”这一考点的直接、详细的要求,但有对修辞、句式选择的要求,而对联的拟写、选用,既可以考查修辞,又可以考查句式。
所以,年以来,对联常常在“仿用句式”或“修辞方法”的考查中出现,成为颇受命题者青睐的语言运用的考查形式。
()历年高考出题情况分析。
()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实战演练:见学案。
、模拟考场:见学案。
四、巩固练习:见学案。
五、本课小结:知识体系填空(见学案)。
六、布置作业:板书《妙笔巧对高考联(高考对联复习)》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对联相关知识,并学习拟写对联;过程与方法: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形式对联的兴趣,备战高考。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之对联、标语、广告词的拟写技巧及巩固练习(含答案)一、总要求:1、围绕主题。
2、角度要小,针对性要强。
3、用词简洁精练4、朗朗上口二、对联的拟写要求:1.字数相等:上下两联要字数相等;2.词性相当: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既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当然有时只需遵循“实对实,虚对虚”这一点即可)。
3.结构相称: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
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4.节奏相应: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
如: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
5.平仄相谐:上下联平仄相反。
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6.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三、标语和广告词的拟写要求及方法。
1.拟写要求:①、简洁凝练(一般不超过12个字)②、明白易懂③、朗朗上口、易于记诵④、新颖独特、富有趣味⑤、能揭示主题2.拟写方法①对偶手法:例如:担四海风险,保九州平安。
(中保人寿公司宣传语)②双关手法:如:上上下下的享受,是三菱三菱三菱,购买电梯,请拨打电话——4303030。
(三菱电梯广告)③对比手法:例如:贵族质量,百姓价格。
(花溪感冒颗粒) 献出的血有限,献出的爱无限。
④比喻手法:例如:大地的美容师——柳工机械。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对联题中考语文复习指导:对联题【考点阐述】《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能够运用得“连贯、得体”。
此外,在学习名著的要求中,也要求了解名著所涉及的文化常识,其中就包括对对联的了解,不仅要求阅读对联,还要求能够模仿拟写。
受高考题的影响,中考题中也出现了对联考题,尤其是近两年来,对联考题普遍在中考题中出现。
如2022年,就有数十套中考语文试卷出现了对联考题。
这种对联考题难不难呢,应该如何有效而快速地应对呢,这些都是我们即将参加中考的广大考生非常关心的。
下面,我们先以中考真题引路,研究、琢磨应对的最佳方法,以便更好地备战今年的此类中考题。
【技法点拨】一、对联常识储备⑴对句和出句字数要相等。
⑵对句最好不要重复出句的字眼。
⑶上下联词性要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
⑷停顿也需对应。
⑸一般情况下是仄起平收。
二、备考答题技巧使用“拆合法”对对联最有效。
所谓“拆合法”即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
如①句“扫千年旧习”,就可拆为“扫——千年——旧习”三段分别对之。
我们一看就知“扫”为动词,可以迅速地对出“除、革、扬、去、建”等一大串;“千年”为数量词,我们可以对出“百岁、万载、一代、四时、三秋”等;“旧习”为偏正词,可以对之“新风、恶俗、丑行、陋风”等。
从中选出一些组合成“除——百岁——恶俗”、“革——万载——陋风”、“展——一代——新风”等等。
又如,“祖国——江山——好”,可以对之:“家乡——风景——美”、“社会——政策——新”等。
当然,以上“拆合法”是对答做题时所具体使用的方法,那么,平时如何练就对对子的功夫呢?我想还不妨做到以下几点:一、多读多记名言警句。
其实,名言警句,很多都是对句工整的句子,读得多,记得多,这难道不是一种对联的练习吗?同学们随口就有的,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等。
对联匹配与拟写第一篇:对联匹配与拟写对联匹配与拟写一.热身:天对()圆对()雨对()绿对()山对()晨对()夏对()清对()薄对()奇对()只对()是对()盛对()密对()柳对()宾对()勤对()云对()雪对()桃对()春对()朝对()严寒对()春暖对()和风对()朝霞对()山青对()鸟语对()雨伯对()古柏对()暮鼓对()北海对()二.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粗茶淡饭()流芳百世()井然有序()指鹿为马()精雕细刻()雪中送炭()伶牙利齿()瓜熟蒂落()旗开得胜()三.牛刀小试:1.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中秋)下联:今日年尾,明日年头,()。
(春节)2.上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下联:分片切瓜,竖()横()3.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似灰炭红黑火)下联:谷黄米白饭如霜4.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浪顷翠风舞千麦)下联: :红桃映日一川霞5.他们来自四面八方,相貌语言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讲究忠诚信义,对待朋友都能肝胆相照: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
6.闲看门中木思耕()鸿是江边鸟蚕()7.山石岩前古木枯白水()()()明踢破磊桥三块石剪开()路两重山 8.为园丁拟写一则对联上联:三尺讲台迎冬夏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填对联:雨_________ 水_________ 暴雨_________ 碧水_________ 下暴雨_________ 碧水环绕_________ 窗外下暴雨_________ 门前碧水环绕_________窗外下暴雨,烟尘滚滚起_________11.上联: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苦心人天不负,________________,三千越甲可吞吴12..下面是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
实战演练
以下是几副寿联,猜一猜这是多少岁的寿联。
正值壮年,应知不朽方为寿;
恰当而立,须知文章可永龄。
不惑应从今日始;
知天犹得十年来。
1、2016北京中考下面适合春节张贴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
上联:
下联:
2、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
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
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踏__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__;
痛__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__。
A 毁灭彷徨莽原呐喊B莽原呐喊毁灭彷徨
C 莽原彷徨毁灭呐喊
D 毁灭呐喊莽原彷徨
3、北京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
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其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去老范一千年后,后_____先_____,几辈能担天下事;
揽__________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 悲喜八百里大湖
B 乐忧大湖八百里
C 喜悲大湖八百里
D 忧乐八百里大湖
4、下面是一副描绘元宵节的对联,根据上联,下联对得罪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灯月千家晓
A山野万里香B 秋高半月明C 笙歌万户春D 一街太平歌
5、下面两副对联。
第一副史关于岳阳楼的对联,第二副是关于诸葛亮的对联,两个空是他读的书和他写的文章。
根据你的积累,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将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
(1)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_____到心头
(2)_____成高士志,_____见老臣心
A 欢喜出师表梁父吟
B 欢喜梁父吟出师表
C 忧乐出师表梁父吟
D 忧乐梁父吟出师表
6、央视猴年春晚开场,主持人给全国人民送上了五副春联,其中一副的上联是“蓝天日丽,九州千里秀”,与之相对应的下联应该是()
A.紫气东来,三秦织彩梦B.碧海春融,两岸一家亲
C.古都西望,一路展宏图D.大地春回,草原锦绣天
7、晚清著名文学家窦垿(xù)为岳阳楼撰写了一副102字的长联,上联是“一楼何奇?,,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下联是“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
潴(zhū,水积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
根据语境,依次填入横线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范希文两字关情②杜少陵五言绝唱
③使我怆然涕下④问谁领会得来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8、节令联是指有特定应时性或纪念性的对联,内容多为咏物、抒情、议论或祝愿。
如:清明节联“睹物思亲常入梦,训言在耳犹记心”,重阳节联“糕含登高意,菊呈晚节情”等。
下列与其它三副所纪念传统节日不同的一副节令联是()A.千古诤臣罹祸B.喜得天开清旷域
尔今屈子开颜宛然人在广寒宫
C.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D.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9、楹联又称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是一种对偶文学,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下面这幅对联为北京孔庙大成殿楹联,是康熙皇帝为曲阜孔庙大成殿所撰,由乾隆皇帝书写。
在横线上依次填写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上联:气备_____与_____鬼神合其德
下联:教垂_____继_____文武作之师
A 四时天地日月万世尧舜禹汤
B 四时尧舜禹汤万世天地日月
C 万世尧舜禹汤四时天地日月D万世天地日月四时尧舜禹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