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粉虱B型及二个非B型种群的SCAR分子标记
- 格式:pdf
- 大小:236.55 KB
- 文档页数:5
SCAR标记在植物检疫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者:马丽娜钱路李健梁小松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7年第10期摘要 SCAR标记技术因其快速、准确、简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病虫害的检测鉴定、农作物抗病育种、品种鉴定、遗传图谱构建等多方面。
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SCAR 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综合论述了SCAR标记技术在由真菌、线虫、害虫引发的植物疫情的检测与应用。
关键词 SCAR标记;特异片段;植物检疫中图分类号:S4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7.29.048DNA分子标记首次提出于一次对腺病毒DNA突变体的热敏实验中。
所谓分子标记,是指根据不同生物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而建立起来的反应个体差异的遗传标记,DNA分子标记不受环境情况等影响,可快速准确地对实验对象做出鉴定、功能分析等。
分子标记包括多种类型,包括以Southern杂交为理论基础的RFLP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以PCR技术为依据的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SRAP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CAR序列特征化扩增区域等[1]。
SCAR标记技术(序列特征扩增区域)是1993年由Paran在其发表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2]。
目前,SCAR标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抗病育种、植物检疫鉴定等多方面。
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SCAR标记的应用将日渐广泛和深入。
1 SCAR标记的原理SCAR标记技术是采用特异位点的PCR标记方法,通过特异的寡核苷酸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扩增,以此来定位目标基因。
该标记方法是在RAPD技术的基础上衍生而得,并且兼具RFLP和RAPD的优点。
通过RAPD技术对实验对象的目标基因组DNA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以此推测出该片段末端的14序列,并根据序列结果设计互补原RAPD片段两端的引物,引物大小一般为24bp,除末端14个碱基,还包括10个原RAPD分析用的碱基序列。
B型烟粉虱与土著ZHJ2型烟粉虱在菜豆上的竞争取
代的开题报告
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一种重要的全球性农业害虫,广泛寄生于许多作物上,其寄生能力十分强,会引起严重的叶片黄化和卷曲等症状,以及病毒传播。
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B)与ZHJ2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ZHJ2)是Bemisia tabaci种群中最常见的两种,二者在行为、物理特性、繁殖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然而,尚不清楚B型和ZHJ2型烟粉虱在同一寄主植物上的竞争和取代关系。
本研究旨在探讨B型烟粉虱与ZHJ2型烟粉虱在菜豆(Phaseolus vulgaris)上的竞争和取代。
通过设定不同的B型和ZHJ2型烟粉虱初始种群密度,确定它们在菜豆上的竞争和取代关系。
同时,通过测量虫口密度、叶片黄化程度和寄主产量等指标,评估二者对菜豆植株影响的差异。
预计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和ZHJ2型烟粉虱会在菜豆上发生竞争,并会导致优势种群的取代。
较高密度的种群可能会导致更明显的竞争和取代效应。
此外,B型和ZHJ2型烟粉虱对菜豆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例如,B型烟粉虱可能会更多地引起叶片黄化和减产。
研究结果将为了解烟粉虱的生态学特性以及预测和控制其种群的动态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本研究还将丰富关于B型和ZHJ2型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的基础知识。
B型烟粉虱在不同温度下的种群生命表陈常理;韦茂兔;李明江;沈福泉;杨重卫【摘要】B型烟粉虱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曲线差异不明显,各温度下卵期、4龄若虫和伪蛹期的死亡率较高,1、2和3龄若虫死亡较少;各温度下B型烟粉虱的内禀增长率(rm)介于0.54~0.95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25 ℃下rm最大,22 ℃下rm最小,讨论了B型烟粉虱的发展趋势和防治对策.【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3页(P1351-1352,1354)【关键词】烟粉虱;一品红;实验种群;生命表【作者】陈常理;韦茂兔;李明江;沈福泉;杨重卫【作者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开发中心,浙江,杭州,31120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开发中心,浙江,杭州,31120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开发中心,浙江,杭州,31120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开发中心,浙江,杭州,311202;杭州市萧山区农业技术学校,浙江,杭州,311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烟粉虱对我国农作物和园林花卉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在浙江温州、台州和杭州等大部分地区已成为蔬菜、苗木和其它经济作物的主要害虫。
我们曾报道温度对烟粉虱存活率和保护酶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烟粉虱在不同温度的种群生命表,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昆虫供试虫源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微所继代饲养种群,2009年3月引进并在人工气候室内(26±1)℃,白天 14 h,晚上 10 h,相对湿度 60% ~70%下饲养,以一品红主流品种中国红千禧为寄主维持种群。
1.2 试验方法1.2.1 试验设置试验在人工气候箱里进行,试验设5个处理温度:22℃,25℃,28℃,31℃和34℃,光照均为白天14 h,晚上黑暗10 h,湿度控制在70%左右。
每个处理设置2个养虫笼,1个作观察试验用,另1个为同步养虫笼备用,每个养虫笼内各放两盆长势基本一致的一品红无虫苗。
中国部分地区烟粉虱对杀虫剂敏感性的监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烟粉虱是影响烟草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害虫之一,对其的杀虫剂防治是常见的控制手段。
然而,由于长期的农药使用和滥用,导致很多地区烟粉虱对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甚至出现了多重抗性现象。
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控制烟粉虱,了解其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情况变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监测中国部分地区烟粉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情况,为烟草害虫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收集烟草田中烟粉虱样本,筛选出对杀虫剂敏感性不同的烟粉虱种群。
(2)通过室内药物处理实验和野外药物试验,检测烟粉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杀虫剂的致死浓度LC50和LC90。
(3)对敏感性不同的烟粉虱种群进行分子检测,确定是否存在抗性相关的基因突变。
2.研究方法(1)收集烟粉虱种群样本选取不同地区的烟草田中,具有不同施药历史和不同烟粉虱防治模式的样本进行采集。
样本采集时,需选取多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在田间至少采集500只活体成虫,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2)室内药物处理实验利用装有杀虫剂的试验样品,将采集的烟粉虱进行药剂喷施,观察烟粉虱的死亡情况并统计数据,以计算LC50和LC90。
(3)野外药物试验在烟草田间选取合适的田块进行药剂喷施,同时设置对照组和处理组。
观察烟粉虱的死亡情况并统计数据,以计算LC50和LC90。
(4)分子检测采用PCR扩增技术,对敏感性不同的烟粉虱进行分子检测,鉴定基因突变与杀虫剂抗性的相关性。
三、研究进度计划时间节点|任务|完成情况-|-|-2021.9-2021.10|文献调研|完成2021.10-2021.11|烟粉虱样本采集|进行中2021.11-2021.12|室内药物处理实验|未开始2022.1-2022.2|野外药物试验|未开始2022.2-2022.3|分子检测|未开始2022.4-2022.5|数据分析及撰写论文|未开始四、预期成果1.烟粉虱对杀虫剂敏感性情况的监测结果;2.多重抗性相关基因的鉴定结果;3.相关杂志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褐飞虱不同致害性种群DNA多态性及TN1种群标记本文从稻褐飞虱不同致害性种群的DNA多态性入手,寻找种群的特异性标记,以特异性标记为基础,对种群进行纯化,并进行了相对纯合种群的生物学比较实验和遗传学实验,对稻褐飞虱致害性转变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结果如下:一、不同致害性种群,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无论雌雄虫,TN1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大于Mudgo与ASD7种群,不同致害性种群群体间的基因多样度大于群体内的基因多样度。
具有多态性的条带聚类分析表明,雌雄虫联合聚类,同一致害性种群的不同个体可以归为一组,雌雄两性试虫分为不同两组,揭示不同致害性种群间存在明显遗传差异,致害性的遗传可能与性染色体连锁。
二、部分具有种群特异性的RAPD片段,回收、克隆、测序,转化为SCAR 标记,只有TN1种群的一个特异片段转化成功,大小约为410bp左右,出现频率为60%左右。
每个种群近100多个个体的验证,只有TN1种群出现此特异标记,Mudgo与ASD7种群没有,这条标记是TN1种群的特有标记。
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与Genbank中的序列没有较高的同源性。
三、以TN1种群的特异片段为标记,筛选获得了两个群体,即具有特异标记的群体(“+/+”)与不具有特异标记的群体(“-/-”)。
若虫在感虫品种TN1上饲养,成虫在感虫品种TN1上测定,两种群的平均体重增量、平均蜜露分泌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成虫在抗虫品种Mudgo上测定,“+/+”种群的平均体重增量、平均蜜露分泌量、平均寿命都显著高于“-/-”种群。
若虫在抗虫品种Mudgo上饲养,成虫在抗虫品种Mudgo上测定,F1代两种群的平均体重增量、平均蜜露分泌量不存在显著差异,“-/-”组合数值略大于“+/+”组合数值:F2代“-/-”组合在Mudgo上的平均体重增量、平均蜜露分泌量显著大于“+/+”组合,具有“-”标记较多个体组成的群体可能有较强的致害能力。
TN1种群的特异片段,可能与弱致害连锁,经遗传学实验卡方验证,为质量性状基因,遵循3:1的分离比例。
B型烟粉虱与温室粉虱解毒酶系在寄主转换中的动态变化的开题报告【摘要】烟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常常在盆栽或温室植物上出现,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重大影响。
其中,B型烟粉虱和温室粉虱是两种常见的烟粉虱,它们在寄主植物转换过程中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有很大不同。
本文旨在探究B型烟粉虱和温室粉虱在寄主转换时解毒酶系的动态变化,以期为烟粉虱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烟粉虱;B型烟粉虱;温室粉虱;解毒酶系;寄主转换【引言】烟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常常寄生在花卉、蔬菜、果树等植物上,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重大影响。
其中,B型烟粉虱和温室粉虱是两种常见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转换过程中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有很大不同。
研究发现,它们的解毒酶系与寄主转换密切相关,对于探究它们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B型烟粉虱和温室粉虱在寄主转换时解毒酶系的动态变化,以期为烟粉虱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首先,采集不同转化状态的B型烟粉虱和温室粉虱样本,利用qPCR技术检测其解毒酶系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其次,对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绘制相关图表,比较不同状态下基因表达差异。
最后,结合文献资料,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预期结果】预计通过本研究可以探究B型烟粉虱和温室粉虫在寄主转换过程中解毒酶系的变化规律,进一步了解其适应性和生存能力的差异。
研究结果可以为烟粉虱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探究烟粉虱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结论】本文将通过采用qPCR技术检测B型烟粉虱和温室粉虱解毒酶系相关基因的表达,探究其在寄主转换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期为烟粉虱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为进一步探究烟粉虱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SCAR分子标记在甘蓝型油菜S单倍型分类中的应用摘要根据克隆到的ISLGa片段与ISLGb片段核苷酸序列之间的差异,发展了1个SCAR分子标记ISLGb(ISLGb-L+PS15),其引物只在具有ISLGb基因型的3个材料中扩增,并且均得到了大小为1 265bp的单一亮带。
通过与已有的相关分子标记整合得到了1套SCAR分子标记体系。
包括2个多重PCR分子标记:①ISLG(PS5+PS15)和SP110(SP11-L+SP11-R’)用于鉴别ISLG和IISP11b;②ISLGb(ISLGb-L+PS15)与SP11a(SP11-L+SP11-R)用于鉴别ISLGb和IISP11。
还包括1个单PCR分子标记:SRKa(S40-5+S60-2)用于鉴别IISRKa。
关键词SCAR分子标记;甘蓝型油菜;S单倍型;分类自交不亲和(Self-incompatibility)是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相比,自交不亲和系杂种具有不受特定胞质的限制、无潜在的不良胞质效应,恢复系广泛、制种产量高等优点。
在芸薹属的6个种中,3个基本种,白菜(AA,2n=20)、甘蓝(CC,2n=18)和黑芥(BB,2n=16)表现自交不亲和,而3个复合种包括甘蓝型油菜(AACC,2n=38)、芥菜型油菜(AABB,2n=36)和埃塞俄比亚芥(BBCC,2n=34)表现为自交亲和。
虽然对白菜和甘蓝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找到了与自交不亲和性紧密连锁的3个基因,但对甘蓝型油菜的研究很少,对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机理尚不了解。
而对甘蓝型油菜的S单倍型进行分类,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阐述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机理。
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研究所用材料为来自国内外的125份普通甘蓝型油菜材料[1],用于建立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分子标记体系鉴别自交不亲和S单倍型。
B型烟粉虱不同寄主种群伪蛹形态的可塑性比较Comparison of morphological plasticity of ??Bemisia tabaci?? biotype B pseudopup ae on different hosts. FANG Hua??1, CHU Dong??2, CONG Bin????1**,WANG Bin??2, ZHANG YouJun ??3(1. ??Department of Plant Protection,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 enyang 110161, China;2. ??Hightech Research Center,Shandong Academy of Agri cultural Sciences,??Jinan 250100, China;3. ??Institute of Vegetables and Flo wer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Abstract??Bemisia tabaci(Gennadius)is a complex species with several biotypes,in which biotype B is strongly invasive one. The systematic morphological quant ification of the pseudopupa of ??B. tabaci?? biotype B on different host plantsreve aled that many characteristics which included the ratio of regularity, the numbe r of dorsal setae, body length and body width, the width of anterior wax marginand posterior wax margin, the length and width of operculum, and the length of l ingual of pseudopupa had morphological plasticity on different hosts, and the pl asticity wa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characteristics of leaf back of host. Final ly, the role and the research importance of the morphological plasticity of thepsuedopupa of ??B. tabaci?? biotype B during the invasion were discussed.Key words ??Bemisia tabaci?? biotype B,psuedopupa,morpholog ical plasticity,invasive mechanism??摘要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一种包含多个生物型的复合种,其中B型烟粉虱是一个入侵能力较强的生物型。
SCAR 分子标记在植物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毕波,王瑜,袁庆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摘要 测序扩增区段(SC AR )标记是基于PCR 技术的单基因位点多态性标记,具有开发成本低,稳定性高,单位点多态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病基因连锁定位、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种质纯度及品种鉴别等方面。
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SC AR 标记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S CAR 标记在植物抗病性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测序扩增区段标记;抗病基因;应用中图分类号 S3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30-16778-03Research Develop ment of SC AR M ol ecu l arM arkers i n Pl an t Resistance Breedi ng B I Bo et al (Institute ofA nm i a l Sci ences ,CAAS ,Be iji ng 100193)Abstract Sequence characteri zed a mp lified region(SC AR )i s a ne w m olecul ar si ng le site markers based on PCR.It has s uch m erit as lo w pr i ce ,h i gh stab ility ,sit e specific and s o on .It has been appli ed i n mo l ecular assisted selecti on ,li nkage analysis ,prec i se l y locati on of t arget gene ,d i scrm i i nate i n culti vars and so on i n recent years .A fter br i ef revie w on recent devel op ment of SC AR on plan,t it is h i ghly suggested t ha t research st ud i ed on application o f SC AR i n p l ant resistance .K ey words Sequence characteriz ed a mp lified region ;Resi stance gene ;Appli cati on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0972140);国家 十一五 科技支撑项目(2008BADB3B 01)资助。
烟草品种的SCAR标记鉴别马林;罗昭标;罗华元;王绍坤;常寿荣;饶智;董石飞【期刊名称】《中国烟草学报》【年(卷),期】2012(018)005【摘要】利用6对SCAR引物对12个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品种复烤叶片的基因组DNA进行SCAR-PCR扩增分析.根据6个SCAR标记在不同烟草品种中的扩增差异,建立了12个烟草品种的分子ID和鉴别路线,分析了 SCAR标记鉴别遗传差异较小烟草品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组合标记策略,6个SCAR标记可准确地区分12个烟草品种中具有相同抗感性,亲缘关系较近的烟草品种,并可用于复烤叶片的品种鉴定.【总页数】6页(P79-84)【作者】马林;罗昭标;罗华元;王绍坤;常寿荣;饶智;董石飞【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烟草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郑州市东风路5号,450002;郑州轻工业学院,烟草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郑州市东风路5号,450002;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昆明市红锦路181号,650202;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昆明市红锦路181号,650202;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昆明市红锦路181号,650202;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昆明市红锦路181号,650202;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昆明市红锦路181号,6502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2.02【相关文献】1.美洲黑杨新无性系的ISSR鉴别及SCAR标记转化 [J], 李薇;王永进;樊军锋2.遗传改良"新吉富" (NEW GIFT)尼罗罗非鱼RAPD-SCAR标记开发及其在品系鉴别中的应用 [J], 李思发;唐首杰;蔡完其3.12个油茶良种的SCAR分子标记鉴别 [J], 李海波;刘勇;赵佳;王燕飞;徐梁;杨明4.一个鉴别低温刺激型秀珍菇的ISSR-SCAR标记建立与应用 [J], 陈雪凤;吴圣进;王灿琴;韦仕岩;王晓国;郞宁;张雯龙5.异精雌核发育草鱼F_1与普通草鱼的SCAR标记鉴别初报 [J], 刘敏;肖调义;孙念;刘巧林;苏建明;许宝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型烟粉虱诱导的烟草防御对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种间竞争及解毒代谢的影响的开题报告【摘要】烟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作物之一,但它经常受到害虫的侵害,其中包括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
烟草通过激活防御机制来抵御害虫的攻击,而这些防御机制通常是由害虫感应的。
本研究旨在研究B型烟粉虱感应的烟草防御机制,以及该机制对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虫之间竞争的影响。
此外,还将研究烟草中解毒代谢途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害虫的影响。
【研究背景】烟草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经常受到害虫的侵害。
其中,烟草亚科中的烟粉虱是烟草生产中最重要的害虫之一。
另一个重要的害虫是白粉虱,它也是在全球范围内威胁烟草生产的昆虫之一。
烟草通过各种方式对害虫的侵害做出反应。
最常见的反应是激活植物防御机制。
这些机制可以包括诱导生物合成物质,如杀虫素和抗氧化剂,以及改变细胞壁结构以抵御害虫的攻击。
防御机制是由害虫的感应激活的,这种感应可以是直接通过害虫的口器或间接通过害虫释放的挥发性化学物质进行的。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B型烟粉虱对烟草防御机制的感应作用,以及该机制对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虫之间竞争的影响。
此外,还将研究在烟草中解毒代谢途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害虫的影响。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1.处理烟草植株:通过喷洒水溶液处理烟草植株,以模拟B型烟粉虱的攻击。
2.分析植物化学物质: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含量,以确定植物的防御反应以及解毒代谢途径的变化。
3.竞争试验:在烟草植株上放置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观察它们之间的竞争以及烟草防御机制的激活程度。
【研究意义】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B型烟粉虱对烟草防御机制的感应作用,以及这种感应作用对害虫竞争的影响。
此外,还将有助于了解烟草中解毒代谢途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害虫竞争的影响。
这些结果将为烟草生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增强烟草生产的抗虫能力。
B型烟粉虱竞争取代土著烟粉虱的行为机制的开题报告
题目:B型烟粉虱竞争取代土著烟粉虱的行为机制
研究背景和意义:烟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会对烟草、蔬菜等经济作物造成损害。
在烟草生产中,常见的两种烟粉虱是土著烟粉虱和B型烟粉虱。
近年来,B型烟粉虱的种群数量逐渐增多,取代了土著烟粉虱成为优势种,但其行为机制仍未深入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B型烟粉虱竞争取代土著烟粉虱的行为机制,为烟草生产的烟粉虱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内容:采用实验方法,探讨B型烟粉虱和土著烟粉虱的竞争关系及取代过程中的行为机制。
具体内容包括:
1. 采集野生B型烟粉虱和土著烟粉虱;
2. 将两种烟粉虱分别放置在一定密度下的烟叶上,观察其之间的竞争关系;
3. 观察B型烟粉虱在取代土著烟粉虱过程中的行为变化,比较其产卵、食物摄入等行为指标与土著烟粉虱的差异;
4. 通过行为实验,研究B型烟粉虱和土著烟粉虱的感知能力和响应模式。
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能够发现B型烟粉虱和土著烟粉虱之间的竞争关系及取代过程中的具体行为机制。
同时,还能探究烟粉虫感知机制、行为响应模式等方面的新知识,为烟草生产中的烟粉虱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烟草生产的烟粉虫防治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了解B 型烟粉虫竞争土著烟粉虫的行为机制,可以为烟农提供科学的防治方法,避免烟粉虫的损害。
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所探究的烟粉虫感知机制、行为响应模式等方面,也可以为生物学、昆虫学等研究领域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JournalofAgriculturalBiotechnology2006,14(2):208 ̄212*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No.2002CB111403)资助。
作者简介:臧连生,男,1975年出生,博士,E-mail:<lsz0415@163.com>.**通讯作者。
Authorforcorrespondence,E-mail:<shshliu@zju.edu.cn>.收稿日期:2005-04-11接受日期:2005-07-10・研究论文・烟粉虱B型及二个非B型种群的SCAR分子标记*臧连生1,2,江彤3,徐婧1,刘树生1**,张友军4(1.浙江大学应用昆虫学研究所,杭州310029;2.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吉林130118;3.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杭州310029;4.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用随机引物H16对浙江采集的烟粉虱(Bemisiatabaci)B型和2个非B型种群进行RAPD分子标记,结果表明:B型、非B型ZHJ-1和非B型ZHJ-23个种群分别能稳定地扩增出446、390和1317bp的特异性片段。
将3个种群的特异性片段分别克隆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3对SCAR引物。
通过PCR反应条件的优化,B型、非B型ZHJ-1和非B型ZHJ-23个种群各自的SCAR引物分别能扩增出本种群的特异性条带,其大小依次为439、366和1238bp,而其它种群与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则无扩增。
关键词:烟粉虱;生物型;种群;RAPD;SCAR;分子标记中图分类号:S188,S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304(2006)02-0208-06SCARMolecularMarkersoftheBBiotypeandTwoNon-BPopulationsoftheWhitefly,Bemisiatabaci(Hemiptera:Aleyrodidae)ZANGLian-sheng1,2,JIANGTong3,XUJing1,LIUShu-sheng1**,ZHANGYou-jun4(1.InstituteofAppliedEntomology,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9,China;2.CollegeofAgriculture,JilinAgriculturalUniversity,Jilin130118,China;3.InstituteofBiotechnology,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9,China;4.InstituteofVegetablesandFlowers,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Beijing100081,China)Abstract:RAPDwasperformedwithrandomprimerH16forBbiotypeandtwonon-BpopulationsofBemisiatabacicollectedfromZhejiang,China.Theresultsrevealedthatthespecificsequencefragmentscontaining446,390and1317ntwereamplifiedfortheBbiotype,non-BZHJ-1andZHJ-2populations,respectively.Thethreespecificfragmentswereclonedandsequenced,andthreepairsofSCARprimersweredesignedaccordingtothesequences.WithimprovementoftheconditionsofPCR,thespecificfragmentofBbiotype,non-BZHJ-1andnon-BZHJ-2populations,namely,439,366and1238nt,respectively,couldbeamplifiedwiththeSCARprimerofthecorrespondingpopulation,whilethespecificfragmentsoftheotherpopulationsofB.tabaciorTrialeurodesvapo-rariorumcouldnotbeamplified.Keywords:Bemisiatabaci;biotype;population;RAPD;SCAR;molecularmarkers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又名棉粉虱、甘薯粉虱,在各大洲都广泛分布,是热带、亚热带部分地区的一种主要害虫。
近年来,烟粉虱大发生的地域扩大,频率增加,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灾害性害虫。
烟粉虱寄主范围广,在行为、危害习性和传毒能力等方面又分化为多个生物型(Brownetal.,1995;Perring,2001),其中包括近年来入侵我国并暴发成灾的B型烟粉虱(罗晨等,2002)。
无论是对于烟粉虱的基础研究,还是预测预报和防治,都要求快速、准确地鉴定其生物型或遗传型。
烟粉虱的生物型在外部形态上难以区分(Roselletal.,2003),DNA分子标记已证明是快速、准确的鉴定方法(Viscarretetal.,2003)。
RAPD-PCR技术成本低,对样品要求宽松,加之与酶谱分析相比较容易操作,曾在鉴别B型、非B型烟粉虱及温室白粉虱等形态相似的昆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DeBarroandDriver,1997;Wuetal.,2002;邱宝利等,2003)。
但RAPD分子标记对反应第2期臧连生等:烟粉虱B型及二个非B型种群的SCAR分子标记条件的变化敏感,重复性较差(陈永久和张亚平,1997)。
本研究拟通过随机引物对浙江采集的3个烟粉虱种群进行PCR扩增,并将相关的RAPD特异标记转化为SCAR(sequencecharacterizedamplifiedregions)标记,旨在探索烟粉虱生物型及种群的准确、快速的分子鉴定方法。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三个烟粉虱种群来源的相关信息见表1。
本研究同时以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作为参照材料。
1.2总DNA提取不同烟粉虱种群与温室白粉虱总DNA的提取方法参照罗晨等(2002)。
1.3随机引物的PCR扩增以H16(5'-TCTCAGCTGG-3')、H9(5'-TG-TAGCTGGG-3')和F2(5'-GAGGATCCCT-3')作为随机引物,PCR反应体系参考DeBarroetal.(1997)和Wuetal.(2002)。
PCR产物以1.5%琼脂糖凝胶(含EB)电泳分离,在Gel-DOC2000凝胶成像系统上观察结果。
种群PopulationsBbiotypenon-BZHJ-1non-BZHJ-2采集时间Collectiondate2003-052003-072004-09采集地点Collectionsite浙江杭州Hangzhou,Zhejiang浙江萧山Xiaoshan,Zhejiang浙江建德Jiande,Zhejiang寄主Sourceplants甘蓝Cabbage棉花Cotton甘薯SweetpotatoGenBank登录号GenBankaccessionNo.AJ867555AJ867556AJ867557表13个烟粉虱种群的相关信息Table1InformationonthethreepopulationsofBemisiatabaci1.4SCAR转化选择能区分B型、非B型ZHJ-1和非B型ZHJ-23个烟粉虱种群的特异性扩增片段,分别用PCR纯化试剂盒(德国QIAGEN公司)回收。
pBS-T试剂盒(大连TaKaRa公司)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DH5α。
筛选阳性克隆测序(上海博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测序),再根据测序结果分别设计1对SCAR引物。
1.5特异引物的PCR扩增分别以B型、非B型ZHJ-1和非B型ZHJ-2烟粉虱种群及温室白粉虱成虫的DNA作为模板,利用梯度PCR方法对各SCAR引物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对各SCAR引物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2结果2.1随机引物对烟粉虱不同种群个体的RAPD扩增以H16、H9和F2作为随机引物对烟粉虱3个种群和温室白粉虱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应用随机引物H16,B型、非B型ZHJ-1和非B型ZHJ-2分别在400 ̄500、300 ̄400和1200 ̄1500bp处扩增出特异性片段,在接近1000bp处,3个烟粉虱种群均扩增出共同条带,温室白粉虱则无扩增(图1)。
从图2可见,应用引物H16,饲养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B型、非B型ZHJ-1和非B型ZHJ-2种群均能稳定地扩增出各自特异性条带。
图1.随机引物H16对B型、非B型ZHJ-1和非B型ZHJ-2烟粉虱种群和温室白粉虱的扩增结果Fig.1.RAPD-PCRamplificationwithrandomprimerH16tothreepopulationsofBemisiatabaciandTrialeurodesvaporariorum.M,marker;1,B型;2,ZHJ-1;3,ZHJ-2;4,温室白粉虱。
箭头所示为烟粉虱的特异带。
M,marker;1,Bbiotype;2,non-BZHJ-1;3,non-BZHJ-2;4,T.vaporariorum.ArrowsindicatespecificbandsofBesmisiatabaci.2.2回收特异片段的测序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应用随机引物H16,B型、非B型ZHJ-1和非B型ZHJ-2烟粉虱种群分别能稳定扩增出446、390和1317bp的特异性片段,各自特异标记的碱基序列如图3。
2.3SCAR引物的设计和PCR反应条件的优化根据B型及2个非B型ZHJ-1和ZHJ-2种群特异产物的碱基序列(图3),分别设计了1对SCAR209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6年ⅠTCTCAGCTGGGAAGAAACGTATTAATTTTTGGTCTCATGTTGTTACAACATTGTCACATTTCAATTTGCCTCGTCAAAAATTAATTTCATTATTAATAGATGCTCACTGAAAAACATGCAGGTCCAACATTTGTTGCTACGGATGAGGGAAACGCAGAAAAACCTCATCAGACCGAAAACATTGCAAACAAATTTAGAAATTTGACTTGAATTCTTTGACAATTTTTAGAATTTTGAATCTGAGTCCACTTGAATTTTTGATGAGTCCACTTGAATTTTTCACAGATTTGGAATTTTTAATTTTTGACGAATTCACTTGAATTTGGACGAGTCCACTTGAATTTTGACTTGCTCTAATTTTGCTAATTTTGAAGACCCAGCCCCGGTCTTTATTTCTTGAATTTTGTAGTGAATAACGGTTTAGTCAACAAATCGGCCAGCTGAGAⅡTCTCAGCTGGGTTAGGGTAAAAACAACTTCCCTCGGTCGACCATTTAGATAACTGGCATGTTCATGCCAGCTTAGGTCACTGACAAGAATGACACCCAAGTATGTAGTGTAATTTACTATTTTCAGATTAGGACAATCACATCCCTTAATACCCACACATCACATCCCATATTTTTCTTGAGGAGAATGGTTGATCGGACCTAAATAAACATCCCTTATATTATTATATTATTTATTAGGTGACAGCAACCTCCATATATTATTTAACAGCTACCTATCATTTATAAGCCTGCATGCATATCTTTTCTTGTATAAAGCGTTCAATCCCATTTTTTTGCCGAATAATTACAGCGTGCCACTTGTTACTGGGCAACTTGGAGCCAGCTGAGAⅢTCTCAGCTGGTGGAGTGTGAAGAACTGGCAATGTCGCTGCAAGAGGTAGCATCCAGAGGAGTGGCAGGTGGGCACTGATACGTGTTGAAAATGCGTTGACAGGGTGACGTGGCAGCAAGGTAGCTAGCAGTGTTGATTTCCTTGAGGACAAATCTGTAGTCTGGAATGACTGATAAATACTCTGACCGTCCAAGAGAGGGGATTGAAATTAAATGAAACAATGAAAATTTTGAATTGAAATTTACCGGAATGGAGATATAATACGTAATCCTATCAGGAGAAAGGGAACAGGAGACTTTTAACAAATTTTCCAATTCATTTAAGGGGAGGTTTGTTGTATTTTTGGGTAGAGTTTCCTGGTAAAATTTCCTAACGGTTTTAATTTCGGAATACAATTCGGAGGGGGTAATAATCGAAGGATGAACTTGATTATTATTACAGAATAAGAGAGAAGTCTCGATTTCATTCATAAATGATAAAAAGGTGAGACTCTAGGACAAAAGATAATTAATCGTCTCAAGAATGTGAATATGATTTTCGGCTGAAGCAATGTTACTTTGAACAGCAGTGATCGCATTTAGTTTCCGAGACAAAATGCGCTCATTGTTGTCAATTCTGACTAAAGCTTCCTTATTTTTATTGATAATTGCTGAACTAAGACTATAACCTTGCTGAAATTGGTTCTCAAGAGAAATTTCGGATTCCCCCAAATTTTAACAAAAAACGAGTTGATAGCGTTTCAAATTTATAGCTTTATCAACTATTGGAATGCTAATGGTCGGTTCATTGACGGCACTGTGAACCGTAGACGAGGCGGCGCCTGCGTCACGCGGCGGCGGGTCGCGGATCGTCTCGGACTCGTCTGCTGATTCAGGTTCAGTGTCAGACGTGTTTCCGATTATGGAAAGATTACGTGTGGCTGGAATCATGTTCAGCTCAACTCGTGACAGTGCGTCGGCGTTAATGTTCAACCTACCTGGCTTATAGCGGATCTCGAAGTCATATTCTTCCAATTGCAAACGCCATCGGATTATCTTCGAATTTGGTTCTTTCATTGAAAATAACCAAACTATTGGTCGATGATCCGTGTAGAGAATGAACCTTCTTCCATAAAGATAAGCTCTAAAAGATTTTACTGCGAAGAGAATACCCAAAGTTTCTAATTCTAAGGCTGAATAATTGGCTTCTGTAGCATTTAAAGTTCTACTACAATAAGCTATAGGCCTTTCAGAACCGTCAGGACCTTGGAAAAGTACACCTCCTAACCCAATTTTCGATGCGTCAGAAGAGATTTTCATAATGAGGTCCCAGCTGAGA图3.B型烟粉虱(Ⅰ)、非B型ZHJ-1(Ⅱ)和非B型ZHJ-2(Ⅲ)种群的特异标记的核苷酸序列Fig.3.ThewholenucleotidesequencesofspecificDNAfragmentsofBemisiatabaciBbiotype(Ⅰ),non-BZHJ-1(Ⅱ)andnon-BZHJ-2(Ⅲ)populations.下画线部分为SCAR引物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