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第一单元 从朕即皇帝到主权在民为君权辩护参考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73 KB
- 文档页数:7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第一单元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第2课为君权辩护复习特训八十七第1题【单选题】《神学政治论》是荷兰近代民主思想家斯宾诺莎的代表作,书中提出的“天赋人权”理论经后人加工,成为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重要基础,影响极大。
可是这本书当时是匿名发表的,斯宾诺莎这么做是因为当时( )A、荷兰还没有独立,西班牙人占统治地位B、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封建教会势力很大C、荷兰的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存在软弱性D、天赋人权理论很难被人们接受【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某历史展览馆中的一幅名人画像(如右图),下面有段人物简介,其中词语有:“日内瓦、先驱、学徒、主权在民”等,这位名人应该是( )A、孟德斯鸠B、斯宾诺莎C、洛克D、卢梭【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卢梭“主权在民”理论的核心思想是( )A、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B、当人民权利被剥夺时,人民就有理由推翻当权者C、国家建立之前的自然状态下,人们过着平等的生活D、契约是为了维护人类的自由,人们建立了国家与法【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理想社会是“既没有乞丐,也没有富豪”“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购买另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公民穷得不得不出卖自身”。
这表明他( )A、主张废除私有制B、反对过分的贫富悬殊C、推崇自由和平等D、渴望社会经济的繁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B、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C、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D、启蒙思想的影响【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会是整个西欧世界的精神和政治主宰,基督教成为人们长期的普遍信仰。
如果你想全面了解当时基督教的发展状况,你最应该参考的文献是( )A、《反异教大全》B、《论君主政治》C、《神学大全》D、《神学政治论》【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在中世纪的欧洲,只有一种思想存在,这就是基督教神学家阿奎那的思想,他的思想在他的《神学大全》一书中进行了详实的阐述,他写这部书的根本目的是( )A、创建神学思想体系B、创立“宇宙秩序论”C、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D、保证社会和谐统一【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詹姆士一世即位时宣称: “既然对上帝能做什么事提出质疑是无神论和亵渎的行为,那么臣民对国王所做的事提出质疑也是胆大妄为和对上帝的大不敬。
第3课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课标要求:知道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树立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斯宾诺莎、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的政治思想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站在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了解不同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发展历程。
导入:“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的理论学说曾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但它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终于变得不合时宜。
随着历史的发展,它日益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桎梏,时代呼唤“主权在民”。
[知能点拨]1、学法指导:通过学习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理解其意义和影响。
斯宾诺莎开启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先河;洛克提出的自由、法治与分权的政治原则,对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革命以及西方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德斯鸠对分权思想做了系统的论述;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2、对近代民主思想家的观点要从其特点去把握:斯宾诺莎是“民主政体最优论”,洛克是“天赋人权论”,孟德斯鸠是“三权分立学说”,卢梭是“人民主权论”。
一、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原因1、古希腊、罗马时期民主思想、民主制度的发展为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出的政治要求;3、封建专制阻碍经济的发展和人权的实现;4、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成了思想解放。
二、民主政体最优论:斯宾诺莎提出了民主政体最优论,开启近代民主思想先河1、提出的背景17世纪荷兰是欧洲最自由的地方。
问题:17世纪的荷兰为什么是欧洲最自由的地方?如何评价荷兰的自由民主?荷兰是欧洲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
最早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取得民族独立,建立了共和国。
在荷兰实行宗教宽容,新教徒、天主教徒和犹太教徒可以和平共处。
但荷兰的自由仅是富人特权阶级的自由,而不是普通人的自由。
因为全国的权力和财富集中掌握在少数议会代表手中,普通人并不能自由发表意见。
第2课为君权辩护从“君权神圣”到“君权神授”再到“君权至上”,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西方国家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政治学说,从它们的演变历程可以窥视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经济、政治所发生的巨变。
这些学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一、“君权神授”1.阿奎那的“君权神圣”说。
(1)基本特点: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
(2)主要内容:国家由一个君主来治理,才是最好的政体,也才最符合上帝的本意。
2.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说。
(1)主要目的:试图从神学中找到君主专制的依据,推行极端专制的君主统治。
(2)基本内容。
①国王是上帝的代理人,是尘世间的最高权威;除上帝之外,国王无须对任何人负责。
②人民必须对国王绝对服从。
③把国王称作神,与上帝相提并论。
(3)结果:詹姆士一世将专制主义理论付诸实践,导致王权与议会之间的尖锐冲突。
温馨提示:阿奎那承认君权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以教权高于君权为前提;詹姆士一世承认上帝的存在,但主张君权高于教权。
二、“君权至上”1.基本特点:从世俗权力的角度出发,为新君主国进行论证,反对教皇及民众对王权的约束。
2.主要代表。
(1)马基雅弗利。
①代表作:《君主论》。
②思想主张。
A.最早提出“新君主国”的概念。
B.否定中世纪以来盛行的“君权神授”理论。
C.君主为了维护手中的权力可以放弃传统“美德”而不择手段。
D.斥责罗马教廷是造成意大利四分五裂的罪魁祸首。
(2)霍布斯。
①代表作:《利维坦》。
②思想主张。
A.反对“君权神授”,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理性。
B.国家是人造的,国家的宗旨是维护稳定和保障生命安全。
温馨提示:“君权神授”是从神学的角度为君主的权威辩护,“君权至上”是从近代科学及世俗的角度来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
三、对“为君权辩护”思想的评价1.进步性:都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
这符合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潮流,也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
2.局限性:这些学说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终于变得不合时宜。
第2课 为君主辩护【概念辨析】“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两种学说的异同【合作与探究】1、在中世纪后期和近代前期,随着欧洲君主专制的形成和发展,出现了为君权辩护的思想,主要有哪两种思想?代表人物是谁?2、阿奎那提出了什么学说?有何特点?他是怎样论证其观点的?3、詹姆斯一世提出了什么学说和主张?有何特点?他是怎样论证其观点的?其思想付诸实践,造成了什么后果?4、“君权至上”论思想提出的背景是什么?近代一些思想家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证的?与“君权神授”思想论证的角度有何不同?5、马基雅弗利给后人留下的惊世骇俗之作是什么?他是怎样从世俗角度为新君主国进行论证的?6、霍布斯的代表作是什么?他是怎样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的?其论证有何特点?7、“为君权辩护”的思想有哪些进步性?又存在哪些局限性?【课堂练习】1、中世纪最有名的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是A.亚里士多德 B.托马斯·阿奎那 C.爱克哈特 D.奥古斯丁2、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特点是A.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授”说B.明确提出“君权神授”说C.“君权至上”D.“朕即国家”3、把国王称作神,与上帝相提并论的封建帝王是A.法国路易十四 B.俄国彼得一世C.英国詹姆士一世 D.法国拿破仑一世4、英国詹姆士一世推行极端专制的君主统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用事实论证了“君权神授”说的正确性B.更明确提出了“君权神授”说C.进一步扩大了英国议会的权力D.导致王权与议会之间的尖锐冲突5、最早提出“新君主国”概念的思想家是A.马基雅弗利 B.托马斯·阿奎那 C.斯宾诺莎 D.路易十四6、马基雅弗利的现实目标是A.把落后的意大利推入近代化 B.使意大利步入欧洲强国行列C.用资本主义的某些方式来巩固统治 D.实现意大利的统一7、马基雅弗利的思想主张不包括...A.君主的权力靠自己获得B.把理性引进神学C.新君主兼有狮子的凶猛和狐狸的狡猾D.罗马教廷是造成意大利分裂的罪魁祸首8、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思想家是A.马基雅弗利 B.托马斯·阿奎那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9、霍布斯的思想主张不包括...A.国家是神造的而非人造的B.国家的宗旨是维护稳定和保障生命安全C.其理论是针对英国革命时期的混乱状况提出的D.用《圣经》中的“利维坦”来比喻集权的国家10、欧洲“为君主辩护”思想的主要局限性是A.阻碍了欧洲近代早期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潮流B.不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C.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D.一直是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世纪经院主义的集大成者是神学者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 A.D.1225-1274)。
第2课为君权辩护【课标要求】了解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等君主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西欧从中世纪到近代前期著名政治思想家和政治思想学说的演变发展历程。
理解教材中涉及的为君主权力辩护的两种理论,从而更深一层地认识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
★过程与方法为君主权力辩护的理论不符合近代以来民主政治的发展潮流,甚至有其反动性的一面,但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也有其进步作用。
通过分析这一理论,培养先生初步历史地、辨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主要叙述了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西方国家几位著名的政治思想家的学说或政治实践,从政治思想学说的演变历程可以窥视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经济、政治所发生的巨变。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托马斯·阿奎那和詹姆斯一世为君权辩护的学说。
教学难点:理解为君权辩护理论的进步性和反动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欧洲中世纪的漫长历史中,封建制度笼罩着西欧大地,基督教神学在意识形态中占据支配地位,教权制约着王权。
到了近代,“新君主”以其强有力的手段,结束了封建的混乱局面。
随着欧洲君主专制的形成和发展,鼓吹“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的政治学说兴起。
(二)讲授新课一、“君权神授”说:从神学角度为君主权威辩护1、产生历史条件(1)在中世纪的欧洲,占支配地位的是基督教意识形态,从神学的角度肯定君主专制的合法性,为现存的政治秩序辩护。
(2)随着欧洲君主专制的形成并日益强化,王权受到各方面的冲击,一些思想家和君主必然为君权辩护。
2、代表人物及主张: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托马斯•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建立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神学体系,这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他本人被基督教会奉为圣人,有“神学界之王”之称。
第1课欧洲的君主专制(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卡诺莎事件107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坚持自己拥有本国境内的“神职授任权”,与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发生争执,结果被开除教籍。
1077年1月,亨利四世只得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在寒冷的雪地里赤足披毡,整整站了三天,受尽精神的侮辱,才最终得到格列高利七世的宽恕。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卡诺莎事件”。
想一想:“卡诺莎事件”说明教皇拥有怎样的地位?它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新课。
●教法案例1.关于“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一目,建议教师首先补充介绍“中世纪”这一概念,然后分别引入相关史料,引领学生分析归纳天主教会的势力、特点和国王的地位及权力,最后得出: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这一结论。
2.关于“新君主国”一目,在教学中建议教师首先应以“新君主国”这一概念为抓手,紧扣这一概念的三个要素,即出现时间、特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非常生疏的名词,认识近代早期西方君主权力上升、民族国家形成这一历史潮流。
3.关于“朕即国家”一目,建议教师从政治、思想、军事、经济四个方面总结路易十四的集权措施,然后联系必修(Ⅰ)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的相关内容来分析路易十四的专制措施对法国历史的影响,最后感知民主战胜专制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4.关于“沙皇专制”一目,建议教师以农奴制的发展顺序为线,归纳伊凡四世和彼得一世的专制措施,同时认识到彼得一世改革开始了俄国的近代化历程,在俄罗斯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1.形成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阶段。
2.特征(1)土地所有权和政治权力都是分散的。
(2)天主教会的势力遍及欧洲各地。
3.表现(1)教会制约王权:教会不仅拥有精神权力,而且拥有世俗权力,国王的权力受到教皇的制约。
(2)贵族限制王权:国王不能在贵族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
1.兴起从15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一批集权国家,被称为“新君主国”。
2017年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2第一单元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3学案第3课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基础夯实1.下列著作属于右图人物的是()斯宾诺莎A.《神学政治论》B.《政府论》C.《忏悔录》D.《社会契约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观察图片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要注意图片下的注释文字“斯宾诺莎”,A项是其著作。
而B项是洛克的著作,C、D 两项是卢梭的著作。
答案:A2.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处在政府之下的人们的自由,应有长期有效的规则作为生活的准绳,这种规则为社会一切成员所共同遵守,并为社会所建立的立法机关所制定。
”由此可见,洛克()A.反对政治自由B.主张法律至上C.主张废除君主D.崇尚军事独裁解析:洛克所说的“长期有效的规则”就是国家的法律,他认为只有大家都遵守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才能保证人们的自由。
答案:B3.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
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A.洛克B.孟德斯鸠C.伏尔泰D.卢梭解析:亚里士多德主张将国家权力分为“议事”“行政”“审判”三个部分,孟德斯鸠明确提出立法、司法、行政的三权分立学说,是对亚里士多德的西方早期分权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答案:B4.“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一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
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
”以上材料表明卢梭()A.捍卫人民主权B.主张开明君主制C.主张三权分立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解析:本题考查卢梭的思想主张。
从“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等信息,可以看出A项正确。
答案:A5.《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评价启蒙运动的话:“‘砸烂可耻的东西’‘自由放任’和‘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文中的“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主要是指()A.推翻了封建统治秩序B.破坏了传统的议会制度C.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D.否定了封建专制和教会权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第一单元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一、君主专制思想同近代民主思想的本质差异二、西方民主思想家理论主张的共同点西方民主思想家的思想都是从承认人的自然权利出发,用社会契约来保障人的自然权利,这就是他们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天赋人权()斯宾诺莎政治学说的基础是人性论。
()洛克认为人们生来就有生命、自由、财产等自然权利。
()卢梭则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这是自然赋予每一个人的权利。
.社会契约()斯宾诺莎认为,为追求生活的安全,人们通过契约建立国家。
()洛克则认为在议会集体意志约束下的君主政体是当今社会契约的最完美体现。
()卢梭的代表作品是《社会契约论》,认为全体人民之间订立一种新的社会契约,建立人民主权的政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主张法治()斯宾诺莎强调:“思想自由,行动守法。
”()洛克认为只有实行法治,人民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总之,在民主思想家们的眼中,人生来就有天赋之权利,为了保障人们的权利,大家通过社会契约的方式建立一个理性的社会,在理性之下,人人安全,权利有所保障,突出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人本思想和法治观念。
[时间:分钟满分: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中世纪,罗马教皇得以确立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主要是由于( ).基督教教阶体制的完备.西欧人都信仰天主教.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土地所有权集中在教皇手里解析:选在中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权是分散的,政治权力也是分散的,王权衰弱,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欧洲强国的行列。
”普希金的这段话揭示了俄国( )①崇尚武力②讲究近代化③对外扩张④成为欧洲强国.②③④.①②③.①②③④.①③④解析:选材料揭示了俄国运用近代化技术,用武力对外扩张,成为欧洲强国的过程,故①②③④均正确。
.“既然自然界最终只有一个权力(大前提);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是世俗的统治者(小前提);那么,君权是神圣的(结论)。
选修Ⅱ全册复习提纲第一部分:西方从君主专制到民主政治第一单元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第一课欧洲的君主专制一、君主专制加强之前的欧洲(背景)1、天主教会和教皇对王权的制约;2、封建贵族领主对王权的制约;3、一些封建自治城市对王权的制约。
二、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1、“新君主国”:A、打破割据、明确疆域;B、建立起常备军;C、促进民族国家形成。
2、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典型(1)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西欧)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措施:A、削弱贵族权力,笼络和控制贵族。
B、控制和利用天主教会,宣扬“君权神授”。
C、扩充常备军。
D、建立常备警察部队。
E、用国家管制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和外贸发展(重商主义政策)(柯尔伯)(2)伊凡雷帝和彼得一世——(东欧)俄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伊凡四世(略)。
彼得一世:最终确立沙皇专制制度;对内实行欧化改革;用参政院取代贵族会议管理国家事务;颁布“官职表”,改造和控制贵族;控制东正教的宗教管理权力;坚决打击反对改革的贵族;强化农奴制三、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历史功过积极: 1、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强大。
2、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早期的发展(重商主义政策)(国内外市场)。
3、有利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繁荣消极: 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作用日益明显。
2、受君主个人因素影响大,积极作用难以持久第2课为君权辩护一、“君权神授”说1、产生条件:①在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②人们相信君权神授;2、代表人物及主张:①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A、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B、按自然法则国家由一个君主来治理才是最好的政体;②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 A、主张:提出“君权神授说”;B、目的: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C、结果:导致王权与议会之间尖锐冲突二、君权至上说1、产生条件: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人文主义思潮产生,一些思想家对君权神授观点提出质疑2、代表人物及主张①马基雅弗利——《君主论》:A、从世俗权力的角度为新君主国论证,提出君权至上论,反对君权神授;B、最早提出新君主国的概念;C、君主为维护权力可以不择手段;D、斥责罗马教廷是意大利分裂的罪魁祸首;②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A、反对君权神授,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B、认为国家是人造的,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C、不赞成君主世袭制,只强调权威;三、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理论提出的意义1、积极作用:都强调国家权力集中和统一,符合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的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趋势,也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
第2课为君权辩护
【课标要求】
了解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等君主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西欧从中世纪到近代前期著名政治思想家和政治思想学说的演变发展历程。
理解教材中涉及的为君主权力辩护的两种理论,从而更深一层地认识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
★过程与方法
为君主权力辩护的理论不符合近代以来民主政治的发展潮流,甚至有其反动性的一面,但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也有其进步作用。
通过分析这一理论,培养先生初步历史地、辨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主要叙述了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西方国家几位著名的政治思想家的学说或政治实践,从政治思想学说的演变历程可以窥视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经济、政治所发生的巨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托马斯·阿奎那和詹姆斯一世为君权辩护的学说。
教学难点:理解为君权辩护理论的进步性和反动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在欧洲中世纪的漫长历史中,封建制度笼罩着西欧大地,基督教神学
在意识形态中占据支配地位,教权制约着王权。
到了近代,“新君主”以其强有力的手段,结束了封建的混乱局面。
随着欧洲君主专制的形成和发展,鼓吹“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的政治学说兴起。
(二)讲授新课
一、“君权神授”说:从神学角度为君主权威辩护
1、产生历史条件
(1)在中世纪的欧洲,占支配地位的是基督教意识形态,从神学的角度肯定君主专制的合法性,为现存的政治秩序辩护。
(2)随着欧洲君主专制的形成并日益强化,王权受到各方面的冲击,一些思想家和君主必然为君权辩护。
2、代表人物及主张: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托马斯•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建立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神学体系,这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他本人被基督教会奉为圣人,有“神学界之王”之称。
托马斯•阿奎那从什么角度论证君主统治?主要观点有哪些?
主张:
(1)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授”说;
(2)按自然法则国家由一个君主来治理才是最好的政体。
教会和国家的关系是他神权思想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论证教权高于君权,以维护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
在坚持教权高于君权的前提下,他承认并论证世俗国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他认为接近自然过程的办法是最好的办法,正如整个宇宙只有一个上帝支配一样,国家只有一个君主来治理,才是最好的政体,这是符合上帝本意的。
他的关于“自然法则”的思想,反映出为教会的神权统治服务的实质。
1、托马斯.阿奎那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这一理论学说产生的原因有,中世纪
的西欧人们相信1上帝创造和指导宇宙万物的运动2国王的权力是由上帝通过教会授予的3与阿奎那个人经历有关
A.123B.12C.23D.13
2、这一理论学说的实质是
A.完善神学理论
B.讨好教会和君主
C.从神学的角度为君主的权威辩护
D.宣传君权高于教会的权力
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
詹姆斯一世提出了什么学说?主要目的是为了什么?
主张:
(1)提出君权神授说,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2)宣扬国王是上帝的代理人,是尘世间最高权威;
(3)除上帝外,国王无须对任何人负责;
(4)人民必须绝对服从国王;
(5)国王如果滥用权力,人民只能祈求上帝来引导;
(6)把国王比作神,并与上帝相提并论。
结果:把专制主义理论付诸实践,导致王权和议会矛盾尖锐。
(到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英国社会经济中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分化,封建君主专制也逐渐丧失了它的统治基础。
)
1、英王詹姆斯一世明确提出“君权神授”,其根本目的是
A.从神学角度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
B.为推行君主专制统治制造依据
C.宣扬国王是上帝的代理人,是尘世间的最高权威
D.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
2、詹姆斯一世不了解英格兰的国情,推行极端君主专制统治,导致王权与议会之间的尖锐
冲突。
这里的英国国情具体指
A.英国人不信仰基督教
B.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C.英格兰和苏格兰矛盾的尖锐
D.限制王权的议会传统根深蒂固
3、英王詹姆斯一世和托马斯.阿奎的共同点:
A.用自然法则论证君权至上
B.宣扬君权无限
C.利用神权巩固王权
D.利用王权巩固神权
二、君权至上说:从世俗和近代科学的角度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
1、产生条件
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人文主义思潮产生,一些思想家对君权神授观点提出质疑。
2、代表人物及主张
尼科洛·马基雅弗利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
在西方,他最早把政治的实质看作权力问题,将法律、军队、权术等治国要策视为权力的工具,其政治思想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主张:
(1)从世俗权力的角度为新君主国论证,提出君权至上论,反对教皇及民众对王权的约束;(2)最早提出新君主国的概念;
(3)君主的权力要靠自己获得;不赞成君主世袭制,强调国家的权的集中和统一;(4)君主为维护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5)斥责罗马教廷是意大利分裂的罪魁祸首。
评价:是一种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理论。
但当时历史条件下,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要
求建立独立统一的意大利国家的愿望,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神权统治的积极作用。
1、马基雅弗利提倡“君权至上”的现实主要目标是
A.维护意大利国王的权威
B.实现意大利的统一
C.挑战罗马教会
D.为新君主提供治国之道
2、近代一些先进思想家从哪些角度提出“君权至上”论,反对教皇及民众对王权的约束:1世俗权力2近代自然科学3神学4公共权力
A.12B.34C.13D.14
霍布斯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
《利维坦》是他政治理论的成熟代表。
“利维坦”是《圣经》中传说的一种力大无穷的怪兽,霍布斯用它象征国家,反映了他对国家主权的倚重。
思考:霍布斯用圣经中“利维坦”作为他的书名,有何含义?为什么霍布斯的观点,既为教会、议会反对,又为王党所不容?
主张:
(1)反对君权神授,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
(2)认为国家是人造的,强调国家的权的集中和统一;
(3)不赞成君主世袭制,只强调权威。
评价:霍布斯的理论是针对英国革命时期的混乱状况提出的;他只是强调权威,反对过分的自由。
思考比较:马基雅弗利和霍布斯的观点有哪些相似之处?
1)反对君权神授,主张君权至上;
2)从世俗和近代科学的角度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
3)不赞成君主世袭制;
4)强调国家的权的集中和统一;
5)以国家统一和稳定为现实目标。
三、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理论提出的意义:
积极作用:
都强调国家的权的集中和统一,符合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的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趋势,也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
消极意义:
这些学说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终于变得不符合时宜。
1、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证君主统治合理性的近代想家
托马斯.阿奎那B.马基雅弗利
C.斯宾诺莎D.霍布斯
2、符合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西方君主权力上升潮流和民族国家形成潮流是因为学说都A.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
B.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证
C.强调国家的宗旨是维护稳定和保障生命安全
D.都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
3、最终都变得不合时宜,其共同原因是
A.都宣扬“君权神授”或君权无限
B.学说都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力
C.都宣扬“君权至上”
D.都宣扬“君权神圣”说
4、托马斯•阿奎那、马基雅弗利、霍布斯三人思想的共同点:
1为君主的权威辩护2用近代自然科学和世俗的角度论证君主统治合理性3强调国家的权的集中和统一,4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
A.1234B.134
C.123D.124
思考比较:“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这两种学说的区别和相同点在哪?
不同:“君权神授”从神学角度为君主权威辩护
“君权至上”从世俗和近代科学的角度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
同:都为君主的权威辩护;强调国家的权的集中和统一;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
(三)巩固小结:“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思想,都主张实行君主制,都为君主制辩护;都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
这都符合近代早期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潮流,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具有进步意义。
但这些学说都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终于变得不合时宜。
随着历史的发展,它日益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桎梏,时代呼唤“主权在民”。
(四)课堂练习:课后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我测评。